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7)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铁路事业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项目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科技含量增高的趋势越发明显,铁路施工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铁路项目预算是铁路建设项目实施之前的关键步骤,是具体施工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主要依据。通过提高铁路项目预算的编制水平,加强对铁路项目施工监管,是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铁路项目;预算;问题;原则;策略
铁路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铁路事业已经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交通大容量、高速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在这一大背景下,铁路施工企业要明确自身社会责任,搞好铁路项目施工。铁路项目预算是项目施工之前的必要步骤,如何编制项目预算,并通过预算进行项目管理,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预算的重要作用及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意义
预算是施工单位在进行某一施工项目之前,按照法定程序针对该项目的各项财务支出做出详细的收支计划,它规该施工单位财务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并作出一个合理的预测。预算是施工项目开始之前的不可或缺必要环节,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铁路工程项目规模大、投资多、科技含量高、点多线长,涉及内容繁杂,对铁路项目进行预算,有利于核定该项目的投资规模,可以使铁路项目总投资做到准确、完善。编制项目预算之后,承担施工项目的施工企业要同施工项目委托方签定相应的预算,以此来确定双方在项目施工過程中的财务权利与义务。项目委托方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施工企业要尽量遵守项目预算要求,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的编制,明确了项目的委托方和施工企业的责任和权利,是施工项目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积极的作用。
二、影响铁路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一些问题
通常来说,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浩大大、结构复杂、资金投入多,相较于其他行业工程,预算编制的难度更高、要求更细,编制预算中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问题。
1.程序不科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参与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对于铁路施工企业这类的建设单位而言,就需要建立一整套被行业所认同的计量规则、预算方法、质量标准等等。具体到预算这一点上,应当有相对完备的编制程序,铁路施工企业严格按照编制程序进行预算的编制。但实际的情况是,虽然业内已经有此类的编制程序,但在投标中或是一些具体的施工项目中,仍看到一些铁路施工单位预算的编制十分不规范,极大地影响了预算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也就间接地削弱了预算管理的力度。
2.通变性较差
通变性,即一种合理限度之内的灵活性。铁路施工项目工程周期长,具体施工过程中情况复杂,因此,预算编制必须要体现一定的通变性。但目前看来,预算编制的这种通变性或是不明显,预算的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又或是被利用,成为一小部分人谋取私利,掩盖预算不合理、钻法律漏洞的“遮羞布”。
3.审计监管不到位
铁路项目是关系到铁路建设、百姓民生、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事业,对于铁路项目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严格规范、严格监督、严格管理。预算审计是预算监管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是铁路项目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但从现实情况来说,很多预算审计只是在走过场,并没有严格履行审计的监管职责,这是由责任不清、管理缺失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使国家资源蒙受了巨大的浪费。
三、编制铁路施工项目预算的原则
新时期,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铁路管理部门铁路以及施工企业必须将编制项目预算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性。
1.质量第一原则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第一要义。我们国家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建设项目多、资金紧,在一定时期内我们还要过紧日子,降低工程成本十分必要。但是减低成本的前提是确保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策略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编制预算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
2.适度弹性原则
正如前文所述,铁路工程预算的编制缺乏通变性,但这种通变是指在一定范围之内合理的可调整性。首先,预算人员要及时掌握现有的建筑物资价格标准。一定时间内,国家或当地政府会下发相关文件对于工程造价政策、文件和定额标准,预算人员要给予关注,主动收集掌握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各类资料,对实施工程的预算实行动态管理。其次,预算人员要积极参与现场施工,及时总结经验,避免在编制预算时“纸上谈兵”,提高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
3.资金节约原则
“节约资金就是最大的盈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修建更多高标准的铁路项目。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就必须要贯彻“有效节约、合理分配”的原则,使铁路项目的建设资金被合理使用、高效利用起来,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四、编制铁路施工项目预算的策略
通过研究和具体实践,笔者认为铁路项目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预算员的素质
预算员是预算编制的具体操作者,预算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决定了预算的质量。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预算员的素质。首先,要建立一整套的激励制度,对于优秀的预算员要给予奖励,对于违反预算制度的预算员要坚决开除,严重者要依法给予惩处;其次,针对铁路工程预算行业发展快、变化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起系统的预算培训体系,为预算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高,及时获取和补充新的知识。
2.加强预算编制法规建设
铁路项目关系重大,针对铁路项目行业要求,国家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办法,严格规定编制预算的程序,使施工企业、预算的编制人员都能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同时,国家和相应的管理部门也要积极的听取施工企业和预算部门的意见,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相应的规程,使预算编制适应时代发展和具体实践。
3.加大审计监管力度
审计是编制预算最有效的监督手段之一。审计工作,应当贯穿施工预算、预算编制以及施工项目过程的始终。要对投资决策基础资料的收集、铁路工程实地考察、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大宗材料的采购等方面逐项进行核实与评价,以确认预算编制是否具有可行性。
五、结语
铁路建设是当今世界铁路事业发展的重大命题,搞好铁路施工项目建设是铁路施工企业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于建设和发展的特殊阶段,大规模铁路建设正在全面进行,预算作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受到国家和铁路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施工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做好铁路项目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为铁路事业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爱香,高晨.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四流”,创造“一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丘文达.浅谈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预结算利害关系[J].中国建设信息,2008(16).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铁路事业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项目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科技含量增高的趋势越发明显,铁路施工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铁路项目预算是铁路建设项目实施之前的关键步骤,是具体施工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主要依据。通过提高铁路项目预算的编制水平,加强对铁路项目施工监管,是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铁路项目;预算;问题;原则;策略
