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研究”是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课题,虽然此类课题的研究已经多年,其研究成果已取得很多突破,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特别是重点课例的问题还有待完善,目前,我们采用初中与高中两所学校交叉研究的方式来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初中与高中衔接课例的研究,有很大的突破本文以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新教材第十五章第三节中“伏安法测电阻”为例,谈谈我们的教学过程与感受,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本文旨在解决初中学生从形象思维快速向抽象思维过渡,从理想化模型向实际问题过渡,通过具体的电路设计分析、实际电路分析、故障电路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探究与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从而从理想模型中走出,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将桌面演示实验改为黑板面上的演示实验,使用模拟动画,提高直观思维效果
为了增加可见度,节省演示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便于动态观察,实现师生同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将过去的桌面上的演示实验改为黑板上的演示实验课前将电池盒、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的背部用透明胶缠上强力薄磁片,另加几根导线学生准备几组相同的实验器材,但没有小磁片,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一个定值电阻用白纸盖住阻值,并用透明胶固定另一个电阻上用红纸盖住阻值,用透明胶固定同时制作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故障的电流流动受阻的动画、内接法与外接法电流流动的模拟动画。
2铺垫复习提出问题,引入伏安法测电阻
首先,复习欧姆定律的公式及两个变形公式,即I=[SX(]U[]R[SX)],U=IR,R=[SX(]U[]I[SX)],并板书在黑板的右侧接着将一个电阻贴在黑板左侧上(白板的外部黑板,是铁皮材料,小磁铁会吸得很紧),现在我们想知道这个电阻的大小,只要将它接在电路中,若知道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能用其中的一个公式来求电阻接着追问,但它现在两端没有电压,也没电流通过怎么办?学生回答,将它接入电路此时教师将电池组排在电阻下方,同时将开关与导线来连接电路再问,现在电路接好了,怎么知道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学生回答,串联一个电流表,再并联一个电压表,教师先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同时用电压表的先接在电阻两端,接着告诉学生也可以将电压表接在电阻与电流表的两端这时,教师指出,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接着教师闭合开关,指示电流表与电压表都有了示数,并提问是不是我们读出电流和电压就绝对准确,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电阻的准确值呢?难道仪器测量时没有误差吗?学生回答:有误差,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时,教师手指电池组与电阻说,电源的电压是恒定的,电阻值也是恒定的,即使多次闭合开关,断开开关,测得的电流和电压值还是相同那么我们怎样减小误差呢?学生回答,改变电池的节数,电压与电流就变了,这样测得的数据就不同了教师说,这样是可以,假设电源的接线柱只有两个,不能改变电池的节数,怎么办呢?我们上节课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是怎样改变电压的呢?学生回答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教师肯定:对,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就解决了问题教师此时要求学生们设计出测量电阻的电路图,并再次将电压表的一个接线柱做接在电阻两端或电阻与电流表串联的两端的动作等学生画出电路图后,教师选择一种内接法与一种外接法的电路图进行投影,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
3分组合作实验,用实物与课件演示故障的原因
教师提出以下要求:(1)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2)选用外接法电路的小组请只测贴红色纸的电阻,选用内接法电路的小组请只测贴白纸的电阻;(3)连接实物电路前请回忆怎样正确连接电路;(4)出现故障的小组请举手求助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一会儿,一小组组长举手,汇报出了故障:报告老师,我们的小组闭合开关后既无电流又无电压这时教师利用在黑板上的实物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发现有电流与电压,再将滑动变阻器处断开,学生发现没有电流与电压了,教师用手指电流表与电源都不能构成回路再用课件演示电流不能流动的原因,并从欧姆定律的角度来解释电表示数为零的原因;因为I=[SX(]U[]R[SX)],当电阻与电源开路时,电阻R相当无穷大,电源电压是恒定的,代入公式后,电流大小便是零,再根据U=IR,R是定值,I等于零代入公式,电压便等于零当然,当电流表与电压表所在电路都短路了,电流就不流经过两电表,自然示数也为零一会儿又有一小组报告:我们这组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无示数教师将黑板上电压表间的电阻拆下一个接线柱,让学生观察,便出现了上述情况此时再用课件演示电流的流动情况,同时也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学生排除了故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与学生交流,对先进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请同学们整理器材,对较慢的小组进行鼓励实验基本结束时,将外接法的小组测得的电阻数据集中投影:991 Ω、994 Ω、995 Ω、993 Ω,将内接法的小组所测电阻数据进行集中投影:1006 Ω、1005 Ω、101 Ω、1004 Ω教师先肯定各小组测得的数据都是正确的,因为误差是存在的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你们测的电阻其实都是10 Ω,为什么一组都偏小呢,而另一组都偏大呢?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两种接法电流的实际流动情况分[HJ145mm]析:原来电流表外接时,电压的测量是准确的,而电流是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的总电流,大于电阻的电流,代入公式R=[SX(]U[]I[SX)]后,结果偏小了而电流表内接法,电流是准确的,而电压是电流表与电阻串联的总电压,比被测电阻的电压大,即电压偏大了,代入公式R=[SX(]U[]I[SX)]后,结果偏大了
这时,教师出了两道思考题:(1)如果不考虑电流表的电阻,将它与已知电阻R0串联,并且接在被测电阻的两端,能否根据电流表的示数求出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呢?如果能,这个电流表与已知电阻R0串联的装置能否代替电压表?那么只有电流表,与已知电阻能否设计出测电阻的电路呢?(2)如果不考虑电压表的电阻,将它与已知电阻R0并联,并且与被测电阻串联,能否根据电压表的示数求出通过被测未知电阻的电流呢?如果能,这个电压表与已知电阻R0并联的装置能否代替电流表?那么只有电压表,与已知电阻能否设计出测未知电阻的电路呢?
