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希望当前的生活环境可以变得更好。园林绿化能够对生活环境加以改善,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体验。但是目前的园林绿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相关研究,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园林工程;绿化施工
1 园林绿化中选择树种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树种形态识别错误
如有的方案中将侧柏、桧柏、五角枫及合欢等乔木树种写成灌木树种;有的将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等明显的灌木树种纳入到乔木中;有的将落叶树种刺槐写成常绿乔木,油松属于真正的常绿树种,却当成落叶树种;还有个别方案上将一些针叶树种当成阔叶树种对待,针叶、阔叶树种不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编写者缺少植物学的基本知识,方案编制后又缺少专业人员的严格把关。
1.2 不能做到适地适树
首先,树种设计一味追求美观而忽视绿化地的特点和用途。例如在矿山、煤炭开采后的生态恢复过程中,除极个别大型矿区大力规划为公园准备开发外,多数情况下绿化种草只是为了恢复生态植被,保持水土,没有必要选择美观、昂贵的观赏树种。如有的方案中选择雪松、银杏、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或国槐等,既不适宜生长,性价比也不高;应选择侧柏、刺槐、荆条、紫穗槐或火炬树等耐干旱瘠薄、最易成活、绿化效果好的树种,且维护成本较低。其次,在有的方案中采用的树种与项目区的地形、土壤条件不适应。例如在土薄石厚的山区,连灌木都生长不好的山坡上,却为运输矿石的道路两侧设计杨树林带,显然是不可能生长的,连成活都困难。
1.3 不能与园林文化相适应
在我们的绿化方案中,一部分是为工厂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设计绿化,园林庭院树种繁多,如何选择和配置,使其既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又能体现出企业的品位和文化内涵。如果新建一个企业,栽植一些彩色(绿色、红色、黄色)的观花、观叶、观果树种,与常绿的乔木、灌木和草结合配置,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季相色彩丰富,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方案将企业办公楼和宿舍附近的乔木设计为刺槐,灌木设计为紫穗槐,不符合美观和企业精神的需要,应选用乔木中的合欢、喜树、栾树、银杏、雪松、大叶女贞、法国梧桐、中国梧桐、广玉兰、红玉兰、枇杷、樱花和香樟等,灌木树种应选用桂花、紫荆、丁香、金叶女贞、金边黄杨、大叶黄杨、火棘和红瑞木等,不但名字好听,而且树形或叶、花、果美观,可观赏性强。
1.4 不能与项目的废气排放相适应
有的建设项目如化工厂、钼或铝冶炼厂等,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二氧化硫、氟气和氯气等。在树种选择时应考虑树种对这些气体的抗性强弱,如臭椿、柏树、紫穗槐等对二氧化硫和氯气有较强的抗性,而雪松对氟气较敏感,很容易中毒导致落叶甚至死亡。垃圾处理场周围防护林带应选择杨树等高大乔木,同时密植大规格的桧柏苗,可起到防风作用,防止垃圾中的塑料袋等到处飞扬;桧柏还能分泌大量杀菌物质,可净化空气,这些是园林绿化方案编制时需要统筹考虑的因素。
2 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苗木规格与所绿化地点不适应
有的方案选用一些苗木的规格过大,如在水泥运输道路两侧或矿区等生态恢复区,选用胸径 8cm 的杨树、国槐、刺槐等,苗木既难买,又很贵,而且难以栽活。而选用 2 年生的杨树苗木,地径 4.5~5cm、高度 5m 以上,市场上容易买到,成活率又高。在弃土(渣)区或废弃矿区进行造林绿化,选用刺槐时 1 年生苗木就可以了。很多地方干旱,需要截干绿化,只要当年成活即可。但在办公区、生活区或展示企业形象的区域,就应当栽植一些名贵树种,而且规格要大。而在厂区内的道路边,如果栽植国槐、垂柳、栾树、白蜡树和法国梧桐等树种,胸径就应当选用 6~8cm的规格,雪松高度在 4m 以上才能迅速达到绿化效果,形成景观。还有一些方案标明的苗木规格根本就不存在,如桧柏苗高 1.5m,胸径却要 2~2.5cm,胸径指距地面 1.3m 处的干粗,距顶端仅 0.2m,是不可能突然加粗的。
2.2 栽植密度设计不当
栽植密度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用途合理确定。有的方案设计栽植密度过大或过小,如有的方案设计的刺槐株、行距为1m1.5m,为栽植过密;而有的方案设计小叶女贞株、行距为 2m3m,为栽植过稀。在灰场或煤堆放地四周设计的防护林带应至少栽植3 行以上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并且应由乔木和灌木组成,或由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组成,密度要大,以便形成挡风区。
3 我国当前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缺陷
3.1 层次较为简单
在配置时造景的层次都较为简单,不够丰富,大都采用的是乔木+灌木或乔木+草本两层造景模式,还有许多地方甚至是以单层的乔木为主,缺乏多样性的群落配置设计,群落的物种不够丰富 [1]。适宜的配置模式是乔木+灌木,部分地方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的多层配置模式。
3.2 文化气氛不够浓厚
因为城市在其历史发展中有历史文化的积淀,需要园林工作者利用植物配置来展现独特风韵。在人文资源方面应多加学习,研究属地地方志,了解当地的古代文化,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的调查了解,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文化氛围。在文化广场、公园和游园等主题特色的园林绿化中可以应用更多的色彩明丽、造型多变的植物来阐述景观的主题。
4 提高我国园林绿化水平的措施
4.1 重视园林植物与周围环境适应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有着许多传统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意境,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古典園林对园林植物的认识非常深刻,能得其精髓,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内在性情,从而得其性格,赋予其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精髓应为当今现代园林所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出历史文化内涵。
