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惠及世界的经济大走廊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此后多次出访期间,他大力宣介并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美好构想,赢得了广泛赞许和积极响应。


当今“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关国家人民筑梦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里,有中国的未来,更有世界的机遇。在共建“一带一路”道路上,中国与沿线国家搭乘共同发展的列车,一起驶向梦想的远方。

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


  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想起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学发表演讲的场景,该校副校长达伊罗娃至今心潮澎湃,“当时大学半圆形的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大家都为这位和蔼的中国最高领导人所吸引,更为他表露出来的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的意愿,以及他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激动不已”。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在演讲中说。
  2013年10月3日,在西行发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不到一月后,习近平南下“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在印尼国会演讲中首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习近平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互利共赢愿景娓娓道来。他说,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0年,东盟成员国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把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减少政策障碍等作为优先行动领域,把提高东盟一体化水平、国际竞争力、民众生活水平等作为主要目标。但总体规划的实施遭遇了资金、制度等众多挑战。习近平的倡议正是紧紧抓住了互联互通这把打开梦想大门的钥匙。
  一个月内,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合作倡议。无论“造福沿途各国人民”还是“共同繁荣”,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这两个重大倡议,都站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自此,这个简称“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成为历史坐标上一个新亮点。
  “一带一路”诞生时间不长,基因却有2000多年。那时,中国正是汉朝时代,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地球上出现了多条由中国出发、经由陆路或海上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被统称为“丝绸之路”,众多民族、几大文明因此紧密相连。“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朝诗人张籍的《凉州词》描写了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
  进入21世纪后,古老的“丝绸之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愈加重要和珍贵。中国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发扬这一精神,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实现共同繁荣。
  发端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包含陆上、海上两个方向。陆上方向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海上方向从中国沿海出发分两支,一支经中国南海和印度洋到达欧洲,另一支经中国南海到达南太平洋,目标是实现世界主要海港的联通,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60%以上和近30%。这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我国现为不少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
  当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商旅不绝”时,正值古代中国的黄金盛世。及至近代,风雨飘摇,山河凋敝,古丝路也陷入荒凉与沉寂。近百年来,人们一直渴望重新“凿通”丝路,孙中山先生也曾在《建国方略》中提议修建北疆铁路,联结欧亚,但以彼时的国运,类似想法只能流于纸面。如今,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们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国梦。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一带一路”传承薪火,丝路精神更显珍贵,彰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深入地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以中国资本“走出去”为特征的第二次全球产业转移已经拉开序幕。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为维护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机制作出更大的贡献,需要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承担更大的责任。“一带一路”正是在这个世界格局大变化中诞生的,是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包容发展的努力,将开创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时代。其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开放包容”和“平等互利”的建设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一带一路”不划小圈子、不搞“一言堂”,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它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既符合中国“走出去”的需要,也会让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其共同特点是都以中亚为轴心,但通达的目的地却差别很大。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从而扩大自己经济、能源安全的外延,并更加有效地拓展自身经济辐射圈和商路。相比之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计划更详,范围更广,涉及国家、地区更多,受益面更大。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和更强调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因此,这一构想不仅受到中亚各国,也受到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以及如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赞扬和积极响应。

一个创造新型合作的“中国方案”


  2014年9月12日,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发表讲话说:“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中方制定的规划基本成形。欢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积极参与,共商大计、共建项目、共享收益……”
  同年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演讲时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中国希望以‘一带一路’为双翼,同南亚国家一道实现腾飞。”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呼吁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随后,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
  2016年1月,习近平访问沙特、埃及、伊朗和阿盟总部。他在阿盟总部发表演讲说:“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习近平的演讲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促进了中东国家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議的理解,引起热烈反响。
  同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有专门一章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6月,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演讲时指出,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未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领域。



  2016年11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上,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将“一带一路”倡议载入联大决议,呼吁国际社会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再次印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普遍认同。
  …………
  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成为各国走向共识的合作构想。中国进一步巩固了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周边保障;而与中国的合作也有助于中亚国家摆脱“内陆国”“双重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地缘空间和广阔市场。此外,本地区国家之间合作关系发展的成果,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与海湾国家、与南亚和西亚国家、与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东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过去我们开展合作多是项目性的,如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合作更具有系统性,合作领域也更加广泛。“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于,它非常注重与沿线国家进行区域合作对接,不仅满足中国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深刻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是“一带一路”受到各国普遍欢迎的根本原因。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经济战略、欧盟“容克计划”、印尼“全球海洋支点”等实现了对接。不同于对抗、零和那种陈旧思维,“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合作共赢,与霸权主义主导下的所谓“合作”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具有公正性,而后者具有不公正性;前者具有平等性,而后者具有歧视性;前者具有包容性,而后者具有排他性;前者具有持续性、长久性,而后者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
  近年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掀起了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的新高潮,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也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必将日益成为和平的播种机、发展的助推器、文化的融合剂,引领人类社会厚植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同奏响时代最美的和声。

