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盘记忆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老屋的院子边上有一座石碾盘。
  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里。一座碾盘由磨盘、碾滚子、辕杆和立轴组成,碾盤底下用坚实的石头四面支撑起来,就成了劳作工具。我小的时候,村里的大人们用它碾过辣椒、小麦、玉米等等。最有记忆的是碾辣椒面。当年一家人把摘回来的红辣椒晒干晾透了,就用碾滚子来碾碎成辣椒面。我小的时候,经常和家人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碾辣椒的流程是先把碾盘用笤帚清扫干净,把干透了的红辣椒在碾盘的碾轨处满满地铺上一层,确保铺辣椒的地方都能被碾滚子碾到。然后就是推动辕杆沿着磨盘进行顺时针圆周推动。刚开始推动是需要费些力气的,因为刚开始碾,辣椒比较蓬松,阻力大。推动几圈后,蓬松的辣椒角都被压平了,逐渐会用力小些,直至反复多次地碾压,最后把辣椒角都碾压成辣椒面才算完成。清扫出碾好的辣椒面,再碾压下一盘辣椒。如此往复,二三十斤辣椒大概需要一个上午才能碾好。而碾辣椒时,最怕的就是刮风,因为一旦辣椒面刮到眼睛里,红肿流泪不说,眼睛几天都是睁不开的,而且不敢用手去揉擦的,因为手上也沾满了辣椒面,越揉擦越辣得厉害,这往往也成为我小时候最怕碾辣椒的记忆之一。碾子碾出来的辣椒面比较粗,油泼辣子是最合适不过了。论工作效率,与现在的自动化机械是远远没法比较的。但这种浓浓的劳作之情,是任何机械化设备无法比拟的。
  实际上,推碾滚子的过程是辛苦而快乐的。大人在推碾滚子的辛苦劳作中,往往给那时还小的我们讲许多经历和故事,我们也跟在大人的身后,围着碾盘绕圈跑。记忆中,父亲就讲到这大碾盘的来历。说是1966年左右,文化大革命那阵把许多东西都破坏了,当时是生产队集体所有制,毁坏了生产劳作工具,社员们没法生活了,生产队里决定统一组织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到秦岭里开采出一块花岗岩做碾盘。那时是没有工钱的,都是计工分。六个精壮小伙子寻找了一片上好的花岗岩,花费了一周时间用錾子、挑杠、八磅锤等工具才把一整块花岗岩开采出来,然后把这一整块花岗岩分割成碾盘和碾滚子两部分。当时没有大型的运输车辆,全凭人力和畜力连拉带拽拖到了生产队,再进行仔细打磨,才打出了碾盘和碾滚子。所以说这座碾盘是千辛万苦弄来的一点不夸张,更是靠劳动人民千锤百炼一錾子一铁锤地敲打出来的。几十年过去了,碾盘和碾滚子上清晰可见当时打磨的纹路痕迹。光是运输这个大家伙,整个生产队的四五十号年轻壮劳力一起上才搬得动。整个碾盘直径约两米二,厚度有六十厘米。当时制作安装这么一个大家伙,几乎是生产队里那段时间的“头号工程”,因为要解决整个生产队农作物的粗加工问题。尤其是水稻、谷子等,全凭碾滚子碾出颗粒,才能进一步加工。林林总总算起来,我们小时候用这个碾滚子碾过的东西那真是太多了,比如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辣椒、花椒、杏仁、茴香、芝麻等等。记忆里,它不是一座冷冰冰的石头疙瘩,更是生活的一部分。碾盘闲暇时,会经常看到小猫懒洋洋地躺在上面晒太阳,晒的舒服了,四肢蹬一蹬,伸伸懒腰翻个身继续晒另一面。
  碾滚子的旁边是一个粗壮的大核桃树,有八十多年树龄了,枝繁叶茂,粗壮的枝叶覆盖下来足有半亩,太阳直射时遮阴蔽日。成群的鸟雀在碾盘和碾滚子上跳来跳去,玩耍嬉戏。
  动物之间是有灵性的。每当有鸟雀在碾盘上追逐时,我家的大花猫一定窜得飞快,也来到碾盘上追逐小鸟。花猫并不是要抓住鸟雀,而是享受这种欢呼雀跃的快乐。鸟儿是有翅膀的,任凭花猫怎么折腾也是抓不住的。花猫只有藏在碾盘底下,趁鸟儿不注意落到碾盘上时,一个飞窜,吓得鸟雀惊慌四散,花猫更是欢快的不得了。有时花猫也玩起了心思,爬上了碾盘正上方的核桃树枝,把枝丫压得很低,匍匐在浓密的树叶背后。鸟儿没有留意,成群地停歇在碾滚子上。花猫从上而下一个飞身跳跃,惊得鸟雀乱作一团,飞上了不远处的电线杆。有胆大的鸟雀,偶尔组团飞向花猫,搞突然袭击,把不留神的大花猫也吓得窜到了碾盘底下藏了起来。
