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瘤(Hemangiomas)是兒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婴儿头面部,在快速增长期,瘤体迅速增大,会引起面部的畸形和功能障碍[1-2]。如能尽早干预治疗,有可能阻止其进入快速生长期,避免形成巨大血管瘤[1,3]。2006年3月~2008年3月,笔者采用小剂量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6周~10个月。皮损部位:颧颞部2例,眶部1例,腮腺区6例,鼻部2例,颊部9例,上下唇6例。瘤体最小面积1.0cm×0.8cm,最大面积6.5cm×4.0cm,均为单发血管瘤,其中11例患者有服用皮质激素治疗因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服药史。
1.2 纳入标准:血管瘤病变多在出生后1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变成红斑并高出皮肤,经CT或B超证实为血管瘤。
1.3 治疗方法:①术前准备:治疗前需作胸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PT全套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即可接受治疗;②药物配制及注射方法:用2%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将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制成每毫升含有0.5mg平阳霉素和1.0mg地塞米松和1%的利多卡因混合液。根据患儿的体重、病变大小决定药量和用药次数,采取一点或多点浸润性放射性注射,注射至瘤体表面苍白肿胀为度。注射剂量按0.2mg/kg计算,每次总量不超过2mg,每次间隔1~2周;如瘤体颜色变暗,发硬萎缩,应停止用药,如没有明显变化,则重复用药。一般3~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个月。对注射次数多、用药量大者需注意观察血象和肝、肾功能变化。注意治疗后是否有发热、表面溃疡形成、局部组织坏死、过敏反应等症状,并观察记录患者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4]:治愈:瘤体完全消退,皮色正常,无功能障碍,随访1年无瘤体生长;显效:瘤体消退,但有轻度色素异常或局部纤维化,或瘤体大部分消退;有效:瘤体明显缩小,愈后有色素沉着和瘢痕,需要继续治疗或手术整形;无效:瘤体无变化或继续增大。
2结果
注射治疗后3~4h患者均出现疼痛肿胀反应,持续2~4天,在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在38℃以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休克样反应和肺纤维化等并发症。本组随访16~24个月,治愈8例(30.77%),显效15例(57.69%),有效3例(11.54%),无效0,总有效率100%(典型病例见图1~2)。
3 讨论
3.1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特点及治疗时机:血管瘤本质上是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异常增殖而形成的,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1,3]。在患儿出生后1~2个月和4~5个月为血管瘤的快速增生期,在此期瘤体生长特别迅速,极易破坏面部的组织器官[1,5],同时由于血管瘤迅速增大,患者家长常迫切要求治疗,因此一旦发现婴儿面部血管瘤增长扩散或加深,就应尽早干预治疗,促使其提前进入稳定期。本组有6例患者发现后没有早期干预治疗,致使肿瘤迅速增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疗程。
3.2 小剂量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血管瘤: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激光、放射、药物等,但由于面部有较多的重要解剖结构和美观因素,因此治疗时应选用较少引起组织缺损、面部畸形、功能障碍和全身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平阳霉素(PYM)主要是抑制DNA的合成、引起DNA的断裂,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代谢,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导致血管瘤细胞坏死和间质纤维化,最终瘤体萎缩、硬化达到治愈血管瘤的目的[3-6]。本组病例采用小剂量(0.2mg/kg)低浓度(0.5mg/ml)平阳霉素行瘤体注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平阳霉素的剂量小和浓度低,没有患者发生皮肤坏死现象。由于药物浓度低,药液的容积相对较大,在瘤体内注射时可采用一点或多点浸润性放射状注射,较好地保证了药物在瘤体内的均匀分布,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对未成熟血管瘤的增殖有抗同化作用或血管收缩作用,其对增殖期血管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局部注射后可有效减轻平阳霉素注射后的局部肿胀和发热等副作用,加速血管瘤的消退,有积极的治疗作用[2]。同时,由于配药时加入了利多卡因,起到局部麻醉作用,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因此,小剂量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口腔颌面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本组11例患者有服用皮质激素治疗因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服药史,应用本方法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同时由于局部用药剂量较小和浓度较低,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副作用也很小。因此,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确切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较理想的婴幼儿面部血管瘤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家伟(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4):3102-3 107.
[2]冷婷婷,霍 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7(12):1748-1752.
[3]张 杰,孟 箭.婴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早期平阳霉素干预治疗[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7(1):100.
[4]陈觉尧,吴纪楠,黄结潮,等.枯痔注射液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188-198.
[5]侯劲松,陶 谦,唐海阔,等.平阳霉素硬化治疗11例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疗效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108-l1O.
