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义务教育语文课标2011版对语文课程的解读是这样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传统的语文课堂注重分析课文的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都是语文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真正的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却被束之高阁。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的培养变成了语文课堂的附属品。如此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堂,并变得理所当然。我亦是如此。2016年参加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区县中小学工作坊主持人(小学语文C201-1)高端研修班培训,衡阳师范学院邓水平老师的专题讲座《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如一缕阳光射进我的心房,驱赶我心中的阴霾。于是,我觉得应该去追寻有质的语文课堂,真正去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本文则是关于探究朗读教学、阅读写作教学和书法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及应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地位及方法
曾几何时,我的语文课堂致力于服务科学、社会与道德等课程。“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中间掘井法应该如何操作?”“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临死的时候嘴角还带着微笑?”……对于这些科学性、论理性话题的讨论会占据我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我亦从未觉得如此有何不妥?如今我寻得问题的根源,号准了脉。便决定对症下药。再不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蠢事。
你想改变,神仙都会来帮你。很幸运,继2016年湖南省区县中小学工作坊主持人(小学语文C201-1)高端研修班培训结业后,连續5年参与主持了祁阳县小学语文工作坊研修并获得了全省考评第二的好成绩。推崇的主题——诗歌吟诵,识字、口语交际、作文的教学策略受到参训语文教师的喜爱,得以广泛辐射。期间,2018年我参加清华大学最美乡村教师研修班。扈之霖教授剖析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和魅力,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有效的课堂要以环节优化为基础,追求“朴实、简单、本真。”扈教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崔成林教授的深度学习、实用的教学创新手段更笃定了我的诵读教学、阅读写作和书法教学的探究方向。这些就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应该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和技能。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语文吗?我喜欢马云的一句话;“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份承诺,给自己多些坚持。”有了动力,有了目标,有了方法,还能借助名师工作坊的合力,我对自己的语文课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条路上充满神妙……
一、诵读教学、朗读教学、背诵教学
“读”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以读悟情,情感在学生的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出来。不应是老师硬邦邦的提问: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堂上,首先,老师范读或者播放音频,让学生初步认知课文。老师及时与学生交流讨论读的技巧,如重读、轻声、停顿、变调、延长等等。然后以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贯穿课堂。这样学生便可充分感受文章的魅力,也可以得到唯有朗读才能带来的治愈感。而对于经典课文,还要指导学生背诵。课堂中的背诵效果是极佳的,古人说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趁着课堂的战鼓声声、老师的指导点拨,学生会兴味盎然地将课文一举背下,课后再稍加复习。知识的掌握便水到渠成了。在教学经典古诗词、文言文时用吟诵这个方法最好。课堂上我会经常跟学生们分享陈雪梅老师的读书之道:生则慢读明经句,熟则紧读贪遍数,未熟莫要背记,既倦不如且住。晨读暮省很重要。
总之,读乃语文课堂之必须,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国家推行普通话的一把利刃。
二、阅读写作教学
[2]统编教材的主编温儒敏老师说:未来语文高考命题可能发生六大变化。其中变化之一就是有意识地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与此同时也在有意识地考查阅读速度。细品这段话,我悟出了这层含义: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阅读与写作,如一对双生子,彼此亲密无间,相互依存。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材上有一类课文为阅读课文。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在学生完成阅读后,老师必须验收阅读成果:你喜欢课文的哪些句子或啥?为什么?请仿照这些句子或其他,结合实际写出一段类似的话来。精准地训练“点仿”和“面仿”,再从仿到创,进行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用心灵去观察,写心得笔记、读后感……这波操作,既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不应只存在于语文课堂。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为了让学生有专门的时间安静地阅读,我将阅读延伸到语文课堂外:教室图书角——满满一柜子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每个学生每周必自带一本课外书来学校。每天中午70分钟的时间,雷打不动的是学生的阅读时间。每月开一次读书交流会,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对自己近段时间阅读的书籍畅所欲言,这些措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班里的阅读之风盛行,学生们在写作上也不再是似以前那般焦头烂额。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可以这样说,无阅读写作,便无语文。
于永正老师在江苏教育上发表一篇文章,他在退休后对语文教育的反思:[3]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作用很有限,如果再让我教语文,教小学语文,怎么教?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不仅读,还要多读多背,多读多写。
三、书法教学
中国人讲究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见字如见人,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彰显你不凡的气质。语文课程在考试的重压下,忽视了书法教学,能写对就行,能得分就好。所以班里字写得好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样的做法是对学生极度不负责任的,也是对语文教学极度不负责的。
我把书法教学贯穿于生字教学中,在教学生字的音、形、义、组词、造句的同时,加强对生字书写要领的剖析。如“搜”字应左窄右宽,最后的捺笔延展有力;“间”字中的“日”字居中,将“门”字内空分为三部分;“育”字上窄下宽,上边横笔要略斜略长……在生字教学中渗透书法教学,让书法教学也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学生书写时,时时提醒学生坐姿、握笔的姿势等等。对于学生的生字作业,严控把关,培优辅差,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出来,对于不合格的作业,要求重新写,直至达标。学生们在不断的磨炼中,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书法课程进课表。每周一节的书法课,专门为学生讲授书法知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领悟中国汉字的精髓。将汉字写好不应只是书法家的事,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