  除了鸟雀、花猫把碾滚子当成了乐园,碾盘也是人们家长里短的聊天地。每到人们闲暇时,两个三个地聚集在碾滚子周围或坐在碾盘上,谈古论今,好不热闹。有纳鞋底的,有剥玉米的,有织毛衣的,有哄孩子的。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愉快的一个下午或一个傍晚就这么过去。经常去听见谁家的男人扯着嗓子喊“孩子他妈,把人饿死了,还不回家做饭!”这时人群里一定会有人站起来或探出头来,扯着嗓子回复道:“把你饿死算球了,省得做饭了。”于是大家笑成一团,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看那谁谁谁,你老汉把你稀罕成啥了,一步都不想离开。”有的说“呀,把你老汉饿死了你不心疼呀!”还有的大嗓门叫着“别呀,这么一个壮劳力饿死了多不好,我家还没有劳力呢,不要给我呀。”于是大家笑得更是合不拢嘴。女人都是本分的,过不了一会,大家各自散去,或回家做饭,或哄孩子,或做家务。说归说,闹归闹,人人都不能太骄傲,也都没把笑话往心里撂。
  后来随着分田到户,改革开放,机械设备越来越多,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很少有人再用这个碾滚子来加工农作物了。碾盘上的碾滚子也不知道被什么人推到了碾盘下齐腰深的草丛里,甚至路过的人也懒得瞥上一眼。碾盘,已经成了过去的记忆。它碾碎了许多艰苦的日子,承载了许多劳动的岁月,也记录了劳动的幸福时刻。曾经,它是许多家庭养家糊口、加工粮食的唯一工具,也是寄托旱涝保收、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厚实的碾盘,就像朴实的乡邻,厚重、自然,承载重托而又匍匐前行。几十年过去了,许多岁月里的事情都成了故事,淹没在过往的记忆里。唯有这重达几千斤的巨大碾盘伴随着静卧在它一旁的碾滚子,仍然矗立在大核桃树下,守望着老核桃树枝繁叶茂、花开花落、硕果累累。
  更为惊喜的是,在遮风挡雨的大碾盘的庇佑下,竟然有一窝蜜蜂嘤嗡着在碾盘底下,它们“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恰似朴实的乡邻,辛苦劳作,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努力奋斗,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小生活,让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甜。
  也许若干年后,岁月已成往事,而碾盘,依然静静地横卧在大地上,记录着历史,承载着记忆。而它的骨子里,已经浸透了无数乡邻辛勤劳动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痕迹。
其他文献
一  春现下窑的时候,麟麟也要去,秀兰死活不让。麟麟说,怕什么,家里还有我哥呢,又不是我俩一块去。秀兰还是不让。春现说,再装两年沙吧,等你过了十九,准让你去。麟麟争不过,歇晌的时候都是气呼呼的,把风扇开到最大,对着自己的脊梁吹。春现悄悄地到厨房,轻手轻脚做了麟麟最爱吃的豆腐菜,放在饭盒里,又在上面放了三个馒头。麟麟起来后,灌了一瓶开水,提着饭盒就下河了。  三点之前没活。麟麟跳下去,游了几圈,上岸
期刊
雨以几乎肉眼不见的速度继续浸润着大地,距它下一次歇斯底里眼下还有段时间,进入四月雨便是这样没完没了。唐靠着书架眼望窗外沐浴着冷雨的街市,路两边柳树摇曳着庞大的身躯,往日里一副卫士样的架势现在看来实在缺乏实感,偶有汽车路过,有气无力的样子仿佛也在强调这天气有多糟糕。  像这样冷清的雨季,唐还是会把店门多开一会。一来,她就住在后面库房,门关的早一点迟一点,对她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再一个,书店在晚上多开
期刊
