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青春回忆。这部电影在热映的同时,也让原著小说作者辛夷坞成了红人。
《致青春》改编的电影获得满堂彩,同名电视剧也将在年内开拍,而辛夷坞的其他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我在回忆里等你》、《蚀心者》……也拥有大批拥趸。她的每一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都已售出。可以想见,继《致青春》之后,辛夷坞的作品将在银幕上全面来袭,影视界将迎来属于她的时代。
辛夷坞原名蒋春玲,是一个从未做过文学梦的工科女,7年前因为工作轻闲偶然开始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后,她十分低调,同事、朋友都不知道她在写小说。而当写作让她看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时,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让人艳羡的电力国企的工作,成为一个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行走的精灵。
如今的辛夷坞已是不折不扣的“华语界新言情小天后”。她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身上所能发生的奇迹——无论是青春,还是人生,都可以有第二种选择。
“闲”出来的畅销书作家
写作的人,总会被问及缘何写文。有人壮志在胸,有人借文抒情,也有人只是闲来无事。辛夷坞便属后者。她坦言自己并没有文学梦想,写第一部小说的时候,纯粹是因为闲得无聊。
辛夷坞不是文学女青年,而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女。上大学时她学C语言、玩过电机,成天研究电力系统分析和保护。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宁一家电力国企,在那个悠闲的南国城市里享受着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文秘工作很是轻闲,她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平日里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打打游戏之外,她还喜欢抱着笔记本电脑追网络上的各类连载小说。2006年一个周末的午后,她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床上看小说,看着看着,一个念头突然闯进脑海——要不我也试着写点儿什么吧。
在冲动的裹挟下,辛夷坞下笔如有神,到傍晚的时候已经写了近两万字——那便是她在网上连载的第一部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的开头。她把自己那一下午的成果读了一遍,感觉自己写的还不错,于是决定把那些文字放到网上。她需要一个笔名,想起刚好在前一天读到了王维的诗《辛夷坞》,于是就把这首诗的名字作了自己的笔名。处女作的开篇、笔名的来源,都是那么的不经设计和随意。
小说放到网上后,点击率还挺高。就像她之前“追”别人的小说一样,她的小说同样有人在“追”,而且“追”的人越来越多。这让她备受鼓舞。于是,她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码字的网络写手生涯。因为反响一直不错,很快有出版商找上门来。出版了第一部之后,很快有了第二部、第三部。那时,她的小说的作者介绍栏上,印着的“标签”是:“辛夷坞:办公室闲人,青春将逝未逝,业余爱好空白,因而聊以写文谋杀时间。”
没想过有多少人看,更没想过成名,写作之于辛夷坞,就如同一种自娱自乐,是本职工作之外的一种愉悦。她从没考虑过市场的问题,“我写了,你需要出版就出版,不要出版,我就自己写给自己看。”她也没听过出版商的意见,被看做是一个很难搞的作者。
因为太过低调,辛夷坞有三部小说面市后,周围人还都不知道她在写小说。有一次,她替单位的领导签收快递,是领导给妻子在网上买的书,其中就有《致青春》。但领导并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辛夷坞就在眼前。
辛夷坞的一个发小也是后知后觉,并对她能成为畅销书作者感到惊奇。她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但她之前从未将辛夷坞与写作这件事联系起来过。这位发小上学时是校刊编辑,自认为知道学校里所有文章写得好的学生,可她从未收到过蒋春玲的投稿。她哪知道,自己的这位发小会在多年之后突然“开窍”,写出了大名堂。直到2013年春节,她才听说,昔日的同学蒋春玲在写小说。也直到那个时候,她才知道蒋春玲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夷坞。
