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来北去的湘江流过长沙百余里后被湘阴县境内的濠河垸分切成两半,一半继续向北,另一半折转向西约二十里与由西而来的资江汇合后再向北流去。轮船由湘江进人资江后嘟嘟嘟嘟喘着粗气逆水而上,前行了二十多里后在一个叫东河坝的闸口停了下来。我们一拨人背着行李欢欣雀跃地下了船,爬上了十多米高的大堤。
当时正是深秋季节,极目远眺,头上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丝丝缕缕的白云,足下一马平川的稻田中零零散散地点缀着树木和农舍。无遮无拦的视野使人顿觉天高地阔,也更增添了我们这帮热血青年“大有作为”的豪情。
迎着闸口而来的一条宽约四五十米的河道中,波光鳞鳞,浮银跃金。东西河岸立着株株垂柳,柳树后面时疏时密地坐着栋栋茅房。前来迎接的东风公社干部告诉我们:这条河南端连着鹅公湖,河西是东河大队和新开大队,河东是东方红大队和红旗大队,这四个大队就是安排我们插队落户的地方。我和梁平被分到东河大队第九生产队。生产队长领着我们沿河岸朝南走了约莫四五里路,转身向西又走了约三百米,来到一栋低矮的茅屋前。
队长快步进了屋,领出来一位年纪五十开外,身躯佝偻瘦弱,一手拿一条矮长凳的女人。队长用手做成喇叭状凑近她耳朵大声介绍我和梁平的姓名,她一边点头,一边放下凳笑着招呼我们坐,便转身进屋倒茶。队长这时才对我们说:她老公姓邱,是生产队贫协组长,有三个儿子,都是正劳力,但都还没有对象。之所以把我们安排在这一家落户,一是他家苦大仇深,能让我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二是他家里只有一个聋子婆婆,其余都是男人,我们可以放肆;还有就是他家里没人进过学堂门,我们可以教他们认几个字。
太阳从西边的地平线坠落后,出工的四个劳动力才回来。让我们没料到的是,邱婶一家不仅曾经饱受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而且也没有得到造物主的怜爱。除了邱婶是聋子外,邱组长的左脚比右脚至少短十公分;三个儿子,老大右眼的白眼球突兀在眼眶之外;老二说话先得连续大张几次嘴巴之后才能十分吃力地断断续续吐出一些重复的字来;老三四肢发达,但上嘴唇却有一条半厘米宽的缺缝。后来才听说,邱家是远近闻名的“五子登科”:瘸子、聋子、边瞎子(独眼龙)、结巴子、缺子(兔唇)。晚饭是摆在屋前地坪中吃的。邱婶做了六七道菜。中间是一碗干刁子鱼,其余都是蔬菜,黑糊糊的只有盐味。乡下的新米饭倒是很好吃,要不是夹着几粒沙子,吃光饭也有滋有味。
邱婶一家都少言寡语,但在他们不多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一个意思:我和梁平住到他家,头两个月他们每天可以领到六毛钱和三斤米的落户知青伙食补助。所以他们全家都欢迎我们,感激我们。
当地的农舍是清一色的茅房,而且绝大多数是一个模式:坐北朝南一间人字屋顶的正房,东边前后两间斜面屋顶的偏房(叫披纱房),前为住房兼餐厅,后是厨房。西边则是比正房矮了半截的披纱房,用作猪栏兼厕所。邱婶夫妇住正房,我和梁平跟邱氏三兄弟住东边前偏房。床是由土砖搁门板垒成的,靠着东面的墙一字排开,如同北方的土炕。我们的睡处被安排在“土炕”南端,木板上铺着一层新晒干的晚稻草,棉絮和床单在稻草上一抖开,再将蚊帐用两根草绳拉平一挂,便标志着我和梁平正式插队落户了。
不到晚上八点,户主一家就开始上床了,我们知道乡里煤油金贵,加上抵挡不住在城里不曾见过的长脚蚊的偷袭,也钻进了蚊帐。不到五分钟,劳动了一整天的邱氏三兄弟都进入了梦乡,响起了鼾声。按照位置判断,北头老大的鼾声沉闷而悠长;中间老二的鼾声全然不是他讲话那样吃力,节奏均匀而流畅;而紧挨着我们的老三发出的呼气声则象金属刮擦般尖锐,并且还常常发出磨牙的刺耳声响。邱氏兄弟的鼾声组合,真如箫、笛与唢呐齐鸣。
随着三兄弟鼻管乐的奏响,老鼠们陆续出洞表演了。桌上的粗茶碗在响,墙上几个代替窗子功能的砖洞上放的壶、罐、瓶之类在响,房顶的茅草在响,斜倚门角的扁担上的铁钩子也在响。老鼠们追逐嘻戏,吱吱叽叽,上窜下跳,肆无忌惮。忽然,脚那头帐子动了起来,垫絮也动了起来,肯定是垫絮下面新稻草中的残留谷粒吸引了这些贼精贼灵的家伙……
