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的人生像焰火,璀璨者不少,能够保持辉煌的却不多,姚明是个例外。
熟识姚明的杨毅总结:“大姚这个人放在那儿,就是你看着就好,你看着就是愿意信任他。他仿佛扮演什么角色,都能游刃有余。”
从球场上屹立如山的大中锋,到大洋彼岸最为人熟知的中国脸,从场边的姚老板,到坐在更高处的姚主席,姚明的事业早已延伸到篮球场之外,却也从未远离体育。
退役到如今,整整过去七年,两米二六的大姚闪展腾挪,愈发从容。
01在中国做运动员,很难
在中国,绝大多数运动员都不知所起,不知所终:优势项目的上升渠道狭窄,冷门项目缺乏关注和扶持;天赋好的常常毁于不自律,资质普通的还没熬到冒头就被年轻人按下去了。拼到有名有姓,就不容易了。
身在热门项目(如乒羽、跳水),你必须是最出类拔萃的一批:大家都知道张继科、许昕和马龙,可未必知道林高远和梁靖昆——这两位,足以在其他国家队当一哥。
身在非热门项目(如台球、拳击、棋类),你必须拿到奥运冠军、做出过重大突破,或在其他公众场合露脸。
在非热门项目的运动员里,邹市明是唯一有公众知名度的拳击选手,余下的人连体育记者都认不全。
单挑阿法狗之前,有多少人知道柯洁的来头?丁俊晖确实有名,但多少人知道他的前辈庞卫国呢?
身在高度职业化的项目(如足球、篮球),你必须进入最高水平的职业联赛证明自己,只是窝里横,意义有限——比如中超和CBA。
由此可见,姚明运动员时期的成就有多高:他没有浪费丝毫天赋,还有罕见的努力和隐忍。
2001-02赛季,他在CBA打出无人可敌的怪兽数据,2002年当选NBA选秀状元赴美,2011年退役,被公认为“新世纪以来全世界最好的中锋之一”。
02独善其身难,肩负责任更难
苏炳添在亚运跑出让人振奋的9″92,成为目前事实上的中国田径第一人。他接受采访说得最多的,是“我不想做什么领军人物,不想取代刘翔”。
苏炳添是个本分低调的传统运动员,想的都是“好好跑就完事儿了”,无心担什么“振兴中国田径”之类的大任。
但姚明一直扛着中国篮球四个字,并使之迎来了一段黄金时代。
姚明一路遭遇的挑战和骂声并非常人可比,他曾在NBA遭遇低谷、伤病和多年首轮不胜的煎熬,同期国家队队友给他的支持有限,但姚明都扛了过来——
他是男篮近十年的支柱,兼顾NBA和国家队两头的高强度赛事,在不间断的伤病与舆论压力中始终挺立。
他取代王治郅成为中国的内线王牌,雅典奥运会时不满全队表现摔了毛巾,带着中国男篮连打硬仗,达成两届奥运八强的成绩。
这还没完。成为上海男篮老板、中国篮协主席,每一步都有无数质疑和挑战——但姚明一贯处理得体。
03破天荒的“姚之队”与姚老板
姚明的性格结合了东方的谦逊低调和西方的开朗诙谐,能在NBA与美国人谈笑风生,也能回国应付政商大佬。
顶级运动员里,李娜的性格出名直率粗放,不太讨喜,缺乏路人缘;丁俊晖性格内敛木讷,疏于表达。
而姚明的高情商和幽默人尽皆知——不只是在运动员里,在普通人中也算反应敏捷、能言善辩。
刘翔在雅典和洛桑两度一飞冲天,后来饱受伤病和舆论的高压摧残,两届奥运会意外失利让他再无回头路,又因一地鸡毛的短暂婚姻,公众形象急转直下。相较之下,姚明的私人生活一贯经营得很好。
以上与姚明比对的,已经是中国体育各个项目中最强的选手。他们背后大都有公关团队,但依然很难做得尽善尽美。这正是姚明对中国体育最大的启示:除了历史级的运动成绩,姚明更难得的是个人形象和品牌的确立,以及投身政商两界后的表现。
2002年,姚明戴上休斯敦火箭队的状元帽,公众第一观感是“这不就是一个木讷高大、严肃过头的年轻人而已嘛”——似乎和传统的中国运动员无异啊。
但姚明与同时代的运动员有显著的不同。身边除了父母、启蒙教练和知名记者的关注,还多了一个让当时国人倍感新鲜的“姚之队”。
在中国体育职业化程度低、运动员商业开发粗糙的时代,“为运动员配备完善的经纪团队”通常是国外运动员才有的待遇。
“姚之队”团队共6人,以章明基为首,涵盖国内外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及活动管理、体育公关咨询、体育营销咨询等方面。
