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德育视角下,学校要以安全教育为抓手,开设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构建安全组织制度化、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保障智慧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做到会说、会做、会学、会教、会做人,为平安校园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安全素养;三课四化五会;德育视角
作者简介 沈益雪,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
近几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都要求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中去,让其地位排在了与教学工作相同的位置上。教育部门通过对学校的检查监督、责任落实、督查整改等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各学校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定规章制度、做预案、常排查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校安全涉及面广,参与人多,事情琐碎,就当前情况来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即使在“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的高压态势下,学校的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的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国家出台了多项法规。学校应当根据这些法规内容,建立、健全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是一项长期且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让学生有这种安全意识,要从安全课程、安全技能培训、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面开展教育培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与反思,总结出“三课四化五会”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三课: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三管齐下
(一)安全习惯课程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里的细微之处,很多就体现在行为习惯上。如,学校七年级学生的小升初衔接身心适应课程:“你好中学”系列方法指导课程、国防安全教育课程、学校一日常规课程等,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当然,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的安全知识培训,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武装思想,引导师生的习惯养成。同时,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加强、加大检查的执行力度,及时纠正不良的、不安全的行为习惯,以此督促全校师生从内心出发,养成“想安全、要安全、重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安全素养课程
学校应把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其发挥作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方面的法规、当地政策、安全制度和规定、安全常识、应急处置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编写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并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课堂教学渠道,以课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中真真切切地学到安全知识,懂得自我安全防范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布置各学科负责人落实教师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开辟自己学科中的隐藏着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共同合作或有效整合,根据学校的布置与要求逐项落实,特别是在思想品德与社会历史课上,充分促进学科特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学科中比较难以体现或渗透的内容,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面地、多视角地开展学校安全教育,例如通过主题班会课、团会课、晨会课、校园电视台、专题讲座、模拟法庭、黑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提升师生的安全素养。
(三)安全技能课程
安全技能课程主要是学校的德育部门通过策划、设计某个主题或多个主题的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程体验、模拟情景、参观欣赏、疏散演练等活动,如消防安全疏散演习、生命安全的心肺复苏、模拟法庭等活动。同时,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技能教学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身边的活动中和亲身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最终认识和感悟到安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四化:制度保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安全组织制度化
学校应认真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由各处室负责人、年级段长及班主任为组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根据当地上级部门对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加强。建立和健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安全、门卫室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日常巡逻和重点部位巡查、消防管理、卫生食品管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校园应急机制建设、体育器材检查等规章制度。
学校应建立安全保卫处,聘請专人负责,同时协调社会资源,如辖区派出所、街道社区、各级卫生部门、质量监督局等,协助学校做好安全教育,督导学校及时发现、处理危及师生安全的隐患,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安全管理规范化
学校应认真把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的管理形式,对涉及校园安全的各项保卫工作做到提前预判、群策群力、稳中求进、管好阵地、举一反三、有隐患必整改,落实到人,不留任何盲点与漏点。
学校平时安排行政教师担任值日工作,负责维护学校日常工作秩序,聘请专门负责校园安全的门卫,负责对校园内外主要场地进行定时巡逻、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并做好外来人员的询问登记等工作。
(三)安全教育常态化
为做好安全教育,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安全意识融入学生的头脑中,确保学生的各项安全,提高学校的安全工作质量。同时,以各种安全课程、安全活动为载体,做好学校安全宣传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充分调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的力度。 学校可聘请法制副校长,坚持每学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将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还应将学生的法制教育与教师课堂相结合,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德育部门开展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晨会教育课程、语文学科开展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美术课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思政课程的法制安全进校园等,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应围绕“创建平安校园”这一主题,以“文明校园创建”“学校安全工作月”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张贴宣传标语、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通過《给家长的一封信》和《致全体家长的交通文明倡议书》,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以安全课程、安全活动为载体,做好安全宣传月,教育引导学生在疏散逃生、饮食卫生、防止意外伤害等方面提高避险和自我防护、自救能力,形成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素养。
