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他才能面对艰难无所畏惧,面对危险毫不退缩
海南省文昌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历史,有着“华侨之乡”的美誉。在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上,从古至今,英雄人物辈出。文昌边防支队锦山边防派出所所长钱世恒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2012年,他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当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同时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是海南省公安边防部队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抢险救灾,冲锋在死亡路上
“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有了困难,遇到危险,作为一名部队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挺身而出。”在一次基层干部座谈会上,钱世恒在发言中说道。
对群众的困难钱世恒有求必应,在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他总是主动请战,冲锋在前。
2005年9月26日,文昌市遭受了惨重的强热带风暴袭击。在这次以文昌207公里海岸线为战场的抗击“达维”台风战役中,最为艰难、最为险峻的就是清澜港营救战。
“请你部迅速出警,赶到清澜港,营救18名香港落水渔民。”26日凌晨1时许,文昌市“三防”指挥部向文昌边防支队指挥中心下达了出警命令,与此同时,副省长陈成亲自打电话给支队领导提出了营救要求。
“跟我来!”情急之下,钱世恒带领25名官兵徒步向300米之外的指定地点前进。当时台风强度惊人,在这后来被参战官兵称为“死亡之路”的300米路上,不断传来房子被掀翻、大树被连根拔起的可怕声音。为安全到达集结地,带队的钱世恒用手电筒引路:电光朝前,部队前进;电光朝下,部队立即卧倒。最终,他将部队安全带出。
部队在危险中艰难到达了市“三防”指挥部指定的地点——巨浪滔天的清澜港。为了尽快寻找到落入大海的香港同胞,钱世恒指挥官兵们用绳子串联在一起,肩并肩、手拉手,与狂风巨浪展开了近2个小时的殊死搏斗。1个、2个、3个……当18名香港同胞全部被安全转移到清澜边防派出所时,钱世恒累得几乎瘫在派出所的办公室里。
正是因为有像钱世恒这样一大批情系群众、英勇无畏的边防官兵,文昌边防支队赢得了抗洪抢险战斗的全面胜利,在文昌市56万人民的心中树立了边防部队的良好形象。
以情带兵,
把“90后”打造成铁军
“知兵是带好兵的基础和前提”,从战士成长起来的钱世恒,深知战士的心理。面对这些年轻战士们,钱世恒总是以兄长情和战友爱感染教育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爱兵的根本是让战士成才,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争取当个好兵。”钱世恒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8年入伍的江苏籍“90后”战士小刘,从小花钱大手大脚,分到机动分队不到两个月,就在小卖部欠债600多元。钱世恒了解情况后,几次找他谈心都未见效。
一个周末的下午,钱世恒叫来小刘:“走,咱俩捡垃圾去!”小刘怕丢面子,不愿去。钱世恒就把麻袋塞到他手里:“你拿着,我来捡。”半天下来,钱世恒捡的啤酒瓶、易拉罐、空纸箱等废品就卖了50多元。“小刘,这是咱俩的劳动所得,你拿着还账去。”小刘望着二人脏乎乎的手,这才恍然大悟。
此后,钱世恒每次带着小刘捡垃圾时,总少不了给小刘灌输一些立身做人的道理。一番良苦用心,使小刘不时地反省自身,渐渐地懂得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幡然醒悟的小刘靠勤俭节约还清了欠债。
债还清了,小刘也懂事了。他提议战士每天少买一瓶水,多买一本书,半年下来,就为分队添置了50多册图书。他工作更是积极主动,脏活、累活抢着干,成了大家公认的标兵。去年年底,小刘被评为“优秀士兵”。
担任机动分队队长期间,钱世恒成功帮助9名后进战士转化,25名战士考上部队院校,47名战士光荣入党。分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无违纪所队”。
“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能打胜仗”不论是在机动中队还是在派出所,钱世恒带出的队伍,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公道正派是带兵人的立身之本,关乎个人品行,关乎部队风气和建设全局。”钱世恒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在战士入党、立功、考学、转士官等热点敏感问题上分亲疏,坚决抵制“进步靠关系,办事得送礼”等歪风邪气;不在问题处理上分厚薄,坚持用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战士;不让老实肯干的人吃亏,坚决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切实让战士们顺心顺气。
