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的含义及实施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现状,重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笔者在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含义入手,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实施情感教育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着独立思想和独立情感的个体,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满足于为学生讲解知识,而是要对“如何培养学生情感”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研究。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理解情感教育的含义。情感教育是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让学生在此种情感的驱使下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之中,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情感因素,并尽可能地推动二者实现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之所以强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因为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有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过于强调和重视知识的生硬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导致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拼尽全力,却收效甚微的原因。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实施情感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情感教育,需要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教材,渗透个人情感,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引发情感共鸣。
  1.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教材,渗透个人情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十分关注学生品质与品德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渗透个人情感。例如,在《成长的节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三课的讲解,使学生充分发现、认识并肯定自我,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又如,在“少年有梦”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发挥的平台,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以及对未来的设想等,并针对学生对未来的设想,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心声被人重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加强了对自己的审视,从而不断发展个人情感,达到了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的目的。
  2.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受自身年龄、阅历、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有些学生通常很难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兴趣。原因在于,教材中呈现的一些抽象概念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难以有效投入。而有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做法更是恶化了这一现状。例如,有些教师在看到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时,倒也乐得清闲,不再费力气组织教学活动,直接带领学生在教材上画“重点”,要求学生按照所画出的“重点”进行背诵。可以说,这种课堂的出现,必然进一步拉大学生与道德與法治课程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近期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从学生喜欢的影视剧或动漫作品中挖掘和遴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引发情感共鸣。
  师生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应该是心灵相通、有情感共鸣的。因此,教师不要以说教的面目进行授课,而是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备课以及课堂之中,以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新课标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便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新课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便让学生实现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动学习。
其他文献
<正> 《宣和画谱》的作者问题,研究家们曾有二说:其一是宋徽宗,但从书中叙述的口气来看,显然不能成立。现在大家基本上不相信此说。其二是童贯。理由是书中把童贯及其他太监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备受学界关注。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發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9月,国家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各门学科根据自己的学科内容和育人目标也确立了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各学科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高中历史是高中生必修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作为历史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形成,是指让学生在浓郁的历史课堂氛围中受到熏陶,领悟体验,洗涤心灵。学生只有亲自去“咀嚼”原汁原味的历史,才能真正汲取到历史的琼汁玉液,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感知,在想象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嗅到了历史味道,就会跟随教师的思维,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升华情感、提升能力、掌握知识。这样,历史课
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接入对母线辖区的负荷预测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母线辖区内负荷偏离用户用电负荷的真实状况。文章考虑了高比例分布式电源对负荷形态的影响,提出了基
基于自然资本利用研究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应用改进后的三维足迹模型,通过账户类型的调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计算了2009~2018年间生产性土地的土地足迹、土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外贸出口策略必须做出调整。外贸出口策略调整中的几个关系:出口与内需、经济国际化与民族化、外币与本币、国家利益与个企利益的辩证关系。改变帮扶思路
高考改革新方案“3 3”模式已经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成为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挥棒。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教学理论发生了改变,教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动,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与时俱进是必然选择。所以,如何在高考改革新方案下,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学生
高中地理是一个融合了众多人文知识的学科。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或对其他美好的情感或事物的追求的精神,它强调人对自然的关怀、敬爱等。所以,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这样,不仅能使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对人文知识的讲解,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挖掘地理课程中的人文资源,拓展教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满堂活动,不断进步,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提到重要议程和很高地位上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课堂活动就成为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上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如查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但有些时候由于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进度、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等方面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