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说《金锁记》叙写了一个旧式女子——曹七巧在旧式大家庭中的悲凉一生。张爱玲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而深刻人性的人物形象。作者认为张爱玲的写作技巧体现在三个方面,特作此文,一一加以分析。
关键词: 小说《金锁记》 写作技巧 艺术特色
小说《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评论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金锁记》叙写了一个旧式女子在旧式大家庭中的悲凉一生。主人公曹七巧,本是开麻油店的下层人家的女儿,为了钱和势嫁给封建世家姜家患软骨病的二少爷,过了十余年煎熬的日子,终于等到丈夫死了,婆婆死了,分得了一份田地财产,成为了金钱的支配者。为了守住卖掉自己换来的几个钱,她赶走了前来算计她、勾引她的小叔子季泽。在财欲和情欲的双重压迫下,性格越来越扭曲乖戾,虐待自己一双弱小的儿女,等他们长大后,干预破坏儿子的婚姻生活,逼死了儿媳,吓得儿子不敢再娶,想法设法拆散女儿的爱情,使得女儿断了嫁人的念头。“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岁月耗尽了曹七巧,临死之前,她躺在烟铺上,回想起出嫁前年轻的美好,流下了悔恨无奈的泪水。作者用一个有限的中篇铺写了主人公漫长煎熬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丰富而深刻人性的人物形象,这和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分不开。品读全文,我认为小说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在叙事过程中对时间的灵活掌控。
《金锁记》在结构上基本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方法,以时间为顺序,选取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铺写了一个女人的沉浮一生。小说开头即进入一种回忆性氛围,结尾则与开头相呼应,整篇在时间的推移与轮回中充满沧桑感。在叙事过程中,作者有张有弛地控制时间演进的节奏,或延长瞬间时间,或进行大幅度跳跃,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空间。
小说从头天晚上两个丫头的私语写起,接着写早晨各房给老太太请安,妯娌,小叔子,小姑子,丫头老妈子,接着又写娘家兄嫂来,这些生活场景描绘得很仔细,展示出七巧的处境、性格、心理,叙述时间在此停滞了一上午,给人度日如年的感觉,不难读出七巧在漫长难熬的生活状态下满怀怨愤,在家族夹缝中的挣扎。弹指间,十年过去了,十年的生活,日日如此,无需重复,可镜子里的人却老了十岁。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女人最美的人生阶段,就这样陪着一个没有生命的肉体溜走了。缩短十年如一日,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强烈反差,映照出人物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和无助。接着写分家之后,季泽为了钱财来勾引二嫂,七巧听着季泽真真假假的表白禁不住真情流溢,但她还是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果真,在她的漫不经心的盘问下,季泽的真实意图暴漏了,七巧盛怒之下把季泽赶走了。等七巧冷静下来后,作者这样写道:“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这寂寂的一刹那,多像一百年啊,瞬间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了七巧情绪发作后彷徨迷离,空虚无依的心理,以及对没有任何意义的未来的恐惧。
当经过三十余年的煎熬之后,七巧躺在烟铺上,“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也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时间是什么?转瞬之间,红颜变骷髅,七巧由一个泼辣而风情的年轻姑娘变成了一个枯瘦如柴的的干瘪小老太太。人在时间面前的短暂、无奈、无助,真如作者所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啊!”
可以看出,时间长短在主人公心理的映照下,呈现出不同状态,其间回荡着小说人物及作者的情感波澜,而且常常闪耀着人性价值的光辉。
二、除了在时空流转中尽抒生命流逝,人事沧桑之感,作者还善于通过意象的经营,传达人物幽微的情绪,以及作者本人的深沉感唱。
作品开头一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段文字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傅雷曾认为:“这一段引子,不但明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心理的观察是那么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月亮这个意象不仅首尾呼应,而且在中间多次出现。
描写长安退学前夜晚的月亮是这样的:“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长安又吹起口琴。“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此时长安眼中的月亮是残缺不全的,因为她的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牺牲也是苍凉的,无奈的牺牲,是一种徒劳。此时的这轮残月有力地渲染出了长安的悲哀与无奈。七巧忌恨儿媳芝寿,讽刺、挖苦她,不容许她享受正常的婚姻生活,故意让长白为自己烧一夜的烟,而不让他与芝寿亲热。小说写道:这时的月亮是“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月亮高悬,可是被乌云遮住了,圆满、和谐、美好不再,月亮下的母子,母亲不像母亲,儿子不像儿子,社会的疯狂、肮脏和不可理喻使月亮也惨不忍睹。芝寿在七巧的折磨下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此时她眼中的月亮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黑白对比分明,月亮像太阳,反常的明月,荒诞而恐怖,芝寿这种感觉已经是不分白天和黑夜,如影随形跟随着她,整日整夜地躺在床上,她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白天与黑夜的区分。芝寿几乎要疯了,但她没有疯,最终死了。
