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基于浙江实际的思考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金融是低碳经济时代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从理论入手,解析绿色金融的本质和难题,分别从宏观经济转型、中观产业发展和微观公司治理三个层面阐述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最后从浙江实际出发,阐述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之策。
  关键词:绿色金融;低碳经济;经济转型对策
  一、绿色金融的本质和难题
  绿色金融是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概念,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其本质是将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损耗和环境影响纳入金融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通过特有的运作机制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低碳经济有其自身的理论难题,经济学家称之为外部性或者市场失灵。低碳经济最根本的难题是“公地悲剧”,即公共利益和私人部门利益的矛盾难以统一,导致了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由于目前我国资源价格低廉、污染物排放惩罚力度小等问题,节能和减排两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公地悲剧”。低碳经济必须设计外部性的内部化机制,合理处理成本和收益的分摊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两个参与者———政府和金融机构。政府一方面负责制订减排标准,协调减排进度和额度,如签订《京都议定书》和召开哥本哈根大会,通过配额转让等机制克服市场失灵;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在财税、产业等政策上有所作为,缓解其成本过高问题。金融机构负责为节能减排项目进行融资。根据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局最新发布的《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研究》,我国现阶段节能减排市场的主要矛盾是资金不足,资金缺口高达20倍。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仅为1%左右。
  二、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
  (一)公司治理层面
  公司治理层面上,绿色金融是金融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长期以来,金融业公司治理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类是股东收益最大化,另一类是相关者收益最大化。美国是典型的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美国商业银行逐渐接受了公司治理中的“相关利益人理论”,即要兼顾顾客、雇员、社区等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商业银行在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中承担社会责任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许多金融企业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股东收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意识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以银行业为例,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为了获取可观的利润,一些机构置环保政策于不顾,盲目扩大“两高”行业的信贷份额。如果金融机构不顾公众感受增加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贷款,一旦出现严重的环境事故,金融机构必将面临较大舆论压力,“银行变富、地球买单”这种事情要坚决杜绝。
  绿色金融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品属性,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金融机构对于引导产业发展有重要的资金导向效应,更应承担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重责任。金融业最为重要的资产是声誉,不仅包括有借必还的职业准则,而且包涵社会公众形象等社会道德操守。发展绿色金融是我们建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尽量减少自身经营活动对环境的不良社会影响,将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经营理念有机结合,挖掘节能减排项目的商机。
  (二)中观产业层面
  中观产业层面上,绿色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金融产业模式。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负债表的可持续性。金融业务和产品经营符合金融逻辑,有效控制风险,遵循金融运行规律。二是金融与外部环境的良性循环,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我们更加倡导后者的主动作为,用金融手段支持客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改善提升社会和环境效益,而非仅仅在实施金融交易时考虑规避风险。
  长期以来,传统的金融活动受经济增长方式影响深刻,在业务的筛选上往往以项目的盈利状况为落脚点,在决策变量中往往不会考虑到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因素,导致其资产多为钢铁、有色金融、基础设施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路径依赖”较为明显。这一模式并非可持续,金融业应当“先知先觉”。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将是一场革命,能够改变目前的高碳金融格局。首先,绿色金融的经营理念具有可持续性。它不再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是在经营活动中注重生存环境的长远利益和长远发展,始终把“绿色利润”作为自己的长远目标,通过运用利率杠杆、改变传统考核方法等手段,实现社会和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传统金融很少涉足环保产业,污染治理一贯依靠国家财政开支。绿色金融则关注于这类产业的发展状况,将资金调剂到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可再生能源、碳金融、清洁生产等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些领域内增加投融资是金融机构应该把握的巨大商机,是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再次,绿色金融能够规避违约风险,保全资产组合的价值。随着资源稀缺性的日益突出和环保政策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可能会增加运营成本甚至失去生产能力,出现集体违约。另外,金融机构手里拥有较多的担保物也可能因为环境污染而出现价值下降。绿色金融能够有效规避这类风险,信贷资金的定向投放会提高金融资产的优化程度。
  (三)宏观经济层面
  宏观经济层面上,绿色金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金融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着重要作用,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一是“过滤器”功能。通过强有力的激励惩罚机制,奖励节能减排贷款,追查清收环境污染贷款,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改善产业结构,促进“黑色金融”向“绿色金融”转变。