惜余春慢·雪   玉屑琼花,因风柳絮,可怜此间清绝。山河表里,上下虚空,宇内一时澄澈。闲步水榭云轩,浸沐轻寒,尘心稍歇。恨晶莹世界,清白王国,暂留终别。   漫說道,夜棹相寻,程门立雪,不见当年明月。琵琶冷噎,符节旄残,慰热一腔鹃血。翻覆桑田,衣冠曾几淹留,唾壶击缺。纵冰刀霜剑,犹有孤梅高洁。  水调歌头·岁末感怀   深坐萧然里,穷困解余酲。经年检点,别样心绪伫中庭。耿耿星河欲冷,寂寂寒江
期刊
我面前摆放着一台苹果Macbook Pro笔记本,15.5英寸,网购于京东,带触碰功能,12900元。正修改的论文题目是《元曲中的豫东方言》,论文主体骨架已搭建好,面目也成型了,只剩最后梳妆打扮,修改细节,完善格式而已。这是我的第三台笔记本电脑,功能全,速度快,画质美,但我最难忘的还是借给林杉的那台笔记本,那是我生命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这台笔记本电脑在我手里只有87天的时间,可它让我成长了,这种成
期刊
老屋  孤独如云,飞渡山涧  一条蒿草遮掩的青石坡路  迎着风,撑着皴裂的脸  木椽蜂用一生钻出的疮,无法愈合  惊喜的是,雨敲蓝瓦的聲响  守,是看住岁月积攒的家当  望,是等候  一个人,归来,眼神迷离  像老屋的窗格,失去了漆亮  他的身影,却与老屋的骨骼一样坚强  稻草人  一年一年的耕作  把希望与辛酸揉搓成  另一个自己  站在地里守望  一代一代的传承  就像家谱血脉的延续一样  记
期刊
一  德顺老汉被迷糊迷住了。  那天恰好又是一场暴雨,还夹着雹子,德顺老汉一个人去了地里,看他的烤烟,上午去的地里,晚上才回到家里。  狗子他爹在打麦场遇见了德顺老汉,就喊了一声德顺老哥,德顺老汉没有理他。狗子他爹不由多看了几眼,这一看,吓了一跳:德顺老汉脸上露着诡异的笑容,眼也不往两边瞅,直勾勾地忒吓人。  狗子他爹没敢吭气,他越看越像被迷糊迷住了。迷糊到底是个啥?莘村也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大家都
期刊
常常晚睡,偶尔早困,也会在半夜莫名其妙地醒来,睁着漆黑的眼睛。  常常做梦,梦到儿时的一些人、事和地方,所以常感觉自己还是孩子的状态,回老家能叫声娘,在长辈面前还被称作娃,孰不知早已挑着养家育儿的担子上到半山坡了。  回忆起我小时候父亲在生产队当饲养员的情景,每天天没亮时,父亲就早早挑水、拌草喂马喂牛了。草是早早几天用铡刀铡好的,一指长一堆堆;料是生产队的豆饼、麸皮;豆饼黑黝黝地整齐垒在一间小库房
期刊
还是在初春刚刚过后的日子里,我们住的楼房里溜进一对可爱的小燕子。盘旋了很久后,也许是有些疲惫想歇歇气,于是就踏在门楣或铁丝绳上休憩片刻,抬起自己轻巧的小脑袋,露出长着丰满浅黄茸毛的脖颈,乳白色的胸脯均匀地起伏着,调皮的尾巴高高撅起来,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这时的雌燕和雄燕就像是一对聪明的小精灵,一双敏捷清滢的目光一会儿望着窗外,既像在埋怨这多变的天气又像是为了别的事,一会儿则不停注视着从它身下穿
期刊
多少次穿行在农贸市场,看见静静躺在案板上的糯米糕,我的双脚就像被施了魔法,驻足,凝眸,徘徊。金黄的色泽,润滑的肌肤,撩人的香味儿,一次次摄走了我的魂魄。有时,咽一口唾沫,摸一摸钱包,提上一块糕兴冲冲而去。然而,回到家里急不可待地坐好油锅,一刀切下去,却大失所望,柔软的表皮里包裹着疙疙瘩瘩的硬块,就像一个外表体面却怀揣着赃物的小偷。从此,只要一看见糯米糕,我就狠心地压制了涌到喉头的食欲,只是越发思念
期刊
夏日午后,陪妈在村子后头的路上走路锻炼。身体原因,她先头公园艺术团唱歌这一文娱活动取消了。当然了,好嗓子在自己强烈的爱好面前,心有不甘,在家偶也对着点歌机练习。  光阴越来越长,感慨这人哪,骨头越长越缩,只有小孩在长大。看着母亲的身材,摸摸自己的肚子,我怕是也难以抗拒两头尖中间隆的枣核形吧,前景不容乐观呐。我的担忧惹得妈直乐。曾经一米七几魁伟的转娃婶子低低地跟前经过,身子骨折弯得厉害,跟拉弓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