辛夷坞最初写作的那段时间,白天上班,业余时间写作,热情高涨,入戏也很深。因为她早期作品里有很多内容和细节都与她的生活相关。《致青春》女主角郑微的成长经历、大学时代的生活,包括步入社会、初入职场时所面临的一些困惑,爱情中“女追男”的桥段等等,都有辛夷坞生活中的影子。比如,她初入职场时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心心念念想干一番大事业;生活中,她与老公青梅竹马,但捅破爱情那层窗户纸的却是她,因为她的爱情底线是“要让对方知道”。小说里其他主角的性格和经历,很多也都取材自她身边的同学或朋友。所以,写《致青春》那段时间,辛夷坞跟着小说里面的人物一起热血沸腾,一起高歌青春。但一进入梦里,她又觉得自己已经把青春丢得远远的了,所以每个清晨醒来都很惶恐。
可以想象的人生很可怕
到现在为止,辛夷坞仍然十分感谢最初写作的那一年。“至少写作给了我另外一种选择,稿费就能满足我的生活所需。写作给了我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
渐渐地,同时应付工作和写小说,辛夷坞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坐在办公室里,她会不时陷入迷茫。做了几年文秘工作之后,她发现,这份工作已经让她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再做下去也产生不了成就感和动力,继续下去就是在虚耗时间。她甚至能想象到30年之后的生活,那种可以想象的人生让她觉得很可怕。
2007年,辛夷坞和老公去杭州游玩。在杭州的最后一天,两人在西湖边散步,想到第二天要回去上班了,辛夷坞的内心忽然特别地抵触,她在心里又一次问自己,这份工作能够带给我的是什么,能学到些什么,最后发现什么都给不了。于是她对他说:“怎么办,我一点儿都不想回去工作。”他就很自然地接了句:“那你就不要做了。”
多年的相处,让他们之间有了十足的默契。他了解她,知道她对工作已厌倦多时,只不过之前她一直没有说出来而已。他也猜到,她想趁着年轻,趁着还有勇气,改变一下。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干脆替她挑明了,帮她下定决心。
那一夜她失眠了。回去的第二天,她辞掉了工作。单位的领导惊讶万分——这是这家电力国企历史上第一个辞职的人。那年,辛夷坞27岁。“27岁,是一个自己还能做出改变的年纪,所以很想去试一试。想过会后悔,但是总好过一成不变。”在辛夷坞看来,做一份工作,如果只剩下应付和敷衍,再继续下去着实没有什么意义。在不是必须靠那份工作维生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有别的选择? 当然,辛夷坞辞职并非毫无顾虑,辞职后好长时间她都没有告诉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电力国企的工作,如同捧着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将这样的一个“饭碗”扔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直到两年后,辛夷坞的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女儿早已经从国企职员变成了畅销书作家。
过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忽然间闲下来,人一下子就散漫了,什么事都不想干,一睁眼就是中午——那段时间,辛夷坞的生活状态就是睡觉、养猫、追美剧、玩游戏、看电影、和朋友聊八卦。这样“不务正业”地过了一年,她终于找到了一个专职作家的生活节奏,重新过上了有规律的生活。
生活会埋下“伏线”
全心投入写作的辛夷坞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暖伤青春”。她的文字优美惆怅,每一部作品里都仿佛藏着一段或美好或忧伤的旧时光。她的作品代表着品质的保证,她的每本小说都成为了畅销书,每一部作品都顺利卖出了影视版权。她以平均一年一部小说的速度稳坐“华语界新言情小天后”的宝座,在“人生另一种可能”的路上越走越开阔。她的代表作《致青春》更是风靡全国,连续7年霸占青春文学销量榜首,总销量更是突破了300万册。300万册是什么样的概念?按照如今中国出版界的行情,一本书能卖5万册就是畅销书,《致青春》这样的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超级畅销书了。
与别的言情作家不太一样的是,辛夷坞的每本小说之间几乎都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她喜欢深埋伏线,在这本小说里昙花一现的配角、惊鸿一瞥的路人,可能正是她下一本小说的主角,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人生故事。而生活本身也无时无刻不在创造“伏线”,终于有一天,生活埋下的伏线将辛夷坞和赵薇在人生这部大戏中牵引到了一处。
《致青春》这部小说的影视版权,早在2008年就已经签了,当时并不在赵薇手上。后来赵薇的好友看过这本书,推荐给了她。当赵薇团队找到辛夷坞,表示希望将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时,辛夷坞非常开心。因为辛夷坞在写《致青春》这本书的时候,曾下意识地把赵薇想象成笔下的女主角,在她眼中,书中的郑微和生活中的赵薇的契合度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她们的内在也有很多共同的特质。写小说时她曾想,将来这部作品如果能搬上银幕,要是能由赵薇来饰演郑微就好了。结果,生活给了她一个奇妙的答案——这部小说真的拍成电影了,赵薇没有成为主演,却成了导演。这是一种美好的缘分,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辛夷坞感觉到,赵薇是真正懂得这个故事的人。
