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湟源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今后相关部门的工作方向和对策、建议,旨在达到增加总量、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 湟源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358-02
AbstractBy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rural practical talent in Huangyuan Count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rural practical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work dir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in the fu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quality, increasing total amount and coming into play.
Key words Huangyuan County; Rural practical talent;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1 湟源縣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湟源县地处青海省农牧结合地带,东西宽41 km,南北长62 km,总面积1 509 km2,海拔2 470~4 898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 ℃,无霜期27~71 d,较适合发展农区畜牧业;总耕地面积14 947 hm2,总人口13.4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5万人,其中男性5.96万人,女性4.89万人,55岁以下人口占67.2%,劳动力6.43万人,由汉、藏、蒙古和回族等多民族组成,少数民族1.99万人,占14.8%。全县每年有近25%的农业人口长期外出打工;农村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高中以上、高中、初中、小学及小学以下的人口比例为0.6∶1.4∶3.5∶4.0∶0.5;调查表明初、高中返乡人数在逐年递减(每年全县都在800人以下);返乡的复转军人人数也不占太大比例,仅2011年以来的3年里只有不足100人。目前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是:5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部分农村妇女,部分返乡初、高中生、假期中的在读学生,部分复转军人及个别生产经营型的农民(包括种养殖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等)。根据县农牧局提供的2015年年初的统计数据: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优秀人才的代表,在留守的农村实用人才中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577人,占农村人口总量的0.5%,总量非常缺乏。其中:种养殖业225人、建筑122人、服务业72人、其他158人。截止2015年5月,全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个、认定和注册的家庭农场52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76个(其中种植业93个、畜牧养殖业62个、服务业8个、林业1个、渔业1个、其他11个),其中仅专业合作社成员数1 434人(农民成员1 370人),三者累计从业人员1 622人,占农村人口总量的1.5%。
湟源县虽然区域发展空间的潜力很大,但人才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表现在: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够高、总量严重不足、投入不足、真正有务农意愿的人数堪忧、扶持政策不配套、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还未完全消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受农业收入的影响很大,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 湟源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2.1 三化趋势
农村实用人才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出现三化趋势,即: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即致富带头人和种田能手不但人数少,而且其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拔尖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数量更少。
2.2 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农村实用人才仍以传统种养殖业的人才较多,而从事农产品流通、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新兴产业的人才较为短缺,愿意从事乡村教师、乡村医疗卫生、乡村文化传播、乡村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人才极少,尤其是开拓型、外向型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造成现有人才作用的发挥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使得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非常困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0.6%,一线经济管理人才尤其缺乏。
2.3 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不高
在农村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子女念书成绩平平,家境若又不好,多数农民都不会让子女再念高中,甚至初中都很困难,而是随父辈经验务农。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致使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知识老化,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
2.4 农村实用人才外流严重
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或留在城市生活,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造成农业专门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另外,由于近些年“阳光工程”培训的结果,使得一部分掌握相应劳动技能的、文化程度较高、务农意识不强的真正的农村中坚力量却大量外出务工,虽然带动了周边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可是却使本地务农人数下降。
3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必要性
3.1 是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设现代化农业,迫切需要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
3.2 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也是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的需要
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够激发农民务农积极性,稳定农村劳动者队伍,从而使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人员保障。
3.3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后,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才能得以实现和延伸。
4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方向及措施、建议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建设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目标,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环境,重点抓好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牧民等五支队伍建设。
4.1 生产能手
在学科技、用科技,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土地收益,扩大养殖规模,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围绕湟源县的优势产业开发和“一村一品”特点,培养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增收致富带头人,力争使每个村社达到一到两名生产能手[1]。
4.2 能工巧匠
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技术骨干,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活跃分子,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带动者。要建立健全能工巧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鼓励能工巧匠传授技艺和技能,采取集中培训或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壮大能工巧匠队伍[1]。
4.3 农民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骨干、农村经纪人等经营能人
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沟通城乡市场的重要力量。要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成分的龙头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农民企业家的培育;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为载体聚集人才,形成一批能够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运输、储藏、加工、销售等服务的带头人;结合农村信息体系建设,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文化市场等,加快培育一批沟通产供销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农村经纪人,壮大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1]。
4.4 乡村科技人员
是农村科技服务的主体。要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大力培育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培养一支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乡村科技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教兴农中的作用[1]。
