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以具有独立意识的众多角色进行全面平等对话的创作方式为切入点,在多元文化语境中以复调的创作手段对亚欧文化交错中的
【机 构】
:
吉林大学文学院,空军航空大学外语教研室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5JA750.47—99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WW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以具有独立意识的众多角色进行全面平等对话的创作方式为切入点,在多元文化语境中以复调的创作手段对亚欧文化交错中的土耳其民族做出了深刻的文学反思。基于作品文本,以土耳其的发展历程与社会现实为背景,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基础,采取萨义德对位阅读的阐释方法,在面对伊斯兰传统文化与欧洲现代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境况下,帕慕克艺术性地反映亚欧大陆交界处的土耳其民族在身份诉求、意识觉醒和文化探寻之旅的艰难处境以及他本人在面对异质文化选择过程中所持有的明确态度。对帕慕克的《我的
其他文献
长假数天,荡在网上,忽有一悟。原本打算追的电视剧一集未追,打算追的电影也一部未看,只是漫无目的,自由来去。原来这样最快乐。 一个地方瞄两行,一个地方看两眼,浮光掠影,片花不沾。无牵无挂也就意味着无忧无虑。好奇心如春草生长,新鲜嫩绿,遍地青春。到处东游西荡,上网上网,原来随波飘荡。 感觉真好。这就是我的长假,自由自在。不逛街也不会友,宅于一室,自给自足。懒懒散散,不须问今天到底星期几,天昏地暗的
巴金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工人运动的内容,其中《雪》和《死去的太阳》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工人罢工,在中国现代工运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两篇小说都有现实素材,经过巴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