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土壤沙漠化的问题,我国在长期治理沙漠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结合宁夏地区防沙治沙造林的具体实践,对其技术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148-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土地沙漠化等問题,对人们的生活及子孙后代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影响,目前土地沙漠化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宁夏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辖区面积640万hm2,其中沙区面积(200万hm2)占总面积的30%以上,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其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白芨滩防沙林场生态环境尤其恶劣,在治理之前到处都是流动性沙丘,植被覆盖率低于10%,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沙尘暴等频繁发生,亟须加强推广防沙治沙造林技术。自2000年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白芨滩防沙林场改变了造林成活靠天的传统模式,开始运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模式对沙地进行综合治理,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防沙治沙造林的作用及其应用作简单探讨。
1 防沙治沙造林的作用
针对土地沙漠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现状,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沙治沙措施,则会造成沙漠地带的面积逐年增加,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2-3]。宁夏地区最为明显的生态问题就是沙漠化,曾经是我国沙漠化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防沙治沙造林,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明显控制[4]。防沙治沙,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减少土地的裸露面积,通过造林,可以明显改善沙漠化地区的土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防风固沙的作用。
2 常用的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2.1 战略性防沙
战略性防沙是基于防沙全局考虑而制定的一种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就是先综合多种因素对局部土壤的沙化情况进行评定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全局防沙治沙的方法,具有纲领性的作用。目前,在宁夏地区常用的战略性防沙技术有4种:一是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此技术育苗水平较高,造林成活率高,且对树种结构的调整、林分质量的提高、土壤肥力条件的改善等都有明显作用;二是针阔灌木造林技术,此技术适合在面积较小的沙漠区域推广,结合沙区的实际条件及树种的生长特性有针对性地安排造林;三是飞播造林技术,此技术适合在面积较大的沙漠区域推广。
2.2 战术性防沙
战术性防沙是战略性防沙的具体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从3个阶段进行,即一封、二障、三栽。“一封”,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将沙化土壤封闭在一定范围内,将流沙固定住;“二障”,采取搭建障碍物的方式防沙治沙,以避免沙丘发生移动;“三栽”,结合造林地沙地实际条件科学造林,包括草方格治沙技术等。通过3个阶段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沙地土质。
3 防沙治沙技术的应用效果
3.1 飞播造林技术的应用
在较大面积的沙区用飞机播种,使播种的树种在自然条件下快速萌发、成长,发挥出防沙治沙作用。此技术的优势是播种效率高,但是对土壤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保证撒播后的自然条件适合种子的萌发生长,面积过大或者土壤条件不适合的沙区,均不适合采取飞播造林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宁夏地区成效明显,通过在西北地区的广泛应用,明显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等的进一步入侵。
3.2 针阔灌木、樟子松造林技术的应用
针阔灌木造林就是将灌木、针叶树种、阔叶树种栽植在同一片沙地上,针叶林可降低风速、固沙,阔叶林调节区域内水循环,灌木林对地表温度、土壤性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樟子松植株长势高大、粗壮,树冠稀疏,耐寒,根系发达,对水分条件要求低,造林成活率比较高,因而适合在沙漠区防沙治沙。由于樟子松自身的生长特性,采取混种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的丰富程度,以更好地发挥出防沙治沙的效果。目前,这些技术在宁夏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树种成活率较高,在防沙治沙中作用明显,其中针阔灌木造林技术获得了国家级奖励,缺点是容易发生虫害,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3.3 战术性防沙技术的应用
战术性防沙技术为当地防沙治沙的经典型技术,在宁夏地区应用较多。采取战术性防沙技术,需要在待造林地区设置警示牌、专人看护,实施封闭式管理,促使大自然进行自我修复。沙化土壤的屏障设立要采取前挡后拉的方法,在前方用乔木、灌木等进行造林,在流动性沙丘的后部种植固沙植物,以起到固定沙丘的作用。战术性防沙技术要求实施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避免管理措施不当或不及时影响了防沙治沙的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马宏毅.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4(36):83.
[2] 魏蒙,王瑞霞,兰鹏华.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4):154.
[3] 马兴国,周丽红.关于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9):15.
