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你不熟悉米高梅三个字对于电影工业的意义,但是小朋友们知道《猫和老鼠》带来的乐趣,歌舞片控明白《雨中曲》的意义,公路电影迷知道《末路狂花》的地位,文艺青年心里《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已无可代替,即使你不看电影,你肯定也听过邦德和他的《007》……然而,这些情怀都会随着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宣布破产而变得模糊,无处寄托。
辉煌:雄狮奥利的光荣与梦想
尽管不想拾人牙慧,但是还是不得不山寨威廉·曼彻斯的《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这一标题。米高梅是美国文化地标之一,缅怀它1924年至2010年所走过的86个春秋,思绪中弥漫着激动与异样。米高梅的标志,是一头名为奥利的雄狮,它卧在金色胶片丛中发出一声狮吼,承载的却是好莱坞百年的光荣与梦想。
有个关于米高梅片头厂标狮吼的流言:狮吼一声是独立制片,米高梅只管发行:狮吼两声是纯粹米高梅制造,狮吼三声是米高梅年度巨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谣言,但是却说明了一个现象——食客吃了鸡蛋觉得味美才会去关注下蛋的鸡,影迷们对米高梅电影钟情,才会去八卦那狮吼到底有几声,音量有多少分贝。
豆瓣有个小组“像电影一样生活”。电影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而米高梅对我们的熏陶从小到老蹒跚学步时,米高梅就在《猫和老鼠》中和我们一起痛并快乐着的和调皮捣蛋的小邻居要宝,当我们青春年少对未来不知所措时,米高梅又化身《毕业生》和我们一起迷惘,一起笨拙成长:当女同胞还在满足于家庭主妇的定位时,《末路狂花》就开始诱导她们从格式化的生活中逃离,打开心中的潘多拉魔盒,引爆封印在内心的TNT,而米高梅巨星金·凯利在《雨中曲》跳踢踏,在大街上踢、在车顶踢、在椅子上踢,让整个世界都成了他舞蹈的布景,他用他的脚步,把米高梅踢进了新时代,为歌舞电影踢出一个未来,也让每一位影迷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怀
不经意间,米高梅已融进了我们生活,当我们习惯用米高梅电影中的桥段来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诗意时,才发现诗意的米高梅却再也跟不上时代的步调。它拍摄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乱世佳人》,借费雯丽之口说“明天会有希望”,自己却已活不到明天它曾引领电影业潮流,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沦为二流,塑造了《洛奇》这一打不倒的美国精神典型,进而让自己成为美国标签后,自己却不堪40亿美元债务重负而垮掉,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推出奥斯卡奖,并先后200次折桂奥斯卡金像,如今的奥斯卡如日中天,但米高梅却跌入破产的深渊。
那狮吼声代表的是米高梅的光荣与骄傲,一吼过后,时间已过去86年,再而衰,三而竭。如今狮王奥利已老,梦想曾经照进过现实后,米高梅已过了做梦的年纪,也没有了做梦的权利。
虽然近二十年来,米高梅已不再是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在众人眼中早已经是明日黄花,但当真正看到它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时,情感上还是不能接受。毕竟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公司。它那标志性的狮吼,曾经和悍马一起,分别代表美国的软硬实力。然而,一年前悍马马失前蹄,今天狮子吼也将成绝响。
米高梅是好莱坞黄金时期的代表,也可以说,米高梅成就了好莱坞的黄金时期。我们都是看着米高梅电影实现电影启蒙的一代,看到米高梅英雄末路的这一天,我们也只有一声叹息。
衰落:昔日王者的偏见与哀愁
米高梅的血脉中蕴含着冒险基因,这一点来源于它那从废品收购踏足电影业的创始人路易斯·B·梅耶。米高梅的每一次辉煌与危机,都来源于冒险。