铁路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铁路事业已经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交通大容量、高速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在这一大背景下,铁路施工企业要明确自身社会责任,搞好铁路项目施工。铁路项目预算是项目施工之前的必要步骤,如何编制项目预算,并通过预算进行项目管理,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预算的重要作用及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意义
预算是施工单位在进行某一施工项目之前,按照法定程序针对该项目的各项财务支出做出详细的收支计划,它规该施工单位财务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并作出一个合理的预测。预算是施工项目开始之前的不可或缺必要环节,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铁路工程项目规模大、投资多、科技含量高、点多线长,涉及内容繁杂,对铁路项目进行预算,有利于核定该项目的投资规模,可以使铁路项目总投资做到准确、完善。编制项目预算之后,承担施工项目的施工企业要同施工项目委托方签定相应的预算,以此来确定双方在项目施工過程中的财务权利与义务。项目委托方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施工企业要尽量遵守项目预算要求,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的编制,明确了项目的委托方和施工企业的责任和权利,是施工项目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积极的作用。
二、影响铁路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一些问题
通常来说,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浩大大、结构复杂、资金投入多,相较于其他行业工程,预算编制的难度更高、要求更细,编制预算中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问题。
1.程序不科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参与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对于铁路施工企业这类的建设单位而言,就需要建立一整套被行业所认同的计量规则、预算方法、质量标准等等。具体到预算这一点上,应当有相对完备的编制程序,铁路施工企业严格按照编制程序进行预算的编制。但实际的情况是,虽然业内已经有此类的编制程序,但在投标中或是一些具体的施工项目中,仍看到一些铁路施工单位预算的编制十分不规范,极大地影响了预算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也就间接地削弱了预算管理的力度。
2.通变性较差
通变性,即一种合理限度之内的灵活性。铁路施工项目工程周期长,具体施工过程中情况复杂,因此,预算编制必须要体现一定的通变性。但目前看来,预算编制的这种通变性或是不明显,预算的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又或是被利用,成为一小部分人谋取私利,掩盖预算不合理、钻法律漏洞的“遮羞布”。
3.审计监管不到位
铁路项目是关系到铁路建设、百姓民生、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事业,对于铁路项目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严格规范、严格监督、严格管理。预算审计是预算监管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是铁路项目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但从现实情况来说,很多预算审计只是在走过场,并没有严格履行审计的监管职责,这是由责任不清、管理缺失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使国家资源蒙受了巨大的浪费。
三、编制铁路施工项目预算的原则
新时期,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铁路管理部门铁路以及施工企业必须将编制项目预算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性。
1.质量第一原则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第一要义。我们国家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建设项目多、资金紧,在一定时期内我们还要过紧日子,降低工程成本十分必要。但是减低成本的前提是确保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策略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编制预算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
2.适度弹性原则
正如前文所述,铁路工程预算的编制缺乏通变性,但这种通变是指在一定范围之内合理的可调整性。首先,预算人员要及时掌握现有的建筑物资价格标准。一定时间内,国家或当地政府会下发相关文件对于工程造价政策、文件和定额标准,预算人员要给予关注,主动收集掌握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各类资料,对实施工程的预算实行动态管理。其次,预算人员要积极参与现场施工,及时总结经验,避免在编制预算时“纸上谈兵”,提高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
3.资金节约原则
“节约资金就是最大的盈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修建更多高标准的铁路项目。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就必须要贯彻“有效节约、合理分配”的原则,使铁路项目的建设资金被合理使用、高效利用起来,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四、编制铁路施工项目预算的策略
通过研究和具体实践,笔者认为铁路项目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预算员的素质
预算员是预算编制的具体操作者,预算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决定了预算的质量。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预算员的素质。首先,要建立一整套的激励制度,对于优秀的预算员要给予奖励,对于违反预算制度的预算员要坚决开除,严重者要依法给予惩处;其次,针对铁路工程预算行业发展快、变化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起系统的预算培训体系,为预算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高,及时获取和补充新的知识。
2.加强预算编制法规建设
铁路项目关系重大,针对铁路项目行业要求,国家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办法,严格规定编制预算的程序,使施工企业、预算的编制人员都能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同时,国家和相应的管理部门也要积极的听取施工企业和预算部门的意见,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相应的规程,使预算编制适应时代发展和具体实践。
3.加大审计监管力度
审计是编制预算最有效的监督手段之一。审计工作,应当贯穿施工预算、预算编制以及施工项目过程的始终。要对投资决策基础资料的收集、铁路工程实地考察、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大宗材料的采购等方面逐项进行核实与评价,以确认预算编制是否具有可行性。
五、结语
铁路建设是当今世界铁路事业发展的重大命题,搞好铁路施工项目建设是铁路施工企业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于建设和发展的特殊阶段,大规模铁路建设正在全面进行,预算作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受到国家和铁路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施工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做好铁路项目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为铁路事业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爱香,高晨.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四流”,创造“一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丘文达.浅谈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预结算利害关系[J].中国建设信息,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