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易友芳(教科室主任):老师们,刚才我们听了吴拥华老师上的四年级下册《母亲的呼唤》一课,大家肯定会有很多感触。现在,我们就以吴老师这堂课为例,围绕“四步促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个主题进行评课。希望大家各抒己见。首先请吴拥华老师说课。
吴拥华“面,我结合导学案对刚才执教的《母亲的呼唤》进行简单的说课。
这堂课是运用州教科院设计的导学案模板,以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八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四步促学”的教法为思路设计的。在设计导学案时,我把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分散于“自主学习”“对子互学”“小组促学”“全班交流”四个环节中引领学生学习。
第一步,“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读通读懂课文,弄懂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稍微有点难度的就是在第1和第6自然段里找出“描写母亲的呼唤给人总的感受是什么”的相关句子。
第二步,“对子互学”。要求学生与结对同学一起配合学习,采取填空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小组促学”。首先,布置各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次呼唤进行学习。然后,各组在黑板上展示作者对母亲的呼唤的感受和小组的体会。展示完毕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作汇报。这一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后,再采用边展示边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母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
第四步,“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讲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理解。学生通过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使自身对母亲的赞美和深深眷恋的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引导学生再大声说出对母亲的爱。
当然,在平时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中,这四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舍、调换或综合,今天我就把“师生释疑”改成了“全班交流”。
以往我的语文课堂总是刻意追求情感的培养,太重人文性。感谢很多专家、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后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所以,本着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原则,在“小组促学”的展示环节里,我努力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启发学生去探索文本内在的东西,用谈体会、有感情地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还设计了大声呼唤母亲这一环节,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对母亲的赞美和眷恋之情。由于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加之教学经验的不足,没有呈现一堂充分展示我校课改教研水平、师生全新面貌的语文课,请大家对多多提出批评和建议!
易友芳:吴老师在阐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应用“四步促学”的方法时,也总结了本堂课的得与失。智慧在碰撞中会更美丽!希望各位老师能围绕主题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地说出来。
滕静(五年级语文教师):今天听了吴老师的课,感受颇深。在我校“四步促学”的教学改革中,导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吴老师的这份导学案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美国的著名学者戴尔提出:采用讲授、个人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两周后的识记率最高只达到30%,而合作体验、实践性学习,识记率最高可达90%。所以,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环节,吴老师只安排了浅易的读课文,认生字,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而将学习母亲三次呼唤的重点段落和拓展学习等内容均安排到小组促学环节中。这种安排不仅符合大家公认的金字塔学习理论,也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及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相吻合。不过,我又在想,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课堂学习中的知识生成,将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张晗(四年级语文教师):听了吴老师的课,我很想谈谈“自主学习”的问题。我特别欣赏吴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次呼唤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和体会感情。略读课文应该是略掉老师过多的讲解,而不能略掉学生的自读自悟。课堂中,吴老师做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我做了统计:学生在选择一次呼唤进行学习用时5分钟,仿写“身在福中不知福”句式用时6分钟,两个环节自主学习共用时达11分钟。这样的自主学习就是在落实新课标指出的“自主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目标,这也让我想起叶圣陶说的:“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给吴老师提点建议,希望吴老师的语言要力求精练,不要重复学生的回答。
田红梅(五年级语文教师):我非常赞同张晗老师的说法,吴老师设计的组内促学这一环节也十分到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有的在读,有的在划记号,有的在写体会,有的在交流……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也愿意去学。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至理名言:“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看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因此,在本节课中,吴老师让组内的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就会让孩子们产生一次次的智慧碰撞,以至于后来小组汇报时,学生语言流畅,板书中的词也找得很准。我想,以后在我的课堂中如果能像吴老师这样把课堂留给学生,就能把从容留给自己,这也就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向建华(四年级语文教师):我想说的是,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精彩展示,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据我初步统计,得到单独展示的学生多达30多人次,集体展示10多人次,上黑板展示12次。从学生的展示中,我看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得到增强。同时,学生的展示汇报是多元化的。有学生单独汇报的,有对子合作完成的,有小组代表上黑板展示的,特别是教学板书是由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的,把学生放到和老师同等的地位上,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相信学生也会终身难忘的。
