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的改革也有明显进步,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历史课已经和以前有了显著的区别,那么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怕讲多了学生的自主性下降,而也怕讲少了学生不好理解与把握,讲多讲少的界限还是很难把握。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061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更加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为了给学生减轻负担,但是减轻负担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仔细研读课本,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规定,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教师所需要关注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讲一讲如何达到这种教学效果:
一、关注最基本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把握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知道学好一门科目最基本的就是先打好基础,基础知识就是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要点,那么就谈不上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从教材出发,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
教师需要先对教材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要审读教材、整合教材,弄懂编者的表达意图。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深入地研究每个章节、每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章节、单元,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搞清楚章节的内在联系,教师才会抓住教材的主干,抓住教材的主体思路,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教师与学生对待教材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教师是沿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思路来剖析教材,从而达到对教材的整体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对局部的重要知识点有很精确的认知。而学生则没有这么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审读教材、弄懂编者的意图。
(二)深入了解历史概念
学习初中历史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历史往往是读来很厚重,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尚有欠缺,因此学生需要抓住历史的概念来梳理整个历史长河的各种关联。抓住概念才能提纲挈领,才能联系起各个历史故事之间微妙的关系。教师对于历史概念的把握越深,就越容易帮助学生构建起对整个历史脉络的宏观认识。
(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历史的知识点看似非常繁多、复杂,实际上,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的积累就需要构架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个空壳一样,只要稍微一碰,这个壳就碎了。
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学生作为教学目标中的主体,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鼓励,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支持才能达到自己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首要目标是教书育人,当然学生一味地依赖教师也是完全不可取的,教学的过程好比是一场接力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铸就辉煌的成绩。现如今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学习,他们不知道如何学习才是最有效的,這就会涉及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问题,说道那些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他们往往有着爱读历史书、爱看历史节目等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一个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要知道教学方案有多种多样,同样,学生这一类群体也会有个体差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指导方案。比如男生和女生对历史的兴趣爱好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当我授课的时候,谈到抗日战争、军事理论的时候,这时候许多男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女生大部分都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所以,由上面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道理: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能采用极端的方式强迫学生学习,而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各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知识层面上获得发展,教师要让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表现,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
三、做好课堂点拨,提升课堂质量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课堂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知识的调试者、调动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促进者。当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之后,我们感觉到新课标赋予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了,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与学习。这样,他们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广,知识量越来越充足。在课堂中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表达,只有学生表达的多了,我们才能从中看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是教师最需要的,只有提早发现问题、暴露问题,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
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能力的培养重在思维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知识点的重复,而是在继承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教学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如今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思维,很多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可是从这个问题延伸出来很多其他的问题,这就让许多学生不解,这就是典型的思维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的体现。要培养两种意识就需要学生拥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更有价值。通过发现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摆脱了传统的枯燥式教学,将死板的说教变为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培养了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如今应试教育不变的环境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办法渗透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想办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基本功,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深入最基本的知识,从而达到完美地理解与运用。然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提升学生的能力方法有很多,但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最合适的方法。历史虽说是一门文科科目,但是某些方面逻辑性也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把握重点,找到逻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061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更加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为了给学生减轻负担,但是减轻负担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仔细研读课本,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规定,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教师所需要关注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讲一讲如何达到这种教学效果:
一、关注最基本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把握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知道学好一门科目最基本的就是先打好基础,基础知识就是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要点,那么就谈不上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从教材出发,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
教师需要先对教材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要审读教材、整合教材,弄懂编者的表达意图。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深入地研究每个章节、每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章节、单元,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搞清楚章节的内在联系,教师才会抓住教材的主干,抓住教材的主体思路,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教师与学生对待教材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教师是沿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思路来剖析教材,从而达到对教材的整体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对局部的重要知识点有很精确的认知。而学生则没有这么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审读教材、弄懂编者的意图。
(二)深入了解历史概念
学习初中历史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历史往往是读来很厚重,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尚有欠缺,因此学生需要抓住历史的概念来梳理整个历史长河的各种关联。抓住概念才能提纲挈领,才能联系起各个历史故事之间微妙的关系。教师对于历史概念的把握越深,就越容易帮助学生构建起对整个历史脉络的宏观认识。
(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历史的知识点看似非常繁多、复杂,实际上,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的积累就需要构架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个空壳一样,只要稍微一碰,这个壳就碎了。
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学生作为教学目标中的主体,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鼓励,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支持才能达到自己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首要目标是教书育人,当然学生一味地依赖教师也是完全不可取的,教学的过程好比是一场接力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铸就辉煌的成绩。现如今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学习,他们不知道如何学习才是最有效的,這就会涉及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问题,说道那些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他们往往有着爱读历史书、爱看历史节目等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一个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要知道教学方案有多种多样,同样,学生这一类群体也会有个体差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指导方案。比如男生和女生对历史的兴趣爱好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当我授课的时候,谈到抗日战争、军事理论的时候,这时候许多男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女生大部分都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所以,由上面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道理: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能采用极端的方式强迫学生学习,而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各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知识层面上获得发展,教师要让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表现,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
三、做好课堂点拨,提升课堂质量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课堂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知识的调试者、调动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促进者。当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之后,我们感觉到新课标赋予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了,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与学习。这样,他们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广,知识量越来越充足。在课堂中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表达,只有学生表达的多了,我们才能从中看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是教师最需要的,只有提早发现问题、暴露问题,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
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能力的培养重在思维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知识点的重复,而是在继承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教学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如今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思维,很多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可是从这个问题延伸出来很多其他的问题,这就让许多学生不解,这就是典型的思维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的体现。要培养两种意识就需要学生拥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更有价值。通过发现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摆脱了传统的枯燥式教学,将死板的说教变为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培养了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如今应试教育不变的环境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办法渗透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想办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基本功,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深入最基本的知识,从而达到完美地理解与运用。然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提升学生的能力方法有很多,但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最合适的方法。历史虽说是一门文科科目,但是某些方面逻辑性也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把握重点,找到逻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