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新区关爱青少年协会一周年庆典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df45sd6546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5日,深圳龙华新区关爱青少年协会一周年庆典暨深圳市大公关爱青少年协会成立仪式隆重拉开了帷幕。宝安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温介平、龙华新区团委副书记王宝森等,还有来自贵州、湖南怀化、湖北黄梅等地的政府代表一起出席了活动。
  2014年9月深圳龙华新区关爱青少年协会由一群热爱公益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 “五老”同志正式注册成立。深圳龙华新区关爱青少年协会会长张晶告诉记者,“我们是抱着为孩子们做一些事情的心走到了一起,经过努力,建立了一支活跃在深圳市、乃至周边省市的富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公益爱心团队。”
  爱心助 学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虽然协会正式成立才一周年,但协会已连续9年先后组织200多位爱心人士走遍广东河源、龙川、五华以及湖南、贵州等贫困地区,投入50多万元资助了400多名学生,其中100多人考上大学,30%求学于国内重点大学,60%就读普通高等院校。宝安区关工委温介平说:“资助远方学子读书是一项善举,来自深圳的大爱传播到全国各个角落,更加彰显了深圳‘以爱筑城’的精神。”
  特别是协会成立一年来,更是加大了助学力度,组织五老同志(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爱心企业家、退休老人、社区爱心公民赴贵州从江、湖南通道、湖南会同等贫困山区,开展爱心助学行动,如荣誉会长钟云开,每次都积极参与各个助学现场。荣誉会长赵玲女士牵头认领资助了30个贫困孩子,她说“我们协会都是一群可爱的人。入会后,既能专心做自己的事业,还能通过协会去帮助更多的孩子。我非常快乐,不仅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更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记者了解到,协会还计划将爱心助学行动逐渐扩大到全国的每一个省份,并以每三年为一个周期,一方面保证助学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向所有参与的爱心人士阶段性地呈现助学成果。
  活动丰富 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张晶说:“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队伍不断壮大,组织日益完善,活动丰富多彩,先后在社区及社会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达20多起,一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我作为协会首任会长,心情是感慨万分。”
  据了解,爱心助学只是该协会的一个方面,协会还开展了太阳能科普知识讲座活动。他们联合深圳高职院太阳能协会,先后在民安、丰润、锦绣等15个社区、两个学校(龙华新区行知学校、牛栏前学校)开展了l7场太阳能科普知识讲座活动,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和青睐,得到了学校、社区和主管部门的好评。
  为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协会协助深圳市龙华新区行知实验小学建立《昆虫标本展览馆》,现正在实施之中,有望年底建成开馆。
  为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协会还与国家紧急救援中心广东工作站联合在滢水山庄小区开展了青少年紧急救援实操培训。参加培训的社区居民、青少年达150余人,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深圳龙华新区关爱青少年协会秘书长卢清义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协会的氛围非常好,这是很多人来了留下来的重要原因。我们提倡:会员广泛参与,尽力而为。”由此,该协会的会员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特征,各年龄段均衡分布。从会员身份看,会员中有律师、书法家、老党员、老教师,各行各业几乎涵盖。
  如何把大家凝聚起来?卢秘书长认为是正能量把大家吸引到了一起。“大家想做善事,大家都愿意付出,协会就搭起了这个平台。”
  协会升级 扩大青少年服务范围
  由于当初注册协会是在龙华新区。随着协会的不断壮大,为了更大范围地做公益,龙华新区关爱青少年协会现已正式升级为深圳大公关爱青少年协会,并迅速“开枝散叶”,设立分会。活动现场,温介平、王宝森为罗湖、福田、宝安、汕头分会进行了授牌。
  龙华新区关爱青少年会长张晶、深圳市大公关爱青少年协会会长耿君平对此解释:“深圳市的爱心人士分布较广,为了把工作夯实,也为了更好地跨省开展活动,我们成立了深圳大公关爱青少年协会。我相信,通过协会这一平台,大家手牵手,肩并肩,一起向前走,一定能走出深圳,迈向全国。”
  记者发现此举的意义还在于,协会精心培育的公益项目如太阳能科普知识讲座,可以以分会的组织形式复制到深圳各区乃至其他省份,从而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
其他文献
期刊
算一卦  最近和一个有信仰的女学者在北京一咖啡厅里谈一个有趣的项目,谈着谈着,女学者突然话题一转说:“申志民,我给你算一卦吧。”  我笑了一下,说好。女学者借助手机,输入我的生辰八字。默默念叨。三分钟后,她说话了:“你今年会一路得到贵人相助,你的运程顺风顺水。”  我从不信所谓“算命”,但我对她说的话深信不疑。在媒体这一行从业近十年来,我常常遇到各种贵人——父亲母亲,亲朋好友,采访对象……以及新媒
期刊
主持人,各位好朋友,大家午安!  今天我来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要向各位致敬、致意。因为由于各位的参与、各位的付出,使得这次的论坛,取得了相当丰硕成果,而且得到了第七次海峡论坛的肯定,尤其在座的各位都有高度的爱心。我记得去年开幕典礼我讲了一句话,“使人快乐是天使,救人苦难是菩萨”,我要向所有的天使跟菩萨们,致敬、致谢、致意。第二个目的是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道贺。因为这个平台是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
期刊
期刊
格桑花“在观影中成长”项目  青海省门源县、甘肃省夏河县等14个县的160所学校开展观影项目,累计开展观影课2289节,观影人数达65565人,总受益315274人次。  加油!乡村夏令营—乡村孩子自助成长计划  开展26期“加油!乡村夏令营”,656名孩子直接参与受益。  罕见病青年赋能学院  赋能学院的“自立生活”和“I CAN协力营”培训课程成功开展,近40名罕见病、残障人士学员将从中受益。
期刊
导读: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已久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2003年起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2011年7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最具爱
期刊
作为第七届海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两岸公益论坛于6月13日上午在福建厦门召开。两岸民间公益理论先行者、草根公益达人、公益传播从业人员和公益组织代表等两岸公益机构代表和爱心人士再次聚首,继续围绕坚持“携手公益,惠泽两岸”的论坛宗旨,以“公益——让社会更和谐”为主题,秉持海峡论坛“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设置“公益·人物”、“公益·传播”和“公益·运营”三个分论坛及实地
期刊
2011年6月15号,我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公益项目。“大爱清尘”项目是专项救助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并致力于推动预防和最终消灭尘肺病的公益基金。作为微公益的代表项目之一,“大爱清尘”创办了“两报一刊一网四微”传播平台[http://www. daaiqingchen.org/],实现了立体传播;通过持续的预防宣传,实现了“尘肺病”较大范围的社会知晓。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