师生共同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的实物电路图中进行替代演示,并说明可测量的理由
最后,教师肯定同学们在这次实验中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用伏安法可测电阻,同时也告诉我们,已知电阻与电流表串联可代替电压表来工作;而已知电阻与电压表并联又能代替电流表表工作在此,祝贺大家以自己的智慧与劳动在没有电压表,用电流表与已知电阻的情况下正确地测出未知电阻;在没有电流表而有电压表与已知电阻的情况下能正确测出未知电阻
作业:谈谈你本次实验的收获。。
[HJ16mm]4教学反思
(1)利用复习和特制器材与课件,顺利地进入新课与快速地完成电路设计,为实验快速的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2)问题提出后,教师不断在实物电路的演变中递进问题,从而很轻松地解决了电路设计这一难题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利用直观与抽象结合的方法帮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加速了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
(3)教师的引导,采用递进式螺旋上升方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渲染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投入 从“电路图的设计”与“实验步骤”开始就把时间交给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又回归到自已的引导地位、把内接法与外接法分开实验,再后将两者误差结合起来分析,又一次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最后用挑战思维的方法进行启发性的小结,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度的发展
(4)这种层层递进的思维上升式的教学,其实已把直观性思维的教学上升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但直观性引导做得不够,往往不少学生很难达到思维的跨越
最需要说的是,初中物理课标不提内接法与外接法,但要分析内接法与外接法的误差,初中物理不要求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表的示数的有无,但要求知道电表无示数的原因若只从初中的角度来教学,只需要用直观启发式、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而不需要用推理式、演绎式的教学方法但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成绩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反差这说明初中教学没有考虑到高中的发展,没有考虑到长远教学目标所以,初高中衔接的教学研究仍是目前的重点课题。
1将桌面演示实验改为黑板面上的演示实验,使用模拟动画,提高直观思维效果
为了增加可见度,节省演示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便于动态观察,实现师生同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将过去的桌面上的演示实验改为黑板上的演示实验课前将电池盒、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的背部用透明胶缠上强力薄磁片,另加几根导线学生准备几组相同的实验器材,但没有小磁片,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一个定值电阻用白纸盖住阻值,并用透明胶固定另一个电阻上用红纸盖住阻值,用透明胶固定同时制作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故障的电流流动受阻的动画、内接法与外接法电流流动的模拟动画。
2铺垫复习提出问题,引入伏安法测电阻
首先,复习欧姆定律的公式及两个变形公式,即I=[SX(]U[]R[SX)],U=IR,R=[SX(]U[]I[SX)],并板书在黑板的右侧接着将一个电阻贴在黑板左侧上(白板的外部黑板,是铁皮材料,小磁铁会吸得很紧),现在我们想知道这个电阻的大小,只要将它接在电路中,若知道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能用其中的一个公式来求电阻接着追问,但它现在两端没有电压,也没电流通过怎么办?学生回答,将它接入电路此时教师将电池组排在电阻下方,同时将开关与导线来连接电路再问,现在电路接好了,怎么知道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学生回答,串联一个电流表,再并联一个电压表,教师先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同时用电压表的先接在电阻两端,接着告诉学生也可以将电压表接在电阻与电流表的两端这时,教师指出,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接着教师闭合开关,指示电流表与电压表都有了示数,并提问是不是我们读出电流和电压就绝对准确,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电阻的准确值呢?难道仪器测量时没有误差吗?学生回答:有误差,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时,教师手指电池组与电阻说,电源的电压是恒定的,电阻值也是恒定的,即使多次闭合开关,断开开关,测得的电流和电压值还是相同那么我们怎样减小误差呢?学生回答,改变电池的节数,电压与电流就变了,这样测得的数据就不同了教师说,这样是可以,假设电源的接线柱只有两个,不能改变电池的节数,怎么办呢?我们上节课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是怎样改变电压的呢?学生回答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教师肯定:对,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就解决了问题教师此时要求学生们设计出测量电阻的电路图,并再次将电压表的一个接线柱做接在电阻两端或电阻与电流表串联的两端的动作等学生画出电路图后,教师选择一种内接法与一种外接法的电路图进行投影,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