总而言之,[4]以上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这些语文的方法和技能,而不是跟着语文的变化迷失自己的课程方向。语文课堂呼唤纯真,呼唤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语言文字的课堂。细细来品味,语文不就是语言文字的缩写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温儒敏《语文素养读本》
[3]于永正《江苏教育》
[4]吴建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市茅竹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地位及方法
曾几何时,我的语文课堂致力于服务科学、社会与道德等课程。“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中间掘井法应该如何操作?”“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临死的时候嘴角还带着微笑?”……对于这些科学性、论理性话题的讨论会占据我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我亦从未觉得如此有何不妥?如今我寻得问题的根源,号准了脉。便决定对症下药。再不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蠢事。
你想改变,神仙都会来帮你。很幸运,继2016年湖南省区县中小学工作坊主持人(小学语文C201-1)高端研修班培训结业后,连續5年参与主持了祁阳县小学语文工作坊研修并获得了全省考评第二的好成绩。推崇的主题——诗歌吟诵,识字、口语交际、作文的教学策略受到参训语文教师的喜爱,得以广泛辐射。期间,2018年我参加清华大学最美乡村教师研修班。扈之霖教授剖析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和魅力,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有效的课堂要以环节优化为基础,追求“朴实、简单、本真。”扈教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崔成林教授的深度学习、实用的教学创新手段更笃定了我的诵读教学、阅读写作和书法教学的探究方向。这些就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应该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和技能。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语文吗?我喜欢马云的一句话;“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份承诺,给自己多些坚持。”有了动力,有了目标,有了方法,还能借助名师工作坊的合力,我对自己的语文课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条路上充满神妙……
一、诵读教学、朗读教学、背诵教学
“读”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以读悟情,情感在学生的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出来。不应是老师硬邦邦的提问: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堂上,首先,老师范读或者播放音频,让学生初步认知课文。老师及时与学生交流讨论读的技巧,如重读、轻声、停顿、变调、延长等等。然后以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贯穿课堂。这样学生便可充分感受文章的魅力,也可以得到唯有朗读才能带来的治愈感。而对于经典课文,还要指导学生背诵。课堂中的背诵效果是极佳的,古人说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趁着课堂的战鼓声声、老师的指导点拨,学生会兴味盎然地将课文一举背下,课后再稍加复习。知识的掌握便水到渠成了。在教学经典古诗词、文言文时用吟诵这个方法最好。课堂上我会经常跟学生们分享陈雪梅老师的读书之道:生则慢读明经句,熟则紧读贪遍数,未熟莫要背记,既倦不如且住。晨读暮省很重要。
总之,读乃语文课堂之必须,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国家推行普通话的一把利刃。
二、阅读写作教学
[2]统编教材的主编温儒敏老师说:未来语文高考命题可能发生六大变化。其中变化之一就是有意识地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与此同时也在有意识地考查阅读速度。细品这段话,我悟出了这层含义: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阅读与写作,如一对双生子,彼此亲密无间,相互依存。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材上有一类课文为阅读课文。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在学生完成阅读后,老师必须验收阅读成果:你喜欢课文的哪些句子或啥?为什么?请仿照这些句子或其他,结合实际写出一段类似的话来。精准地训练“点仿”和“面仿”,再从仿到创,进行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用心灵去观察,写心得笔记、读后感……这波操作,既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不应只存在于语文课堂。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为了让学生有专门的时间安静地阅读,我将阅读延伸到语文课堂外:教室图书角——满满一柜子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每个学生每周必自带一本课外书来学校。每天中午70分钟的时间,雷打不动的是学生的阅读时间。每月开一次读书交流会,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对自己近段时间阅读的书籍畅所欲言,这些措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班里的阅读之风盛行,学生们在写作上也不再是似以前那般焦头烂额。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可以这样说,无阅读写作,便无语文。
于永正老师在江苏教育上发表一篇文章,他在退休后对语文教育的反思:[3]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作用很有限,如果再让我教语文,教小学语文,怎么教?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不仅读,还要多读多背,多读多写。
三、书法教学
中国人讲究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见字如见人,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彰显你不凡的气质。语文课程在考试的重压下,忽视了书法教学,能写对就行,能得分就好。所以班里字写得好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样的做法是对学生极度不负责任的,也是对语文教学极度不负责的。
我把书法教学贯穿于生字教学中,在教学生字的音、形、义、组词、造句的同时,加强对生字书写要领的剖析。如“搜”字应左窄右宽,最后的捺笔延展有力;“间”字中的“日”字居中,将“门”字内空分为三部分;“育”字上窄下宽,上边横笔要略斜略长……在生字教学中渗透书法教学,让书法教学也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学生书写时,时时提醒学生坐姿、握笔的姿势等等。对于学生的生字作业,严控把关,培优辅差,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出来,对于不合格的作业,要求重新写,直至达标。学生们在不断的磨炼中,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书法课程进课表。每周一节的书法课,专门为学生讲授书法知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领悟中国汉字的精髓。将汉字写好不应只是书法家的事,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
总而言之,[4]以上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这些语文的方法和技能,而不是跟着语文的变化迷失自己的课程方向。语文课堂呼唤纯真,呼唤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语言文字的课堂。细细来品味,语文不就是语言文字的缩写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温儒敏《语文素养读本》
[3]于永正《江苏教育》
[4]吴建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市茅竹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