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正好赶上辛夷坞怀孕,所以原有的探班计划不得不搁浅。虽然她没有直接深度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但其间跟导演和编剧多次关于剧本、人物和拍摄风格进行了电话沟通。所以,当读者纷纷就电影对原著结局改动太大而产生质疑时,辛夷坞始终对电影不吝赞美。而在孕育宝宝期间,辛夷坞又创作了一部浓墨重彩的作品《蚀心者》。辛夷坞这样评价它:“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本小说,没有之一。”越是看重的作品,在没有把握之前,越不敢轻易下笔。据说,从构思到完成,整部小说跨越了5年时间。而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已经售出,价钱达到了惊人的7位数。
享受自己的“小世界”
辛夷坞坦言,她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作家,也没想过成名,她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以写字谋生的人。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功利之心,反而让她在写作时更遵循自己内心的走向。在收获了名与利的同时,更让她获得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这几年,她每年平均会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写作,其他的时间都在构思、写提纲,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旅游,她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因为小说的来源就是无数个生活的碎片,她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和收集生活的点滴,把它们揉碎、捏合,成为她故事里的养分。她惬意地享受随心所欲的行程,或走上一整天累得筋疲力尽,或在房间里睡得暗无天日,完全自己说了算。在家里的日子,沙发上“爱猫”黄豆宝慵懒地晒着太阳,一杯新煮的咖啡飘出香醇的气息,她的指尖在电脑键盘上跳着芭蕾,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随着人物情节的串联正日渐丰盈。这样的过程,让她觉得自己构建了一个“小世界”,它和真实的世界一样,有美好、有丑恶、有矛盾、有释然。它和真实的世界唯一的不同在于里面的人——是她塑造了他们,赋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有血有肉地存在于那个小世界之中。
不过现在,辛夷坞不得不更多地从她的“小世界”抽离,回到烟火人间。刚刚当了母亲的她,生活的重心必须放在那个时刻需要关注的小家伙身上。她正在努力摸索让孩子和写作两者“和平共处”的最佳模式。
现今许多优秀的作者都转行做了编剧,因为编剧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写书。但辛夷坞不以为然,她曾参加过电视剧本的编写,因为受不了各种“一地鸡毛”的修改,选择了中途退出。“我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小说和编剧毕竟是两码事,前者是用来读的,后者则是为银幕上的视觉效果服务的。对于影视改编,我更愿意把它交给真正的专业人士。”而即便是对自己所擅长的,辛夷坞也抱着随缘的态度:“写东西这回事,总有灵感枯竭的一天。如果还有题材还有精力去写的话,我就写,没有了的话,就不写了。我没有计划一定要怎么样。”
虽然辛夷坞只有三十出头,但她常常和老公畅想退休后的生活。他们希望能买一个小院子,四周有院墙,然后在院子里种一棵大树,夏天时他们可以在树下打游戏——假如那时他们还打得动游戏;养一只猫,让猫在落叶上任意打滚……如果能够这样终老,辛夷坞觉得,这便是幸福了。正像她所说的:“青春总会腐朽,可是当青春腐朽时,总有一些东西能从它化作的土壤里成长出来,甚至开花结果,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现在,好多年轻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摇摆,因找不到平衡点而变得越发浮躁。辛夷坞给出的答案是,给内心留个小角落,经营属于自己的小花园,总有一天它会结出美丽的花和果实。其实不管是否取得了今时的成就,她都已然满意当初那个决定,因为青春终将逝去,时间总会前行,而她不会因为错失内心的方向而后悔。因为,青春也好,人生也好,都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编辑/刘柳