黑暗中上演的这场闹剧将我的睡意驱赶得丝毫不留,思绪就象徒然暴发的山洪,把能冲动的东西都一齐冲到脑海中来了。其中有母亲的泪眼、高三毕业考试的试券、有执行最高指示上山下乡的申请表格、有造反派押送牛鬼蛇神下乡改造的队伍、有居委会组织欢送知青的大红横幅、有同学们在轮船上的各种表情、有站在大堤上眺望广阔天地的振奋、还有生产队长那让人难以琢磨的笑容和邱家五位成员的形象……
粱平也没有入睡,一直在翻来覆去,开始是轻声叹气,后来变成了颤抖啜泣。梁平是六七届初中生,个头高大,形象帅气,只可惜父亲少年时被抓壮丁在蒋匪军里当过号兵。下放到东河大队来的二十名知青中,只有他和我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弟。当老鼠们翻动床铺草时,粱平终于忍不住坐起身来轻轻摇晃我。我拉捏他一把,两人便悄悄钻出蚊帐,蹑手蹑足打开房门走了出去。屋外有月光、有风、有蛙声、有昆虫的低鸣,有没被割倒的稻穗被风掀动的沙沙声。我们都感到就象从挖了半天的防空洞里走上地面那样清爽畅快。梁平揉了揉眼睛,很肯定地说在这里一时都呆不下去了,他想回家。我说回去是行不通的,黑五类子弟再戴上一顶逃兵帽子,就莫想在这个世上安身了。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自己换个地方插队落户。
遮挡月亮的流云越飞越快,柳枝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身上的凉意越来越重,我们感觉到马上会狂风大作,便又回房上床了。果不其然,我们刚躺下不久,北风便猛刮起来。房门在摇晃,砖洞上糊的报纸在劈叭作响,从墙缝中窜入的风抖动着我们的蚊帐。风的呼啸吓退了老鼠,压住了三兄弟的鼾声,也唬得我用被子蒙住了头。早就听说过湖区风大,没想到下乡初夜就领教了它的淫威。“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两千年前杜甫他老先生的悲剧该不会在邱家重演吧?老天爷对这一家子可不能再施恶了……
折腾来折腾去,也不知什么时候入睡的,被吱吱呀呀的开门声惊醒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走到门外,风停了,也没有下过雨的痕迹,被粗草绳捆裹着四角的屋顶还好好的。--阿弥陀佛!
当时正是深秋季节,极目远眺,头上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丝丝缕缕的白云,足下一马平川的稻田中零零散散地点缀着树木和农舍。无遮无拦的视野使人顿觉天高地阔,也更增添了我们这帮热血青年“大有作为”的豪情。
迎着闸口而来的一条宽约四五十米的河道中,波光鳞鳞,浮银跃金。东西河岸立着株株垂柳,柳树后面时疏时密地坐着栋栋茅房。前来迎接的东风公社干部告诉我们:这条河南端连着鹅公湖,河西是东河大队和新开大队,河东是东方红大队和红旗大队,这四个大队就是安排我们插队落户的地方。我和梁平被分到东河大队第九生产队。生产队长领着我们沿河岸朝南走了约莫四五里路,转身向西又走了约三百米,来到一栋低矮的茅屋前。
队长快步进了屋,领出来一位年纪五十开外,身躯佝偻瘦弱,一手拿一条矮长凳的女人。队长用手做成喇叭状凑近她耳朵大声介绍我和梁平的姓名,她一边点头,一边放下凳笑着招呼我们坐,便转身进屋倒茶。队长这时才对我们说:她老公姓邱,是生产队贫协组长,有三个儿子,都是正劳力,但都还没有对象。之所以把我们安排在这一家落户,一是他家苦大仇深,能让我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二是他家里只有一个聋子婆婆,其余都是男人,我们可以放肆;还有就是他家里没人进过学堂门,我们可以教他们认几个字。
太阳从西边的地平线坠落后,出工的四个劳动力才回来。让我们没料到的是,邱婶一家不仅曾经饱受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而且也没有得到造物主的怜爱。除了邱婶是聋子外,邱组长的左脚比右脚至少短十公分;三个儿子,老大右眼的白眼球突兀在眼眶之外;老二说话先得连续大张几次嘴巴之后才能十分吃力地断断续续吐出一些重复的字来;老三四肢发达,但上嘴唇却有一条半厘米宽的缺缝。后来才听说,邱家是远近闻名的“五子登科”:瘸子、聋子、边瞎子(独眼龙)、结巴子、缺子(兔唇)。晚饭是摆在屋前地坪中吃的。邱婶做了六七道菜。中间是一碗干刁子鱼,其余都是蔬菜,黑糊糊的只有盐味。乡下的新米饭倒是很好吃,要不是夹着几粒沙子,吃光饭也有滋有味。