因为看到了明星的光环效应而不失时机的开创了“明星演艺制”,把克拉克·盖博、伊丽莎白·泰勒、凯瑟琳·赫本、琼·克劳馥、葛丽泰·嘉宝等一大批明星招至麾下的米高梅有底气喊出“这里的明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第一次繁荣持续了三十年,拍摄出了《魂断蓝桥》、《乱世佳人》、《叛舰喋血记》等一大批经典。但是明星制也有其缺陷,明星不一定都是票房保证,也有成为票房毒药的可能,而且明星向来都是择木而栖。当1948年《反托拉斯法》重剑一出,砍掉了米高梅电影发行、放映这两条腿,也切断了米高梅的生存根基。看到米高梅不再是全能战士,变成跛脚巨人后,众明星纷纷出走,“明星制”崩塌后,米高梅陷入了危机。
幸好米高梅看到了有声片契机。他们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歌舞片的拍摄中,拍摄出了类似《歌舞大王齐格菲》、《雨中曲》等一大批经典,歌舞片让米高梅得以中兴,以至于一部歌舞片发展史变成了米高梅的独角戏。但是随着电视的产生,歌舞片甚至整个电影工业都很快也变成了一种半死不活的东西。作为电影工业的代表,米高梅面临着电视这一全新物种的挑战。
他们的应敌方案是翻拍一部经典米高梅影片,以大制作把观众重新拉进电影院。这部电影就是《宾虚》,它夺得了奥斯卡至今无人能破的十一项大奖,也赚足了够米高梅挥霍十年的钱。更重要的是它让米高梅养成了每年一部大片的传统。而正是这一传统,把米高梅送上了断头台:《宾虚》宣告米高梅进入了大片时代,而经历1948年《反托拉斯法》之劫的米高梅已变成了一家单一的制片公司,不再财大气粗。一家独立制片公司来拍摄大片,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因为拍一部大片就等于压上了全部家底。每一年都用全部身家来投一次骰子,这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碰运气。这一次,米高梅压错了宝,自《宾虚》之后,米高梅出大片必亏,一亏就是十年。
在连年亏损,债台高筑时,还想着倾尽所有,试图拍一部大片来扳回一城。这种作风在《风语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投入很大,场面很“宾虚”,但质量却很次,票房也很虚。导致米高梅高层引咎辞职,米高梅也耗尽了最后一丝元气。但是即便破产,米高梅依然沉醉在“大投入,大产出”的迷梦中长醉不醒:在破产保护申请保护中要求划出4000万美元用于《霍比特人》这样的大制作,还念念不忘让最新版《007》在2012年重出江湖。
你可以把这看成陌路英雄的傲慢与偏见,但我更相信这是迟暮美人的凄美与哀愁。
米高梅在2005年被索尼收购以前,是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中硕果仅存的独立制片公司。它以它昔日霸主的傲气延续着独立电影的骨气,却没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一直是独立制片公司的米高梅在很长时间内几经转手。虽然它执着地认为自己是为电影而生,但是却从没有遇到过真心喜爱电影的老板,甚至在转手的过程中遭遇美国赌王柯克·克尔科里恩这样的恶梦——他以米高梅之名开赌场,一度让米高梅成为赌博的代名。
为了寻找资本的最大化,克尔科里恩两次将米高梅转卖,又两次买回,他赚得瓢满钵盈,但却让米高梅元气大伤。第一次下嫁时代华纳74天,却在被取走1986年前拍摄的所有影片版权后遭到抛弃。第二次被索尼娶走,然而后者看中的也只不过是其片库中4100部电影,而其高达40亿美元的债务却“事不关已”——如果说米高梅是好莱坞电影花园中的花魁,那么她的人生后半段就是在不断的遭遇陈世美。每一次失败的婚姻过程中,他们都践踏了她残存的青春后挥挥衣袖走人,只留下风烛残年的米高梅暗自泪流。选择破产,是因为她已对整个资本市场的郎情妾意心灰意冷。
米高梅的破产,宣告最后一个独立制片公司堡垒已被拿下,电影工业进入了资本为王的时代,电影公司彻底沦为了资本附庸。而资本追逐的则是利益最大化,拍摄电影只是获取利润的手段,电影本身好看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能产生的边际效应。为了追求更多的电影衍生产品,他们往往以牺牲电影质量为代价。比如 电影《特种部队》上映时,大众关注的已不再是电影本身质量而是电影衍生品,有影评人在评价《特种部队》时甚至不评价电影内容,而是高呼:“卖玩具的又来了!”
