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及随访、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20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出院后的随访情况。根据有无CAL将患儿分为两组,对KD引起CAL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例患儿中男128例,女73例,男女比例为1.75?1;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为1.67岁,其中90.0%的患儿≤5岁。不完全KD(IKD)21例(10.4%)。患儿均接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其中15例(7.5%)对IVIG治疗无反应,接受了第2次IVIG和(或)激素治疗。201例KD患儿中冠状动脉正常155例(77.1%);CAL46例(22.9%),其中轻度CAL33例(71.7%),中度CAL8例(17.4%),冠状动脉瘤(CAA)5例(10.9%)。冠状动脉正常患儿与CAL患儿间年龄≥1岁、热程≥10d、≥10d开始应用IVIG治疗、IKD和对IVIG治疗无反应的构成比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对以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年龄<1岁(OR=0.372,P=0.020)、≥10d开始应用IVIG治疗(OR=16.250,P=0.000)、对IVIG治疗无反应(OR=24.442,P=0.000)为CAL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CAL患儿中失访2例(4.3%),其余44例随访6个月~7年,39例(84.8%)冠状动脉恢复正常,未恢复5例(10.9%)。结论临床上对<1岁的发热患儿,一旦符合不完全KD的诊断,应及时予IVIG治疗。KD合并中至重度冠状动脉瘤形成者,应行多层螺旋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即使急性期冠状动脉无扩张的病例,也应进行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