对吴老师这堂课,我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一位同学说了这样一个例句,“妈妈嘱咐我睡觉不要踢被子,我老是不注意,后来感冒了,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在说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说:“从你的越来越低的声音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你知道错了!”这样的评价效果可能会更好吧。
向发珍(五年级语文教师):刚才向建华老师讲到学生在展示“踢被子”那个句子的时候,声音越来越低,可见通过这堂课,学生已经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惭愧的心理。吴老师今天上的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比较欣赏他开展的小练笔活动。略读课文力戒课堂上“光说不练”的缺憾,应该要有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母亲的呼唤》一文中母亲的第三次呼唤,当有一天,真正听不到母亲的呼唤时,她却感到害怕,这时她才明白以前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件事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产生共鸣。吴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一个点,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首先说出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经历,然后抛出两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句,再轻松理解例句2“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桌饭菜,我只吃了几口,就跑出去玩了。”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一巧妙的牵引,使学生对“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了深刻的理解,还有了“现炒现吃”的鲜活感。现在放手学生去写,他们肯定文思涌动,所以仿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吴老师对文本的这一把握,也很符合新课标教阅读是为了更好地为习作垫基的要求。 向凡宇(五年级语文教师):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点评,我也有一些想法要一吐为快。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我先说说吴老师这堂课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做得好的方面。在课堂中,吴老师很好地把握了《母亲的呼唤》的基点—“情感”。当学生读完一遍课题时,吴老师不失时机地评价说:“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想再听一遍。” 孩子们很好地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正是吴老师用温情的评价语言,指出了学生朗读的成功之处——有感情,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再次朗读中的学习提高。
再讲讲这堂课还可以做得更好的的地方。比如,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第三次母亲的呼唤作者的体会,学生板书的是:心烦、幸福。此时,老师可以抓住“心烦”“幸福”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这样评价启发:“既然母亲的呼唤让作者感到心烦,作者怎么又会有幸福的感觉呢?这会不会矛盾呢?”还有,抓住“喜极而泣”可以这样设问:“高兴应该是笑,妈妈为什么反而哭了呢?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这样就更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王建春(四年级语文老师):吴老师这节课以母亲的三次呼唤为引子,下达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自己喜欢的一次呼唤,这样就把学习的自主权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个个劲头十足。而吴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上把文中的重、难点,运用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又为学生小组学习目标指引了方向。在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时,吴老师适时引导,及时点拨、评价。整个活动中,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易友芳:对于一堂课的评价,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们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评课暂时告一段落。今天大家的交流肯定会使我们对正确处理“四步促学”在课堂中的运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通过集体教研这样一种形式,一定能更快地促进我们自己的专业成长。
附:
导学案示例:母亲的呼唤(一课时)
20*母亲的呼唤(1课时)
设计人:吉首市第八小学吴拥华
⒈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⒉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着什么。
「知识链接」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国际母亲节”,选择这一时间是因为5月天气晴朗、明丽,同时周日适合公众性的喜庆活动。每到这一天,儿女们将最有意义的礼品,或一束康乃馨(也叫香石竹花),奉献给哺育自己成长的母亲。
母亲节最初起源于美国,后来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节日。
自主学习(8’)
⒈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懂。
⒉通过认真朗读课文,你一定能认识下面的生字。请给它们注音,做好后对子间互相批改。
( ) ( ) ( ) ( )
憔 悴 不 堪 愚 笨 声 嘶 力 竭
⒊母亲的呼唤给人总的感受是什么?请在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里找一找,画上横线,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对子互学(4’)
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_______时、在_______时、在_______时母亲的呼唤及作者的体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小组促学(15’)
⒌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次呼唤”学习。小组先读一读,再画出令人感动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黑板展示(只展示横线上的答案):
我们刚才学习的是第——— 次母亲的呼唤,
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
我们体会到母亲的呼唤包含着________。
(2)汇报展示,交流体会。
全班交流 (3’)
⒍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⒎总结:
后天(5月13日,星期天)就是母亲节了,让我们用一首诗歌表达对母亲的爱吧!(10’)