七巧最终也熬到了生命的尽头,结束了充满磨难的一生。结尾照应开头:“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三十年前的悲剧似乎结束了。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结尾重又出现,有始有终,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出悲剧的永恒性——当然,这是作者悲剧人生观的反映。
此外,长安两次作出牺牲时的口琴声的调子。第一次,long long ago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里袅袅漾开。后来长安被迫解除婚约时“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声long long ago”。这两次出现的long long ago的口琴声,每一次都伴随着长安的一次自我牺牲,每一次牺牲都足以改变长安的命运。但反复出现的long long ago的旋律,却告诉我们,这是一曲爱的挽歌,是从长安心底流淌出的凄苦泪水。弥漫在月光与口琴声中的两次牺牲,宛如一个苍凉而又美丽的手势。这一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哀的氛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安的牺牲是徒劳的,换不回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这反而更有力地渲染出长安的无奈与悲哀。
七巧把季泽赶走之后,“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段描写可谓深入到主人公内心最隐秘的地方了,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曹植《七哀》中的诗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此时的七巧多么羡慕晴天的风啊,风还能和季泽有肌肤之亲,而自己却只能无望地看着他离去,七巧多么想化为那一阵风,永远追随在季泽的身边。这只能是她的一种幻想,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渴望。这种渗透女性隐秘的性心理描写,而且描写得含蓄而美好,恐怕也只有张爱玲这样的女性作者才能写出。
张爱玲笔下一个个繁复新颖的意象像极了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一个个别致的意象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营造出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加强了作品的寓意。这是一种撕裂了的美,是毁灭之美。
三、心理描写采用传统小说的写法,把动作、语言、服饰、心理糅合一起,利用暗示,表现人物的心理进展。
七巧刚出场,对新娘子兰仙的一系列动作,“揣、捏、打、挤”等表面上看是妯娌间的嬉笑打闹,但实际上却将七巧对兰仙的忌妒与愤恨表现出来。最后以一个“挤”字收尾,形象地表现出被损害受委屈人物的心理宣泄。
七巧第一次与季泽调情的种种试探性动作也将七巧渴望幸福、渴望正常婚姻生活的心理表现出来。七巧骂兄长时的语言又将自己的怨愤之情合盘托出。最后的“我希罕你?等我有了钱了,我不愁你不来,只愁打发你不开!”怨毒之情,穿透纸背。老年的七巧最后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将手镯一直推到腋窝。这一动作宛如电影蒙太奇的镜头,将一个女人一生苍凉无奈浓缩在那一推之间,写得无限地哀惋与凄凉。
长安三十岁了,还待字闺中,成了老姑娘。虽然她姿色平庸,又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母亲,但她毕竟是要嫁人的。嫁人就可以逃脱七巧的控制了,虽然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机会。堂妹长馨同情她,给她介绍男朋友。安排他们相亲。作者是这样写长安去相亲的,“长安在汽车里头还兴兴头头,谈笑风生的”,可到了菜馆子里,“悄悄掩进了房间,怯怯地褪去了斗篷……缓缓咀嚼着”,写出了长安做作、不自然、紧张不安的心理。长安与世舫在公园谈恋爱时“……两个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栏杆,栏杆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空旷的绿草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作者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融合,写出了长安幸福快乐的心情。这是她生活中少有的阳光。然而,就是这一点温暖的阳光也被七巧嫉妒难容,她想尽办法要拆散女儿的幸福。当她对大奶奶说要再打听打听童世舫,说女儿是不三不四的歪辣货时,“长安坐在一旁用指甲去掐手掌心,手掌心掐红了,指甲却挣得雪白”。此处只写动作,却鲜明地暗示出长安内心的愤恨,以及为了不表现出来而极力按捺的痛苦。
七巧为了彻底毁灭长安与童世舫之间藕断丝连的微妙感情,使世舫误以为长安一直在抽鸦片,从而彻底破坏了长安在世舫心目中的幽娴贞静的闺秀形象。而长安却只能默默地任其摆布、逆来顺受。“长安悄悄地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长安怀着沉重的心情走下楼,又怀着凄凉无助的心情走上楼,只留下一个无奈绝望的背影,暗示了她和世舫的关系一步一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走向了终结。那个带着星光乱梦回来的快乐的长安,又重新走进阴森恐怖的七巧笼罩下的世界。
通过以上对《金锁记》艺术特色的探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在《金锁记》里,对时间的灵活驾驭,对意象的完美经营,对心理的深刻揭示使我们叹服和深思。李碧华曾说:“我觉得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而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无波越淘越有。于她又有什么损失?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参考文献:
