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保护地甜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市地处吉林省中部, 属北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无霜期125 d( 天) 左右, 年积温2 800~2 900 ℃, 年平均降水量550~600 mm, 雨量主要集中在7、8 月份。甜瓜从播种到成熟, 整个生育期90~100 d; 在栽培条件上, 它喜温、喜光, 尤其在采摘前1 周, 对温度、光照、水分极为敏感。高温少雨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甜瓜甘甜适口, 反之则品质下降。露地栽培的甜瓜, 成熟期正好赶上雨季, 雨量大, 日照少,可严重影响甜瓜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为此, 笔者对甜瓜采用保护地栽培技术, 人为控制温度、水分, 为甜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不仅提高了甜瓜的品质, 而且促进了其早熟,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早熟、高产、抗病、优质、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 密宝, 该品种果形小, 具有耐低温弱光、株形紧凑、结果集中、肉质细腻、香甜可口、抗病、早熟、高产等特点。
  
  2 育苗
  
  2.1 营养土的配制
  土粪( 鸡、羊粪最佳) 3 份, 田土5 份,腐殖土2 份, 磷酸二铵0.2%, 混合均匀, 过筛, 然后用灭枯杀手600 倍液进行土壤消毒。结合调湿, 把营养土调成用手捏成团、落地能散为宜。堆在一起闷10~24 h( 小时) , 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然后装营养钵, 装满压实, 均匀紧密地摆放在苗床地上, 然后浇透水。
  2.2 播种
  2.2.1 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55 ℃ 温水中, 边放边搅拌,待水温降至30℃ 时再浸4~6 h, 然后用0.1%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3 h 捞出, 用清水洗净, 湿布包好, 置30 ℃ 环境中催芽。当80% 幼芽长至种子本身长度1/3 时即可播种。
  2.2.2 适时播种采用塑料大棚双膜栽培的, 应在3 月5- 10 日温室播种育苗, 4 月10- 15 日定植, 5 月下旬至6 月初甜瓜即可上市。采用拱棚双膜栽培的3 月下旬温室播种育苗, 4 月下旬至5 月初定植, 6 月中下旬甜瓜上市。
  2.3 苗床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 白天温度保持30 ℃ 左右, 夜间在18 ℃以上。播后3 d 子叶开始破土, 应去掉地膜降温, 防止幼苗徒长; 白天25 ℃ 左右, 夜间13~15 ℃。定植前7~10 d 通风炼苗。浇水以晴天9: 00 前为好, 保持田间持水量60%~70%。
  2.4 矮化促瓜
  在幼苗2 叶1 心时, 每kg 水加60 mg 乙稀利喷雾, 即可起到矮化植株的作用, 又能促进雌花形成。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对甜瓜定植地块要深翻15 cm, 使土壤疏松, 有利于甜瓜根系生长。结合整地667 m2 施优质农家肥5 000 kg, 腐熟鸡粪1 000 kg, 磷酸二铵15~20 kg, 饼肥150 kg。将2/3 用于基肥撒施, 浇足底水; 剩余1/3撒施到定植行上, 施幅40 cm, 然后与土混匀。
  3.2 定植时间
  当苗龄在35~40 d、4 叶1 心时即可定植。大棚于4 月5- 15 日定植, 拱棚于4 月下旬定植。
  3.3 定植方法
  垄宽100 cm, 垄高10~15 cm。定植前5~6 d 覆盖地膜, 増加地温。定植时, 在膜上按株距35 cm 挖穴, 每穴栽1 株。结合浇水定植穴浇灭枯威1 200 倍液或农抗120 200 倍液, 预防发生枯萎病。浇水后覆土封埯。
  