4.5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
是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在开展此项工作之时,要做到“两个突破”:一是在培训对象上逐步从千家万户向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上实现突破,二是在培训形式上由短期技术培训向产前、产中、产后系统教育模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构建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是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按照以农牧民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农牧民专项技能培训和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的“一主两翼”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模式,全面构建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牧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牧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培训需求的“一主多元”、手段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完整高效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
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并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奖励、项目支持以及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投资体系,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放大农村人才作用发挥的乘数效应和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为湟源县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农村人才基础。鼓励农民参加各个层次的培训学习,从技术上提供支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技咨询、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意识,培养农村“学得精、用得着、留得住”的实用人才,实现村有技術指导员,社有科技示范户,户有致富能人的技术传播网络。合理评定农村实用人才职称。参照国有事业和企业单位激励科技人员的做法,为农村实用人才评定职称,从而让他们的实用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2]。政治上激励: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应重点培养;荣誉上激励:在农村实用型人才中积极开展树立好“优秀乡村教师”“优秀乡村医护人员”“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优秀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待遇上激励:给予他们优先评定职称,优先承包农村资源,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良种等待遇,使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要加大培养力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坚持中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坚持种、养、加、销、管、引系统培训与“一业一传一来一训”相结合,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坚持分类培训、培养的原则,对村干部要以县(市)党校培训为主,两年把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对作用发挥好的干部在加大培训提高能力的同时,有重点地选拔一批进入乡(镇)工作人员行列,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平台,激励其带动他人共同发展。对实用技术类人才,充分利用县农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所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为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服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农村人才培训的覆盖面。有计划地选送作用发挥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到省内外参加培训,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拓宽视野,提升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如何有效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问题及对策[EB/OL].(2010-07-02)http://www.xjem.gov.cn/jqx/ShowArticle.asp?ArticleID=8626.
[2] 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研究[EB/OL].(2010-11-29)http://alt.xjkunlun.cn/zzgz/lwxd/2010/1451021.htm.
关键词 湟源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358-02
AbstractBy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rural practical talent in Huangyuan Count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rural practical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work dir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in the fu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quality, increasing total amount and coming into play.
Key words Huangyuan County; Rural practical talent;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1 湟源縣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湟源县地处青海省农牧结合地带,东西宽41 km,南北长62 km,总面积1 509 km2,海拔2 470~4 898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 ℃,无霜期27~71 d,较适合发展农区畜牧业;总耕地面积14 947 hm2,总人口13.4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5万人,其中男性5.96万人,女性4.89万人,55岁以下人口占67.2%,劳动力6.43万人,由汉、藏、蒙古和回族等多民族组成,少数民族1.99万人,占14.8%。全县每年有近25%的农业人口长期外出打工;农村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高中以上、高中、初中、小学及小学以下的人口比例为0.6∶1.4∶3.5∶4.0∶0.5;调查表明初、高中返乡人数在逐年递减(每年全县都在800人以下);返乡的复转军人人数也不占太大比例,仅2011年以来的3年里只有不足100人。目前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是:5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部分农村妇女,部分返乡初、高中生、假期中的在读学生,部分复转军人及个别生产经营型的农民(包括种养殖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等)。根据县农牧局提供的2015年年初的统计数据: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优秀人才的代表,在留守的农村实用人才中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577人,占农村人口总量的0.5%,总量非常缺乏。其中:种养殖业225人、建筑122人、服务业72人、其他158人。截止2015年5月,全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个、认定和注册的家庭农场52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76个(其中种植业93个、畜牧养殖业62个、服务业8个、林业1个、渔业1个、其他11个),其中仅专业合作社成员数1 434人(农民成员1 370人),三者累计从业人员1 622人,占农村人口总量的1.5%。
湟源县虽然区域发展空间的潜力很大,但人才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表现在: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够高、总量严重不足、投入不足、真正有务农意愿的人数堪忧、扶持政策不配套、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还未完全消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受农业收入的影响很大,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 湟源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2.1 三化趋势
农村实用人才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出现三化趋势,即: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即致富带头人和种田能手不但人数少,而且其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拔尖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数量更少。
2.2 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农村实用人才仍以传统种养殖业的人才较多,而从事农产品流通、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新兴产业的人才较为短缺,愿意从事乡村教师、乡村医疗卫生、乡村文化传播、乡村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人才极少,尤其是开拓型、外向型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造成现有人才作用的发挥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使得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非常困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0.6%,一线经济管理人才尤其缺乏。
