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面对后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我们的社会、政府、高校、大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事情,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尚有300多万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而今年的630万高校毕业生又已走出了校门。这样,我国现在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则超过了1000万。从去年全国84万名高中生放弃大学入学考试这一现象就已经清晰地反映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和艰巨性。[1]能否处理好这一难题意义重大:从小处说,它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孩子未来的命运;往大处看,它影响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根源分析
(一)我国待就业人口众多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吸纳劳动者就业的能力有限,全国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是1200万个。如今,全国性的就业高峰期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倍增期重叠,农民工、城市新增就业人员、城市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待就业群体的聚合,使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竟高达到2400多万,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在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
(二)后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残酷性和无序性,加上后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导致许多企业倒闭、破产、合并、裁员,大量工人下岗失业。这些下岗工人需要生存、更渴望工作,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往往被一些新招聘企业看好,他们的再次就业占据了一定的工作岗位,使本来就不宽松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加。
(三)大量失地农民与大学毕业生争抢有限的工作岗位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快速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由于没有社会保险、为了生活,他们被迫涌入了城市。据统计,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失地农民4000多万人,每年新增失地农民300多万人,到2020年失地农民总数将会突破1亿人。[2]如此多的失地农民加入到就业大军的队伍,去争抢有限的工作岗位,可想而知其剧烈程度之大了。
(四)高校严重脱离市场需求的盲目扩招推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持续升温
据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154万人,比1998年增加46万人,增幅高达42.6%。从1999年到2006年,短短7年时间,我国大学招生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每年递增50万人左右。[3]到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50万,创历史之最。[4]教育部公布:到2009年7月1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达到68%。暂且不提这个数字比例是否准确,还有近3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而是立足于本校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地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用人单位招不到急需的合适人才。
(五)大学生择业的高标准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巨大差距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伴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现实很多大学生高预期标准的择业观仍旧停留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旧幻想中,导致许多毕业生择业的高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现象经常发生,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待业成为“啃老族”,也不肯“低就”,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紧抓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长远举措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净出生人口达到1000万左右,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其待就业的人数必然会居高不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他的政策和措施只能是临时性的和短期的,不能从源头上根治它。所以,要想真正彻底的解决该难题,我们的各级政府仍然不能回避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要严抓计划生育政策不手软。尤其是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仍是我们现在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二)各级部门应继续落实国务院的“国七条”措施
2009年1月7日,国务院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时出台了“国七条”,其内容包括:1、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将发薪酬或补贴;2、非直辖市取消大学毕业生落户限制;3、高校可留毕业生参与科研;4、大学毕业生当个体户可减免税费;5、高校要免费提供就业信息;6、三年组织百万大学生参加见习;7、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将得到扶持。[5]现今,我们仍应继续落实这些措施。
(三)应认真宣传和周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法事关全体公民的福祉和国家的稳定、和谐,应抓紧时间宣传并认真实施,同时应及时配套制定相关的规章和制度,以解决公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现实紧迫的问题,使他们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意义重大:
首先,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化解我国公民的后顾之忧、尤其是解决八亿农民的未来生活保障问题,能积极地拉动我国内需、扩大就业,很好地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其次,它能够很好地保护失业的大学毕业生。
当我们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时,巨大的心理压力会造成他们心态的扭曲。有资料显示:人即使在基本生活尚有保障的情况下失业达到6个月,也会出现心理问题。而失业一旦使一个人的生活陷入绝境,则可能出于悲观而作出破坏性的选择,从自暴自弃、自虐自戕到攻击社会。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即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她的10万字日记记录了这名大学生的梦想和幻灭。[6]北京媒体报道,一个失业接近半年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当他无能为力时,在车站抢劫4元现金和一瓶水而被判刑。这些现象实在令我们震惊!事实反复证明,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失业不仅是个人、家庭、学校的悲剧,也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冲击。这个问题的解决是社会保险法义不容辞的责任。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把失业的大学毕业生纳入到社会保障的救济范围之中。
最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会极大地促进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能够较好地根除在我国农村中广泛而持久存在的“养儿防老”恶习;同时,通过减少我国出生人口的绝对数量,从源头上减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四)加快发展、推广第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由于第三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吸纳劳动力强等突出优点,所以,它被诸多西方国家所重视。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的比例能达到70%左右,而这一比例在中国只有40%。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现实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彻底放弃高耗能、低产出、以破坏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及时作出产业调整方案和计划,大力促进和开发第三产业。这样既减轻了社会发展的沉重环境代价又有效地吸纳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种一举多得、十分明智的选择。
