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成了一个家庭首要的任务。很多年轻父母在孩子没生下来就开始胎教、看书,研究各种理论,孩子出生后也是紧张得要命,孩子有一点小进步都能引起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有一点小退步也马上就焦虑得睡不着觉。然而,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自己那么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呢?其实,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那怎样既能教育好孩子,又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呢?今天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话题。
一、仰望星空 将父母的梦想强塞给孩子
人这一辈子,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许多想要做的事情没能做,想要实现的梦想没有实现,于是,父母就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甚至希望孩子替自己去完成那些年轻时没能完成的梦想,以弥补心中的缺憾。家长有梦想,孩子也会有梦想,大多数被强迫去完成别人梦想的孩子,都过的特别辛苦,人生路上,他们始终没有办法做自己。
1.切莫让孩子替家长完成梦想
甜甜的妈妈从小就热爱舞蹈,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但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她最终没能如愿。自从有了女儿,她就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所以,甜甜从3岁开始就学习舞蹈,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舞蹈教室。这样一来,甜甜就没有时间看喜欢的动画片,没有时间跟小朋友玩过家家,没有时间去画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图画,长期的重压让孩子累得透不过气来,以至于导致孩子为了反抗经常撒谎。但这些反抗没有任何用处,最后甜甜只能默默接受。但是她的性格却变得越来越孤僻,表面上应付着妈妈的要求,内心却对舞蹈充满了敌意和不满,她的舞蹈水平没有任何进展。最终,妈妈的梦想孩子没有替她实现,还让孩子从心里对舞蹈产生了厌恶,甚至粉碎了孩子可能当一名画家的梦想。
父母对孩子有所期待没有错,但是对孩子有所期待不代表父母就可以用这些期待来控制孩子,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走入固执己见的误区,他们对孩子形成了固定的看法和结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在生活中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衡量孩子,管教孩子,替孩子做决策,不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也不会问孩子到底喜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很少会考虑孩子的感受,然而,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导致孩子不服管教,而且,这种做法,还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2.尝试着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
在生活中,家长要改掉固执己见的不良教育方式,并尝试着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二、俯下身来,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有一个两岁的小宝宝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想坐大人的椅子,但坐上以后又总是上蹿下跳的,大人怎么说都不听,头疼不已。
有一次吃饭,妈妈正好在他身后弯腰拿东西,无意间抬头发现,从孩子角度看过去,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碗里有什么!于是妈妈恍然大悟,是大人的椅子太矮,孩子不得不站到椅子上看看饭菜,再坐下来吃,看起来可不就是上蹿下跳吗? 这件事给妈妈的触动很大。 正是妈妈一个无心蹲下来的动作,恰好让她得以和孩子的视角平行,才发现了孩子一直以来都不专心吃饭的真相。
生活中因为和孩子巨大的身高差,带来的误会真不少。 几年前有个很经典的故事在网上很火。5岁的小女孩陪妈妈逛街,她总是想让妈妈抱却被拒绝,回去后小女孩画了一幅画。妈妈以为孩子会画热闹非凡的街头、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想到孩子画的都是屁股大腿,无聊溢于言表。这位妈妈才反应过来,從孩子的视野来看,不就是只能看到这些吗?
因为这类误会,想想看,孩子在生活中会无端受到多少指责,可他们又不会为自己辩解,有苦说不出,偶尔反抗还被贴负面标签。可惜有那么多父母,自己都没意识到正误会着孩子!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家长看到的世界就应该是孩子看到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孩子一次、两次或者更多次的名次下降、成绩下滑而暴怒,甚至对孩子谩骂、体罚,岂不知我们是在又一次给他们带来伤害,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的一句鼓励和安慰,因为我们的鼓励会激起他们心中那颗勃勃向上的雄心,我们的宽容会给予他们心灵的抚慰,也正因为这些,孩子们会在对我们莫大的感激中增强信心,勇往直前。
所以父母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俯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父母是陪着孩子走过生命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个孩子,那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换位思考,让自己变成孩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并不是让家长真的成为一个孩子,而是从一个大人的身份出发,用孩子的心态去理解孩子,也就是“换位思考”。有些家长认为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容易宠坏孩子,其实不然。理解孩子并不意味着向孩子妥协,更不等于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实际上,家长懂得换位思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孩子才更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换位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教育孩子非常好的方式。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人、事、物的看法,态度决定高度,心态决定人生,面对教育孩子的现状,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面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爱的孩子,相信他们是最棒的。
把自己变成孩子,会重返孩子的好玩与好奇,会亲历孩子的新异甚至离谱,会惊喜孩子的真诚与友善、可爱与美好。
