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我国动画电影从一味突出“文以载道”的政治教化功能到单纯地突出“娱乐趣味”的低俗审美阶段的发展历程,笔者在论述中贯穿着思考动画电影到底该 “文以载道”还是“娱乐趣味”?通过厘清中国动画电影发展背景,美国动画电影成功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应该积极摸索 “文以载道”与“娱乐趣味”的平衡点。
关键词:“文以载道”;“娱乐趣味”;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
1.20世纪中国动画电影特征——“文以载道”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电影进入发展辉煌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定文艺为社会服务的方针,“要创立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即采用民族传统文化形式教育大众,提升百姓的政治觉悟,这一方针奠定了中国动画电影之后30年的发展方向,当时的文化部长沈雁冰指出:“美术电影主要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2]国家关于动画创作的方向性指导与中国传统文艺创作要求——“文以载道”传统要求相一致,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的目标——借助动画形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价值的教育。
1950年我国创作的《谢谢小花猫》、《小铁柱》等作品明显将传统道德和社会意识形态融入作品之中,著名动画导演靳夕先生提出了问题:动画电影将人的生活与情感简单化,给儿童造成一定的认知错觉。而后经过我国理论界和动画艺术家的分析、探讨,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融入了民族艺术形式以此来淡化靳夕提出的问题。于是乎产生我国第一部水墨题材的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以及后来的《牧笛》、《大闹天宫》、《金色的海螺》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更是我国水墨动画的优秀作品,后来的学者将这一时期动画电影概括为:“中国学派”。影片中无论是水墨线条、剪纸艺术、民间色彩还是民族音乐、人物形象等极具中华民族的特征,而且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审美意境,但这些作品依旧体现“教育为上”的指导思想,强调“文以载道”传统文艺观,要求动画电影发挥对儿童的教化和社会思想的引导作用,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期特征,重视影片政治性却忽略艺术性与商业性。
2. 当代动画电影的特征:“娱乐趣味”
在外国动画影片的冲击下,中国动画电影在困境中与时俱进,国家政策的支持、动画创作理念的更新、技術的发展,中国动画产业逐步探讨如何突破了传统动画生产观念,开始了动画产业化尝试。
新尝试在《宝莲灯》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该部影片全面借鉴国际动画制作、市场运作等方式,从剧本编写到对白设计,从动画造型到电脑特技,从音乐音响到舞蹈表现,从先期录音到后期全数码制作,基本都模仿美国、日本制作与风格,突出了故事性和娱乐化的时代审美风格,标志中国现代化动画电影的诞生,也表明中国本土动画传统的断链。
进口动画大片强劲的市场表现以及衍生产品带来的巨大利润改变了中国人动画片服务于儿童的观影心理,并开启了民族动画重整旗鼓的想象空间,动画的产业化转向成为中国动画人的普遍共识。[3] 2000年10月党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重新定义动画,认为其是一个产业,并在其后的几年中,国家不断发文大力提倡发展动画产业,明确了动画产业的“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也正是在官方发展动画产业的号召下,在先天不足的现状中,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产业,培养专业的动画人才,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与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在动画电影的制作、市场运行中也给予高度的关注,客观上促使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一派欣欣向荣,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系列电影获得了1.2 亿元票房收入(投资1200 万元),《熊出没》系列、《龙之谷》系列动画电影在进口动画电影的夹缝中获得了生存,但无法外国动画电影相媲美。究其原因就在于国产动画电影的故事性不强,无论是编剧、台词、人物造型等都缺乏个性,更缺乏寓教于乐的艺术表达方式,一味地突出娱乐性,抛弃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依旧服务于少年儿童。而且当前中国动画电影艺术审美方向从“文以载道”走向了“娱乐趣味”,并没有找到两者结合的平衡点,即使这些动画电影也有不少成人年观看,但绝大多数是为了陪孩子欣赏。
3.“文以载道”还是“娱乐趣味”?
纵观美国近些年的动画电影发展,电脑特技精湛,三维动画技术的完善,互联网的flash动画普及,好莱坞经典的叙事结构、语言的诙谐幽默以及长久以来市场受众的积累,使得美国动画电影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动画电影一方面根植于本国独立、自由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普世价值观等的民族文化底蕴,普世价值宣扬平等、博爱、自由、人权等等内容具有普适性,也是人性中最普通的心理需求,正是普适性文化价值让美国动画电影得到全世界受众的认可。另一方面善于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与别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花木兰》花木看在典型的东方审美的面孔中——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以及乌发,融如美国式人物的独立、勇敢、聪明,被塑造个人主义的女英雄形象。”[4]
结束语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其中历经种种,总体来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强调“文以载道”教化功能阶段与模仿、照搬突出“娱乐趣味”的审美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官方还是动画艺术家们都在积极地摸索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道路,也正说明了单方面地突出“文以载道”或“娱乐趣味”都是不科学的,而应该寻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在动画电影中获得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文献:
[1] 陈荒煤.当代电影(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106.
[2] 张松林、贡建英著.谁创造了《小蝌蚪找妈妈》——特伟和中国动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46 .