《致青春》改编的电影获得满堂彩,同名电视剧也将在年内开拍,而辛夷坞的其他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我在回忆里等你》、《蚀心者》……也拥有大批拥趸。她的每一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都已售出。可以想见,继《致青春》之后,辛夷坞的作品将在银幕上全面来袭,影视界将迎来属于她的时代。
辛夷坞原名蒋春玲,是一个从未做过文学梦的工科女,7年前因为工作轻闲偶然开始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后,她十分低调,同事、朋友都不知道她在写小说。而当写作让她看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时,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让人艳羡的电力国企的工作,成为一个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行走的精灵。
如今的辛夷坞已是不折不扣的“华语界新言情小天后”。她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身上所能发生的奇迹——无论是青春,还是人生,都可以有第二种选择。
“闲”出来的畅销书作家
写作的人,总会被问及缘何写文。有人壮志在胸,有人借文抒情,也有人只是闲来无事。辛夷坞便属后者。她坦言自己并没有文学梦想,写第一部小说的时候,纯粹是因为闲得无聊。
辛夷坞不是文学女青年,而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女。上大学时她学C语言、玩过电机,成天研究电力系统分析和保护。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宁一家电力国企,在那个悠闲的南国城市里享受着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文秘工作很是轻闲,她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平日里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打打游戏之外,她还喜欢抱着笔记本电脑追网络上的各类连载小说。2006年一个周末的午后,她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床上看小说,看着看着,一个念头突然闯进脑海——要不我也试着写点儿什么吧。
在冲动的裹挟下,辛夷坞下笔如有神,到傍晚的时候已经写了近两万字——那便是她在网上连载的第一部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的开头。她把自己那一下午的成果读了一遍,感觉自己写的还不错,于是决定把那些文字放到网上。她需要一个笔名,想起刚好在前一天读到了王维的诗《辛夷坞》,于是就把这首诗的名字作了自己的笔名。处女作的开篇、笔名的来源,都是那么的不经设计和随意。
小说放到网上后,点击率还挺高。就像她之前“追”别人的小说一样,她的小说同样有人在“追”,而且“追”的人越来越多。这让她备受鼓舞。于是,她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码字的网络写手生涯。因为反响一直不错,很快有出版商找上门来。出版了第一部之后,很快有了第二部、第三部。那时,她的小说的作者介绍栏上,印着的“标签”是:“辛夷坞:办公室闲人,青春将逝未逝,业余爱好空白,因而聊以写文谋杀时间。”
没想过有多少人看,更没想过成名,写作之于辛夷坞,就如同一种自娱自乐,是本职工作之外的一种愉悦。她从没考虑过市场的问题,“我写了,你需要出版就出版,不要出版,我就自己写给自己看。”她也没听过出版商的意见,被看做是一个很难搞的作者。
因为太过低调,辛夷坞有三部小说面市后,周围人还都不知道她在写小说。有一次,她替单位的领导签收快递,是领导给妻子在网上买的书,其中就有《致青春》。但领导并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辛夷坞就在眼前。
辛夷坞的一个发小也是后知后觉,并对她能成为畅销书作者感到惊奇。她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但她之前从未将辛夷坞与写作这件事联系起来过。这位发小上学时是校刊编辑,自认为知道学校里所有文章写得好的学生,可她从未收到过蒋春玲的投稿。她哪知道,自己的这位发小会在多年之后突然“开窍”,写出了大名堂。直到2013年春节,她才听说,昔日的同学蒋春玲在写小说。也直到那个时候,她才知道蒋春玲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夷坞。
辛夷坞最初写作的那段时间,白天上班,业余时间写作,热情高涨,入戏也很深。因为她早期作品里有很多内容和细节都与她的生活相关。《致青春》女主角郑微的成长经历、大学时代的生活,包括步入社会、初入职场时所面临的一些困惑,爱情中“女追男”的桥段等等,都有辛夷坞生活中的影子。比如,她初入职场时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心心念念想干一番大事业;生活中,她与老公青梅竹马,但捅破爱情那层窗户纸的却是她,因为她的爱情底线是“要让对方知道”。小说里其他主角的性格和经历,很多也都取材自她身边的同学或朋友。所以,写《致青春》那段时间,辛夷坞跟着小说里面的人物一起热血沸腾,一起高歌青春。但一进入梦里,她又觉得自己已经把青春丢得远远的了,所以每个清晨醒来都很惶恐。