  二是“孵化器”功能。绿色金融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看準行业的市场前景和高成长性,在初始阶段进行大力孵化培养,待技术成熟时及时上市,培育环保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三是“扩散器”功能。绿色金融不仅停留在公司业务领域,还能拓展到个人金融领域,开发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产品,如绿色汽车信贷、绿色抵押贷款等,引导低碳消费观念的新风尚,促使“经济人”向“环境经济人”转变,建立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三、浙江应当如何发展绿色金融体系
  浙江地处沿海开放地区,发展较快但也付出一定的环境代价,金融业应率先树立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
  (一)加强调研,拓展视野,探索发展适合浙江的绿色金融之路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善于学习、灵活运用,将国际先进技术和做法迅速本土化,也被称作后发优势。绿色金融也不例外,浙江发展绿色金融要多向国际机构和国内先进地区学习,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了解国际游戏规则,储备精通环保和金融业务的人才,研究适合本省的发展道路。
  国外目前发展绿色金融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赤道银行,即采纳赤道原则,确立国际项目融资环境与社会最低行业标准,重塑业务模式和流程,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项目融资合作,推动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全球已有70家左右的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绿色信贷市场的发展。二是碳交易所。目前,全球已建立多家交易所专门从事碳交易,交易品种包括配额机制下的各种碳排放配额,以及项目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和减排单位等。
  (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有序地推进绿色金融体系转型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发达国家至今也没有成型,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也没有成熟的资金投入机制,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金融支持应当张弛有度、平衡发展,合理有序地推进金融发展模式转型。
  一是摸清家底,制订战略。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支持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规定,对系统内资产状况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摸清资產中有多少是“两高一资”行业,有多少是违背环保标准的高碳行业,要依据一定标准划分这些资产,分析这些资产的健康状况,查清风险点在何处,研究如何及时规避,盘活保全存量资产。要合理评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资源价格改革对这些资产的影响,制订科学的绿色战略。
  二是渐进发展,平稳过渡。绿色金融对现有金融发展模式是一次革命,如何实现平稳过渡、顺利转型,中国经济改革给了我们启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之一——双轨制。要实现“黑色金融”向“绿色金融”的转型,也可以学习双轨制的智慧,走渐进发展之路。
  三是区别对待,分工合作。低碳经济项目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项目差异大,因此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分工合作。对于已经获得信贷支持的高碳行业升级转型,要继续以银行融资为主,发挥金融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对于清洁技术的开发创新,要分步骤走好融资棋,在项目初期,风险投资可能是合适的融资方式,当其不断成长成熟时,银行再及时跟进或是上市,将其规模以几何级速度做大。
  (三)创新产品,完善机制,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金融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应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应该包括银行、政府部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专项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各个环节;绿色金融不是传统金融模式,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应该拓宽融资渠道,不仅依靠间接融资,更要借助直接融资,形成一个创新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
  1.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在绿色金融体系中发挥领头羊作用。要重点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设施投资、低碳技术研发、清洁能源生产与使用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低碳经济建设。可借鉴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支持节能减排经验,向环保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提供环保专项低息贷款,并按照企业承诺减排比例,实行不同优惠政策。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共同推进面向环境友好型经营企业的投融资活动。
  二是商业银行金融支持推动。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CDM项目的贷款业务,落实“绿色信贷”问责制,将信贷是否落实了环保要求等依法合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要明确“绿色信贷”的政策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将环保标准与信贷风险管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落实到客户调查、贷款营销、授信、项目评估、信贷审查、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防范企业和建设项目因环保要求发生变化带来的信贷风险。要建立“绿色信贷”动态跟踪监测机制,明确环保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流程,实时动态对信贷资产进行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
  2.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一是创新产品。以绿色信贷为起点,推广碳权质押融资贷款。探索发行绿色债券,吸收相对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投入到资金需求量大、综合效益较好的低碳经济项目中。
  二是推进国际金融合作。在银行信贷领域,鼓励商业银行学习赤道原则,将环境因素纳入其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程序之中,将环境报告从会计报表的可有可无的边缘内容变为必不可少的主流内容。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广泛开展以国际项目融资为基础的绿色信贷新模式。在碳交易服务领域,鼓励省内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积极展开与国际投行、碳基金等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掌握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信息,提升省内中介机构服务碳交易的能力。在为我省企业参与国际碳交易提供信息咨询和财务决策服务基础上,拓展其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11).
