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动物病空间分布的研究
【机 构】
:
内蒙古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四子王旗卫生防疫站,内蒙古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流行病
【出 处】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85年06期
其他文献
洪湖县1980~1982年三年636例溺水儿童的流行病学资科表明,1~4岁特别是2岁幼儿是最危险人群,村旁池塘周围是最危险环境,塘边嬉水失足是主要起因。综合分析其它有关因素,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村幼儿的入托和监护上。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一问题将更为突出。认真解决目前农村儿童的入托和学前教育问题实乃当务之急。
期刊
浙江省天台县1983年12月和1984年1月,3月,冬春两季在全县流行性出血热10个重点发病乡,应用0.5%磷化锌红薯块和大米毒饵,开展了室内和野外大面积灭鼠,共投放红薯块毒饵44,997斤;大米毒饵24,438斤。共拾鼠尸177,312只。野外鼠密度从29.81%下降到2.47%;室内从12.73%下降到4.92%。1984年1~6月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比去年同期下降38%。 肯定了0.5%磷化锌
期刊
1983年4~8月,某院实验室和动物室的工作人员中首次爆发了HFRS,发生病例16人,罹患率27%。其中教师6人,研究生2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实习生2人和动物饲养员3人。病人一般症状轻,无一例死亡。用间接荧光技术检查各室工作人员42人。其中有16例病人HFRS抗体全部阳性,而26名健康者中,有4人杭体阳性,提示隐性感染的存在。检查了126只大白鼠的肺,HFRS病毒抗原阳性21只,带毒率为16.7
期刊
1981年10月~1984年1月在河南省新安县两个观察点进行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的调查,发现褐家鼠是村内优势鼠种(57.9~81.4%),其携带EHF病毒抗原者占8.76%,为全部带毒鼠的87%。野外优势鼠种(54.3%)的黑线姬鼠,检奄359只,均未发现带毒鼠。褐家鼠带毒的季节高峰与人群发病率高峰有密切关系。说明褐家鼠是当地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当地黑线姬鼠参与本病传播的证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