我想问: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湖南省吉首市第八小学)
吴拥华“面,我结合导学案对刚才执教的《母亲的呼唤》进行简单的说课。
这堂课是运用州教科院设计的导学案模板,以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八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四步促学”的教法为思路设计的。在设计导学案时,我把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分散于“自主学习”“对子互学”“小组促学”“全班交流”四个环节中引领学生学习。
第一步,“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读通读懂课文,弄懂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稍微有点难度的就是在第1和第6自然段里找出“描写母亲的呼唤给人总的感受是什么”的相关句子。
第二步,“对子互学”。要求学生与结对同学一起配合学习,采取填空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小组促学”。首先,布置各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次呼唤进行学习。然后,各组在黑板上展示作者对母亲的呼唤的感受和小组的体会。展示完毕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作汇报。这一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后,再采用边展示边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母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
第四步,“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讲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理解。学生通过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使自身对母亲的赞美和深深眷恋的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引导学生再大声说出对母亲的爱。
当然,在平时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中,这四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舍、调换或综合,今天我就把“师生释疑”改成了“全班交流”。
以往我的语文课堂总是刻意追求情感的培养,太重人文性。感谢很多专家、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后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所以,本着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原则,在“小组促学”的展示环节里,我努力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启发学生去探索文本内在的东西,用谈体会、有感情地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还设计了大声呼唤母亲这一环节,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对母亲的赞美和眷恋之情。由于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加之教学经验的不足,没有呈现一堂充分展示我校课改教研水平、师生全新面貌的语文课,请大家对多多提出批评和建议!
易友芳:吴老师在阐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应用“四步促学”的方法时,也总结了本堂课的得与失。智慧在碰撞中会更美丽!希望各位老师能围绕主题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地说出来。
滕静(五年级语文教师):今天听了吴老师的课,感受颇深。在我校“四步促学”的教学改革中,导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吴老师的这份导学案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美国的著名学者戴尔提出:采用讲授、个人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两周后的识记率最高只达到30%,而合作体验、实践性学习,识记率最高可达90%。所以,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环节,吴老师只安排了浅易的读课文,认生字,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而将学习母亲三次呼唤的重点段落和拓展学习等内容均安排到小组促学环节中。这种安排不仅符合大家公认的金字塔学习理论,也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及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相吻合。不过,我又在想,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课堂学习中的知识生成,将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张晗(四年级语文教师):听了吴老师的课,我很想谈谈“自主学习”的问题。我特别欣赏吴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次呼唤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和体会感情。略读课文应该是略掉老师过多的讲解,而不能略掉学生的自读自悟。课堂中,吴老师做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我做了统计:学生在选择一次呼唤进行学习用时5分钟,仿写“身在福中不知福”句式用时6分钟,两个环节自主学习共用时达11分钟。这样的自主学习就是在落实新课标指出的“自主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目标,这也让我想起叶圣陶说的:“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给吴老师提点建议,希望吴老师的语言要力求精练,不要重复学生的回答。
田红梅(五年级语文教师):我非常赞同张晗老师的说法,吴老师设计的组内促学这一环节也十分到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有的在读,有的在划记号,有的在写体会,有的在交流……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也愿意去学。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至理名言:“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看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因此,在本节课中,吴老师让组内的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就会让孩子们产生一次次的智慧碰撞,以至于后来小组汇报时,学生语言流畅,板书中的词也找得很准。我想,以后在我的课堂中如果能像吴老师这样把课堂留给学生,就能把从容留给自己,这也就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向建华(四年级语文教师):我想说的是,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精彩展示,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据我初步统计,得到单独展示的学生多达30多人次,集体展示10多人次,上黑板展示12次。从学生的展示中,我看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得到增强。同时,学生的展示汇报是多元化的。有学生单独汇报的,有对子合作完成的,有小组代表上黑板展示的,特别是教学板书是由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的,把学生放到和老师同等的地位上,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相信学生也会终身难忘的。