邱婶一家都少言寡语,但在他们不多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一个意思:我和梁平住到他家,头两个月他们每天可以领到六毛钱和三斤米的落户知青伙食补助。所以他们全家都欢迎我们,感激我们。
当地的农舍是清一色的茅房,而且绝大多数是一个模式:坐北朝南一间人字屋顶的正房,东边前后两间斜面屋顶的偏房(叫披纱房),前为住房兼餐厅,后是厨房。西边则是比正房矮了半截的披纱房,用作猪栏兼厕所。邱婶夫妇住正房,我和梁平跟邱氏三兄弟住东边前偏房。床是由土砖搁门板垒成的,靠着东面的墙一字排开,如同北方的土炕。我们的睡处被安排在“土炕”南端,木板上铺着一层新晒干的晚稻草,棉絮和床单在稻草上一抖开,再将蚊帐用两根草绳拉平一挂,便标志着我和梁平正式插队落户了。
不到晚上八点,户主一家就开始上床了,我们知道乡里煤油金贵,加上抵挡不住在城里不曾见过的长脚蚊的偷袭,也钻进了蚊帐。不到五分钟,劳动了一整天的邱氏三兄弟都进入了梦乡,响起了鼾声。按照位置判断,北头老大的鼾声沉闷而悠长;中间老二的鼾声全然不是他讲话那样吃力,节奏均匀而流畅;而紧挨着我们的老三发出的呼气声则象金属刮擦般尖锐,并且还常常发出磨牙的刺耳声响。邱氏兄弟的鼾声组合,真如箫、笛与唢呐齐鸣。
随着三兄弟鼻管乐的奏响,老鼠们陆续出洞表演了。桌上的粗茶碗在响,墙上几个代替窗子功能的砖洞上放的壶、罐、瓶之类在响,房顶的茅草在响,斜倚门角的扁担上的铁钩子也在响。老鼠们追逐嘻戏,吱吱叽叽,上窜下跳,肆无忌惮。忽然,脚那头帐子动了起来,垫絮也动了起来,肯定是垫絮下面新稻草中的残留谷粒吸引了这些贼精贼灵的家伙……
黑暗中上演的这场闹剧将我的睡意驱赶得丝毫不留,思绪就象徒然暴发的山洪,把能冲动的东西都一齐冲到脑海中来了。其中有母亲的泪眼、高三毕业考试的试券、有执行最高指示上山下乡的申请表格、有造反派押送牛鬼蛇神下乡改造的队伍、有居委会组织欢送知青的大红横幅、有同学们在轮船上的各种表情、有站在大堤上眺望广阔天地的振奋、还有生产队长那让人难以琢磨的笑容和邱家五位成员的形象……
粱平也没有入睡,一直在翻来覆去,开始是轻声叹气,后来变成了颤抖啜泣。梁平是六七届初中生,个头高大,形象帅气,只可惜父亲少年时被抓壮丁在蒋匪军里当过号兵。下放到东河大队来的二十名知青中,只有他和我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弟。当老鼠们翻动床铺草时,粱平终于忍不住坐起身来轻轻摇晃我。我拉捏他一把,两人便悄悄钻出蚊帐,蹑手蹑足打开房门走了出去。屋外有月光、有风、有蛙声、有昆虫的低鸣,有没被割倒的稻穗被风掀动的沙沙声。我们都感到就象从挖了半天的防空洞里走上地面那样清爽畅快。梁平揉了揉眼睛,很肯定地说在这里一时都呆不下去了,他想回家。我说回去是行不通的,黑五类子弟再戴上一顶逃兵帽子,就莫想在这个世上安身了。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自己换个地方插队落户。
遮挡月亮的流云越飞越快,柳枝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身上的凉意越来越重,我们感觉到马上会狂风大作,便又回房上床了。果不其然,我们刚躺下不久,北风便猛刮起来。房门在摇晃,砖洞上糊的报纸在劈叭作响,从墙缝中窜入的风抖动着我们的蚊帐。风的呼啸吓退了老鼠,压住了三兄弟的鼾声,也唬得我用被子蒙住了头。早就听说过湖区风大,没想到下乡初夜就领教了它的淫威。“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两千年前杜甫他老先生的悲剧该不会在邱家重演吧?老天爷对这一家子可不能再施恶了……
折腾来折腾去,也不知什么时候入睡的,被吱吱呀呀的开门声惊醒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走到门外,风停了,也没有下过雨的痕迹,被粗草绳捆裹着四角的屋顶还好好的。--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