[4] 贾探武.防沙治沙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5(10):143-144.
关键词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148-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土地沙漠化等問题,对人们的生活及子孙后代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影响,目前土地沙漠化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宁夏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辖区面积640万hm2,其中沙区面积(200万hm2)占总面积的30%以上,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其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白芨滩防沙林场生态环境尤其恶劣,在治理之前到处都是流动性沙丘,植被覆盖率低于10%,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沙尘暴等频繁发生,亟须加强推广防沙治沙造林技术。自2000年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白芨滩防沙林场改变了造林成活靠天的传统模式,开始运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模式对沙地进行综合治理,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防沙治沙造林的作用及其应用作简单探讨。
1 防沙治沙造林的作用
针对土地沙漠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现状,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沙治沙措施,则会造成沙漠地带的面积逐年增加,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2-3]。宁夏地区最为明显的生态问题就是沙漠化,曾经是我国沙漠化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防沙治沙造林,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明显控制[4]。防沙治沙,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减少土地的裸露面积,通过造林,可以明显改善沙漠化地区的土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防风固沙的作用。
2 常用的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2.1 战略性防沙
战略性防沙是基于防沙全局考虑而制定的一种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就是先综合多种因素对局部土壤的沙化情况进行评定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全局防沙治沙的方法,具有纲领性的作用。目前,在宁夏地区常用的战略性防沙技术有4种:一是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此技术育苗水平较高,造林成活率高,且对树种结构的调整、林分质量的提高、土壤肥力条件的改善等都有明显作用;二是针阔灌木造林技术,此技术适合在面积较小的沙漠区域推广,结合沙区的实际条件及树种的生长特性有针对性地安排造林;三是飞播造林技术,此技术适合在面积较大的沙漠区域推广。
2.2 战术性防沙
战术性防沙是战略性防沙的具体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从3个阶段进行,即一封、二障、三栽。“一封”,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将沙化土壤封闭在一定范围内,将流沙固定住;“二障”,采取搭建障碍物的方式防沙治沙,以避免沙丘发生移动;“三栽”,结合造林地沙地实际条件科学造林,包括草方格治沙技术等。通过3个阶段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沙地土质。
3 防沙治沙技术的应用效果
3.1 飞播造林技术的应用
在较大面积的沙区用飞机播种,使播种的树种在自然条件下快速萌发、成长,发挥出防沙治沙作用。此技术的优势是播种效率高,但是对土壤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保证撒播后的自然条件适合种子的萌发生长,面积过大或者土壤条件不适合的沙区,均不适合采取飞播造林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宁夏地区成效明显,通过在西北地区的广泛应用,明显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等的进一步入侵。
3.2 针阔灌木、樟子松造林技术的应用
针阔灌木造林就是将灌木、针叶树种、阔叶树种栽植在同一片沙地上,针叶林可降低风速、固沙,阔叶林调节区域内水循环,灌木林对地表温度、土壤性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樟子松植株长势高大、粗壮,树冠稀疏,耐寒,根系发达,对水分条件要求低,造林成活率比较高,因而适合在沙漠区防沙治沙。由于樟子松自身的生长特性,采取混种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的丰富程度,以更好地发挥出防沙治沙的效果。目前,这些技术在宁夏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树种成活率较高,在防沙治沙中作用明显,其中针阔灌木造林技术获得了国家级奖励,缺点是容易发生虫害,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3.3 战术性防沙技术的应用
战术性防沙技术为当地防沙治沙的经典型技术,在宁夏地区应用较多。采取战术性防沙技术,需要在待造林地区设置警示牌、专人看护,实施封闭式管理,促使大自然进行自我修复。沙化土壤的屏障设立要采取前挡后拉的方法,在前方用乔木、灌木等进行造林,在流动性沙丘的后部种植固沙植物,以起到固定沙丘的作用。战术性防沙技术要求实施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避免管理措施不当或不及时影响了防沙治沙的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马宏毅.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4(36):83.
[2] 魏蒙,王瑞霞,兰鹏华.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4):154.
[3] 马兴国,周丽红.关于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9):15.
[4] 贾探武.防沙治沙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5(1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