[1]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欧梵著.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泽龙,刘克宽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小说《金锁记》 写作技巧 艺术特色
小说《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评论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金锁记》叙写了一个旧式女子在旧式大家庭中的悲凉一生。主人公曹七巧,本是开麻油店的下层人家的女儿,为了钱和势嫁给封建世家姜家患软骨病的二少爷,过了十余年煎熬的日子,终于等到丈夫死了,婆婆死了,分得了一份田地财产,成为了金钱的支配者。为了守住卖掉自己换来的几个钱,她赶走了前来算计她、勾引她的小叔子季泽。在财欲和情欲的双重压迫下,性格越来越扭曲乖戾,虐待自己一双弱小的儿女,等他们长大后,干预破坏儿子的婚姻生活,逼死了儿媳,吓得儿子不敢再娶,想法设法拆散女儿的爱情,使得女儿断了嫁人的念头。“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岁月耗尽了曹七巧,临死之前,她躺在烟铺上,回想起出嫁前年轻的美好,流下了悔恨无奈的泪水。作者用一个有限的中篇铺写了主人公漫长煎熬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丰富而深刻人性的人物形象,这和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分不开。品读全文,我认为小说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在叙事过程中对时间的灵活掌控。
《金锁记》在结构上基本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方法,以时间为顺序,选取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铺写了一个女人的沉浮一生。小说开头即进入一种回忆性氛围,结尾则与开头相呼应,整篇在时间的推移与轮回中充满沧桑感。在叙事过程中,作者有张有弛地控制时间演进的节奏,或延长瞬间时间,或进行大幅度跳跃,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空间。
小说从头天晚上两个丫头的私语写起,接着写早晨各房给老太太请安,妯娌,小叔子,小姑子,丫头老妈子,接着又写娘家兄嫂来,这些生活场景描绘得很仔细,展示出七巧的处境、性格、心理,叙述时间在此停滞了一上午,给人度日如年的感觉,不难读出七巧在漫长难熬的生活状态下满怀怨愤,在家族夹缝中的挣扎。弹指间,十年过去了,十年的生活,日日如此,无需重复,可镜子里的人却老了十岁。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女人最美的人生阶段,就这样陪着一个没有生命的肉体溜走了。缩短十年如一日,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强烈反差,映照出人物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和无助。接着写分家之后,季泽为了钱财来勾引二嫂,七巧听着季泽真真假假的表白禁不住真情流溢,但她还是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果真,在她的漫不经心的盘问下,季泽的真实意图暴漏了,七巧盛怒之下把季泽赶走了。等七巧冷静下来后,作者这样写道:“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这寂寂的一刹那,多像一百年啊,瞬间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了七巧情绪发作后彷徨迷离,空虚无依的心理,以及对没有任何意义的未来的恐惧。
当经过三十余年的煎熬之后,七巧躺在烟铺上,“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也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时间是什么?转瞬之间,红颜变骷髅,七巧由一个泼辣而风情的年轻姑娘变成了一个枯瘦如柴的的干瘪小老太太。人在时间面前的短暂、无奈、无助,真如作者所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啊!”
可以看出,时间长短在主人公心理的映照下,呈现出不同状态,其间回荡着小说人物及作者的情感波澜,而且常常闪耀着人性价值的光辉。
二、除了在时空流转中尽抒生命流逝,人事沧桑之感,作者还善于通过意象的经营,传达人物幽微的情绪,以及作者本人的深沉感唱。
作品开头一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段文字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傅雷曾认为:“这一段引子,不但明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心理的观察是那么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月亮这个意象不仅首尾呼应,而且在中间多次出现。
描写长安退学前夜晚的月亮是这样的:“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长安又吹起口琴。“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此时长安眼中的月亮是残缺不全的,因为她的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牺牲也是苍凉的,无奈的牺牲,是一种徒劳。此时的这轮残月有力地渲染出了长安的悲哀与无奈。七巧忌恨儿媳芝寿,讽刺、挖苦她,不容许她享受正常的婚姻生活,故意让长白为自己烧一夜的烟,而不让他与芝寿亲热。小说写道:这时的月亮是“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月亮高悬,可是被乌云遮住了,圆满、和谐、美好不再,月亮下的母子,母亲不像母亲,儿子不像儿子,社会的疯狂、肮脏和不可理喻使月亮也惨不忍睹。芝寿在七巧的折磨下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此时她眼中的月亮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黑白对比分明,月亮像太阳,反常的明月,荒诞而恐怖,芝寿这种感觉已经是不分白天和黑夜,如影随形跟随着她,整日整夜地躺在床上,她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白天与黑夜的区分。芝寿几乎要疯了,但她没有疯,最终死了。
