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茶色之间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s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昌雄,青年作家,福建70后诗人代表,在《诗歌月刊》、《散文》、《当代小说》、《诗刊》、《人民文学》、《新大陆》等海内外20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在《成都晚报》、《民营经济报》等十来家报纸开设过专栏,作品曾入选《70后诗人诗选》、《人民文学新诗人诗选》、《朦胧诗二十五年》、《大陆青年作家作品选》等30多种选本,多次在省内外获奖,现居福州。
  爱泡茶的男人很多,爱泡妞的男人亦很多。“泡茶”与“泡妞”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可一个“泡”字把茶与色活生生地融到了一起。
  “泡”是动词,自然需要一股力量来支撑,对于茶,这种力量是外露的。由指尖滑入杯中浸入水里凝为香,发自身体之外,却存于气脉之间;对于色,它是内敛的,运气在心,时攻时守。虽然很多时候包裹得严严实实。以免被人揪住暗藏的衣襟,但实质上还是做了一件属于身体的快乐事。茶有茶香,色有色味,要想泡出香味来,那还真得下功夫!
  小时在老家常常能够看到其貌不扬的“苦丁茶”,仅从外表看,你很难会有泡它的欲望,如果随手撮几片,浸于沸水之中,清香顿时溢出,呷一口。其味悠长。女人亦如此,不以妍丑论英雄,你得细细品味,方解无数风情。
  品绿茶,一泡清淡,二泡舒爽,三泡甘甜,四泡过后似已索然无味,但你不必就此舍弃,屏气凝神就能在唇齿间找到无限滋味。品味这样的女人,不可毛手毛脚,操之过急,得静如处子,善观其变,亲近时要有泰然自若之心,疏远时必备怜悯安抚之意,看是技巧。实则方略。只可惜大多数男人花花肠子,心眼很多,耐心却不足,要么自惭形秽,激流勇退;要么敬而远之,望色兴叹,虽有浑身解数,却也只能身心疲惫。黯然神伤。
  饮乌龙.有如喝烈酒,盅儿小,壶儿烫,观色闻香之后,一仰头,香醇浓烈的茶汁已直奔心肺,滞留口中的是难以吞咽的香和挥之不散的苦。香是无形的香,苦是沉郁的苦,辗转之间,时不时透出霸气,趋之,避之,都显得身不由己。遇上这样的女人,男人们在拿出足够的勇气时,还得捧出一颗包容之心,再揉入坚毅和智慧。这样的女人,外强内弱,不可强夺,只能智取。
  啜花茶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因为花茶久泡不淡,甚至越泡越浓,啜一口,齿颊留香;再啜一口,便滋生出迷恋之情;然再啜一口,你已有朝秦暮楚之惑,身陷其中而不可自拔。世间女子酷似花茶者居多,闻其香却不可近其身,贪其色却不能偷其味。你想呵,她们的香是经不起玩味的,除了香还是香,缺少变化。日子久了,也就没了新鲜感。试想,一个喝惯了茉莉花茶的男人,谁敢保证过了若干个日子后,他就不喝玫瑰花茶?
  茶很简单。女人却很复杂。女人有如第一泡茶的,视觉、嗅觉都好,但一入口,满嘴青涩。味道与想象中的判若两种,让人失望万分。这类女人往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能看,不能品;有的女人如第二泡茶。色、香、味俱全。芳香扑鼻,韵味迭起。这类女人是最受追捧和尊重的,立于高楼之上,隐于集市之中,不论她们藏身何处,男人们都为之趋之若鹜;还有的女人如三巡之茶,平淡真实,朴素无华,从人群中来,再消失在人群中,偶尔也会留下那么一丝淡淡的香味;最让人讨厌甚至憎恨的女人,当是四巡之后的茶,形色和内韵都空空荡荡,越品越没味,只留下浅薄与平庸。
  都说“品茶觅知音,闻香识女人”,这“茶”肯定不是浸泡水中的茶,而那“香”也肯定不是藏于体肤之上的香。品茶,只需闲情逸致和三两技巧,但闻香就不行了,它需要智性,需要来自男人身体深处的智性,只有那样,男人们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其他文献
美丽的周庄,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这个有着900年历史的古镇,不仅有着满眼钟灵水秀的美景,还绕着浓郁的茶香。在周庄里,“人人爱喝茶”,周庄的“阿婆茶”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乡邻街坊,男女老少。围坐“吃”着“阿婆茶”,显现出周庄人恬静安逸的生活。  周庄的“阿婆茶”年代久远,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到现在已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据说,在周庄的商榻,有一个善良的老婆婆,名叫阿蒲。她爱茶种茶,把采来的一些茶叶送
期刊