打击犯罪,让不法分子闻风丧胆
“立足岗位当标兵,处突维稳当先锋。”钱世恒把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和工作指南。处理群众内部矛盾,钱世恒刚中有柔;面对犯罪分子,钱世恒却是一把利剑,令犯罪分子胆颤心惊。
2012年5月,钱世恒和战友们在工作中发现:文昌市有一名林姓女子频繁从事贩卖高纯度毒品——海洛因,且交易量巨大。为逃避打击,狡猾的毒贩经常变换交易方式和地点,整个过程,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终止交易,致使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为给案件侦破赢得宝贵时间,彻底查清隐藏在该名女子身后的贩毒网络,钱世恒主动请缨,向上级提出了由他担任卧底,打入毒贩内部进行侦查的请求。担任卧底期间,钱世恒经常要面对毒贩的各种试探,如稍有不慎,不论是随口而出的一句话,还是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暴露身份,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在险象环生的环境里,钱世恒凭借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应变能力经受住了毒贩的一次次考验,逐渐赢得了毒贩的信任,并成功打入贩毒团伙内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收网时机已经成熟。钱世恒向林某提出了要购买毒品的要求,林某随即答应介绍自己广东的上家与钱世恒交易。
交易当天,从广东前来进行毒品交易的两名毒贩虽然之前已和林某交易过几次,但钱世恒毕竟是生面孔,因此,起初毒贩并没有将毒品全数交出,只是拿出样品供钱世恒验货。不仅如此,毒贩还提出了先付货款,才能提货的要求。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钱世恒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抓住毒贩急于将毒品出手的心理,与毒贩进行周旋,并表示如果见不到所有“货物”,宁愿放弃此单生意。眼见到嘴的肥肉要丢,利益熏心的毒贩最终还是拿出了全部“货物”。随即,钱世恒向早已在外等候的战友发出了行动的信号,一举摧毁了这个横跨两省三市的贩毒网络。
入伍以来,钱世恒先后带队参与数十次维稳处突行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第三届世界文昌乡亲恳亲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87起,打掉犯罪团伙16个,侦破刑事案件81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12人。
亲民爱民,把养育之恩回报辖区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战士,钱世恒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对群众嘘寒问暖,关爱有加,特别是2006年公安边防部队部署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以来,他积极响应支队党委“驻村务农”的号召,打起背包深入农村,以农民的身份开展群众工作,足迹踏遍了村头巷尾、田间地头。
钱世恒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期间,帮扶的困难儿童有10多名。尽管工作岗位在变,但钱世恒对困难儿童、对困难群众那份真挚的爱心始终没有变过。
2010年12月4日晚,钱世恒带领官兵在潮滩港海边巡逻时,阿四海鲜店店主韩民畴前来求助,称他妻子韩爱兰在家中突然晕厥,人事不省,请求帮忙救助。
钱世恒马上带官兵赶往韩民畴家中。在得知救护车不能通过潮滩港路段时,钱世恒立即用警车将韩爱兰送往医院。一路上,钱世恒和参与救助的官兵一左一右护理好韩爱兰,防止韩爱兰在颠簸的泥土路上发生摇摆和碰撞,同时,不断与医院联系,告知韩爱兰的症状,便于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20分钟后,警车到达华侨医院。由于抢救及时,韩爱兰于当晚恢复知觉,脱离生命危险。事后,参与抢救的医生说:“要是再晚送半个小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恐怕连针都扎不进去了。”
像这样的紧急抢救,钱世恒在机动分队和基层派出所岗位上,经历了数十起,20多条鲜活的生命被他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当有人问他:“万一当事人抢救不过来,不担心自己会惹上麻烦吗?”钱世恒斩钉截铁地说:“人命关天啊,关键时刻还考虑个人得失的话,那还是军人吗?”