16年间,从第一个实体投资项目“Yao Restaurant
熟识姚明的杨毅总结:“大姚这个人放在那儿,就是你看着就好,你看着就是愿意信任他。他仿佛扮演什么角色,都能游刃有余。”
从球场上屹立如山的大中锋,到大洋彼岸最为人熟知的中国脸,从场边的姚老板,到坐在更高处的姚主席,姚明的事业早已延伸到篮球场之外,却也从未远离体育。
退役到如今,整整过去七年,两米二六的大姚闪展腾挪,愈发从容。
01在中国做运动员,很难
在中国,绝大多数运动员都不知所起,不知所终:优势项目的上升渠道狭窄,冷门项目缺乏关注和扶持;天赋好的常常毁于不自律,资质普通的还没熬到冒头就被年轻人按下去了。拼到有名有姓,就不容易了。
身在热门项目(如乒羽、跳水),你必须是最出类拔萃的一批:大家都知道张继科、许昕和马龙,可未必知道林高远和梁靖昆——这两位,足以在其他国家队当一哥。
身在非热门项目(如台球、拳击、棋类),你必须拿到奥运冠军、做出过重大突破,或在其他公众场合露脸。
在非热门项目的运动员里,邹市明是唯一有公众知名度的拳击选手,余下的人连体育记者都认不全。
单挑阿法狗之前,有多少人知道柯洁的来头?丁俊晖确实有名,但多少人知道他的前辈庞卫国呢?
身在高度职业化的项目(如足球、篮球),你必须进入最高水平的职业联赛证明自己,只是窝里横,意义有限——比如中超和CBA。
由此可见,姚明运动员时期的成就有多高:他没有浪费丝毫天赋,还有罕见的努力和隐忍。
2001-02赛季,他在CBA打出无人可敌的怪兽数据,2002年当选NBA选秀状元赴美,2011年退役,被公认为“新世纪以来全世界最好的中锋之一”。
02独善其身难,肩负责任更难
苏炳添在亚运跑出让人振奋的9″92,成为目前事实上的中国田径第一人。他接受采访说得最多的,是“我不想做什么领军人物,不想取代刘翔”。
苏炳添是个本分低调的传统运动员,想的都是“好好跑就完事儿了”,无心担什么“振兴中国田径”之类的大任。
但姚明一直扛着中国篮球四个字,并使之迎来了一段黄金时代。
姚明一路遭遇的挑战和骂声并非常人可比,他曾在NBA遭遇低谷、伤病和多年首轮不胜的煎熬,同期国家队队友给他的支持有限,但姚明都扛了过来——
他是男篮近十年的支柱,兼顾NBA和国家队两头的高强度赛事,在不间断的伤病与舆论压力中始终挺立。
他取代王治郅成为中国的内线王牌,雅典奥运会时不满全队表现摔了毛巾,带着中国男篮连打硬仗,达成两届奥运八强的成绩。
这还没完。成为上海男篮老板、中国篮协主席,每一步都有无数质疑和挑战——但姚明一贯处理得体。
03破天荒的“姚之队”与姚老板
姚明的性格结合了东方的谦逊低调和西方的开朗诙谐,能在NBA与美国人谈笑风生,也能回国应付政商大佬。
顶级运动员里,李娜的性格出名直率粗放,不太讨喜,缺乏路人缘;丁俊晖性格内敛木讷,疏于表达。
而姚明的高情商和幽默人尽皆知——不只是在运动员里,在普通人中也算反应敏捷、能言善辩。
刘翔在雅典和洛桑两度一飞冲天,后来饱受伤病和舆论的高压摧残,两届奥运会意外失利让他再无回头路,又因一地鸡毛的短暂婚姻,公众形象急转直下。相较之下,姚明的私人生活一贯经营得很好。
以上与姚明比对的,已经是中国体育各个项目中最强的选手。他们背后大都有公关团队,但依然很难做得尽善尽美。这正是姚明对中国体育最大的启示:除了历史级的运动成绩,姚明更难得的是个人形象和品牌的确立,以及投身政商两界后的表现。
2002年,姚明戴上休斯敦火箭队的状元帽,公众第一观感是“这不就是一个木讷高大、严肃过头的年轻人而已嘛”——似乎和传统的中国运动员无异啊。
但姚明与同时代的运动员有显著的不同。身边除了父母、启蒙教练和知名记者的关注,还多了一个让当时国人倍感新鲜的“姚之队”。
在中国体育职业化程度低、运动员商业开发粗糙的时代,“为运动员配备完善的经纪团队”通常是国外运动员才有的待遇。
“姚之队”团队共6人,以章明基为首,涵盖国内外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及活动管理、体育公关咨询、体育营销咨询等方面。
16年间,从第一个实体投资项目“Yao Restau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