当米高梅的丧钟敲响时,一个文化符号又一次成为了记忆。而与这记忆为邻的,是有关《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商业周刊》被廉价出售的报道——外界评论说,这是纸媒消亡的前兆。如果这个设想成立,那么作为电影工业符号的米高梅破产,是否也是电影工业将萧条的信号?
辉煌:雄狮奥利的光荣与梦想
尽管不想拾人牙慧,但是还是不得不山寨威廉·曼彻斯的《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这一标题。米高梅是美国文化地标之一,缅怀它1924年至2010年所走过的86个春秋,思绪中弥漫着激动与异样。米高梅的标志,是一头名为奥利的雄狮,它卧在金色胶片丛中发出一声狮吼,承载的却是好莱坞百年的光荣与梦想。
有个关于米高梅片头厂标狮吼的流言:狮吼一声是独立制片,米高梅只管发行:狮吼两声是纯粹米高梅制造,狮吼三声是米高梅年度巨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谣言,但是却说明了一个现象——食客吃了鸡蛋觉得味美才会去关注下蛋的鸡,影迷们对米高梅电影钟情,才会去八卦那狮吼到底有几声,音量有多少分贝。
豆瓣有个小组“像电影一样生活”。电影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而米高梅对我们的熏陶从小到老蹒跚学步时,米高梅就在《猫和老鼠》中和我们一起痛并快乐着的和调皮捣蛋的小邻居要宝,当我们青春年少对未来不知所措时,米高梅又化身《毕业生》和我们一起迷惘,一起笨拙成长:当女同胞还在满足于家庭主妇的定位时,《末路狂花》就开始诱导她们从格式化的生活中逃离,打开心中的潘多拉魔盒,引爆封印在内心的TNT,而米高梅巨星金·凯利在《雨中曲》跳踢踏,在大街上踢、在车顶踢、在椅子上踢,让整个世界都成了他舞蹈的布景,他用他的脚步,把米高梅踢进了新时代,为歌舞电影踢出一个未来,也让每一位影迷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怀
不经意间,米高梅已融进了我们生活,当我们习惯用米高梅电影中的桥段来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诗意时,才发现诗意的米高梅却再也跟不上时代的步调。它拍摄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乱世佳人》,借费雯丽之口说“明天会有希望”,自己却已活不到明天它曾引领电影业潮流,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沦为二流,塑造了《洛奇》这一打不倒的美国精神典型,进而让自己成为美国标签后,自己却不堪40亿美元债务重负而垮掉,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推出奥斯卡奖,并先后200次折桂奥斯卡金像,如今的奥斯卡如日中天,但米高梅却跌入破产的深渊。
那狮吼声代表的是米高梅的光荣与骄傲,一吼过后,时间已过去86年,再而衰,三而竭。如今狮王奥利已老,梦想曾经照进过现实后,米高梅已过了做梦的年纪,也没有了做梦的权利。
虽然近二十年来,米高梅已不再是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在众人眼中早已经是明日黄花,但当真正看到它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时,情感上还是不能接受。毕竟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公司。它那标志性的狮吼,曾经和悍马一起,分别代表美国的软硬实力。然而,一年前悍马马失前蹄,今天狮子吼也将成绝响。
米高梅是好莱坞黄金时期的代表,也可以说,米高梅成就了好莱坞的黄金时期。我们都是看着米高梅电影实现电影启蒙的一代,看到米高梅英雄末路的这一天,我们也只有一声叹息。
衰落:昔日王者的偏见与哀愁
米高梅的血脉中蕴含着冒险基因,这一点来源于它那从废品收购踏足电影业的创始人路易斯·B·梅耶。米高梅的每一次辉煌与危机,都来源于冒险。
因为看到了明星的光环效应而不失时机的开创了“明星演艺制”,把克拉克·盖博、伊丽莎白·泰勒、凯瑟琳·赫本、琼·克劳馥、葛丽泰·嘉宝等一大批明星招至麾下的米高梅有底气喊出“这里的明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第一次繁荣持续了三十年,拍摄出了《魂断蓝桥》、《乱世佳人》、《叛舰喋血记》等一大批经典。但是明星制也有其缺陷,明星不一定都是票房保证,也有成为票房毒药的可能,而且明星向来都是择木而栖。当1948年《反托拉斯法》重剑一出,砍掉了米高梅电影发行、放映这两条腿,也切断了米高梅的生存根基。看到米高梅不再是全能战士,变成跛脚巨人后,众明星纷纷出走,“明星制”崩塌后,米高梅陷入了危机。