[6]陈 光,黄庆军,王永海.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J].北京口腔医学,1999,7(1):29-30.
[收稿日期]2009-12-30 [修回日期]2010-03-10
编辑/李阳利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6周~10个月。皮损部位:颧颞部2例,眶部1例,腮腺区6例,鼻部2例,颊部9例,上下唇6例。瘤体最小面积1.0cm×0.8cm,最大面积6.5cm×4.0cm,均为单发血管瘤,其中11例患者有服用皮质激素治疗因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服药史。
1.2 纳入标准:血管瘤病变多在出生后1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变成红斑并高出皮肤,经CT或B超证实为血管瘤。
1.3 治疗方法:①术前准备:治疗前需作胸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PT全套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即可接受治疗;②药物配制及注射方法:用2%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将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制成每毫升含有0.5mg平阳霉素和1.0mg地塞米松和1%的利多卡因混合液。根据患儿的体重、病变大小决定药量和用药次数,采取一点或多点浸润性放射性注射,注射至瘤体表面苍白肿胀为度。注射剂量按0.2mg/kg计算,每次总量不超过2mg,每次间隔1~2周;如瘤体颜色变暗,发硬萎缩,应停止用药,如没有明显变化,则重复用药。一般3~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个月。对注射次数多、用药量大者需注意观察血象和肝、肾功能变化。注意治疗后是否有发热、表面溃疡形成、局部组织坏死、过敏反应等症状,并观察记录患者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4]:治愈:瘤体完全消退,皮色正常,无功能障碍,随访1年无瘤体生长;显效:瘤体消退,但有轻度色素异常或局部纤维化,或瘤体大部分消退;有效:瘤体明显缩小,愈后有色素沉着和瘢痕,需要继续治疗或手术整形;无效:瘤体无变化或继续增大。
2结果
注射治疗后3~4h患者均出现疼痛肿胀反应,持续2~4天,在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在38℃以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休克样反应和肺纤维化等并发症。本组随访16~24个月,治愈8例(30.77%),显效15例(57.69%),有效3例(11.54%),无效0,总有效率100%(典型病例见图1~2)。
3 讨论
3.1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特点及治疗时机:血管瘤本质上是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异常增殖而形成的,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1,3]。在患儿出生后1~2个月和4~5个月为血管瘤的快速增生期,在此期瘤体生长特别迅速,极易破坏面部的组织器官[1,5],同时由于血管瘤迅速增大,患者家长常迫切要求治疗,因此一旦发现婴儿面部血管瘤增长扩散或加深,就应尽早干预治疗,促使其提前进入稳定期。本组有6例患者发现后没有早期干预治疗,致使肿瘤迅速增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疗程。
3.2 小剂量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血管瘤: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激光、放射、药物等,但由于面部有较多的重要解剖结构和美观因素,因此治疗时应选用较少引起组织缺损、面部畸形、功能障碍和全身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平阳霉素(PYM)主要是抑制DNA的合成、引起DNA的断裂,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代谢,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导致血管瘤细胞坏死和间质纤维化,最终瘤体萎缩、硬化达到治愈血管瘤的目的[3-6]。本组病例采用小剂量(0.2mg/kg)低浓度(0.5mg/ml)平阳霉素行瘤体注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平阳霉素的剂量小和浓度低,没有患者发生皮肤坏死现象。由于药物浓度低,药液的容积相对较大,在瘤体内注射时可采用一点或多点浸润性放射状注射,较好地保证了药物在瘤体内的均匀分布,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对未成熟血管瘤的增殖有抗同化作用或血管收缩作用,其对增殖期血管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局部注射后可有效减轻平阳霉素注射后的局部肿胀和发热等副作用,加速血管瘤的消退,有积极的治疗作用[2]。同时,由于配药时加入了利多卡因,起到局部麻醉作用,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因此,小剂量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口腔颌面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本组11例患者有服用皮质激素治疗因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服药史,应用本方法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同时由于局部用药剂量较小和浓度较低,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副作用也很小。因此,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确切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较理想的婴幼儿面部血管瘤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家伟(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4):3102-3 107.
[2]冷婷婷,霍 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7(12):1748-1752.
[3]张 杰,孟 箭.婴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早期平阳霉素干预治疗[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7(1):100.
[4]陈觉尧,吴纪楠,黄结潮,等.枯痔注射液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188-198.
[5]侯劲松,陶 谦,唐海阔,等.平阳霉素硬化治疗11例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疗效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108-l1O.
[6]陈 光,黄庆军,王永海.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J].北京口腔医学,1999,7(1):29-30.
[收稿日期]2009-12-30 [修回日期]2010-03-10
编辑/李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