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同伴之间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不同形式的冲突。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由于教育背景、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不足,在发生矛盾冲突时部分家长与教师会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进行制止,或者以简单和解的方式来解决幼儿同伴冲突,正确的做法是锻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同伴交往的质量和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同伴;同伴冲突;解决同伴冲突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及界定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因为言语不和、意见不同、日标不一致、利益与需要的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者发生的U角的场景。当一次事件判定为幼儿同伴冲突,是指两个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其中一方幼儿发生冲突的行为,而另一方幼儿做出的反对或做出对立的表达方式或言行举止,就可以判定为同伴冲突。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一般表现在言语与肢体动作上。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有些幼儿会选择自己解决,一般表现成攻击性、逃避性、或者合作的方式。还有一些幼儿会选择寻求教师与家长的帮助。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及类型
1.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导致的冲突
案例1.区域游戏,小班,菲菲和丽丽一起在娃娃家给布娃娃穿衣服,但是,不一会,她们两个就争吵起来。原来在给娃娃穿衣服时,菲菲拿了一件蓝色的裙子要给娃娃穿,但是丽丽却想让娃娃穿粉红色的裙子。然后菲菲对丽丽说:“我要给娃娃穿蓝色的裙子,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让小宁给你玩了。”丽丽听到后有些生气,一把抓住娃娃给它穿上了粉色的裙子,嘴里说着:“我就是喜欢粉红色,哼!”菲菲看到后哇哇大哭起来。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根据自己所处的认知发展理论阶段进行思维、感知和行动的。丽丽和菲菲在‘起玩耍,说明她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当她们意见不合时,并没有选择合作的态度,而是各执己见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说明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往往以自己的喜好或者感受为中心,儿童不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感受,对于他人的观念、观点、物品都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而且思维是不可逆的。并且,这个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技能不足,不会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去争取或表达,大部分会采取争抢或者攻击的方式。
2.幼儿社会认知较低与交往经验不足导致的冲突
案例2.小虎的性格特别开朗,见到老师和小朋友总会打招呼,有一次早晨入园,他和菲菲入园时在学校门口相遇,小虎就跑的很快来到菲菲面前,但是由于走的太快,当走到菲菲面前时一不小心把菲菲推倒了,菲菲当时就哭了,而且特别生气的说:“我再也不要给小虎做朋友了。”并且跑到老师那里说小虎打她。小虎愣了好半天,一脸无辜的说:“我不是故意的。”回到教室小虎把自己喜欢玩具送给菲菲玩,由于菲菲还在生气不理小虎。
幼儿身体碰触或动作的幅度较大发生的冲突是因为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较低和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导致的。菲菲在摔倒之后非常生气,去老师那里告状说小虎打他,也不接受小虎的道歉,这个时期的幼儿还不能站在其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她不知道小虎虽然把她推倒了,但是小虎的动机是好的,他只是热情去打招呼。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灵活,有时会不经意的触碰其他幼儿或者做出的动作幅度太大,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心情或利益导致冲突的发生,由于社会认知较低,幼儿会误解他人动作的意图,也许只是为了打声招呼,或者动作稍微有些夸张,而被其他幼儿误会成打人或者威胁,导致冲突的发生,例如菲菲‘直认为小虎是有意推她的,不接受小虎的道歉。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1.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1)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能够体验、感受和理解他人的需求与情绪,以使在以后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对其他人相似的情绪能够主动地、习惯性地理解的方法。移情训练的重点是幼儿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与他人的情绪和思想状态产生共鸣。移情能力训练可以采取,情绪追忆的方法,幼兒回忆自己的冲突原因和冲突的过程,向其他幼儿描述冲突时的感受。情感换位的方法,为幼儿设定一个情景,让幼儿转换到别人的位置进行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是认识到,这种事件中如果是“我”,“我”是怎样的感受。
(2)增加幼儿角色扮演的机会。角色扮演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模仿现实社会发生的事件,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幼儿扮演过程中可以感知角色间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感受、获得相应的角色经验,表现出与该角色相应的社会行为。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有利于感受社会角色、角色之间关系及其规则,幼儿的社会认知得到丰富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得到强化,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角色扮演的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2.重视语言能力与倾听能力的培养
(1)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必要工具,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以便增进同伴感情。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才能自由的与同伴进行交流和玩耍,降低冲突的发生频率。教师较早的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重视幼儿发音的准确性和咬字的清晰度,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使幼儿在同伴交往时中能说、想说、有机会说;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经常为幼儿讲故事和绘本,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通过复述的形式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2)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倾听是幼儿接触世界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行为方式。
3.帮助幼儿提升规则意识