把自己变成孩子,我们就会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沟通,用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顽皮和淘气。
把自己变成孩子,就会尊重孩子的特殊,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人格,就会与孩子同心、同行……
一、仰望星空 将父母的梦想强塞给孩子
人这一辈子,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许多想要做的事情没能做,想要实现的梦想没有实现,于是,父母就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甚至希望孩子替自己去完成那些年轻时没能完成的梦想,以弥补心中的缺憾。家长有梦想,孩子也会有梦想,大多数被强迫去完成别人梦想的孩子,都过的特别辛苦,人生路上,他们始终没有办法做自己。
1.切莫让孩子替家长完成梦想
甜甜的妈妈从小就热爱舞蹈,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但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她最终没能如愿。自从有了女儿,她就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所以,甜甜从3岁开始就学习舞蹈,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舞蹈教室。这样一来,甜甜就没有时间看喜欢的动画片,没有时间跟小朋友玩过家家,没有时间去画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图画,长期的重压让孩子累得透不过气来,以至于导致孩子为了反抗经常撒谎。但这些反抗没有任何用处,最后甜甜只能默默接受。但是她的性格却变得越来越孤僻,表面上应付着妈妈的要求,内心却对舞蹈充满了敌意和不满,她的舞蹈水平没有任何进展。最终,妈妈的梦想孩子没有替她实现,还让孩子从心里对舞蹈产生了厌恶,甚至粉碎了孩子可能当一名画家的梦想。
父母对孩子有所期待没有错,但是对孩子有所期待不代表父母就可以用这些期待来控制孩子,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走入固执己见的误区,他们对孩子形成了固定的看法和结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在生活中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衡量孩子,管教孩子,替孩子做决策,不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也不会问孩子到底喜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很少会考虑孩子的感受,然而,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导致孩子不服管教,而且,这种做法,还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2.尝试着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
在生活中,家长要改掉固执己见的不良教育方式,并尝试着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二、俯下身来,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有一个两岁的小宝宝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想坐大人的椅子,但坐上以后又总是上蹿下跳的,大人怎么说都不听,头疼不已。
有一次吃饭,妈妈正好在他身后弯腰拿东西,无意间抬头发现,从孩子角度看过去,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碗里有什么!于是妈妈恍然大悟,是大人的椅子太矮,孩子不得不站到椅子上看看饭菜,再坐下来吃,看起来可不就是上蹿下跳吗? 这件事给妈妈的触动很大。 正是妈妈一个无心蹲下来的动作,恰好让她得以和孩子的视角平行,才发现了孩子一直以来都不专心吃饭的真相。
生活中因为和孩子巨大的身高差,带来的误会真不少。 几年前有个很经典的故事在网上很火。5岁的小女孩陪妈妈逛街,她总是想让妈妈抱却被拒绝,回去后小女孩画了一幅画。妈妈以为孩子会画热闹非凡的街头、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想到孩子画的都是屁股大腿,无聊溢于言表。这位妈妈才反应过来,從孩子的视野来看,不就是只能看到这些吗?
因为这类误会,想想看,孩子在生活中会无端受到多少指责,可他们又不会为自己辩解,有苦说不出,偶尔反抗还被贴负面标签。可惜有那么多父母,自己都没意识到正误会着孩子!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家长看到的世界就应该是孩子看到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孩子一次、两次或者更多次的名次下降、成绩下滑而暴怒,甚至对孩子谩骂、体罚,岂不知我们是在又一次给他们带来伤害,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的一句鼓励和安慰,因为我们的鼓励会激起他们心中那颗勃勃向上的雄心,我们的宽容会给予他们心灵的抚慰,也正因为这些,孩子们会在对我们莫大的感激中增强信心,勇往直前。
所以父母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俯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父母是陪着孩子走过生命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个孩子,那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换位思考,让自己变成孩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并不是让家长真的成为一个孩子,而是从一个大人的身份出发,用孩子的心态去理解孩子,也就是“换位思考”。有些家长认为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容易宠坏孩子,其实不然。理解孩子并不意味着向孩子妥协,更不等于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实际上,家长懂得换位思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孩子才更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换位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教育孩子非常好的方式。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人、事、物的看法,态度决定高度,心态决定人生,面对教育孩子的现状,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面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爱的孩子,相信他们是最棒的。
把自己变成孩子,会重返孩子的好玩与好奇,会亲历孩子的新异甚至离谱,会惊喜孩子的真诚与友善、可爱与美好。
把自己变成孩子,我们就会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沟通,用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顽皮和淘气。
把自己变成孩子,就会尊重孩子的特殊,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人格,就会与孩子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