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成长小档案包含“本单元的知识点”“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考考你”三个方面,以复习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为例,论述教师运用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知识树”开展复习的策略,认为“本单元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回顾、巩固知识,“要注意的地方”能让学生积极反思、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考考你”能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运用。
【关键词】复习课 成长小档案 实践 “知识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147-02
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背—完成练习”,千篇一律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烦,这样的复习课效果较差,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的培养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综合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和期末总复习时,设计了“成长小档案”板块。
成长小档案让学生说一说本单元(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及感想,其目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能力的成长;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编排,给学生提供了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系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成长小档案帮助学生进行单元(期末)复习,让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把教师从千篇一律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下面,笔者以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谈自身对设计成长小档案的实践。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弱,学习的动力依托于知识的趣味性。因此,笔者把每个单元的成长小档案的教学内容设计为“本单元的知识点”“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考考你”三个方面,让学生根据这样的成长小档案自主整理和复习。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更强了,在复习课上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长小档案让复习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一、回顾知识,巩固认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养目标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上复习课前,笔者让学生根据成长小档案收集和整理单元知识。结合一年级学生爱画画的特点,笔者让学生回家画一棵“单元知识树”,要求“知识树”上结“知识果”,果实中写“学了什么”“考一考”以及“要注意什么”——“学了什么”是对单元知识点的小结,“考一考”是学生出一道考查这个知识点的题目,“要注意什么”是知识要点。一开始,笔者要求学生每个“知识果”中至少写第一项,能把第二、三项写出来更棒。通过不同的层次要求,降低了总结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很浓。比如第一单元的知识树,这个单元是预备单元,内容比较少,有的学生的“知识树”上只有一个“知识果”,有的学生的“知识树”上有两个“知识果”(数一数和比一比),有的学生“知识树”上有三个“知识果”(数一数、1~10和比一比),有的学生甚至出了一些有趣的题目,如根据图片写数字(图上有3个苹果和5只蜜蜂)、比多少(7个○和4个□)等。对于学生的第一次成长小档案作业,笔者更多的是给予他们鼓励,在课堂上讲评学生的作业并进一步完善他们归纳的“知识树”和“知识果”。在后面的學习中,学生绘制“知识树”的热情更高了,绘制的质量也越来越高,都能把“知识果”写到第三点“要注意什么”。比如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有读数、写数、数的大小、个位和十位、十加几和减法、加减法各部分名称、解决问题等,笔者引导学生翻看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分别标上序号,然后再画“知识树”。于是,大多数学生通过回顾课本,看一看、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都能把知识整理得很全面,出的题目也很有代表性:“星期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动物园,要求同学们排队进入,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6,请问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有的学生还标注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根据数的顺序进行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11~20各数都是由十和几合起来的(其中20是两个十)。”“要用两个数字才能表示一个数。”
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整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了,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有助于他们对单元知识的查缺补漏。
二、积极反思,培养习惯
成长小档案“知识树”中的“学了什么”是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整理,“要注意什么”则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自我反思。笔者会针对学生提出的或未能提出的、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堂重点记录、展示平时练习或测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总结出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第五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要注意的问题,学生都会计算,但是没有总结归纳出方法,笔者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们在上课时是怎么计算的”,回顾学习新课时记录了什么内容。学生通过翻看课堂笔记,总结出要注意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又如第六单元解决“中间有几人”的问题,没有学生能够总结出要注意的问题,笔者就展示了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运用的几种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学生总结出了这个知识点的注意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即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可以从自己的作业中收集资料。经过长期这样的反思总结,学生明确了上课认真听讲和及时做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听课和作业的质量更高了,真正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长。
三、加强运用,提升能力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提出通过数学教学,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成长小档案中有“考一考”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出题的方式,积累各单元题型、易错题、解题方法等,既给学生积累运用知识的经验,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例如,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钟面时刻,“一小时后的时间是几时,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第二单元“位置”,“我座位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邊是( ),右边是(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图形,“拼摆中有几个正方体”,学生通过动手拼搭小正方体考一考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的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他们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中不停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厚,形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四、评价体验,共同收获
成长小档案还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并自我评价,这些有趣的事包含了形式上有趣和内容上有趣两方面,让学生回味学习的乐趣,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单元复习课的最后,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树”边上画一张笑脸,写下自己学习本单元时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等级评价,最高5颗星,最低1颗星。期末总复习时,学生拿出自己一学期制作的成长小档案,很快地就能制作出一学期所学习知识的“知识树”成长小档案,期末还进行学期学习总评价,对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基于成长小档案的复习课,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共同探索、钻研,形成了“课前画树—课上说树—课后评树”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对成长小档案的应用研究,笔者也感悟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对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内容要精于探索和钻研,多多思考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互动交流的平台。
