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沉睡千年的国君墓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g2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刊2006年第十期《神秘奢华的国君夫人墓》介绍了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以及26号墓的发掘过程和取得的收获,本文将着重介绍著名的27号大墓。
  
  2005年5月-2006年9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韩城市文物旅游局联合组成的韩城考古队,开始对27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除编钟、编磬未完全清出外,截止8月底,27号墓的发掘工作已近尾声。
  
  打破27号墓的灰坑和“地道战”式的盗掘
  
  27号大墓位于梁带村墓地的中东部,西邻26号墓,东临28号墓。在介绍27号大墓之前,有必要先谈谈与大墓有关的两件事情。
  2005年6月,当发掘至墓口时,发现墓室中央有一大型灰坑(编号H1),从坑内出土的一枚五铢铜币“五”字略为弯曲交股的写法看,该币略晚于武帝五铢,因此这个灰坑的年代定为西汉中期较为合适。该坑仅出土有陶瓮、罐、豆、盆和瓦残片,以及铁铲、石斧等,多为战国至汉代的废弃物。在灰坑中部,盗墓贼“光顾”时留下的探孔赫然在目。幸而这个西汉时在27号大墓上形成的灰坑既大且深,才使大墓逃脱了被盗掘的厄运。可以说,这个灰坑是保护27号墓的第一个功臣。
  2004年底至2005年8月,多个盗墓团伙多次“光顾”梁带村墓地,从地面上的盗洞看,至少有十多座墓葬遭到盗掘。韩城市公安局昝村派出所民警与韩城市文物旅游局、梁带村文管所以及考古队的文物工作者协同作战,保护墓地特别是发掘现场的文物安全。自考古队进驻梁带村以来,由于防护严密,盗贼大多已销声匿迹,安全形势令人乐观。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8月下旬,当大墓发掘至椁室顶板之时,盗墓贼竟然在27号墓东北80米处的冲沟内,利用冲沟人烟罕至、植被茂盛的特殊环境,采取“地道战”的形式盗挖大墓。在地道掘进30多米后,韩城警方经过一周左右的昼夜排查、追踪、蹲守,终于在8月31日凌晨将8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消除了威胁大墓安全的最大隐患。
  
  形制巨大的墓葬
  
  梁带村所发现的895座两周墓葬,唯27号墓是带有南北两条斜坡墓道的大墓,方向201度。墓室为竖穴土坑,墓口长9.3、宽7.1米,墓底距地表深13.20米。墓道接于墓室南北两端,北墓道长17.8、宽3.85米。南墓道为主墓道,长33.8,宽4.6米。墓道和墓室同时回填,分层夯打,夯层厚0.15-0.2米,未见明显的夯窝。在墓室北部的填土中,出土玉器19件,多为残圭、戈,玉质较差。南墓道南端有座小墓打破墓道,未见棺椁,骨架保存完好,仅随葬一石玦,墓葬年代难以究明。
  27号墓葬具为一椁两棺。椁室由厚约0.2、宽0.2-0.3米的方木围成,长5.7、宽4.3、高2.55米。椁盖板共计22块,东西向横铺,整体保存较好,中央棺室部位向下塌陷。东西两侧板及南北两挡板,由上至下共分9层,由于腐朽严重,侧板与档板的连接方式已难以辩识。内外棺南北向置于椁室中心,外棺长2.83、宽1.48米;内棺长2.44、宽1.1米,两棺侧板均厚约0.1、残高0.5米。铜翣放置于外棺盖板上,保存较差,已完全腐朽,但仍能分辨出其数量为8件。在外棺的四周贴附有10件镂空双龙铜环,两两对称,东西两侧各四件,南北两端各一件。内棺盖板上有数层织物,有黄色和褐色织物留下的痕迹。墓主骨骼已完全腐朽,但依其痕迹,仍能看出墓主头北足南,仰身直肢葬,棺内遍施朱砂,厚约2-3厘米。
  
  随葬器物及装饰物十分丰富,分置三处区域
  
  27号墓的随葬器物及装饰物十分丰富,遍布整个椁室和棺内。按质地可分为金器、铜器、玉器、漆木器、石器、铁器等;按功能用途区分,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用具和棺椁装饰等。上述器具和装饰物下葬时均按其功用有序陈放,分置三处区域:
  椁室四壁悬挂由陶珠、玛瑙珠(管)、海贝和铜鱼组成的串饰,而又以北壁串饰保存最为完好,基本保持原始位置。经统计,共用去陶珠2135颗、玛瑙珠(管)6554 颗、海贝1657枚和铜鱼387条,墓室之奢华、墓主身份之高贵由此可见一斑。
  大量随葬器具置于棺椁之间,北部主要放置青铜乐器钲、錞于、编钟,石编磬和漆木建鼓;西部则用漆木箱盛装20件青铜礼器和石编磬;南部则随葬2件铜礼器和大量的车马器和漆箱饰件,林林总总约2000余件,分数层放置;西部主要为青铜用具——帐架构件、车马器和漆箱、几案。
  内棺墓主佩带大量的金器、玉器,其中金器佩于墓主躯干部分,又以剑鞘(含玉剑)与13件金环组成的腰带最为引人注目;玉器中七璜联珠和玉佩多佩带于墓主颈部及躯干部分,玉戈、琮、璧等礼玉和其他佩玉韘、柄形器、人龙合雕佩、鸟、蚕等则置于墓主身旁。另外,棺内还出土有绿松石和1件铁刃铜削。
  