(四)安全保障智慧化
学校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落实三防建设,保障安全到位,安保人员定期参加技能学习或培训,配合和邀请各个共建单位和部门开展各种应急演习等,提高安保人员的人防和技防的能力。在保证充足资金的同时,利用智慧化校园的大数据平台,配置各种智慧安防校园的设施设备,如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巡逻记录仪、金属探测器、安防系统和公安的全球眼等,为平安校园添砖加瓦。
三、五会:落实安全课程的实践效果
通过“三课四化”的落实,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学到安全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安全素养与安全习惯,能够基本懂得制订安全预案并学会客观评价;在健康行为上能积极配合遵守安全规则,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安全认知品德上,学会勇敢顽强、自尊自强、公平竞争。简单归纳为“五会”的实践效果,包括“会说、会做、会学、会教、会做人”。“会说”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安全技能的要领和练习方法,如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会做”指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安全技术,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如遵守交通规则,会走斑马线;“会学”指学生能主动去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安全技能,如学习如何远离毒品;“会教”指学生在掌握了单个或多个安全技能后,能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如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和教会其他人如何救人;“会做人”与安全素养的塑造有一定关系,让学生在一系列“会”之后,形成吃苦耐劳、互帮互助、自信自强等意志品质。通过学校的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课内外自主学习,让学生形成安全第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会说
学生学习主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安全技能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技能动作,还得让学生会说安全技术动作的内涵和动作要领,通过客观教学和传授,让学生初步认识后“说一说”,才能更好地掌握安全技能。
(二)会做
学习内容核心化。安全技能课程的核心是由单一技术动作的掌握,再到组合技术的掌握,学生能通过参加活动、听讲座、演练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安全习惯,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真正体现安全系列课程的效果。
(三)会学
学习内容主动化。课程内容的学会,不单单只是会做,还得明白“为什么做”。比如体育课渗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学习滚翻,体育老师先告知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此动作技术,学生明确后,主动去学习这一技术动作,并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这样才能从内心出发,知晓学习该动作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四)会教
学习效果深度化。在学生掌握安全技能之后,学生能把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教给身边的人,如学生学会认识交通信号灯后,在和家长过马路的时候,监督和提醒家长不要闯红灯;学会消防知识后,教授父母和兄弟姐妹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真正将学习效果深化并传递下去,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五)会做人
课堂效果品格化。系列的安全课程是学生思想品格和个人情感形成的一个重要载体,积极参与各项安全活动,如心理安全周、防校园欺凌等活动,增强规则意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形成自强、自信、自爱的意识品质,在与同学交往中文明和谐相处,这些德育渗透能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把建设“三课四化五会”的安全教育体系做实、做细,并坚持依托家庭,联合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合力,这样能确保学校稳定和安全,学生在学校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庞雪
关键词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安全素养;三课四化五会;德育视角
作者简介 沈益雪,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
近几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都要求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中去,让其地位排在了与教学工作相同的位置上。教育部门通过对学校的检查监督、责任落实、督查整改等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各学校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定规章制度、做预案、常排查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校安全涉及面广,参与人多,事情琐碎,就当前情况来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即使在“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的高压态势下,学校的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的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国家出台了多项法规。学校应当根据这些法规内容,建立、健全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是一项长期且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让学生有这种安全意识,要从安全课程、安全技能培训、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面开展教育培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与反思,总结出“三课四化五会”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三课: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三管齐下
(一)安全习惯课程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里的细微之处,很多就体现在行为习惯上。如,学校七年级学生的小升初衔接身心适应课程:“你好中学”系列方法指导课程、国防安全教育课程、学校一日常规课程等,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当然,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的安全知识培训,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武装思想,引导师生的习惯养成。同时,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加强、加大检查的执行力度,及时纠正不良的、不安全的行为习惯,以此督促全校师生从内心出发,养成“想安全、要安全、重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安全素养课程
学校应把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其发挥作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方面的法规、当地政策、安全制度和规定、安全常识、应急处置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编写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并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课堂教学渠道,以课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中真真切切地学到安全知识,懂得自我安全防范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布置各学科负责人落实教师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开辟自己学科中的隐藏着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共同合作或有效整合,根据学校的布置与要求逐项落实,特别是在思想品德与社会历史课上,充分促进学科特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学科中比较难以体现或渗透的内容,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面地、多视角地开展学校安全教育,例如通过主题班会课、团会课、晨会课、校园电视台、专题讲座、模拟法庭、黑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提升师生的安全素养。