七巧最终也熬到了生命的尽头,结束了充满磨难的一生。结尾照应开头:“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三十年前的悲剧似乎结束了。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结尾重又出现,有始有终,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出悲剧的永恒性——当然,这是作者悲剧人生观的反映。
此外,长安两次作出牺牲时的口琴声的调子。第一次,long long ago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里袅袅漾开。后来长安被迫解除婚约时“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声long long ago”。这两次出现的long long ago的口琴声,每一次都伴随着长安的一次自我牺牲,每一次牺牲都足以改变长安的命运。但反复出现的long long ago的旋律,却告诉我们,这是一曲爱的挽歌,是从长安心底流淌出的凄苦泪水。弥漫在月光与口琴声中的两次牺牲,宛如一个苍凉而又美丽的手势。这一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哀的氛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安的牺牲是徒劳的,换不回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这反而更有力地渲染出长安的无奈与悲哀。
七巧把季泽赶走之后,“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段描写可谓深入到主人公内心最隐秘的地方了,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曹植《七哀》中的诗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此时的七巧多么羡慕晴天的风啊,风还能和季泽有肌肤之亲,而自己却只能无望地看着他离去,七巧多么想化为那一阵风,永远追随在季泽的身边。这只能是她的一种幻想,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渴望。这种渗透女性隐秘的性心理描写,而且描写得含蓄而美好,恐怕也只有张爱玲这样的女性作者才能写出。
张爱玲笔下一个个繁复新颖的意象像极了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一个个别致的意象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营造出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加强了作品的寓意。这是一种撕裂了的美,是毁灭之美。
三、心理描写采用传统小说的写法,把动作、语言、服饰、心理糅合一起,利用暗示,表现人物的心理进展。
七巧刚出场,对新娘子兰仙的一系列动作,“揣、捏、打、挤”等表面上看是妯娌间的嬉笑打闹,但实际上却将七巧对兰仙的忌妒与愤恨表现出来。最后以一个“挤”字收尾,形象地表现出被损害受委屈人物的心理宣泄。
七巧第一次与季泽调情的种种试探性动作也将七巧渴望幸福、渴望正常婚姻生活的心理表现出来。七巧骂兄长时的语言又将自己的怨愤之情合盘托出。最后的“我希罕你?等我有了钱了,我不愁你不来,只愁打发你不开!”怨毒之情,穿透纸背。老年的七巧最后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将手镯一直推到腋窝。这一动作宛如电影蒙太奇的镜头,将一个女人一生苍凉无奈浓缩在那一推之间,写得无限地哀惋与凄凉。
长安三十岁了,还待字闺中,成了老姑娘。虽然她姿色平庸,又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母亲,但她毕竟是要嫁人的。嫁人就可以逃脱七巧的控制了,虽然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机会。堂妹长馨同情她,给她介绍男朋友。安排他们相亲。作者是这样写长安去相亲的,“长安在汽车里头还兴兴头头,谈笑风生的”,可到了菜馆子里,“悄悄掩进了房间,怯怯地褪去了斗篷……缓缓咀嚼着”,写出了长安做作、不自然、紧张不安的心理。长安与世舫在公园谈恋爱时“……两个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栏杆,栏杆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空旷的绿草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作者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融合,写出了长安幸福快乐的心情。这是她生活中少有的阳光。然而,就是这一点温暖的阳光也被七巧嫉妒难容,她想尽办法要拆散女儿的幸福。当她对大奶奶说要再打听打听童世舫,说女儿是不三不四的歪辣货时,“长安坐在一旁用指甲去掐手掌心,手掌心掐红了,指甲却挣得雪白”。此处只写动作,却鲜明地暗示出长安内心的愤恨,以及为了不表现出来而极力按捺的痛苦。
七巧为了彻底毁灭长安与童世舫之间藕断丝连的微妙感情,使世舫误以为长安一直在抽鸦片,从而彻底破坏了长安在世舫心目中的幽娴贞静的闺秀形象。而长安却只能默默地任其摆布、逆来顺受。“长安悄悄地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长安怀着沉重的心情走下楼,又怀着凄凉无助的心情走上楼,只留下一个无奈绝望的背影,暗示了她和世舫的关系一步一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走向了终结。那个带着星光乱梦回来的快乐的长安,又重新走进阴森恐怖的七巧笼罩下的世界。
通过以上对《金锁记》艺术特色的探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在《金锁记》里,对时间的灵活驾驭,对意象的完美经营,对心理的深刻揭示使我们叹服和深思。李碧华曾说:“我觉得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而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无波越淘越有。于她又有什么损失?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参考文献:
[1]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欧梵著.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泽龙,刘克宽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