3分组合作实验,用实物与课件演示故障的原因
教师提出以下要求:(1)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2)选用外接法电路的小组请只测贴红色纸的电阻,选用内接法电路的小组请只测贴白纸的电阻;(3)连接实物电路前请回忆怎样正确连接电路;(4)出现故障的小组请举手求助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一会儿,一小组组长举手,汇报出了故障:报告老师,我们的小组闭合开关后既无电流又无电压这时教师利用在黑板上的实物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发现有电流与电压,再将滑动变阻器处断开,学生发现没有电流与电压了,教师用手指电流表与电源都不能构成回路再用课件演示电流不能流动的原因,并从欧姆定律的角度来解释电表示数为零的原因;因为I=[SX(]U[]R[SX)],当电阻与电源开路时,电阻R相当无穷大,电源电压是恒定的,代入公式后,电流大小便是零,再根据U=IR,R是定值,I等于零代入公式,电压便等于零当然,当电流表与电压表所在电路都短路了,电流就不流经过两电表,自然示数也为零一会儿又有一小组报告:我们这组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无示数教师将黑板上电压表间的电阻拆下一个接线柱,让学生观察,便出现了上述情况此时再用课件演示电流的流动情况,同时也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学生排除了故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与学生交流,对先进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请同学们整理器材,对较慢的小组进行鼓励实验基本结束时,将外接法的小组测得的电阻数据集中投影:991 Ω、994 Ω、995 Ω、993 Ω,将内接法的小组所测电阻数据进行集中投影:1006 Ω、1005 Ω、101 Ω、1004 Ω教师先肯定各小组测得的数据都是正确的,因为误差是存在的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你们测的电阻其实都是10 Ω,为什么一组都偏小呢,而另一组都偏大呢?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两种接法电流的实际流动情况分[HJ145mm]析:原来电流表外接时,电压的测量是准确的,而电流是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的总电流,大于电阻的电流,代入公式R=[SX(]U[]I[SX)]后,结果偏小了而电流表内接法,电流是准确的,而电压是电流表与电阻串联的总电压,比被测电阻的电压大,即电压偏大了,代入公式R=[SX(]U[]I[SX)]后,结果偏大了
这时,教师出了两道思考题:(1)如果不考虑电流表的电阻,将它与已知电阻R0串联,并且接在被测电阻的两端,能否根据电流表的示数求出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呢?如果能,这个电流表与已知电阻R0串联的装置能否代替电压表?那么只有电流表,与已知电阻能否设计出测电阻的电路呢?(2)如果不考虑电压表的电阻,将它与已知电阻R0并联,并且与被测电阻串联,能否根据电压表的示数求出通过被测未知电阻的电流呢?如果能,这个电压表与已知电阻R0并联的装置能否代替电流表?那么只有电压表,与已知电阻能否设计出测未知电阻的电路呢?
师生共同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的实物电路图中进行替代演示,并说明可测量的理由
最后,教师肯定同学们在这次实验中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用伏安法可测电阻,同时也告诉我们,已知电阻与电流表串联可代替电压表来工作;而已知电阻与电压表并联又能代替电流表表工作在此,祝贺大家以自己的智慧与劳动在没有电压表,用电流表与已知电阻的情况下正确地测出未知电阻;在没有电流表而有电压表与已知电阻的情况下能正确测出未知电阻
作业:谈谈你本次实验的收获。。
[HJ16mm]4教学反思
(1)利用复习和特制器材与课件,顺利地进入新课与快速地完成电路设计,为实验快速的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2)问题提出后,教师不断在实物电路的演变中递进问题,从而很轻松地解决了电路设计这一难题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利用直观与抽象结合的方法帮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加速了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
(3)教师的引导,采用递进式螺旋上升方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渲染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投入 从“电路图的设计”与“实验步骤”开始就把时间交给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又回归到自已的引导地位、把内接法与外接法分开实验,再后将两者误差结合起来分析,又一次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最后用挑战思维的方法进行启发性的小结,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度的发展
(4)这种层层递进的思维上升式的教学,其实已把直观性思维的教学上升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但直观性引导做得不够,往往不少学生很难达到思维的跨越
最需要说的是,初中物理课标不提内接法与外接法,但要分析内接法与外接法的误差,初中物理不要求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表的示数的有无,但要求知道电表无示数的原因若只从初中的角度来教学,只需要用直观启发式、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而不需要用推理式、演绎式的教学方法但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成绩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反差这说明初中教学没有考虑到高中的发展,没有考虑到长远教学目标所以,初高中衔接的教学研究仍是目前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