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了一种测量近地面大气NO2平均浓度的新方法——目标差分吸收光谱方法,即target DOAS(target difference absorption spectrum technology)。该方法基于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技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37)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一种测量近地面大气NO2平均浓度的新方法——目标差分吸收光谱方法,即target DOAS(target difference absorption spectrum technology)。该方法基于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墙体、山体等目标的太阳反射光谱,通过差分吸收光谱算法反演得到目标与仪器之间NO2浓度沿路径的积分值SCD(slant column density),同时仪器到目标之间的距离已知,并通过选取特定的参考光谱扣除目标到大气顶层的痕量气体吸收,最终计算出仪器和目标之间的大气NO2平
其他文献
熊耳群是前寒武纪火山-沉积作用的产物,其顶部的马家河组(玄武)安山质火山岩内发育了夹层状热水成因硅质岩。选择熊耳群马家河组硅质岩夹层中的碧玉岩为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XR
河南崤山东部浅覆盖区内出现面积达109 km2的低磁异常区,与该区安山岩地层的磁性特征不吻合。区内中河、老里湾两矿区已估算Ag金属量约5500 t,Pb+Zn金属量约130万t。利用1∶5
基于Geoeye-1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与冠层实测高光谱数据,以广西北部湾五种红树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像光谱用于冠层种类识别的能力。首先研究红树林冠层光谱响应特征,再针对影像采用高光谱分析方法提取端元,结合实测训练样本进行不同方法的识别对比。结果表明:350~1 100nm谱段内以435,469,523,677,751和761nm为中心波段的红树群落冠层光谱表现最佳;木榄端元应用识别精度高于实测训练
为了探索与掌握不停电转供电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制订切实可行的不停电转供电方案,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开展了2个合环转供电试验,即来自2个不同的500kV电源的10kV馈线合环试
从学校构建林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教学管理在培养林科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为学校培养林科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预压烧结法制得块体纳米晶镍。对纳米晶镍的晶粒度、孔隙率进行了表征,对其压缩强度、应变速率敏感性及压缩对晶格畸变、晶粒尺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为了研究国产超临界机组实现机组快速切负荷(fast cut back,FCB)功能的可行性,分析了国产超临界机组的系统配置特点,结合国内已成功实施FCB试验的机组的经验教训,就国产机组在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