可以想象的人生很可怕
到现在为止,辛夷坞仍然十分感谢最初写作的那一年。“至少写作给了我另外一种选择,稿费就能满足我的生活所需。写作给了我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
渐渐地,同时应付工作和写小说,辛夷坞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坐在办公室里,她会不时陷入迷茫。做了几年文秘工作之后,她发现,这份工作已经让她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再做下去也产生不了成就感和动力,继续下去就是在虚耗时间。她甚至能想象到30年之后的生活,那种可以想象的人生让她觉得很可怕。
2007年,辛夷坞和老公去杭州游玩。在杭州的最后一天,两人在西湖边散步,想到第二天要回去上班了,辛夷坞的内心忽然特别地抵触,她在心里又一次问自己,这份工作能够带给我的是什么,能学到些什么,最后发现什么都给不了。于是她对他说:“怎么办,我一点儿都不想回去工作。”他就很自然地接了句:“那你就不要做了。”
多年的相处,让他们之间有了十足的默契。他了解她,知道她对工作已厌倦多时,只不过之前她一直没有说出来而已。他也猜到,她想趁着年轻,趁着还有勇气,改变一下。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干脆替她挑明了,帮她下定决心。
那一夜她失眠了。回去的第二天,她辞掉了工作。单位的领导惊讶万分——这是这家电力国企历史上第一个辞职的人。那年,辛夷坞27岁。“27岁,是一个自己还能做出改变的年纪,所以很想去试一试。想过会后悔,但是总好过一成不变。”在辛夷坞看来,做一份工作,如果只剩下应付和敷衍,再继续下去着实没有什么意义。在不是必须靠那份工作维生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有别的选择? 当然,辛夷坞辞职并非毫无顾虑,辞职后好长时间她都没有告诉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电力国企的工作,如同捧着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将这样的一个“饭碗”扔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直到两年后,辛夷坞的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女儿早已经从国企职员变成了畅销书作家。
过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忽然间闲下来,人一下子就散漫了,什么事都不想干,一睁眼就是中午——那段时间,辛夷坞的生活状态就是睡觉、养猫、追美剧、玩游戏、看电影、和朋友聊八卦。这样“不务正业”地过了一年,她终于找到了一个专职作家的生活节奏,重新过上了有规律的生活。
生活会埋下“伏线”
全心投入写作的辛夷坞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暖伤青春”。她的文字优美惆怅,每一部作品里都仿佛藏着一段或美好或忧伤的旧时光。她的作品代表着品质的保证,她的每本小说都成为了畅销书,每一部作品都顺利卖出了影视版权。她以平均一年一部小说的速度稳坐“华语界新言情小天后”的宝座,在“人生另一种可能”的路上越走越开阔。她的代表作《致青春》更是风靡全国,连续7年霸占青春文学销量榜首,总销量更是突破了300万册。300万册是什么样的概念?按照如今中国出版界的行情,一本书能卖5万册就是畅销书,《致青春》这样的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超级畅销书了。
与别的言情作家不太一样的是,辛夷坞的每本小说之间几乎都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她喜欢深埋伏线,在这本小说里昙花一现的配角、惊鸿一瞥的路人,可能正是她下一本小说的主角,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人生故事。而生活本身也无时无刻不在创造“伏线”,终于有一天,生活埋下的伏线将辛夷坞和赵薇在人生这部大戏中牵引到了一处。
《致青春》这部小说的影视版权,早在2008年就已经签了,当时并不在赵薇手上。后来赵薇的好友看过这本书,推荐给了她。当赵薇团队找到辛夷坞,表示希望将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时,辛夷坞非常开心。因为辛夷坞在写《致青春》这本书的时候,曾下意识地把赵薇想象成笔下的女主角,在她眼中,书中的郑微和生活中的赵薇的契合度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她们的内在也有很多共同的特质。写小说时她曾想,将来这部作品如果能搬上银幕,要是能由赵薇来饰演郑微就好了。结果,生活给了她一个奇妙的答案——这部小说真的拍成电影了,赵薇没有成为主演,却成了导演。这是一种美好的缘分,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辛夷坞感觉到,赵薇是真正懂得这个故事的人。