幸好米高梅看到了有声片契机。他们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歌舞片的拍摄中,拍摄出了类似《歌舞大王齐格菲》、《雨中曲》等一大批经典,歌舞片让米高梅得以中兴,以至于一部歌舞片发展史变成了米高梅的独角戏。但是随着电视的产生,歌舞片甚至整个电影工业都很快也变成了一种半死不活的东西。作为电影工业的代表,米高梅面临着电视这一全新物种的挑战。
他们的应敌方案是翻拍一部经典米高梅影片,以大制作把观众重新拉进电影院。这部电影就是《宾虚》,它夺得了奥斯卡至今无人能破的十一项大奖,也赚足了够米高梅挥霍十年的钱。更重要的是它让米高梅养成了每年一部大片的传统。而正是这一传统,把米高梅送上了断头台:《宾虚》宣告米高梅进入了大片时代,而经历1948年《反托拉斯法》之劫的米高梅已变成了一家单一的制片公司,不再财大气粗。一家独立制片公司来拍摄大片,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因为拍一部大片就等于压上了全部家底。每一年都用全部身家来投一次骰子,这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碰运气。这一次,米高梅压错了宝,自《宾虚》之后,米高梅出大片必亏,一亏就是十年。
在连年亏损,债台高筑时,还想着倾尽所有,试图拍一部大片来扳回一城。这种作风在《风语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投入很大,场面很“宾虚”,但质量却很次,票房也很虚。导致米高梅高层引咎辞职,米高梅也耗尽了最后一丝元气。但是即便破产,米高梅依然沉醉在“大投入,大产出”的迷梦中长醉不醒:在破产保护申请保护中要求划出4000万美元用于《霍比特人》这样的大制作,还念念不忘让最新版《007》在2012年重出江湖。
你可以把这看成陌路英雄的傲慢与偏见,但我更相信这是迟暮美人的凄美与哀愁。
米高梅在2005年被索尼收购以前,是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中硕果仅存的独立制片公司。它以它昔日霸主的傲气延续着独立电影的骨气,却没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一直是独立制片公司的米高梅在很长时间内几经转手。虽然它执着地认为自己是为电影而生,但是却从没有遇到过真心喜爱电影的老板,甚至在转手的过程中遭遇美国赌王柯克·克尔科里恩这样的恶梦——他以米高梅之名开赌场,一度让米高梅成为赌博的代名。
为了寻找资本的最大化,克尔科里恩两次将米高梅转卖,又两次买回,他赚得瓢满钵盈,但却让米高梅元气大伤。第一次下嫁时代华纳74天,却在被取走1986年前拍摄的所有影片版权后遭到抛弃。第二次被索尼娶走,然而后者看中的也只不过是其片库中4100部电影,而其高达40亿美元的债务却“事不关已”——如果说米高梅是好莱坞电影花园中的花魁,那么她的人生后半段就是在不断的遭遇陈世美。每一次失败的婚姻过程中,他们都践踏了她残存的青春后挥挥衣袖走人,只留下风烛残年的米高梅暗自泪流。选择破产,是因为她已对整个资本市场的郎情妾意心灰意冷。
米高梅的破产,宣告最后一个独立制片公司堡垒已被拿下,电影工业进入了资本为王的时代,电影公司彻底沦为了资本附庸。而资本追逐的则是利益最大化,拍摄电影只是获取利润的手段,电影本身好看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能产生的边际效应。为了追求更多的电影衍生产品,他们往往以牺牲电影质量为代价。比如 电影《特种部队》上映时,大众关注的已不再是电影本身质量而是电影衍生品,有影评人在评价《特种部队》时甚至不评价电影内容,而是高呼:“卖玩具的又来了!”
当米高梅的丧钟敲响时,一个文化符号又一次成为了记忆。而与这记忆为邻的,是有关《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商业周刊》被廉价出售的报道——外界评论说,这是纸媒消亡的前兆。如果这个设想成立,那么作为电影工业符号的米高梅破产,是否也是电影工业将萧条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