规则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须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幼儿时期是形成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由于幼儿在这个时期,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幼儿对规则的意识淡薄,不知道那些行为该做,那些行为不该做,幼儿的自我控制力较差,通常将规则看成外部强加的东西,规则意识和实践脱节,言行不一致。规则意识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明确提出:让幼儿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是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必要环节。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同伴;同伴冲突;解决同伴冲突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及界定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因为言语不和、意见不同、日标不一致、利益与需要的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者发生的U角的场景。当一次事件判定为幼儿同伴冲突,是指两个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其中一方幼儿发生冲突的行为,而另一方幼儿做出的反对或做出对立的表达方式或言行举止,就可以判定为同伴冲突。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一般表现在言语与肢体动作上。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有些幼儿会选择自己解决,一般表现成攻击性、逃避性、或者合作的方式。还有一些幼儿会选择寻求教师与家长的帮助。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及类型
1.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导致的冲突
案例1.区域游戏,小班,菲菲和丽丽一起在娃娃家给布娃娃穿衣服,但是,不一会,她们两个就争吵起来。原来在给娃娃穿衣服时,菲菲拿了一件蓝色的裙子要给娃娃穿,但是丽丽却想让娃娃穿粉红色的裙子。然后菲菲对丽丽说:“我要给娃娃穿蓝色的裙子,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让小宁给你玩了。”丽丽听到后有些生气,一把抓住娃娃给它穿上了粉色的裙子,嘴里说着:“我就是喜欢粉红色,哼!”菲菲看到后哇哇大哭起来。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根据自己所处的认知发展理论阶段进行思维、感知和行动的。丽丽和菲菲在‘起玩耍,说明她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当她们意见不合时,并没有选择合作的态度,而是各执己见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说明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往往以自己的喜好或者感受为中心,儿童不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感受,对于他人的观念、观点、物品都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而且思维是不可逆的。并且,这个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技能不足,不会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去争取或表达,大部分会采取争抢或者攻击的方式。
2.幼儿社会认知较低与交往经验不足导致的冲突
案例2.小虎的性格特别开朗,见到老师和小朋友总会打招呼,有一次早晨入园,他和菲菲入园时在学校门口相遇,小虎就跑的很快来到菲菲面前,但是由于走的太快,当走到菲菲面前时一不小心把菲菲推倒了,菲菲当时就哭了,而且特别生气的说:“我再也不要给小虎做朋友了。”并且跑到老师那里说小虎打她。小虎愣了好半天,一脸无辜的说:“我不是故意的。”回到教室小虎把自己喜欢玩具送给菲菲玩,由于菲菲还在生气不理小虎。
幼儿身体碰触或动作的幅度较大发生的冲突是因为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较低和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导致的。菲菲在摔倒之后非常生气,去老师那里告状说小虎打他,也不接受小虎的道歉,这个时期的幼儿还不能站在其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她不知道小虎虽然把她推倒了,但是小虎的动机是好的,他只是热情去打招呼。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灵活,有时会不经意的触碰其他幼儿或者做出的动作幅度太大,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心情或利益导致冲突的发生,由于社会认知较低,幼儿会误解他人动作的意图,也许只是为了打声招呼,或者动作稍微有些夸张,而被其他幼儿误会成打人或者威胁,导致冲突的发生,例如菲菲‘直认为小虎是有意推她的,不接受小虎的道歉。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1.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1)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能够体验、感受和理解他人的需求与情绪,以使在以后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对其他人相似的情绪能够主动地、习惯性地理解的方法。移情训练的重点是幼儿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与他人的情绪和思想状态产生共鸣。移情能力训练可以采取,情绪追忆的方法,幼兒回忆自己的冲突原因和冲突的过程,向其他幼儿描述冲突时的感受。情感换位的方法,为幼儿设定一个情景,让幼儿转换到别人的位置进行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是认识到,这种事件中如果是“我”,“我”是怎样的感受。
(2)增加幼儿角色扮演的机会。角色扮演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模仿现实社会发生的事件,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幼儿扮演过程中可以感知角色间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感受、获得相应的角色经验,表现出与该角色相应的社会行为。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有利于感受社会角色、角色之间关系及其规则,幼儿的社会认知得到丰富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得到强化,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角色扮演的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2.重视语言能力与倾听能力的培养
(1)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必要工具,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以便增进同伴感情。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才能自由的与同伴进行交流和玩耍,降低冲突的发生频率。教师较早的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重视幼儿发音的准确性和咬字的清晰度,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使幼儿在同伴交往时中能说、想说、有机会说;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经常为幼儿讲故事和绘本,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通过复述的形式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2)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倾听是幼儿接触世界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行为方式。
3.帮助幼儿提升规则意识
规则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须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幼儿时期是形成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由于幼儿在这个时期,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幼儿对规则的意识淡薄,不知道那些行为该做,那些行为不该做,幼儿的自我控制力较差,通常将规则看成外部强加的东西,规则意识和实践脱节,言行不一致。规则意识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明确提出:让幼儿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是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必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