入警15年,从普通一兵到一等功臣,钱世恒踏着坚实的足迹,努力拼搏,勤奋耕耘,使自己从一名农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从一名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先后被全国政法委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第三届“十大边防卫士”、“优秀共产党员”、“公安边防部队岗位技能练兵先进个人”、“爱民固边先进个人”;荣获海南省第十八届“五四青年奖章”;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从普通战士到一等功臣,从武教头到业务能手,钱世恒的每次转换都承受了春蚕破茧似的困难与挑战。但他每次都是主动应战,华丽“转身”。因为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他才能面对艰难无所畏惧,面对危险毫不退缩。钱世恒正以自己的行动,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崭新篇章。
(和平军人——公安边防部队纪实之六十八)
责任编辑 张惠清
海南省文昌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历史,有着“华侨之乡”的美誉。在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上,从古至今,英雄人物辈出。文昌边防支队锦山边防派出所所长钱世恒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2012年,他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当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同时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是海南省公安边防部队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抢险救灾,冲锋在死亡路上
“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有了困难,遇到危险,作为一名部队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挺身而出。”在一次基层干部座谈会上,钱世恒在发言中说道。
对群众的困难钱世恒有求必应,在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他总是主动请战,冲锋在前。
2005年9月26日,文昌市遭受了惨重的强热带风暴袭击。在这次以文昌207公里海岸线为战场的抗击“达维”台风战役中,最为艰难、最为险峻的就是清澜港营救战。
“请你部迅速出警,赶到清澜港,营救18名香港落水渔民。”26日凌晨1时许,文昌市“三防”指挥部向文昌边防支队指挥中心下达了出警命令,与此同时,副省长陈成亲自打电话给支队领导提出了营救要求。
“跟我来!”情急之下,钱世恒带领25名官兵徒步向300米之外的指定地点前进。当时台风强度惊人,在这后来被参战官兵称为“死亡之路”的300米路上,不断传来房子被掀翻、大树被连根拔起的可怕声音。为安全到达集结地,带队的钱世恒用手电筒引路:电光朝前,部队前进;电光朝下,部队立即卧倒。最终,他将部队安全带出。
部队在危险中艰难到达了市“三防”指挥部指定的地点——巨浪滔天的清澜港。为了尽快寻找到落入大海的香港同胞,钱世恒指挥官兵们用绳子串联在一起,肩并肩、手拉手,与狂风巨浪展开了近2个小时的殊死搏斗。1个、2个、3个……当18名香港同胞全部被安全转移到清澜边防派出所时,钱世恒累得几乎瘫在派出所的办公室里。
正是因为有像钱世恒这样一大批情系群众、英勇无畏的边防官兵,文昌边防支队赢得了抗洪抢险战斗的全面胜利,在文昌市56万人民的心中树立了边防部队的良好形象。
以情带兵,
把“90后”打造成铁军
“知兵是带好兵的基础和前提”,从战士成长起来的钱世恒,深知战士的心理。面对这些年轻战士们,钱世恒总是以兄长情和战友爱感染教育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爱兵的根本是让战士成才,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争取当个好兵。”钱世恒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8年入伍的江苏籍“90后”战士小刘,从小花钱大手大脚,分到机动分队不到两个月,就在小卖部欠债600多元。钱世恒了解情况后,几次找他谈心都未见效。
一个周末的下午,钱世恒叫来小刘:“走,咱俩捡垃圾去!”小刘怕丢面子,不愿去。钱世恒就把麻袋塞到他手里:“你拿着,我来捡。”半天下来,钱世恒捡的啤酒瓶、易拉罐、空纸箱等废品就卖了50多元。“小刘,这是咱俩的劳动所得,你拿着还账去。”小刘望着二人脏乎乎的手,这才恍然大悟。
此后,钱世恒每次带着小刘捡垃圾时,总少不了给小刘灌输一些立身做人的道理。一番良苦用心,使小刘不时地反省自身,渐渐地懂得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幡然醒悟的小刘靠勤俭节约还清了欠债。
债还清了,小刘也懂事了。他提议战士每天少买一瓶水,多买一本书,半年下来,就为分队添置了50多册图书。他工作更是积极主动,脏活、累活抢着干,成了大家公认的标兵。去年年底,小刘被评为“优秀士兵”。
担任机动分队队长期间,钱世恒成功帮助9名后进战士转化,25名战士考上部队院校,47名战士光荣入党。分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无违纪所队”。
“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能打胜仗”不论是在机动中队还是在派出所,钱世恒带出的队伍,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公道正派是带兵人的立身之本,关乎个人品行,关乎部队风气和建设全局。”钱世恒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在战士入党、立功、考学、转士官等热点敏感问题上分亲疏,坚决抵制“进步靠关系,办事得送礼”等歪风邪气;不在问题处理上分厚薄,坚持用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战士;不让老实肯干的人吃亏,坚决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切实让战士们顺心顺气。
