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pa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德育视角下,学校要以安全教育为抓手,开设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构建安全组织制度化、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保障智慧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做到会说、会做、会学、会教、会做人,为平安校园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安全素养;三课四化五会;德育视角
  作者简介 沈益雪,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
  近几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都要求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中去,让其地位排在了与教学工作相同的位置上。教育部门通过对学校的检查监督、责任落实、督查整改等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各学校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定规章制度、做预案、常排查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校安全涉及面广,参与人多,事情琐碎,就当前情况来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即使在“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的高压态势下,学校的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的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国家出台了多项法规。学校应当根据这些法规内容,建立、健全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是一项长期且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让学生有这种安全意识,要从安全课程、安全技能培训、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面开展教育培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与反思,总结出“三课四化五会”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三课: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三管齐下
  (一)安全习惯课程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里的细微之处,很多就体现在行为习惯上。如,学校七年级学生的小升初衔接身心适应课程:“你好中学”系列方法指导课程、国防安全教育课程、学校一日常规课程等,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当然,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的安全知识培训,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武装思想,引导师生的习惯养成。同时,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加强、加大检查的执行力度,及时纠正不良的、不安全的行为习惯,以此督促全校师生从内心出发,养成“想安全、要安全、重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安全素养课程
  学校应把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其发挥作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方面的法规、当地政策、安全制度和规定、安全常识、应急处置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编写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并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课堂教学渠道,以课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中真真切切地学到安全知识,懂得自我安全防范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布置各学科负责人落实教师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开辟自己学科中的隐藏着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共同合作或有效整合,根据学校的布置与要求逐项落实,特别是在思想品德与社会历史课上,充分促进学科特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学科中比较难以体现或渗透的内容,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面地、多视角地开展学校安全教育,例如通过主题班会课、团会课、晨会课、校园电视台、专题讲座、模拟法庭、黑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提升师生的安全素养。
  (三)安全技能课程
  安全技能课程主要是学校的德育部门通过策划、设计某个主题或多个主题的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程体验、模拟情景、参观欣赏、疏散演练等活动,如消防安全疏散演习、生命安全的心肺复苏、模拟法庭等活动。同时,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技能教学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身边的活动中和亲身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最终认识和感悟到安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四化:制度保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安全组织制度化
  学校应认真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由各处室负责人、年级段长及班主任为组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根据当地上级部门对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加强。建立和健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安全、门卫室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日常巡逻和重点部位巡查、消防管理、卫生食品管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校园应急机制建设、体育器材检查等规章制度。
  学校应建立安全保卫处,聘請专人负责,同时协调社会资源,如辖区派出所、街道社区、各级卫生部门、质量监督局等,协助学校做好安全教育,督导学校及时发现、处理危及师生安全的隐患,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安全管理规范化
  学校应认真把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的管理形式,对涉及校园安全的各项保卫工作做到提前预判、群策群力、稳中求进、管好阵地、举一反三、有隐患必整改,落实到人,不留任何盲点与漏点。
  学校平时安排行政教师担任值日工作,负责维护学校日常工作秩序,聘请专门负责校园安全的门卫,负责对校园内外主要场地进行定时巡逻、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并做好外来人员的询问登记等工作。
  (三)安全教育常态化
  为做好安全教育,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安全意识融入学生的头脑中,确保学生的各项安全,提高学校的安全工作质量。同时,以各种安全课程、安全活动为载体,做好学校安全宣传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充分调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的力度。   学校可聘请法制副校长,坚持每学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将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还应将学生的法制教育与教师课堂相结合,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德育部门开展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晨会教育课程、语文学科开展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美术课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思政课程的法制安全进校园等,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应围绕“创建平安校园”这一主题,以“文明校园创建”“学校安全工作月”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张贴宣传标语、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通過《给家长的一封信》和《致全体家长的交通文明倡议书》,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以安全课程、安全活动为载体,做好安全宣传月,教育引导学生在疏散逃生、饮食卫生、防止意外伤害等方面提高避险和自我防护、自救能力,形成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素养。
  (四)安全保障智慧化
  学校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落实三防建设,保障安全到位,安保人员定期参加技能学习或培训,配合和邀请各个共建单位和部门开展各种应急演习等,提高安保人员的人防和技防的能力。在保证充足资金的同时,利用智慧化校园的大数据平台,配置各种智慧安防校园的设施设备,如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巡逻记录仪、金属探测器、安防系统和公安的全球眼等,为平安校园添砖加瓦。
  三、五会:落实安全课程的实践效果