[3] 周晨. 文化生态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4:130-131.
[4]冯东、罗潇潇、丁卓.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3):185-188.
作者简介:
黄莹(1984.1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动画。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文以载道”;“娱乐趣味”;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
1.20世纪中国动画电影特征——“文以载道”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电影进入发展辉煌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定文艺为社会服务的方针,“要创立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即采用民族传统文化形式教育大众,提升百姓的政治觉悟,这一方针奠定了中国动画电影之后30年的发展方向,当时的文化部长沈雁冰指出:“美术电影主要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2]国家关于动画创作的方向性指导与中国传统文艺创作要求——“文以载道”传统要求相一致,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的目标——借助动画形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价值的教育。
1950年我国创作的《谢谢小花猫》、《小铁柱》等作品明显将传统道德和社会意识形态融入作品之中,著名动画导演靳夕先生提出了问题:动画电影将人的生活与情感简单化,给儿童造成一定的认知错觉。而后经过我国理论界和动画艺术家的分析、探讨,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融入了民族艺术形式以此来淡化靳夕提出的问题。于是乎产生我国第一部水墨题材的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以及后来的《牧笛》、《大闹天宫》、《金色的海螺》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更是我国水墨动画的优秀作品,后来的学者将这一时期动画电影概括为:“中国学派”。影片中无论是水墨线条、剪纸艺术、民间色彩还是民族音乐、人物形象等极具中华民族的特征,而且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审美意境,但这些作品依旧体现“教育为上”的指导思想,强调“文以载道”传统文艺观,要求动画电影发挥对儿童的教化和社会思想的引导作用,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期特征,重视影片政治性却忽略艺术性与商业性。
2. 当代动画电影的特征:“娱乐趣味”
在外国动画影片的冲击下,中国动画电影在困境中与时俱进,国家政策的支持、动画创作理念的更新、技術的发展,中国动画产业逐步探讨如何突破了传统动画生产观念,开始了动画产业化尝试。
新尝试在《宝莲灯》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该部影片全面借鉴国际动画制作、市场运作等方式,从剧本编写到对白设计,从动画造型到电脑特技,从音乐音响到舞蹈表现,从先期录音到后期全数码制作,基本都模仿美国、日本制作与风格,突出了故事性和娱乐化的时代审美风格,标志中国现代化动画电影的诞生,也表明中国本土动画传统的断链。
进口动画大片强劲的市场表现以及衍生产品带来的巨大利润改变了中国人动画片服务于儿童的观影心理,并开启了民族动画重整旗鼓的想象空间,动画的产业化转向成为中国动画人的普遍共识。[3] 2000年10月党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重新定义动画,认为其是一个产业,并在其后的几年中,国家不断发文大力提倡发展动画产业,明确了动画产业的“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也正是在官方发展动画产业的号召下,在先天不足的现状中,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产业,培养专业的动画人才,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与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在动画电影的制作、市场运行中也给予高度的关注,客观上促使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一派欣欣向荣,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系列电影获得了1.2 亿元票房收入(投资1200 万元),《熊出没》系列、《龙之谷》系列动画电影在进口动画电影的夹缝中获得了生存,但无法外国动画电影相媲美。究其原因就在于国产动画电影的故事性不强,无论是编剧、台词、人物造型等都缺乏个性,更缺乏寓教于乐的艺术表达方式,一味地突出娱乐性,抛弃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依旧服务于少年儿童。而且当前中国动画电影艺术审美方向从“文以载道”走向了“娱乐趣味”,并没有找到两者结合的平衡点,即使这些动画电影也有不少成人年观看,但绝大多数是为了陪孩子欣赏。
3.“文以载道”还是“娱乐趣味”?
纵观美国近些年的动画电影发展,电脑特技精湛,三维动画技术的完善,互联网的flash动画普及,好莱坞经典的叙事结构、语言的诙谐幽默以及长久以来市场受众的积累,使得美国动画电影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动画电影一方面根植于本国独立、自由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普世价值观等的民族文化底蕴,普世价值宣扬平等、博爱、自由、人权等等内容具有普适性,也是人性中最普通的心理需求,正是普适性文化价值让美国动画电影得到全世界受众的认可。另一方面善于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与别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花木兰》花木看在典型的东方审美的面孔中——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以及乌发,融如美国式人物的独立、勇敢、聪明,被塑造个人主义的女英雄形象。”[4]
结束语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其中历经种种,总体来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强调“文以载道”教化功能阶段与模仿、照搬突出“娱乐趣味”的审美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官方还是动画艺术家们都在积极地摸索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道路,也正说明了单方面地突出“文以载道”或“娱乐趣味”都是不科学的,而应该寻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在动画电影中获得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文献:
[1] 陈荒煤.当代电影(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106.
[2] 张松林、贡建英著.谁创造了《小蝌蚪找妈妈》——特伟和中国动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46 .
[3] 周晨. 文化生态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4:130-131.
[4]冯东、罗潇潇、丁卓.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3):185-188.
作者简介:
黄莹(1984.1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动画。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