打击犯罪,让不法分子闻风丧胆
“立足岗位当标兵,处突维稳当先锋。”钱世恒把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和工作指南。处理群众内部矛盾,钱世恒刚中有柔;面对犯罪分子,钱世恒却是一把利剑,令犯罪分子胆颤心惊。
2012年5月,钱世恒和战友们在工作中发现:文昌市有一名林姓女子频繁从事贩卖高纯度毒品——海洛因,且交易量巨大。为逃避打击,狡猾的毒贩经常变换交易方式和地点,整个过程,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终止交易,致使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为给案件侦破赢得宝贵时间,彻底查清隐藏在该名女子身后的贩毒网络,钱世恒主动请缨,向上级提出了由他担任卧底,打入毒贩内部进行侦查的请求。担任卧底期间,钱世恒经常要面对毒贩的各种试探,如稍有不慎,不论是随口而出的一句话,还是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暴露身份,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在险象环生的环境里,钱世恒凭借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应变能力经受住了毒贩的一次次考验,逐渐赢得了毒贩的信任,并成功打入贩毒团伙内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收网时机已经成熟。钱世恒向林某提出了要购买毒品的要求,林某随即答应介绍自己广东的上家与钱世恒交易。
交易当天,从广东前来进行毒品交易的两名毒贩虽然之前已和林某交易过几次,但钱世恒毕竟是生面孔,因此,起初毒贩并没有将毒品全数交出,只是拿出样品供钱世恒验货。不仅如此,毒贩还提出了先付货款,才能提货的要求。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钱世恒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抓住毒贩急于将毒品出手的心理,与毒贩进行周旋,并表示如果见不到所有“货物”,宁愿放弃此单生意。眼见到嘴的肥肉要丢,利益熏心的毒贩最终还是拿出了全部“货物”。随即,钱世恒向早已在外等候的战友发出了行动的信号,一举摧毁了这个横跨两省三市的贩毒网络。
入伍以来,钱世恒先后带队参与数十次维稳处突行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第三届世界文昌乡亲恳亲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87起,打掉犯罪团伙16个,侦破刑事案件81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12人。
亲民爱民,把养育之恩回报辖区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战士,钱世恒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对群众嘘寒问暖,关爱有加,特别是2006年公安边防部队部署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以来,他积极响应支队党委“驻村务农”的号召,打起背包深入农村,以农民的身份开展群众工作,足迹踏遍了村头巷尾、田间地头。
钱世恒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期间,帮扶的困难儿童有10多名。尽管工作岗位在变,但钱世恒对困难儿童、对困难群众那份真挚的爱心始终没有变过。
2010年12月4日晚,钱世恒带领官兵在潮滩港海边巡逻时,阿四海鲜店店主韩民畴前来求助,称他妻子韩爱兰在家中突然晕厥,人事不省,请求帮忙救助。
钱世恒马上带官兵赶往韩民畴家中。在得知救护车不能通过潮滩港路段时,钱世恒立即用警车将韩爱兰送往医院。一路上,钱世恒和参与救助的官兵一左一右护理好韩爱兰,防止韩爱兰在颠簸的泥土路上发生摇摆和碰撞,同时,不断与医院联系,告知韩爱兰的症状,便于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20分钟后,警车到达华侨医院。由于抢救及时,韩爱兰于当晚恢复知觉,脱离生命危险。事后,参与抢救的医生说:“要是再晚送半个小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恐怕连针都扎不进去了。”
像这样的紧急抢救,钱世恒在机动分队和基层派出所岗位上,经历了数十起,20多条鲜活的生命被他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当有人问他:“万一当事人抢救不过来,不担心自己会惹上麻烦吗?”钱世恒斩钉截铁地说:“人命关天啊,关键时刻还考虑个人得失的话,那还是军人吗?”
入警15年,从普通一兵到一等功臣,钱世恒踏着坚实的足迹,努力拼搏,勤奋耕耘,使自己从一名农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从一名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先后被全国政法委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第三届“十大边防卫士”、“优秀共产党员”、“公安边防部队岗位技能练兵先进个人”、“爱民固边先进个人”;荣获海南省第十八届“五四青年奖章”;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从普通战士到一等功臣,从武教头到业务能手,钱世恒的每次转换都承受了春蚕破茧似的困难与挑战。但他每次都是主动应战,华丽“转身”。因为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他才能面对艰难无所畏惧,面对危险毫不退缩。钱世恒正以自己的行动,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崭新篇章。
(和平军人——公安边防部队纪实之六十八)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