世界医学上曾经有个“不解之谜”:亚洲人吸烟率很高。但心脏病和肺癌发病率却较低。例如,在10万名美国男性中每年有348人死于冠心病。而在日本,吸烟率远高过美国。但在日本,死于冠心病的人数仅为186人。另外,韩国的吸烟人口比例也高于美国,但肺癌发病率仅约是美国的60%。  这个“亚洲之谜”曾经困扰过很多医学专家。但现在,美国医学家研究后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用绿茶是其中原因之一。    在日本、
期刊
广州有不少茶楼,但依湖而建的流花湖茶艺城却是一道独特而恬美的风景。  十年前,香港即将回归,广州的旅游业空前高涨,在流花湖公园的西苑,广阔优美的湖天一色,诞生了流花湖茶艺城。    茶艺城有专门喝茶的“迴波榭”。既是“榭”,自然依水而建,与湖水相伴,装修得古色古香。室内存放着多种难得的好茶与茶具,室外数张茶榻临着栏杆,波光荡漾中。茶香缭绕。  茶船则与“迴波榭”隔水相望,踩过木板小桥,才能进入窗明
期刊
黄金茶,一直以为茶是清雅之物,怎么起这么个“俗气”的名字呢?第一次喝到湖南保靖黄金茶的时候,印象还算不错,可却因为这个俗气的名字而遭到我的排斥……    邂逅    去年4月上旬,应朋友之邀参加了一个新茶品赏会。茶艺员递给我的是一玻璃杯用滚开水冲泡的绿茶。茶叶看起来并没什么特别,像常见的毛尖茶。倒是香气不错,纯正的板栗香,浓而不重,还透着几分清雅。啜一口。微苦但不涩,而且苦感很快化开回甘,瞬间一种
期刊
拓,即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  我国种茶、制茶和饮茶古已有之,一些重要的茶事难免有一些刻石为记,而这些碑碣被后人拓下,就成为宝贵的拓片茶文化或拓本茶文化。    拓片一:碑拓片  福建泉州南安莲花峰石上,有一处刻有“莲花荼襟”四个大字。偶见有人介绍此石刻时常把“莲花荼襟”误为“莲花茶襟”。虽然“茶”、“荼”古时相通,但在“太元丙子”(公元376年)时主要用“荼”字,石刻亦为
期刊
这是一次春茶的嘉年华,这是一场所有好茶之人的狂欢节。  6月23日,福州五四路置地广场彩旗飘扬,由本刊主办、九峰名茶协办的“2006春茶品茗品牌推介会”在众多爱茶之人的期待中精彩亮相。  此次受邀出席推介会开幕式的茶界专家有中国茶叶界泰斗97岁高龄张天福老先生、中国陶艺界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吴鸣等众多嘉宾。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清为本次推介会发来了贺信。    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
期刊
第六问 如何客观评价中国茶道?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由此可知,早在唐代就已经饮茶有“道”了。  古往今来,谈茶论道的人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茶道一直未能“大行其道”。茶文化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一个小小的板块,而且一直流行于历代僧道缁流、文人雅士和部分帝王贵胄间,并不完全符合社会及大众的审美趣味。饮茶仅仅是民众的一种
期刊
于文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顾问。1940年出生于陕西老茶区紫阳县,生在茶区,长在茶区,他一生的志愿是教书育人并当个好作家。1994年,丁文推出《中国茶道》一书,界定“茶道”概念,创建“茶道学”,此书先后4次再版并传播到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后10年间,他先后出版了《茶乘》、《大唐茶文化》、《陆羽大观》、《茶魂》等书,共计176万宇。  人们一提“茶马古道”,就以为是在云南。实际上,在陕西宁强县
期刊
现旅居新西兰,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影视传媒硕士,曾在福州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有小专栏见诸《钱江晚报》、《福州晚报》等,小说、随笔见于《上海文学》、《上海文坛》等杂志,自认是一只除茶文化之外还爱好许多的三脚猫。  关于下午茶的文章有过不少了,关于“高茶”和“低茶”的疑问却始终不绝于耳:倘有人请赴一个“High Tea”的派对,是不是就是通常说的下午茶会呢?为什么有High与Low之分呢?  通常所知下午茶
期刊
喜欢茶,没有来由的喜欢一片。就像一片雪遇见了一朵梅启然而然地跟着染上了梅的清香。  正如人与人。本来天南地北各不相干,却在某日相遇了,进而一见如故。  “这是海南的特色茶,送给你。”朋友微笑着把一个碧绿的茶盒放在我面前,我感到了无限的温暖。尽管是冬天,窗外的寒冷似乎亦与我无关了。“香草兰!”仅是这茶的名字就已让我喜爱不已了,我仿佛闻见了兰香。茶的本质当然是优美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朋友竟有如此的雅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