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自改作文训练中,开发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练词造句,训练创新,自改内容,立意创新,达到让学生自我历练,自我反馈,开发创新思维,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大幅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自改作文;创新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45-1一、在炼词造句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学生作文自改的创新动机。心理学家认为,激发学生接受学习技能训练的动机是掌握学习策略的重要内驱力。我一方面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家反复修改作品的故事。如介绍了“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改“绿”字的事,马克思修改《资本论》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炼词造句,用好语言的热望。另一方面,我充分肯定学生有遣词造句,写好、改好作文的基础,能在“新”字上下功夫,用词、用语不落俗套,想象丰富,比拟贴切,真正走古人所说的“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创新道路。对于学生在修改病句、段练习中的做法,以及在作文互改中的圈划简评,教师都给以肯定或鼓励,这样,激发起学生的改作信心和创新修改的积极性,努力完成预期的改作任务。
2.自改历练,指导创新实践。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再创造,认识再飞跃的过程,也是教师循循善诱的过程。教师必须把指导学习的策略转化为学生写作修改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此训练过程中,我首先加强学生平时的遣词造句训练,把用几个词语写一段话和平常的用词造句结合起来,把修改病句和体会句子及一段话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辨明词语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正确使用,进行变式思维训练,造出新颖,造出准确。培养语感。再次,我指导学生以诵读法进行作文自改训练,每遇到听不顺耳的词语、句子或感觉拗口的生词,都进行调整,锤炼出精确的语言,使之上下连贯,语气一致,通顺流畅。每写好一篇作文,教师都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边读边改。或借助投影仪,把有代表性的作文打出来,集体评改,展开讨论,充分地让学生品评优劣,说出修改策略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好处。以找准创新修改的方向。
二、在自改作文内容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篇作文的优劣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是一篇好作文的基础。要想达到内容全新之目的,教师必须对作文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把不足的补足,失实的改翔实,平淡的调典型,分散的理集中。
在自改作文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作文的内容,在内容的典型性、叙述的具体性等方面着力加工修改,力求做到言人所未言,说人所未闻的事件,以达到新颖别致个性化的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请他人作听众。让学生把写好的作文读给同学听,父母听,弟弟听,老师听。请他们做听众,提意见。
仿效白居易改诗的做法,看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充满吸引力?看能否让人听懂或打动人。把自我检查和他人检查结合起来,获取修改策略或方向。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新鲜不?”我们依照名家的方法,进行下去,长期坚持自改不懈。其次,找准自改切入点,把握改作创新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改作创新实践。如:一次写景状物的作文练习,很多同学以《风》为题,写风的变化及风中的景物,但言之无序,内容空洞无物。正好遇上一次北风呼啸的沙尘天气,借此机会,我指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地面在风中的样子,进行一次实地观察修改。学生在观察后纷纷发言:“风中的天空是灰黄色的”、“太阳像一个浑浊的大黄球”、“树枝在狂舞,几片树叶怎么也落不到地上”、“校园的地面被风刮得跟扫过一样”、“尘土迷住了人的眼睛,连呼吸都不敢大气”……同学们畅所欲言,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把看到的听到的记下来,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进行改作,效果大不一样,一篇篇内容充实、表达更准确的《风》的作文完成了,且各具特色。这就是我们改作文的创新实践,重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作文构建能力。
三、在立足全篇,修改立意时,突出创新的宗旨
“立意贵在新颖”、“文似看山不喜平”就说明了这一点。一篇文章往往在峰回路转之后深化了主题,阐明了一个真理,这就是创新的要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还不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难题。因此自改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潜移默化的长期训练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领悟创作、改作的诀窍。我是这样实践的:(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写好后,教会学生通读,说出清晰的思路或内容安排,通过学生组成的作文互改小组评定,得出要表现的主题或中心,再围绕主题,找出不妥贴、不完善之处。(2)进行修改。材料不典型,把它具体化,内容不充实把它写详实,这些都围绕中心作统一的调度安排,逐一揣磨、细品,作综合性地整理。例如:一位学生以《我们班的新鲜事》为题,写了五六名学生在“讲文明、树新风、知荣辱”活动中,一些行为变化的事。但叙述不够具体,列举人物太多,造成中心散乱。我把这篇习作提交全班讨论修改,引导学生围绕“新”字来改,把文中写五六个人删减成三个人,丰富他们的故事,一人围绕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前后变化对比来写,一人着力写他讲卫生、知荣辱的文明行动,改掉“黄鼻涕挂嘴上”的习惯,一人以浓墨写他的荣辱意识的觉醒。如此各有侧重,突出新鲜感,让学生在改作中学会围绕中心,调度材料,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品尝到创新成功的快乐。(3)教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特别是对于差生,要给予及时的指点。深化主题的提炼,以求做到出新。例如:指导学生描绘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的征文,一位学生以《我家的变化》为题来写,但小作者仅仅局限于家庭的生活情况,没能通过对比,体现出变化的梯度,也没能升华到祖国巨变这个主题上。经过指导,我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富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结尾用一句话点明主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的今天,从而深化主题。