  奢华无比的遗物
  
  目前,27号墓的清理工作还未彻底结束,即乐器部分还未完全暴露,已发现的有漆木建鼓1件、小鼓1件,青铜编钟6件、錞于1件、钲1件,石质编磬9件。
  22件高等级的青铜礼器,除1件鼎和壶出土于椁室南端外,其余均随葬于椁室东部,计有鼎7,簋6,壶2,甗1,盘1,盉1,尊1,卣1,角1,觚1。由于27号墓的清理工作还未彻底结束,礼器均未进行提取,因此器身纹饰暂不知晓。七鼎六簋除一件鼎放置于椁室南端,其余随葬于椁室东南部。七鼎为列鼎,形制纹样相同、大小相次,最大直径41厘米;簋形制、纹样、大小相同,口径约18.7厘米。
  27号墓共出土金器48件,计有金剑鞘1件,金韘2件。金大腰带环6件,金小腰带环6件,金龙2件,金三角牌饰2件,金丝圈4件,大金泡3件,小金泡7件,金带扣2件,方形带饰1件,牛首衔环6件,兽首饰4件,方形镂空牌饰1件,椭圆镂空牌饰1件,均佩于墓主人躯体,绚烂夺目。
  随葬兵器6件,分别出于椁室东北角和内棺东北角,计有戈5、钺1。
  27号墓出土玉器共179件(组),佩戴于墓主周身,有礼器、佩饰和敛玉等,琳琅满目。
  
