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不足,提出了改革方法,即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以科学思维模式内涵、实践要点为基础,推出了科学思维的教学法EMST的形式化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关键词:科学思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2-2809-02
计算机网络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每年高校学生受益面达到80万以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科学思维训练提供了丰富内容,并为以发明知识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提供了可能。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不足和改革方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存在如下不足:着重传授知识,缺乏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校和教师主动性不够,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尽管专业课内容丰富、系统性强,但过于关注课程知识本身,需要对课程内容再梳理,没有搞清核心知识点。所以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行先进的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
针对以上描述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这种教学不足,教师应将知识单向灌输的过程变为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将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传授知识与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相结合,高等教育需要打好人生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传授基础知识加上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探究新知识为课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程学习为在新领域或更高层次探究新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两者结合才能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实现国家和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专业课教学应融合科学思维训练,在课程教学中,以学习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享受创新的乐趣,将科学思维训练融合在高校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
2 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所谓科学思维模式,科学知识是基础,科学思想是灵魂,科学精神是动力,科学方法是工具。它的内涵有三个方面:
1) 相信客观知识的存在,愿意探究和认识;
2) 对未知事物的猜想,用客观事实证明;
3) 相信事实,全面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结论是暂时性的,可能被新事实推翻。
所以它的三个关键性的实践要点是:
1) 对问题猜想。
2) 用事实验证。
3) 能理性思考。
由此推出科学思维的教学法EMST的形式化模型为:
[EMST=f(K,Q,I,S)] (1)
其中K表示课程知识点,Q表示探究性问题,I表示师生互动,S表示注重科学精神,f( ) 表示要素的综合。
3 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基于科学思维教学设计环节如图1。
1) 在预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猜想。
2) 在课堂环节,通过讲授知识点和用实验培养能力,对核心知识点进行验证。
3) 在课后环节,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K与Q的关系:教师投入是前提,为保证教学秩序,K是第一位的,每章选择一个核心知识点进行训练,Q数量为5-6个,选择适当的Q非常重要,要有启发性、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是关键,任何好的教学法都离不开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对Q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围绕Q,互动越频繁,知识迁移和能力扩展就可能越主动和高效,IT教师行为集合,IS学生行为集合,故
[IT={q,r,p,s}] (2)
[IS={t,c,d,m}] (3)
基于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师生互动的训练环节中就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还课堂给学生,“预习-课堂讨论-实验验证-网上讨论”训练环节。在预习环节中,针对特定问题思考,并做预习作业。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学习小组派代表讲讨论结果。在实验环节中,用实验验证并撰写报告。在网上讨论环节(选项)中,个性发展空间,要精心设计探究过程,教师必须对探究过程提供多方面帮助与指导,资料、软件和系统等相关教学资源,否则使学习效果打折扣,甚至完全落空,每次探究过程完成,要做总结,通过讨论交流,克服这些片面甚至错误之处。教师高屋建瓴的能力,能对所学的知识点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学习小组是一种有效组织方式,学习小组有3-5名学生,以交流协作和相互督促的方式从事预习、准备课堂讨论发言、收集网络资料、讨论学习重难点和交流学习方法等活动,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都能较充分的发挥,促进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在课程中应注重弘扬科学精神结合知识点,向学生宣讲科学家的理性怀疑、实践求真、开拓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思想得到升华,科学思维才能更为主动和积极。对每个猜想用实验进行验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提高。用技术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教学改革不能以教师超负荷投入和挤占学生其他课程时间为代价,需要提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国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3).
[2] 张祖忻.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2.
[3] 胡海峰,李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J].光盘技术,2008,12.
关键词:科学思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2-2809-02
计算机网络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每年高校学生受益面达到80万以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科学思维训练提供了丰富内容,并为以发明知识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提供了可能。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不足和改革方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存在如下不足:着重传授知识,缺乏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校和教师主动性不够,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尽管专业课内容丰富、系统性强,但过于关注课程知识本身,需要对课程内容再梳理,没有搞清核心知识点。所以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行先进的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
针对以上描述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这种教学不足,教师应将知识单向灌输的过程变为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将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传授知识与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相结合,高等教育需要打好人生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传授基础知识加上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探究新知识为课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程学习为在新领域或更高层次探究新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两者结合才能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实现国家和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专业课教学应融合科学思维训练,在课程教学中,以学习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享受创新的乐趣,将科学思维训练融合在高校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
2 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所谓科学思维模式,科学知识是基础,科学思想是灵魂,科学精神是动力,科学方法是工具。它的内涵有三个方面:
1) 相信客观知识的存在,愿意探究和认识;
2) 对未知事物的猜想,用客观事实证明;
3) 相信事实,全面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结论是暂时性的,可能被新事实推翻。
所以它的三个关键性的实践要点是:
1) 对问题猜想。
2) 用事实验证。
3) 能理性思考。
由此推出科学思维的教学法EMST的形式化模型为:
[EMST=f(K,Q,I,S)] (1)
其中K表示课程知识点,Q表示探究性问题,I表示师生互动,S表示注重科学精神,f( ) 表示要素的综合。
3 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基于科学思维教学设计环节如图1。
1) 在预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猜想。
2) 在课堂环节,通过讲授知识点和用实验培养能力,对核心知识点进行验证。
3) 在课后环节,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K与Q的关系:教师投入是前提,为保证教学秩序,K是第一位的,每章选择一个核心知识点进行训练,Q数量为5-6个,选择适当的Q非常重要,要有启发性、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是关键,任何好的教学法都离不开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对Q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围绕Q,互动越频繁,知识迁移和能力扩展就可能越主动和高效,IT教师行为集合,IS学生行为集合,故
[IT={q,r,p,s}] (2)
[IS={t,c,d,m}] (3)
基于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师生互动的训练环节中就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还课堂给学生,“预习-课堂讨论-实验验证-网上讨论”训练环节。在预习环节中,针对特定问题思考,并做预习作业。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学习小组派代表讲讨论结果。在实验环节中,用实验验证并撰写报告。在网上讨论环节(选项)中,个性发展空间,要精心设计探究过程,教师必须对探究过程提供多方面帮助与指导,资料、软件和系统等相关教学资源,否则使学习效果打折扣,甚至完全落空,每次探究过程完成,要做总结,通过讨论交流,克服这些片面甚至错误之处。教师高屋建瓴的能力,能对所学的知识点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学习小组是一种有效组织方式,学习小组有3-5名学生,以交流协作和相互督促的方式从事预习、准备课堂讨论发言、收集网络资料、讨论学习重难点和交流学习方法等活动,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都能较充分的发挥,促进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在课程中应注重弘扬科学精神结合知识点,向学生宣讲科学家的理性怀疑、实践求真、开拓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思想得到升华,科学思维才能更为主动和积极。对每个猜想用实验进行验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提高。用技术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教学改革不能以教师超负荷投入和挤占学生其他课程时间为代价,需要提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国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3).
[2] 张祖忻.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2.
[3] 胡海峰,李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J].光盘技术,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