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道德起点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ming15898575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本在于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快乐和生命的尊严。教育的对象是人,以生命为主题,促成学生正确地对待生命。于此,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应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道德起点。
  一、相关调查
  笔者以“生命”为主题对苏北三所中等职业学校7个专业的856名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对生存现状的满意度。其中,对生存现状满意的学生为42%,对生存现状不满意的学生为39%,对此项调查弃权的学生为19%。二是对生命的态度。其中,珍视生命的学生为40%,对生命无所谓的学生为45%,对此项调查弃权的学生为15%。三是看到别的生命痛苦时自己的反应。其中,感觉痛苦的为35%,感觉高兴的学生为8%,表示无所谓的为46%,对此项调查弃权的学生为11%。四是是否经常受到别人重视。其中,经常受人重视的学生为15%,偶尔受人重视的学生为35%,很少受人重视的学生为20%,弃权的学生为30%。五是是否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其中,希望受到别人重视的为42%,不希望受到别人重视的学生为30%,无所谓的学生为20%,对此项调查弃权的为8%。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大多处于漠视的状态。具体而言,这种漠视状态有两种表现:一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二是对其他生命体的漠视。
  二、原因追溯
  1.家庭因素
  在中等职业学校,存在4个特殊群体:一是留守少年。他们的父母在其幼年时就外出打工,他们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或独自住校长大。二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各种原因,其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造成其与父母之中的一方共同生活。三是有着寄养经历。由于属于超生或父母不在身边等原因,其从小就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而被寄养于其他家庭。四是独生子女。一对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这孩子从小就被娇养。前三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是生命中缺少关爱,长久地处于被忽视甚至被漠视的状态。总之,缺少关心成为这部分学生童年记忆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记忆直接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漠视。第四个群体——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衣食无忧,在自我的世界中长大,其中极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很少关心别人。
  2.学校因素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入学实行“无门槛”原则,所以在很多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的录取都是在普通高中录取之后。可以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不理想者。为追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首先,笔者以“在中小學,你是否曾经被老师训斥过,如果愿意,请描述”为题,对笔者所在学校8个班的329名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有215个学生都有被教师训斥的经历,其中的85个学生描述了自己被教师训斥的经历。究其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是首要原因,其余原因还有迟到、与同学闹矛盾以及违反纪律,等等。还有67个学生表示,教师训斥他们也是偶尔的,更多的时候是不管他们。其次,笔者以“初中生活最让你感动的人”为题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表示有明确感动对象的学生仅占总数的20%。这说明有大量的学生处于“人际荒漠”之中,被人忽视、不被欣赏。其表现在课堂上,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张皮现象;其表现在师生关系中,即训斥与被训、惩罚与受罚的二元对立关系。师生之间的疏离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疏离的根源恰恰是对生命的漠视。最终,这种被漠视的经历导致学生对外在世界以及自我生命的漠视。
  3.社会因素
  虽然,国家在政策上提出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但是如果蓝领工人的政治、社会待遇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地位就很难得到提升。而这一切,无疑加重了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间接地加重其与周围世界和整个社会的情绪对立,最终引发其冷漠的心态。
  通过对上述三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现状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必然是“人”。中等职业教育自然也不能背离这个轨道。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宗旨”的服务理念使其更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和提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德育很多时候仅作为一门课程存留在课程体系中,而其在课程实施方面也大多体现出学科教学“灌输”和思想教育“训导”等特征。甚至,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中,生命教育极为匮乏。
  2.生命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把“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内容,即要求德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德育的“以人为本”,应体现为改善学生生命存在的现状,促进生命良性成长,让学生学会体验生命的快乐,帮助学生获得生命的尊严。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学会珍惜自己,关注、尊重、珍爱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从而实现与这个世界的和谐共处。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德育实施遵循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应该体现五方面的独特内容:
  (1)教会学生树立自信心
  基于学生自信心不足的现实,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树学生的自信。当一个人有了自信时,才能俯仰于天地之间,才会有心情感受世界的美好。
  以霍华德
其他文献
11月2日上午,一走进深圳福田区福南小学,我们就拿到一份几乎是全校所有班级在当天那个时段的课程表,学校负责人告诉我们可以随意“推门听课”。带着些许惊讶,也环着一些好奇,我们
将应用型本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收录近十余年(1998—2015年)应用型本科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对结果分析,梳理出应用型本科领域研究热
关于力拓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和政治领域,至今鲜有从中国和澳大利亚媒体话语的视角探讨该案件的研究。本文以“文化中心主义”为主要理论,对比研究中澳关于力拓间谍案的媒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如何使德育工作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提高德育工作效果,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要全面加强德育教
我是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新闻总裁.我的这个部门负责BBC所有的报道,比如BBC国际新闻电视频道,BBC网终新闻,当然还有BBC世界新闻报道--后者现在已经是一个多媒体传播组织,它使用3
面对学历教育生源的大幅下降,如何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将会成为我校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SWOT分析,指出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的非学历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对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提出通过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并对其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
我们都已经体验到,传媒消费模式已经由于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发生变化.而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变化还会更大.世界比以往更加平坦,而我们必须在越来越细分的市场中为全球受众提供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爱
<正>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得益于许国璋先生《社会语言学及其应用》(1978)等系列文章和祝畹瑾先生《社会语言学译文集》(1985)的引领,以及受启于陈原先生的成功探索,我国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