4.2 重视对乡土树种的运用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愈来愈渴望能够在生活中接触到绿色,亲近自然。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2]。应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这样才能形成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创造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这样既可以提高园
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又可以利用乡土植物造景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更重要的是易于管理,降低管理费用,节约绿化成本。
4.3 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随着文明程度的进步,人们的注意点不仅仅停留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上,而是逐渐地开始关注园林文化,重视外在感官与内在精神的统一。各种文化得到重视,饮食、民俗、建筑等诸多文化充实了当地的文脉,而在这些文化中,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植物配置要重视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园林地域文化特征。
4.4 重视植物配置科学性
绿地设计时要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发展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标,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和时间上的相关性,这样才能创造具有高生态效益的植物群落 [3]。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植物群落,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现代植物造景应重视生态学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绿化质量,改善小气候,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结束语
总之,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它能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关宏梅.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7(31):55-56.
[2]张璐,吕南柏.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5(03):68-69.
[3]姚晓鹏,姚志路.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6(12):141
关键词:园林绿化;园林工程;绿化施工
1 园林绿化中选择树种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树种形态识别错误
如有的方案中将侧柏、桧柏、五角枫及合欢等乔木树种写成灌木树种;有的将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等明显的灌木树种纳入到乔木中;有的将落叶树种刺槐写成常绿乔木,油松属于真正的常绿树种,却当成落叶树种;还有个别方案上将一些针叶树种当成阔叶树种对待,针叶、阔叶树种不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编写者缺少植物学的基本知识,方案编制后又缺少专业人员的严格把关。
1.2 不能做到适地适树
首先,树种设计一味追求美观而忽视绿化地的特点和用途。例如在矿山、煤炭开采后的生态恢复过程中,除极个别大型矿区大力规划为公园准备开发外,多数情况下绿化种草只是为了恢复生态植被,保持水土,没有必要选择美观、昂贵的观赏树种。如有的方案中选择雪松、银杏、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或国槐等,既不适宜生长,性价比也不高;应选择侧柏、刺槐、荆条、紫穗槐或火炬树等耐干旱瘠薄、最易成活、绿化效果好的树种,且维护成本较低。其次,在有的方案中采用的树种与项目区的地形、土壤条件不适应。例如在土薄石厚的山区,连灌木都生长不好的山坡上,却为运输矿石的道路两侧设计杨树林带,显然是不可能生长的,连成活都困难。
1.3 不能与园林文化相适应
在我们的绿化方案中,一部分是为工厂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设计绿化,园林庭院树种繁多,如何选择和配置,使其既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又能体现出企业的品位和文化内涵。如果新建一个企业,栽植一些彩色(绿色、红色、黄色)的观花、观叶、观果树种,与常绿的乔木、灌木和草结合配置,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季相色彩丰富,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方案将企业办公楼和宿舍附近的乔木设计为刺槐,灌木设计为紫穗槐,不符合美观和企业精神的需要,应选用乔木中的合欢、喜树、栾树、银杏、雪松、大叶女贞、法国梧桐、中国梧桐、广玉兰、红玉兰、枇杷、樱花和香樟等,灌木树种应选用桂花、紫荆、丁香、金叶女贞、金边黄杨、大叶黄杨、火棘和红瑞木等,不但名字好听,而且树形或叶、花、果美观,可观赏性强。
1.4 不能与项目的废气排放相适应
有的建设项目如化工厂、钼或铝冶炼厂等,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二氧化硫、氟气和氯气等。在树种选择时应考虑树种对这些气体的抗性强弱,如臭椿、柏树、紫穗槐等对二氧化硫和氯气有较强的抗性,而雪松对氟气较敏感,很容易中毒导致落叶甚至死亡。垃圾处理场周围防护林带应选择杨树等高大乔木,同时密植大规格的桧柏苗,可起到防风作用,防止垃圾中的塑料袋等到处飞扬;桧柏还能分泌大量杀菌物质,可净化空气,这些是园林绿化方案编制时需要统筹考虑的因素。
2 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苗木规格与所绿化地点不适应