(五)高校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快课程和学科设置的改革步伐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高校及其主管部门应当认真、深刻地反思其存在的根源。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刚毕业就失业。这并不是因为我国的高级人才已经饱和了,而是因为我国高校的很多学科、专业设置极不合理。大学生学无所专、学无所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高分低能等;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找不到它们所急需的人才。所以,我国高校必须在加快课程和学科设置、密切联系市场这些问题上,作出不容选择的重大调整和彻底的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大力深化和发展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压缩和减少纯理论和文科高校的人数;发展和促进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人才;国家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等。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高校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大学生。
(六)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来寻找合适的工作
大学毕业生必须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大学生现在已经不像二十年之前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再是社会的精英和宠儿了。大学毕业生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社会劳动者,才能真正放下架子、面对眼前的现实和自身的条件,去积极地应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反观一部分大学生,一进入大学校园后,原来的初、高中学习积极性就化为乌有,把大学校园当做养老院,每天除了上网、谈恋爱、玩游戏以外,其他无所事事,几年下来,墨水没喝多少,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恶习却根深蒂固。“高门不娶、低门不就”,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另一部分毕业生,在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时,干脆就躲在家里,不再去争取各种就业的机会,成为典型的“看家佬”。针对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高校应积极地应对,提前做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紧抓大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大学生更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就业理念,去积极面对市场的竞争、争取适合自己的工作。
总之,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要想更好地解决我国数百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的社会和各级政府、高校、大学生只有痛下决心,以时不待我的魄力和非凡的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谋略、精心准备,才能彻底、妥善地解决好这一事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的大事业。
参考文献
[1]高中生放弃高考调查:农村学生改变命运机会趋少[EB/OL].中国网,2009-7-15.
[2]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预计将超过1亿人[N].中国青年报,2009(3),11.
[3]我国明年大学毕业生数将创新高 预计达650万[EB/OL].腾讯网,2010-10-15.
[4]1999年:高校扩招[EB/OL].中国网,2009-7-27.
[5]七项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N].石嘴山日报,2009,(1),9.
[6]女大学生自杀背后的09中国毕业生就业调查(1)[EB/OL].华龙网,2009-4-11.
作者简介:方红舟(1970—),男,安徽霍邱人,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法学硕士,律师,安徽省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劳动法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事情,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尚有300多万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而今年的630万高校毕业生又已走出了校门。这样,我国现在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则超过了1000万。从去年全国84万名高中生放弃大学入学考试这一现象就已经清晰地反映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和艰巨性。[1]能否处理好这一难题意义重大:从小处说,它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孩子未来的命运;往大处看,它影响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根源分析
(一)我国待就业人口众多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吸纳劳动者就业的能力有限,全国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是1200万个。如今,全国性的就业高峰期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倍增期重叠,农民工、城市新增就业人员、城市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待就业群体的聚合,使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竟高达到2400多万,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在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
(二)后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残酷性和无序性,加上后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导致许多企业倒闭、破产、合并、裁员,大量工人下岗失业。这些下岗工人需要生存、更渴望工作,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往往被一些新招聘企业看好,他们的再次就业占据了一定的工作岗位,使本来就不宽松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加。
(三)大量失地农民与大学毕业生争抢有限的工作岗位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快速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由于没有社会保险、为了生活,他们被迫涌入了城市。据统计,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失地农民4000多万人,每年新增失地农民300多万人,到2020年失地农民总数将会突破1亿人。[2]如此多的失地农民加入到就业大军的队伍,去争抢有限的工作岗位,可想而知其剧烈程度之大了。
(四)高校严重脱离市场需求的盲目扩招推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持续升温
据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154万人,比1998年增加46万人,增幅高达42.6%。从1999年到2006年,短短7年时间,我国大学招生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每年递增50万人左右。[3]到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50万,创历史之最。[4]教育部公布:到2009年7月1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达到68%。暂且不提这个数字比例是否准确,还有近3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而是立足于本校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地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用人单位招不到急需的合适人才。