2.3 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不高
在农村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子女念书成绩平平,家境若又不好,多数农民都不会让子女再念高中,甚至初中都很困难,而是随父辈经验务农。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致使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知识老化,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
2.4 农村实用人才外流严重
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或留在城市生活,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造成农业专门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另外,由于近些年“阳光工程”培训的结果,使得一部分掌握相应劳动技能的、文化程度较高、务农意识不强的真正的农村中坚力量却大量外出务工,虽然带动了周边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可是却使本地务农人数下降。
3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必要性
3.1 是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设现代化农业,迫切需要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
3.2 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也是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的需要
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够激发农民务农积极性,稳定农村劳动者队伍,从而使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人员保障。
3.3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后,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才能得以实现和延伸。
4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方向及措施、建议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建设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目标,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环境,重点抓好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牧民等五支队伍建设。
4.1 生产能手
在学科技、用科技,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土地收益,扩大养殖规模,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围绕湟源县的优势产业开发和“一村一品”特点,培养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增收致富带头人,力争使每个村社达到一到两名生产能手[1]。
4.2 能工巧匠
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技术骨干,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活跃分子,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带动者。要建立健全能工巧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鼓励能工巧匠传授技艺和技能,采取集中培训或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壮大能工巧匠队伍[1]。
4.3 农民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骨干、农村经纪人等经营能人
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沟通城乡市场的重要力量。要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成分的龙头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农民企业家的培育;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为载体聚集人才,形成一批能够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运输、储藏、加工、销售等服务的带头人;结合农村信息体系建设,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文化市场等,加快培育一批沟通产供销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农村经纪人,壮大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1]。
4.4 乡村科技人员
是农村科技服务的主体。要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大力培育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培养一支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乡村科技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教兴农中的作用[1]。
4.5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
是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在开展此项工作之时,要做到“两个突破”:一是在培训对象上逐步从千家万户向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上实现突破,二是在培训形式上由短期技术培训向产前、产中、产后系统教育模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构建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是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按照以农牧民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农牧民专项技能培训和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的“一主两翼”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模式,全面构建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牧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牧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培训需求的“一主多元”、手段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完整高效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
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并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奖励、项目支持以及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投资体系,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放大农村人才作用发挥的乘数效应和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为湟源县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农村人才基础。鼓励农民参加各个层次的培训学习,从技术上提供支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技咨询、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意识,培养农村“学得精、用得着、留得住”的实用人才,实现村有技術指导员,社有科技示范户,户有致富能人的技术传播网络。合理评定农村实用人才职称。参照国有事业和企业单位激励科技人员的做法,为农村实用人才评定职称,从而让他们的实用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2]。政治上激励: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应重点培养;荣誉上激励:在农村实用型人才中积极开展树立好“优秀乡村教师”“优秀乡村医护人员”“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优秀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待遇上激励:给予他们优先评定职称,优先承包农村资源,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良种等待遇,使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要加大培养力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坚持中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坚持种、养、加、销、管、引系统培训与“一业一传一来一训”相结合,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坚持分类培训、培养的原则,对村干部要以县(市)党校培训为主,两年把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对作用发挥好的干部在加大培训提高能力的同时,有重点地选拔一批进入乡(镇)工作人员行列,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平台,激励其带动他人共同发展。对实用技术类人才,充分利用县农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所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为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服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农村人才培训的覆盖面。有计划地选送作用发挥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到省内外参加培训,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拓宽视野,提升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如何有效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问题及对策[EB/OL].(2010-07-02)http://www.xjem.gov.cn/jqx/ShowArticle.asp?ArticleID=8626.
[2] 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研究[EB/OL].(2010-11-29)http://alt.xjkunlun.cn/zzgz/lwxd/2010/1451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