(责编 刘小瑗)
【关键词】复习课 成长小档案 实践 “知识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147-02
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背—完成练习”,千篇一律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烦,这样的复习课效果较差,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的培养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综合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和期末总复习时,设计了“成长小档案”板块。
成长小档案让学生说一说本单元(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及感想,其目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能力的成长;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编排,给学生提供了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系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成长小档案帮助学生进行单元(期末)复习,让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把教师从千篇一律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下面,笔者以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谈自身对设计成长小档案的实践。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弱,学习的动力依托于知识的趣味性。因此,笔者把每个单元的成长小档案的教学内容设计为“本单元的知识点”“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考考你”三个方面,让学生根据这样的成长小档案自主整理和复习。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更强了,在复习课上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长小档案让复习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一、回顾知识,巩固认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养目标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上复习课前,笔者让学生根据成长小档案收集和整理单元知识。结合一年级学生爱画画的特点,笔者让学生回家画一棵“单元知识树”,要求“知识树”上结“知识果”,果实中写“学了什么”“考一考”以及“要注意什么”——“学了什么”是对单元知识点的小结,“考一考”是学生出一道考查这个知识点的题目,“要注意什么”是知识要点。一开始,笔者要求学生每个“知识果”中至少写第一项,能把第二、三项写出来更棒。通过不同的层次要求,降低了总结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很浓。比如第一单元的知识树,这个单元是预备单元,内容比较少,有的学生的“知识树”上只有一个“知识果”,有的学生的“知识树”上有两个“知识果”(数一数和比一比),有的学生“知识树”上有三个“知识果”(数一数、1~10和比一比),有的学生甚至出了一些有趣的题目,如根据图片写数字(图上有3个苹果和5只蜜蜂)、比多少(7个○和4个□)等。对于学生的第一次成长小档案作业,笔者更多的是给予他们鼓励,在课堂上讲评学生的作业并进一步完善他们归纳的“知识树”和“知识果”。在后面的學习中,学生绘制“知识树”的热情更高了,绘制的质量也越来越高,都能把“知识果”写到第三点“要注意什么”。比如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有读数、写数、数的大小、个位和十位、十加几和减法、加减法各部分名称、解决问题等,笔者引导学生翻看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分别标上序号,然后再画“知识树”。于是,大多数学生通过回顾课本,看一看、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都能把知识整理得很全面,出的题目也很有代表性:“星期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动物园,要求同学们排队进入,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6,请问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有的学生还标注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根据数的顺序进行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11~20各数都是由十和几合起来的(其中20是两个十)。”“要用两个数字才能表示一个数。”
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整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了,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有助于他们对单元知识的查缺补漏。
二、积极反思,培养习惯
成长小档案“知识树”中的“学了什么”是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整理,“要注意什么”则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自我反思。笔者会针对学生提出的或未能提出的、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堂重点记录、展示平时练习或测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总结出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第五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要注意的问题,学生都会计算,但是没有总结归纳出方法,笔者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们在上课时是怎么计算的”,回顾学习新课时记录了什么内容。学生通过翻看课堂笔记,总结出要注意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又如第六单元解决“中间有几人”的问题,没有学生能够总结出要注意的问题,笔者就展示了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运用的几种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学生总结出了这个知识点的注意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即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可以从自己的作业中收集资料。经过长期这样的反思总结,学生明确了上课认真听讲和及时做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听课和作业的质量更高了,真正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长。
三、加强运用,提升能力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提出通过数学教学,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成长小档案中有“考一考”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出题的方式,积累各单元题型、易错题、解题方法等,既给学生积累运用知识的经验,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例如,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钟面时刻,“一小时后的时间是几时,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第二单元“位置”,“我座位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邊是( ),右边是(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图形,“拼摆中有几个正方体”,学生通过动手拼搭小正方体考一考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的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他们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中不停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厚,形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四、评价体验,共同收获
成长小档案还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并自我评价,这些有趣的事包含了形式上有趣和内容上有趣两方面,让学生回味学习的乐趣,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单元复习课的最后,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树”边上画一张笑脸,写下自己学习本单元时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等级评价,最高5颗星,最低1颗星。期末总复习时,学生拿出自己一学期制作的成长小档案,很快地就能制作出一学期所学习知识的“知识树”成长小档案,期末还进行学期学习总评价,对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基于成长小档案的复习课,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共同探索、钻研,形成了“课前画树—课上说树—课后评树”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对成长小档案的应用研究,笔者也感悟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对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内容要精于探索和钻研,多多思考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互动交流的平台。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