  4 田间管理
  
  4.1 棚温
  定植后, 前5 d 不要放风, 主要是提高地温, 促进瓜苗扎根。定植后5~10 d 新叶长出, 标志着幼苗进入生长阶段, 棚温超过30 ℃ 时要放风, 在棚的背风处掀开膜放风, 午后低于28 ℃ 就要盖棚。当夜间大气平均气温在12 ℃ 以上时, 夜间不用闭棚, 拱棚停止覆盖, 本区在6 月10日左右。
  4.2 摘心促蔓
  甜瓜苗长到4 片真叶时摘心, 促子蔓生长。方法是: 摘除心叶、子叶及子叶处长出的腋芽, 促进子蔓生长。当甜瓜长出3 条子蔓后, 如果子蔓有瓜且坐稳后, 在瓜前4 片叶摘心, 促进孙蔓生长; 如果子蔓没有瓜, 在3 片叶时摘心, 促进孙蔓坐瓜。孙蔓坐住瓜后在瓜前3 或4 片叶摘心, 主要是促瓜膨大、早熟, 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大果型瓜以子蔓结瓜为主, 每株留3~4 个瓜。小果型瓜以孙蔓结瓜为主, 每株留6~8 个瓜, 甚至10 个瓜。
  4.3 适时追肥
  甜瓜连续结瓜能力强, 对肥料需求量较多, 且需肥持续时间长。因此, 当甜瓜坐住后, 每667 m2 追硫酸钾20 kg, 当甜瓜进入快速膨大期, 每667 m2 追磷酸二铵40~50 kg, 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后期宜喷叶面肥, 每隔5 d 喷1 次0.3%~0.4% 磷酸二氢钾溶液, 连续喷2~3 次。
  4.4 适时浇水
  主要抓好四水: 一是定植水, 一般要穴浇, 水量不要过大, 否则会降低地温, 引起烂根; 二是缓苗水, 定植后5~6 d轻浇1 次水, 促进根系生长, 以利于缓苗; 三是催蔓水, 在追肥的第1 个时期, 随追肥同时进行; 四是膨瓜水, 果实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 应加强灌水, 满足果实发育需要。果实进入成熟阶段后, 主要进行内部养分转化, 对水要求不严。采收前1周停止浇水, 否则会降低果实品质, 并推迟成熟期。
  4.5 垫瓜翻瓜
  果实定个后应及时垫瓜、翻瓜, 可铺草或编草圈垫。翻瓜能使果实生长均匀整齐, 色泽一致, 甜度均匀。翻瓜每次只能翻动1/5, 不能180°对翻, 以免果实底面突然受烈日曝晒而被灼伤, 翻瓜宜在日落前2~3 h 进行。
  4.6 防治病虫
  ( 1) 枯萎病: 用50% 消菌灵1 500~2 000 倍液, 或灭枯杀手1 200 倍液, 或50% 多菌灵500~600 倍液喷雾。( 2) 白粉病: 用50% 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或15% 三唑酮500~800倍液喷雾。( 3) 瓜蚜: 用3% 中科蚜净3 000~4 000 倍液喷雾,严重时可用1 000~1 500 倍液喷雾。
  
  5 适时采收
  
  当雌花开后25~30 d, 果实皮色鲜艳、花纹清晰、果面发亮、显现本品种固有色泽和芳香气味, 果柄附近瓜面茸毛脱落, 果顶脐部开始发软, 用手指弹果面发出洞浊音时即应采收。大棚栽培5 月下旬至6 月初、拱棚栽培6 月中下旬采收。采摘时间以清晨为好, 但此时采摘果实含水量大, 不耐运输, 故远距离运输宜于13: 00- 15: 00 采摘。采收应适时。欠熟瓜品质差, 糖度低, 香味淡; 而过熟的瓜肉质变软, 甜度也降低, 甚至开裂宜烂。一般就地销售的瓜可九成熟采摘。
其他文献
江苏南通地区常规大棚西瓜早熟栽培一般于2月底播种,5月初至6月底集中上市,7月初收瓜后再种植一季秋熟作物。笔者通过改变大棚盖膜方法、增加施肥机械,采用地下微喷滴管施肥,根据西瓜不同生长期的需肥特性,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使西瓜上市时间一直延续到10月下旬,且品质优于普通大棚栽培西瓜,667m2产量是常规春提早栽培的2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667m2纯收入7500元,是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高效西
AFLP标记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对AFLP标记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做了简要介绍,从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特定性状的连锁标记、品种纯度
安业8号是山东省邹平县安业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花皮、大果型一代杂交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约100d,果实发育期33d;具有果个大、花皮韧、易坐果、品质优、抗性强、适应范围
近年来,随着本区日光温室西瓜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民因此而获得的收益也越来越大,但在每茬种植中总会出现一些失误,致使收入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准备工作不足,栽培管理技术太注重经验,随意性太强。依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以及对瓜农的调查,认为规范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光温室春茬西瓜栽培技术很有必要,参照此技术要求,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适时采取合理措施,以尽可能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损失。    1 温室结构  
利用洛阳糙青茄、绿抗和津美丰绿茄3个绿茄品种进行嫁接和自根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栽培比自根栽培植株的株高、开展度、茎粗等都有较大增加,且增产增效显著。洛阳糙青茄
贵州省余庆县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农业生产多为水稻-油菜的1年2熟或1年1熟冬季休闲生产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西瓜生产以来,常年栽培面积450-500hm2,生产模式多为西瓜-水稻或西瓜-玉米模式,生产效益有较大提高。2005-2008年经过多点西瓜生产栽培模式试验,总结出西瓜-水稻-莴笋、西瓜-番茄-白菜、西瓜-玉米-萝卜、番茄-小礼品西瓜-白菜栽培模式,示范推广后生产效益明显提
茭白生长势强, 适应性广, 口味甜美、脆嫩细腻, 是浙江省主要水生蔬菜之一。它也是嘉兴市南湖区的重要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 凤桥镇及周边地区茭白面积连续5 年稳定在0.33 万hm2 左右, 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茭白生产基地之一。“栖柽”茭白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以其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 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曾多次在省、市农博会上荣获金奖。销售市场已覆盖华东地区
在中国西瓜产业中,北京大兴西瓜和海南西瓜较为知名。前者因其有千年种植历史曾为贡品而得名,后者则占了天时地利。而近年来,浙江台州西瓜以一种不同的模式迅速发展为中国西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