  27号墓无疑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周代墓葬之一
  
  由于27号大墓未被盗掘,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遗迹现象,同时清理出金器48件、青铜礼乐器31件、玉器179件(组)以及青铜车马器2000余件,另有铁器、漆木器、石器等。这些遗存对于研究两周时期的礼制、墓葬制度以及各种器物的铸造、制作工艺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7号墓发现的漆木建鼓、青铜錞于、金韘等,依目前发表的资料看,当为国内最早的实物;而三角形戈、金鞘玉剑更是国内两周时期首次见到。再结合该墓未遭人为破坏、种类和功能齐备的各种随葬品,27号墓无疑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周代墓葬之一,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27号墓发现的青铜礼器除尊、卣、角、觚为西周早期外,其他的礼器如鼎、簋、壶、盖盆等均与同墓地的19号墓、26号墓出土的同类型器形制、纹饰完全相同,因此,上述三座大墓的年代当为春秋早期。
  从19号墓、26号墓和27号墓三座大墓的平面位置看,墓主有可能为内(芮)国国君与两位夫人的异穴合葬墓,即27号墓墓主为国君,26号墓和19号墓的墓主为其夫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从以上三座墓葬的规模看,27号墓为“中”字型墓葬,墓室面积达65平方米,而19号墓和26号墓为“甲”字型墓葬,面积仅为前者1/2,显然,27号墓墓主身份应高于19号墓和26号墓。根据晋侯墓地九组晋侯与其夫人墓的平面布局,梁带村这三座墓葬当为国君与夫人合葬墓。
  二、从随葬品看,27号墓随葬品,金、铜、玉、铁、石等各种材质俱全,随葬品的功能亦相当齐备,尤其是发现的乐器和七鼎六簋更是说明墓主身份的最好证据。19号墓和26号墓仅出土有青铜礼器和玉器,玉器大多为佩玉,而19号墓的四鼎四簋和26号墓的五鼎四簋更是直接反映了其墓主的身份低于27号墓。
  三、27号墓随葬有青铜兵器,而19号墓和26号墓没有发现。
  四、27号墓簋盖铭文为“芮公作为旅簋”,而19号墓和26号墓多出“太子”作器和“中(仲)姜”作器的铭文。这些青铜礼器的铭文应当是说明各自墓主身份的直接证据。
其他文献
今年新建成开馆的首都博物馆,特别开辟了600余平方米面积的古代佛像展厅,首次展出了由馆藏品中精选的260件佛像组成的——古代佛像精品艺术展,这也是首都博物馆为迎接新馆开馆举办的专题性展览之一。  260余件佛像涵盖了汉、藏两大体系的佛教造像,该专题佛像展览带有明显的北京地方特色。在“汉传佛像艺术”部分,展出了在北京地区有明确出土地点的佛像共二十余尊,这些佛像大多带有明显的北京地方文化特色。在“藏传
期刊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十个皇帝,有众多的后、妃,遗留下大量的宫廷文物,其中后妃们的服饰、头饰及黄金珠宝首饰在宫廷文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宫廷造办处有专为皇帝、后妃们设计制作物品的部门,由广储司和造办处有关的“作”来承办活计。从档案上看,也有由养心殿造办处的撒花作、累丝作、玉作、牙作、镶嵌作、珐琅作等处所承作。这些外部造型高贵典雅,内部结构巧妙,做工细致入微,选用材料质地优良作品,种类繁
期刊
唐宋时期,在云南大理地区出现了南诏、大理国两个相继的地方政权。此时,佛教传入云南,并在这里迅速发展起来。南诏曾饱经战乱,在李白、杜甫的诗篇中留下印记,却把观音幻化故事作为自己立国的依据,把佛教奉为国教。而大理国时期佛教的兴盛,更是在中国历史上所罕见。南诏、大理国佛教兴盛,留下了大量遗物和遗迹。历代国主,动则铸佛万尊。寻常百姓,家家供佛。元代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记载“然而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
期刊
所谓“石经”是刻在石头上的经书,根据内容可分为儒经、佛经、道经三种;按形式分有经碑、经幢、经板、摩崖等几种。从时间上看,儒经刻石最早;从数量上看,佛经刻石最多。从文献的流传和完整性上,也是儒释二家经典刻石的价值最为突出。  儒家发源于先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遂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正统观念和主流思想,儒家著作被奉为万世不易的经典。东汉经学兴盛,立五经博士十四家,各家所传经文皆辗
期刊
油画,这一通过油彩在麻布上做画的西方艺术形态,一直处于汉语画图的地域之外,近百年来才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尽管早在8世纪乃至17世纪西方传教士就已经把油画这一绘画种类带到了中国,但中国油画真正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还应该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第一批从西方留学回来的画家们所开展的创作活动和教学活动算起。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留学日本的高剑父和留学欧洲的他铁夫、徐悲鸿、林凤眠等人。就近百年中国油画艺术的引
期刊
甲骨是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发现的,至今已有100余年。到目前为止已出土甲骨15万片左右,分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有许多流散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的海外遗珍。甲骨文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已成为近代一门新兴学科——甲骨学,是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内容包括甲骨发现历史,甲骨文流传、著录,卜辞内容研究,龟甲、兽骨种属、来源、使用部位、占卜过程、时期等。甲骨文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政治、军事
期刊
近年笔者在工作外出期间有幸认识“德宝斋”主,承蒙主人不吝将家藏青铜瑰宝与笔者赏鉴。在目睹、摩挲该器后,感其造型风格新颖独特。且该器从未见于著录。今公诸于世,以使读者共赏之。  本器为兽状容器,圆形口,有盖。盖中心配置一半圆形钮,钮两侧各连铸一兽首饰,钮套一活环。口径9.1,连盖高17,连梁高21厘米。底长18.6,底宽14.2厘米。器体作圆鼓的前后两兽相合,兽首相背状。每兽都有粗敦的两只低矮前足,
期刊
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将推出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角茶轩珍藏明清书画、食筍斋珍藏中国书法、静观居珍藏中国近现代绘画、瓷器工艺品家具珠宝、存仁堂藏瓷器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古籍善本、碑帖法书、邮品、李安深收藏纸币、古钱、金银锭、金银币、铜镜等专场。拍卖会预展将于11月19日至11月21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
期刊
敦煌写经的时间跨度非常长,从4世纪一直延续到11世纪,长达7个世纪之久。据我们最近对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的初步调查,大约三分之一的遗书在古代进行了不同程度修复。  敦煌古代写经的修复比较复杂,有的写经是层层裱补,而且每层裱补纸的纸质、颜色不同——有7、8世纪的中原纸,有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生产的纸张,也有归义军时期敦煌自己生产的纸张。从补纸的数量来分析,应以吐蕃占领时期、归义军时期敦煌本地生产的纸
期刊
柴窑一直是陶瓷考古界的一大悬案。一则,从明代以来文人笔记中就对其多有描述,虽或详或略,不一而足,但这些记述都承认柴窑是古瓷之冠,质精色异,且传世稀少,加深了柴窑的神秘色彩;二来,考古界至今未能找到所谓柴窑窑址,也不能对任何一件传世器物冠以柴窑之名,没有与文献对应的出土资料,更使柴窑探索如陷迷雾。当然,这种不确定性也为研究者留下了极大的探索空间,仅关于柴窑的产地就有众多意见。笔者从梳理明清文献入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