对吴老师这堂课,我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一位同学说了这样一个例句,“妈妈嘱咐我睡觉不要踢被子,我老是不注意,后来感冒了,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在说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说:“从你的越来越低的声音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你知道错了!”这样的评价效果可能会更好吧。
向发珍(五年级语文教师):刚才向建华老师讲到学生在展示“踢被子”那个句子的时候,声音越来越低,可见通过这堂课,学生已经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惭愧的心理。吴老师今天上的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比较欣赏他开展的小练笔活动。略读课文力戒课堂上“光说不练”的缺憾,应该要有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母亲的呼唤》一文中母亲的第三次呼唤,当有一天,真正听不到母亲的呼唤时,她却感到害怕,这时她才明白以前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件事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产生共鸣。吴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一个点,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首先说出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经历,然后抛出两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句,再轻松理解例句2“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桌饭菜,我只吃了几口,就跑出去玩了。”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一巧妙的牵引,使学生对“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了深刻的理解,还有了“现炒现吃”的鲜活感。现在放手学生去写,他们肯定文思涌动,所以仿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吴老师对文本的这一把握,也很符合新课标教阅读是为了更好地为习作垫基的要求。 向凡宇(五年级语文教师):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点评,我也有一些想法要一吐为快。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我先说说吴老师这堂课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做得好的方面。在课堂中,吴老师很好地把握了《母亲的呼唤》的基点—“情感”。当学生读完一遍课题时,吴老师不失时机地评价说:“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想再听一遍。” 孩子们很好地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正是吴老师用温情的评价语言,指出了学生朗读的成功之处——有感情,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再次朗读中的学习提高。
再讲讲这堂课还可以做得更好的的地方。比如,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第三次母亲的呼唤作者的体会,学生板书的是:心烦、幸福。此时,老师可以抓住“心烦”“幸福”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这样评价启发:“既然母亲的呼唤让作者感到心烦,作者怎么又会有幸福的感觉呢?这会不会矛盾呢?”还有,抓住“喜极而泣”可以这样设问:“高兴应该是笑,妈妈为什么反而哭了呢?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这样就更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王建春(四年级语文老师):吴老师这节课以母亲的三次呼唤为引子,下达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自己喜欢的一次呼唤,这样就把学习的自主权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个个劲头十足。而吴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上把文中的重、难点,运用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又为学生小组学习目标指引了方向。在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时,吴老师适时引导,及时点拨、评价。整个活动中,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易友芳:对于一堂课的评价,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们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评课暂时告一段落。今天大家的交流肯定会使我们对正确处理“四步促学”在课堂中的运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通过集体教研这样一种形式,一定能更快地促进我们自己的专业成长。
附:
导学案示例:母亲的呼唤(一课时)
20*母亲的呼唤(1课时)
设计人:吉首市第八小学吴拥华
⒈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⒉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着什么。
「知识链接」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国际母亲节”,选择这一时间是因为5月天气晴朗、明丽,同时周日适合公众性的喜庆活动。每到这一天,儿女们将最有意义的礼品,或一束康乃馨(也叫香石竹花),奉献给哺育自己成长的母亲。
母亲节最初起源于美国,后来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节日。
自主学习(8’)
⒈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懂。
⒉通过认真朗读课文,你一定能认识下面的生字。请给它们注音,做好后对子间互相批改。
( ) ( ) ( ) ( )
憔 悴 不 堪 愚 笨 声 嘶 力 竭
⒊母亲的呼唤给人总的感受是什么?请在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里找一找,画上横线,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对子互学(4’)
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_______时、在_______时、在_______时母亲的呼唤及作者的体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小组促学(15’)
⒌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次呼唤”学习。小组先读一读,再画出令人感动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黑板展示(只展示横线上的答案):
我们刚才学习的是第——— 次母亲的呼唤,
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
我们体会到母亲的呼唤包含着________。
(2)汇报展示,交流体会。
全班交流 (3’)
⒍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⒎总结:
后天(5月13日,星期天)就是母亲节了,让我们用一首诗歌表达对母亲的爱吧!(10’)
我想问: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湖南省吉首市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