有的方案选用一些苗木的规格过大,如在水泥运输道路两侧或矿区等生态恢复区,选用胸径 8cm 的杨树、国槐、刺槐等,苗木既难买,又很贵,而且难以栽活。而选用 2 年生的杨树苗木,地径 4.5~5cm、高度 5m 以上,市场上容易买到,成活率又高。在弃土(渣)区或废弃矿区进行造林绿化,选用刺槐时 1 年生苗木就可以了。很多地方干旱,需要截干绿化,只要当年成活即可。但在办公区、生活区或展示企业形象的区域,就应当栽植一些名贵树种,而且规格要大。而在厂区内的道路边,如果栽植国槐、垂柳、栾树、白蜡树和法国梧桐等树种,胸径就应当选用 6~8cm的规格,雪松高度在 4m 以上才能迅速达到绿化效果,形成景观。还有一些方案标明的苗木规格根本就不存在,如桧柏苗高 1.5m,胸径却要 2~2.5cm,胸径指距地面 1.3m 处的干粗,距顶端仅 0.2m,是不可能突然加粗的。
2.2 栽植密度设计不当
栽植密度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用途合理确定。有的方案设计栽植密度过大或过小,如有的方案设计的刺槐株、行距为1m1.5m,为栽植过密;而有的方案设计小叶女贞株、行距为 2m3m,为栽植过稀。在灰场或煤堆放地四周设计的防护林带应至少栽植3 行以上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并且应由乔木和灌木组成,或由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组成,密度要大,以便形成挡风区。
3 我国当前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缺陷
3.1 层次较为简单
在配置时造景的层次都较为简单,不够丰富,大都采用的是乔木+灌木或乔木+草本两层造景模式,还有许多地方甚至是以单层的乔木为主,缺乏多样性的群落配置设计,群落的物种不够丰富 [1]。适宜的配置模式是乔木+灌木,部分地方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的多层配置模式。
3.2 文化气氛不够浓厚
因为城市在其历史发展中有历史文化的积淀,需要园林工作者利用植物配置来展现独特风韵。在人文资源方面应多加学习,研究属地地方志,了解当地的古代文化,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的调查了解,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文化氛围。在文化广场、公园和游园等主题特色的园林绿化中可以应用更多的色彩明丽、造型多变的植物来阐述景观的主题。
4 提高我国园林绿化水平的措施
4.1 重视园林植物与周围环境适应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有着许多传统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意境,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古典園林对园林植物的认识非常深刻,能得其精髓,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内在性情,从而得其性格,赋予其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精髓应为当今现代园林所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出历史文化内涵。
4.2 重视对乡土树种的运用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愈来愈渴望能够在生活中接触到绿色,亲近自然。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2]。应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这样才能形成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创造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这样既可以提高园
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又可以利用乡土植物造景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更重要的是易于管理,降低管理费用,节约绿化成本。
4.3 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随着文明程度的进步,人们的注意点不仅仅停留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上,而是逐渐地开始关注园林文化,重视外在感官与内在精神的统一。各种文化得到重视,饮食、民俗、建筑等诸多文化充实了当地的文脉,而在这些文化中,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植物配置要重视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园林地域文化特征。
4.4 重视植物配置科学性
绿地设计时要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发展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标,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和时间上的相关性,这样才能创造具有高生态效益的植物群落 [3]。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植物群落,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现代植物造景应重视生态学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绿化质量,改善小气候,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结束语
总之,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它能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关宏梅.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7(31):55-56.
[2]张璐,吕南柏.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5(03):68-69.
[3]姚晓鹏,姚志路.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6(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