  通过“三课四化”的落实,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学到安全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安全素养与安全习惯,能够基本懂得制订安全预案并学会客观评价;在健康行为上能积极配合遵守安全规则,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安全认知品德上,学会勇敢顽强、自尊自强、公平竞争。简单归纳为“五会”的实践效果,包括“会说、会做、会学、会教、会做人”。“会说”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安全技能的要领和练习方法,如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会做”指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安全技术,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如遵守交通规则,会走斑马线;“会学”指学生能主动去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安全技能,如学习如何远离毒品;“会教”指学生在掌握了单个或多个安全技能后,能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如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和教会其他人如何救人;“会做人”与安全素养的塑造有一定关系,让学生在一系列“会”之后,形成吃苦耐劳、互帮互助、自信自强等意志品质。通过学校的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课内外自主学习,让学生形成安全第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会说
  学生学习主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安全技能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技能动作,还得让学生会说安全技术动作的内涵和动作要领,通过客观教学和传授,让学生初步认识后“说一说”,才能更好地掌握安全技能。
  (二)会做
  学习内容核心化。安全技能课程的核心是由单一技术动作的掌握,再到组合技术的掌握,学生能通过参加活动、听讲座、演练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安全习惯,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真正体现安全系列课程的效果。
  (三)会学
  学习内容主动化。课程内容的学会,不单单只是会做,还得明白“为什么做”。比如体育课渗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学习滚翻,体育老师先告知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此动作技术,学生明确后,主动去学习这一技术动作,并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这样才能从内心出发,知晓学习该动作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四)会教
  学习效果深度化。在学生掌握安全技能之后,学生能把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教给身边的人,如学生学会认识交通信号灯后,在和家长过马路的时候,监督和提醒家长不要闯红灯;学会消防知识后,教授父母和兄弟姐妹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真正将学习效果深化并传递下去,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五)会做人
  课堂效果品格化。系列的安全课程是学生思想品格和个人情感形成的一个重要载体,积极参与各项安全活动,如心理安全周、防校园欺凌等活动,增强规则意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形成自强、自信、自爱的意识品质,在与同学交往中文明和谐相处,这些德育渗透能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把建设“三课四化五会”的安全教育体系做实、做细,并坚持依托家庭,联合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合力,这样能确保学校稳定和安全,学生在学校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庞雪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不仅高校承担着课程思政的任务,各级各类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应承担育人责任,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本期话题就课程思政的意涵、大中小学
2019年1月,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少年说》登上微博热搜。初中少年李仁志走上“勇气台”向“外卖妈妈”深情告白:“您的职业是很让人尊敬的。您在给别人提供服务,社会需要一些人来扮演这个角色。”一经播出,引发无数网友关注。站在台上的李仁志坚定而大方地告诉台下的每一个人,他的妈妈是一名外卖配送员。妈妈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即使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认真对待所从事的工作,还是免不了遭到客人的非难与不尊重
摘要 协同育人视域下解决学生沉迷手游的行为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提出“四阶同心圆”概念,“四阶”是指面向沉迷手游的学生设计相对应的解决路径。一阶:从“我”出发,立同心圆之基点;二阶:从“友”出发,显同心圆之感染力;三阶:从“师”出发,研同心圆之引导力;四阶:从“家”出发,促同心圆之协合力。“四阶同心圆”规避沉迷手游的实践探究,帮助学生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接轨生活,助推孩子健康生长、幸福成长。  关
班建武,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现在的德育研究,不管是从规模还是从数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已经比过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让德育研究者比较尴尬的一个事情是,虽然我们的德育研究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了很多理论上的探索,可是从实践的期待来讲,人们对于德育理论的实践指导力却有很大的质疑,很多德育理论看起来特别美好,可在实践中却很难应用。是什么导致了德育实践对德育理论和德育研究的
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德育需要文化的烘托。文化对道德建构责无旁贷。广西钦州市充分发挥文化对道德的引领作用,从制度文化、时政文化、向善文化、友爱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人生,提高道德修养。  在南海北部湾顶上,有一座独具特色的滨海之城—钦州。在这座城市,有一群以教育为事业的人。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为了实现教育理想,他们把平凡的事情做得更精彩,把简单的事情
摘 要 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为例,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李克特量表以及学生品德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初中教师对学习优秀生和学业不良生品德评价的内隐态度,旨在从新的视角探讨品德评价中师评的局限性。研究发现教师对初中生品德评价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且这两种态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教师常常对学习优秀生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态度,
有调查发现,过去四年香港小学生焦虑情况未有改善,2015-2016学年的焦虑指数为32.3,较2012年的30.4上升了8%,当中小三学生焦虑指数升幅最高,达34.5。有小五学生表示,做功课之余,还要顾及每周的中英语默书,需要十一二点才能睡觉。  香港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家庭健康及辅导中心主任赵依莉强调调查只能显示学生的焦虑倾向,未能证明学生是否患有焦虑症。按照数值推算,若指数达60.5为中度焦
从起源看,教育最初是为了闲暇,后来为了工作,发展到今天,教育再度关注闲暇。当下的学生生活中似乎只有学习:校内忙上课,校外忙补习,他们的闲暇时间经常被挤占。对此,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保卫学生休闲的权利,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休闲。对于学生来说,休闲除了放松,还意味着想象、探索与创造。教育蕴藏在闲暇之中。時代呼唤闲暇教育,学生生命成长呼唤闲暇教育!
摘 要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目的是让儿童在理解革命传统精神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成长为具有爱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新时代公民。儿童具有自身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教育要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就要基于儿童理解开发和实施课程,革命传统教育也不例外。基于儿童理解的革命传统教育,要用好联结策略,遵循儿童从感性向往到思辨践行的内化线索,将教育目标自然地融入核心素养发展框架。做到以上三点,革命传统教育才能呼应儿童
温暖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实践模式之一,反对唯分数主义和唯功利主义的“冷”教育,希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充满生命价值和情趣,充满温情和暖意,引导孩子积极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对教育要作完整的理解,不能回避、抽离情感层面。”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现在学习成了学生的负累,让学生失去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与冲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将学习从情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