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正好赶上辛夷坞怀孕,所以原有的探班计划不得不搁浅。虽然她没有直接深度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但其间跟导演和编剧多次关于剧本、人物和拍摄风格进行了电话沟通。所以,当读者纷纷就电影对原著结局改动太大而产生质疑时,辛夷坞始终对电影不吝赞美。而在孕育宝宝期间,辛夷坞又创作了一部浓墨重彩的作品《蚀心者》。辛夷坞这样评价它:“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本小说,没有之一。”越是看重的作品,在没有把握之前,越不敢轻易下笔。据说,从构思到完成,整部小说跨越了5年时间。而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已经售出,价钱达到了惊人的7位数。
享受自己的“小世界”
辛夷坞坦言,她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作家,也没想过成名,她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以写字谋生的人。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功利之心,反而让她在写作时更遵循自己内心的走向。在收获了名与利的同时,更让她获得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这几年,她每年平均会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写作,其他的时间都在构思、写提纲,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旅游,她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因为小说的来源就是无数个生活的碎片,她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和收集生活的点滴,把它们揉碎、捏合,成为她故事里的养分。她惬意地享受随心所欲的行程,或走上一整天累得筋疲力尽,或在房间里睡得暗无天日,完全自己说了算。在家里的日子,沙发上“爱猫”黄豆宝慵懒地晒着太阳,一杯新煮的咖啡飘出香醇的气息,她的指尖在电脑键盘上跳着芭蕾,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随着人物情节的串联正日渐丰盈。这样的过程,让她觉得自己构建了一个“小世界”,它和真实的世界一样,有美好、有丑恶、有矛盾、有释然。它和真实的世界唯一的不同在于里面的人——是她塑造了他们,赋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有血有肉地存在于那个小世界之中。
不过现在,辛夷坞不得不更多地从她的“小世界”抽离,回到烟火人间。刚刚当了母亲的她,生活的重心必须放在那个时刻需要关注的小家伙身上。她正在努力摸索让孩子和写作两者“和平共处”的最佳模式。
现今许多优秀的作者都转行做了编剧,因为编剧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写书。但辛夷坞不以为然,她曾参加过电视剧本的编写,因为受不了各种“一地鸡毛”的修改,选择了中途退出。“我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小说和编剧毕竟是两码事,前者是用来读的,后者则是为银幕上的视觉效果服务的。对于影视改编,我更愿意把它交给真正的专业人士。”而即便是对自己所擅长的,辛夷坞也抱着随缘的态度:“写东西这回事,总有灵感枯竭的一天。如果还有题材还有精力去写的话,我就写,没有了的话,就不写了。我没有计划一定要怎么样。”
虽然辛夷坞只有三十出头,但她常常和老公畅想退休后的生活。他们希望能买一个小院子,四周有院墙,然后在院子里种一棵大树,夏天时他们可以在树下打游戏——假如那时他们还打得动游戏;养一只猫,让猫在落叶上任意打滚……如果能够这样终老,辛夷坞觉得,这便是幸福了。正像她所说的:“青春总会腐朽,可是当青春腐朽时,总有一些东西能从它化作的土壤里成长出来,甚至开花结果,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现在,好多年轻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摇摆,因找不到平衡点而变得越发浮躁。辛夷坞给出的答案是,给内心留个小角落,经营属于自己的小花园,总有一天它会结出美丽的花和果实。其实不管是否取得了今时的成就,她都已然满意当初那个决定,因为青春终将逝去,时间总会前行,而她不会因为错失内心的方向而后悔。因为,青春也好,人生也好,都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编辑/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