一个有别于马歇尔计划的区域合作平台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带一路”并非是要重建历史时期的国际贸易路线。“一带一路”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个概念,这让一些地区热衷于挖掘自己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曾有的地位,如起点、通道、节点等。事实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个相当密集的贸易网络,而不是几条固定的线路。“丝绸之路”在今天已成为沿线各国共享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并非要恢复这些古代贸易线路,而是要建设一个我国与沿线国家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
  有人将“一带一路”理解为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有的省份认为自己在“一带一路”上具有某种特殊的、排他性的地位,而有的则认为自己与“一带一路”建设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一带一路”是统筹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顶层设计,是涉及国际区域合作的平台,是全国各地区都要参与、也都能参与的项目。
  “一带一路”不是单向的“走出去”。“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区域合作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仍必须高度重视“引进来”。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就是各国之间相互投资不断加深的过程,欧美发达国家既是对外投资大国,也是吸引外资的大国。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在鼓励资本“走出去”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资本“引进来”。   二战以后的欧洲千疮百孔。由于大量劳动力在战争期间死伤,欧洲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基础遭到极大破坏。与此同时,美国本土因较少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重创,生产能力得以保持并且扩大。这种恶性循环格局,给了美国腾出手解决欧洲问题并且成为西方领袖的机遇。马歇尔提出的解决方式是,由欧洲国家提出广泛的经济复兴方案,然后由美国提供资金支持。马歇尔指出,这个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与社会条件能够出现”。由于欧洲存在广泛资金需求,而美国能够提供解决欧洲问题的资金供给,所以马歇尔计划甫一提出,就獲得了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在援助欧洲经济的过程中,美国的援助资金被用于带动美国的商品输出,扩大了美国商品的海外市场。


七律《一带一路》(刘晓/诗 徐宜胜/书)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版本的马歇尔计划”。从实施机制看,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带有极强的行政命令特色,而中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市场化合作特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明确市场的决定作用,有助于分散管理风险,发挥市场中各个独立主体的自主性,减少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当干预,提高“一带一路”的建设效率。从实施对象国的基础看,马歇尔计划着重于针对曾经有过的发达基础和完善制度层面上生产力破坏后的经济恢复,而“一带一路”建设侧重于低水平发展层次、低水平要素甚至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律保障不健全国家范围的“五通”建设。前一种建设是恢复性的重建,而后一种建设是薄弱发展基础上的新建。从实施时间长度看,马歇尔计划是一个短期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建设计划。马歇尔计划主要着眼于资金与货物供给,解决西欧经济发展中的暂时困难,而“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建设领域要广泛得多,而且解决的是沿线国家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许多问题。马歇尔计划的建设目的是实现阵营对垒、政治同盟,援助对象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援助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抗衡社会主义浪潮向西欧的扩散和影响,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在21世纪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中国也一再尊重各国政治制度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更多的是经济合作,没有显而易见的政治意图。既然是经济合作,必然强调结伴而行、互利互助。中国是不结盟国家,中国自身的发展成功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导向,排除“政治挂帅”,经济合作自然也没有排他性,强调以利益为纽带的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特色。
  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
其他文献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the food cul-ture of the small town of Agarfa in south Ethiopia has seen some tasty changes. Tomatoes, previously un-affordable to all
期刊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视男人在外表健壮、刚强的背后,存在着诸多生理和心理方面脆弱的一面,如果能多了解些,或许对我们今后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弱点一:不知不觉中成
目前医院临床工作中,手术后麻醉尚未完全清醒患者容易躁动,尤其是各种手术后切口张力较大,容易有渗血、渗液,按常规一般采取沙袋或者食用袋装盐加压压迫切口,减少切口渗出和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风潮席卷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开发本土文化资源来发展国家经济、塑造国际形象.如何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我国当
摘要:实施“营改增”税收制度,有利于消除重复纳税现象,减轻企业税负。国家税务部门要依据企业类型及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税收政策,为企业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本文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财务对策,使企业有更好地应对营改增的影响,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税负;财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
白领族男性:密闭工作环境成男性健康新隐患某杂志社工作的程先生工作地点在一座漂亮的写字楼里,每天早上9时准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本来身体很好的他发现自己最近每天只要一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也是能够帮助学生受益终身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的阅读能力较差,字、词、句、段落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均不高,这就需
时下教材的编写往往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它对于作者所产生的实际效用远不如专著或论文,学术性也往往被大打折扣。而且,由于教材本身不可避免的面临
摘要:本文通过善营政策、善谋创新、善攻难点、善施新政、善举攻坚五个方面阐述了财政制度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建立;财政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善营政策,发挥政策最大效益  注重政策组合,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利用政策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管好资
鲁中腹地、泰岱之阴,素有“小泉城”之称的章丘市,不仅是著名的百脉泉群所在地,还是龙山文化发祥地、宋代词人李清照故里。多年来,这里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统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