(五)大学生择业的高标准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巨大差距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伴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现实很多大学生高预期标准的择业观仍旧停留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旧幻想中,导致许多毕业生择业的高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现象经常发生,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待业成为“啃老族”,也不肯“低就”,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紧抓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长远举措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净出生人口达到1000万左右,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其待就业的人数必然会居高不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他的政策和措施只能是临时性的和短期的,不能从源头上根治它。所以,要想真正彻底的解决该难题,我们的各级政府仍然不能回避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要严抓计划生育政策不手软。尤其是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仍是我们现在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二)各级部门应继续落实国务院的“国七条”措施
2009年1月7日,国务院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时出台了“国七条”,其内容包括:1、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将发薪酬或补贴;2、非直辖市取消大学毕业生落户限制;3、高校可留毕业生参与科研;4、大学毕业生当个体户可减免税费;5、高校要免费提供就业信息;6、三年组织百万大学生参加见习;7、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将得到扶持。[5]现今,我们仍应继续落实这些措施。
(三)应认真宣传和周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法事关全体公民的福祉和国家的稳定、和谐,应抓紧时间宣传并认真实施,同时应及时配套制定相关的规章和制度,以解决公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现实紧迫的问题,使他们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意义重大:
首先,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化解我国公民的后顾之忧、尤其是解决八亿农民的未来生活保障问题,能积极地拉动我国内需、扩大就业,很好地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其次,它能够很好地保护失业的大学毕业生。
当我们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时,巨大的心理压力会造成他们心态的扭曲。有资料显示:人即使在基本生活尚有保障的情况下失业达到6个月,也会出现心理问题。而失业一旦使一个人的生活陷入绝境,则可能出于悲观而作出破坏性的选择,从自暴自弃、自虐自戕到攻击社会。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即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她的10万字日记记录了这名大学生的梦想和幻灭。[6]北京媒体报道,一个失业接近半年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当他无能为力时,在车站抢劫4元现金和一瓶水而被判刑。这些现象实在令我们震惊!事实反复证明,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失业不仅是个人、家庭、学校的悲剧,也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冲击。这个问题的解决是社会保险法义不容辞的责任。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把失业的大学毕业生纳入到社会保障的救济范围之中。
最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会极大地促进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能够较好地根除在我国农村中广泛而持久存在的“养儿防老”恶习;同时,通过减少我国出生人口的绝对数量,从源头上减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四)加快发展、推广第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由于第三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吸纳劳动力强等突出优点,所以,它被诸多西方国家所重视。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的比例能达到70%左右,而这一比例在中国只有40%。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现实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彻底放弃高耗能、低产出、以破坏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及时作出产业调整方案和计划,大力促进和开发第三产业。这样既减轻了社会发展的沉重环境代价又有效地吸纳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种一举多得、十分明智的选择。
(五)高校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快课程和学科设置的改革步伐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高校及其主管部门应当认真、深刻地反思其存在的根源。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刚毕业就失业。这并不是因为我国的高级人才已经饱和了,而是因为我国高校的很多学科、专业设置极不合理。大学生学无所专、学无所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高分低能等;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找不到它们所急需的人才。所以,我国高校必须在加快课程和学科设置、密切联系市场这些问题上,作出不容选择的重大调整和彻底的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大力深化和发展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压缩和减少纯理论和文科高校的人数;发展和促进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人才;国家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等。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高校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大学生。
(六)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来寻找合适的工作
大学毕业生必须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大学生现在已经不像二十年之前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再是社会的精英和宠儿了。大学毕业生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社会劳动者,才能真正放下架子、面对眼前的现实和自身的条件,去积极地应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反观一部分大学生,一进入大学校园后,原来的初、高中学习积极性就化为乌有,把大学校园当做养老院,每天除了上网、谈恋爱、玩游戏以外,其他无所事事,几年下来,墨水没喝多少,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恶习却根深蒂固。“高门不娶、低门不就”,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另一部分毕业生,在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时,干脆就躲在家里,不再去争取各种就业的机会,成为典型的“看家佬”。针对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高校应积极地应对,提前做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紧抓大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大学生更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就业理念,去积极面对市场的竞争、争取适合自己的工作。
总之,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要想更好地解决我国数百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的社会和各级政府、高校、大学生只有痛下决心,以时不待我的魄力和非凡的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谋略、精心准备,才能彻底、妥善地解决好这一事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的大事业。
参考文献
[1]高中生放弃高考调查:农村学生改变命运机会趋少[EB/OL].中国网,2009-7-15.
[2]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预计将超过1亿人[N].中国青年报,2009(3),11.
[3]我国明年大学毕业生数将创新高 预计达650万[EB/OL].腾讯网,2010-10-15.
[4]1999年:高校扩招[EB/OL].中国网,2009-7-27.
[5]七项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N].石嘴山日报,2009,(1),9.
[6]女大学生自杀背后的09中国毕业生就业调查(1)[EB/OL].华龙网,2009-4-11.
作者简介:方红舟(1970—),男,安徽霍邱人,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法学硕士,律师,安徽省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劳动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