关键词:小学生;自改作文;创新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45-1一、在炼词造句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学生作文自改的创新动机。心理学家认为,激发学生接受学习技能训练的动机是掌握学习策略的重要内驱力。我一方面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家反复修改作品的故事。如介绍了“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改“绿”字的事,马克思修改《资本论》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炼词造句,用好语言的热望。另一方面,我充分肯定学生有遣词造句,写好、改好作文的基础,能在“新”字上下功夫,用词、用语不落俗套,想象丰富,比拟贴切,真正走古人所说的“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创新道路。对于学生在修改病句、段练习中的做法,以及在作文互改中的圈划简评,教师都给以肯定或鼓励,这样,激发起学生的改作信心和创新修改的积极性,努力完成预期的改作任务。
2.自改历练,指导创新实践。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再创造,认识再飞跃的过程,也是教师循循善诱的过程。教师必须把指导学习的策略转化为学生写作修改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此训练过程中,我首先加强学生平时的遣词造句训练,把用几个词语写一段话和平常的用词造句结合起来,把修改病句和体会句子及一段话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辨明词语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正确使用,进行变式思维训练,造出新颖,造出准确。培养语感。再次,我指导学生以诵读法进行作文自改训练,每遇到听不顺耳的词语、句子或感觉拗口的生词,都进行调整,锤炼出精确的语言,使之上下连贯,语气一致,通顺流畅。每写好一篇作文,教师都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边读边改。或借助投影仪,把有代表性的作文打出来,集体评改,展开讨论,充分地让学生品评优劣,说出修改策略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好处。以找准创新修改的方向。
二、在自改作文内容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篇作文的优劣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是一篇好作文的基础。要想达到内容全新之目的,教师必须对作文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把不足的补足,失实的改翔实,平淡的调典型,分散的理集中。
在自改作文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作文的内容,在内容的典型性、叙述的具体性等方面着力加工修改,力求做到言人所未言,说人所未闻的事件,以达到新颖别致个性化的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请他人作听众。让学生把写好的作文读给同学听,父母听,弟弟听,老师听。请他们做听众,提意见。
仿效白居易改诗的做法,看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充满吸引力?看能否让人听懂或打动人。把自我检查和他人检查结合起来,获取修改策略或方向。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新鲜不?”我们依照名家的方法,进行下去,长期坚持自改不懈。其次,找准自改切入点,把握改作创新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改作创新实践。如:一次写景状物的作文练习,很多同学以《风》为题,写风的变化及风中的景物,但言之无序,内容空洞无物。正好遇上一次北风呼啸的沙尘天气,借此机会,我指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地面在风中的样子,进行一次实地观察修改。学生在观察后纷纷发言:“风中的天空是灰黄色的”、“太阳像一个浑浊的大黄球”、“树枝在狂舞,几片树叶怎么也落不到地上”、“校园的地面被风刮得跟扫过一样”、“尘土迷住了人的眼睛,连呼吸都不敢大气”……同学们畅所欲言,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把看到的听到的记下来,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进行改作,效果大不一样,一篇篇内容充实、表达更准确的《风》的作文完成了,且各具特色。这就是我们改作文的创新实践,重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作文构建能力。
三、在立足全篇,修改立意时,突出创新的宗旨
“立意贵在新颖”、“文似看山不喜平”就说明了这一点。一篇文章往往在峰回路转之后深化了主题,阐明了一个真理,这就是创新的要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还不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难题。因此自改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潜移默化的长期训练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领悟创作、改作的诀窍。我是这样实践的:(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写好后,教会学生通读,说出清晰的思路或内容安排,通过学生组成的作文互改小组评定,得出要表现的主题或中心,再围绕主题,找出不妥贴、不完善之处。(2)进行修改。材料不典型,把它具体化,内容不充实把它写详实,这些都围绕中心作统一的调度安排,逐一揣磨、细品,作综合性地整理。例如:一位学生以《我们班的新鲜事》为题,写了五六名学生在“讲文明、树新风、知荣辱”活动中,一些行为变化的事。但叙述不够具体,列举人物太多,造成中心散乱。我把这篇习作提交全班讨论修改,引导学生围绕“新”字来改,把文中写五六个人删减成三个人,丰富他们的故事,一人围绕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前后变化对比来写,一人着力写他讲卫生、知荣辱的文明行动,改掉“黄鼻涕挂嘴上”的习惯,一人以浓墨写他的荣辱意识的觉醒。如此各有侧重,突出新鲜感,让学生在改作中学会围绕中心,调度材料,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品尝到创新成功的快乐。(3)教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特别是对于差生,要给予及时的指点。深化主题的提炼,以求做到出新。例如:指导学生描绘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的征文,一位学生以《我家的变化》为题来写,但小作者仅仅局限于家庭的生活情况,没能通过对比,体现出变化的梯度,也没能升华到祖国巨变这个主题上。经过指导,我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富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结尾用一句话点明主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的今天,从而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