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探究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础。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學,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的教育家说:“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3.无论是单项训练或者综合训练,都应注意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及其文学因素,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强化与提高。
其他文献
(商水县初级实验中学 河南 商水 466100)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兴趣;科学实验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bil
期刊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
期刊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中渠道又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渠道工程管理过程中,通过实践,结合理论,摸索出的渠道维护管理方法介绍给大家。一方面在管理理念上介绍一种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是给其他管理方面以启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与先进的管理体制对接,提供一个链接。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也是同样,无论是机电、水管、人事还是渠道工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对教师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实施将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教师职业的专门性将大大提高。教师培训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培训将会呈现出新的模式。  1、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特别是以计算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随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将不再仅仅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智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比以往更善于发现学业平平、表现一般甚至调皮捣蛋和不听指挥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多孩子具有的潜质将被激活而显示出某些超常。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评价再不是冷冰冰的毫无热情的机械的裁判,不再是仅仅为了甄别和选择而评价。评论的功能、目的、标准、方法都有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以及和谐社会逐渐建立,和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不得不谈的一个话题。学生获得的每一点滴知识都来自课堂,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因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那么,在教育实践中,该创设怎样的情景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课堂,感受祖国烂灿文化的悠美,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呢?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前提  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从小学中年级才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通顺完整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
期刊
阅读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其实是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情感与思想交流,寄予着读者独特的个体精神感受。因此,阅读教学过程要将教师、学生与文本结合起来,形成统一互动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
期刊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
期刊
在这几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经过努力探索和研究尝试,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并大胆的转变教学方式,作为一个站在一线的数学老师在运用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写出来和各位同仁共同商榷,以求共勉。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