(三)安全技能课程
安全技能课程主要是学校的德育部门通过策划、设计某个主题或多个主题的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程体验、模拟情景、参观欣赏、疏散演练等活动,如消防安全疏散演习、生命安全的心肺复苏、模拟法庭等活动。同时,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技能教学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身边的活动中和亲身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最终认识和感悟到安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四化:制度保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安全组织制度化
学校应认真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由各处室负责人、年级段长及班主任为组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根据当地上级部门对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加强。建立和健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安全、门卫室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日常巡逻和重点部位巡查、消防管理、卫生食品管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校园应急机制建设、体育器材检查等规章制度。
学校应建立安全保卫处,聘請专人负责,同时协调社会资源,如辖区派出所、街道社区、各级卫生部门、质量监督局等,协助学校做好安全教育,督导学校及时发现、处理危及师生安全的隐患,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安全管理规范化
学校应认真把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的管理形式,对涉及校园安全的各项保卫工作做到提前预判、群策群力、稳中求进、管好阵地、举一反三、有隐患必整改,落实到人,不留任何盲点与漏点。
学校平时安排行政教师担任值日工作,负责维护学校日常工作秩序,聘请专门负责校园安全的门卫,负责对校园内外主要场地进行定时巡逻、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并做好外来人员的询问登记等工作。
(三)安全教育常态化
为做好安全教育,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安全意识融入学生的头脑中,确保学生的各项安全,提高学校的安全工作质量。同时,以各种安全课程、安全活动为载体,做好学校安全宣传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充分调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的力度。 学校可聘请法制副校长,坚持每学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将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还应将学生的法制教育与教师课堂相结合,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德育部门开展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晨会教育课程、语文学科开展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美术课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思政课程的法制安全进校园等,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应围绕“创建平安校园”这一主题,以“文明校园创建”“学校安全工作月”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张贴宣传标语、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通過《给家长的一封信》和《致全体家长的交通文明倡议书》,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以安全课程、安全活动为载体,做好安全宣传月,教育引导学生在疏散逃生、饮食卫生、防止意外伤害等方面提高避险和自我防护、自救能力,形成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素养。
(四)安全保障智慧化
学校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落实三防建设,保障安全到位,安保人员定期参加技能学习或培训,配合和邀请各个共建单位和部门开展各种应急演习等,提高安保人员的人防和技防的能力。在保证充足资金的同时,利用智慧化校园的大数据平台,配置各种智慧安防校园的设施设备,如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巡逻记录仪、金属探测器、安防系统和公安的全球眼等,为平安校园添砖加瓦。
三、五会:落实安全课程的实践效果
通过“三课四化”的落实,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学到安全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安全素养与安全习惯,能够基本懂得制订安全预案并学会客观评价;在健康行为上能积极配合遵守安全规则,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安全认知品德上,学会勇敢顽强、自尊自强、公平竞争。简单归纳为“五会”的实践效果,包括“会说、会做、会学、会教、会做人”。“会说”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安全技能的要领和练习方法,如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会做”指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安全技术,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如遵守交通规则,会走斑马线;“会学”指学生能主动去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安全技能,如学习如何远离毒品;“会教”指学生在掌握了单个或多个安全技能后,能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如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和教会其他人如何救人;“会做人”与安全素养的塑造有一定关系,让学生在一系列“会”之后,形成吃苦耐劳、互帮互助、自信自强等意志品质。通过学校的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课内外自主学习,让学生形成安全第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会说
学生学习主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安全技能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技能动作,还得让学生会说安全技术动作的内涵和动作要领,通过客观教学和传授,让学生初步认识后“说一说”,才能更好地掌握安全技能。
(二)会做
学习内容核心化。安全技能课程的核心是由单一技术动作的掌握,再到组合技术的掌握,学生能通过参加活动、听讲座、演练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安全习惯,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真正体现安全系列课程的效果。
(三)会学
学习内容主动化。课程内容的学会,不单单只是会做,还得明白“为什么做”。比如体育课渗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学习滚翻,体育老师先告知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此动作技术,学生明确后,主动去学习这一技术动作,并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这样才能从内心出发,知晓学习该动作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四)会教
学习效果深度化。在学生掌握安全技能之后,学生能把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教给身边的人,如学生学会认识交通信号灯后,在和家长过马路的时候,监督和提醒家长不要闯红灯;学会消防知识后,教授父母和兄弟姐妹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真正将学习效果深化并传递下去,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五)会做人
课堂效果品格化。系列的安全课程是学生思想品格和个人情感形成的一个重要载体,积极参与各项安全活动,如心理安全周、防校园欺凌等活动,增强规则意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形成自强、自信、自爱的意识品质,在与同学交往中文明和谐相处,这些德育渗透能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把建设“三课四化五会”的安全教育体系做实、做细,并坚持依托家庭,联合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合力,这样能确保学校稳定和安全,学生在学校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