  [2] 梁猛.节能减排的金融支持之道[J].中国金融,2009,(16).
  [3] 安伟.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J].经济经纬,2008(5)
  [4] 邓翔.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6)
  作者简介:周丹(1982.07.02),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凝结水回收系统的现状,提出凝结水回收的重要性,并根据凝结水回收与否进行了比较和经济分析,由此引起企业重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热量回收;节约能源;经济效益  蒸汽通过放热,生成凝结水。它是不用去掉硬度和杂质的软化水,是良好的锅炉用水,而且凝结水内一般都会含有相当一部分热量,丢掉不用是恒可惜的。一是会使锅炉用水的处理量增大,增加水处理的设备和运行费用;二
期刊
摘要: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其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财政职能的探讨,构建了财政效率评价体系。  关键词:财政效率; 财政职能;评价体系  一、引言  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解决好当前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关键。冯兴元(2011)提出,财政支出效率低下是当前中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1]。众所周知,财政活动分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项,因
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EDA),首先对我国R&D人员分布结构进行分析;其次运用三组耐抗线探究R&D人员数量及经费之间的线性趋势及区域分布,得到不受异常值影响的人数与经费的回归模型,并与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拟合直线作了比较;最后由探索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给出了关于各省份科研投入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R&D人员投入; EDA; 三组耐抗线; 投入建议  一、引言  R&D是英文“Rese
期刊
摘要:开展物资采购审计,是对企业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审核,以便最大化地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占用,促使物资采购做到合规、合理、合法、达到物资采购最好的性价比,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物资采购审计在企业物资采购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各企业都应参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根据《企业合同管理办法》、《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
期刊
摘要:目前,制糖业制取葡萄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淀粉是一种由葡萄糖以α- 1,4 糖苷键以及α- 1,6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聚体,即淀粉是一种多聚糖,其完全水解后可以得到葡萄糖。小麦是淀粉产量极高的作物,制取小麦淀粉有着比其他作物产量高并且简易的优势。本文旨在浅谈小麦淀粉制取淀粉糖工艺过程的优化,这对我国的制糖业走向集约型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麦淀粉;淀粉糖;工艺;优化  引言:  目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品牌肉”在生鲜猪肉市场上收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因此,猪肉企业的品牌建设与品牌管理也逐渐被提上了研究的议程。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各大农贸市场的猪肉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生鲜猪肉的感知质、品牌知名度、品牌态度等变量对于生猪品牌信任和品牌资产的影响,将分析结果和理论背景相联系,并对企业和政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感知质量;品牌知名度 ;品牌态度  1、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核心。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将通过分析介绍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从内因和作用力层面两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可以通过丰富提炼企业文化内涵,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久发展盈利提供了一些可行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整合  前言  企业文化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西
期刊
摘要: 中国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日益突出,参与国际贸易往来的深入与广度不断扩展,我国企业面向世界进行对外贸易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但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機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受到一些不公平的贸易待遇。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解决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搜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文章将从这一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为我国企业的对外发展提供合理的发展策
期刊
摘要:一个食品企业要生产出合格的香肠离不开合格的原辅材料,也离不开标准化的工艺控制,而现代质量管理技术中的可靠性控制对生产出合格香肠产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用。  关键词:质量安全;可靠性;酸价;亚硝酸盐残留  引言:香肠产品的质量是香肠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顾客购买香肠时,对香肠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新鲜程度、生产日期、口味、肥瘦比例等等,这些要求,一部分顾客可以根据自己本身的直接感受来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支付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第三方移动支付软件已被人们所熟知,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平台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依赖,传统社交网的移动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社交网络平台对于消费者接受移动支付是否有潜在的影响,即商家品牌或商家性质能否影响消费者移动支付的意愿。通过选取大学生群体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对影响移动支付的各项因素以及使用意愿进行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