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让数学思考成为解决问题和形成情感态度的动力之源,并在动手操作、课堂互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一、概述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把日光聚焦在课堂上,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充分的实践,来成就课堂、成全学生。下文分析了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点确定在课上设计哪些创造性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和参与。数学中的知识点也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的知识点,一类是数字型的知识点,一类是几何图形的知识点等,根据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对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等,使学生应用和实践。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自己去动手推理和验证,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也有积极的作用,更利于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长方形的而积推导过程中,教师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准备相应的数学材料,准备边长1厘米正方形纸片12个,准备宽为3厘米和长为4厘米的长方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求这个长方形的而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小正方形联系起来,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推算,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用直尺在草稿上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进行拼接,看用多少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接成这个长方形。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了验证,在长方形内用了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此时长方形的而积也就是全部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因此推算出了其最终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也利于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运用这种思维去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在知识讲解中也要适时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得到提升,并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以后,提出一些问题“在一张宽8厘米,长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直径、周长、面积”这道题目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先确立圆的直径,然后再去求周长和面积,使学生更好的去思考问题。有的学生直接动手用剪刀进行尝试,确定圆的直径长短。有的学生则运用了画图的方式进行推理,最后判断出最大圆的直径也就是长方形的宽的长度,因为在一张长方形纸上要考虑到长方形的特征。当学生探索出直径长短后,再依次根据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设置不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教师也要使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探究,以使学生学会分析。随着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的加深,教师也可以增大问题的难度,“一个圆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28厘米,求圆的面积”,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和学习,使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问题探索中,对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掌握能力也进行了考验,学生要多接触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探究和学习。在该题目中,需要学生转化思维,先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即边长×4,因此计算出正方形周长是6.28×4=25.12,即圆的周长是25. 12,由周长可以计算出圆的直径,即d=25.12÷3.14=8,再由直径可以推理出半径,半径为4,最后计算而积。在题目练习中,就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学生要根据问题内容进行探究,以更好的提升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有趣的情境更利于使学生积极参加到问题讨论和探究中,更易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逐步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的去探究和学习。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探究,对各个数学知识点等进行联系,以使学生更好的去探究问题,提升创造性思维。如在《因数与倍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教师可以创设下而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经过一处果园,其中猪八戒吃了4个桃子,6个苹果,IO个葡萄,孙悟空则吃的桃子个数是猪八戒的个数的2倍,吃了三分之一个八戒的苹果的个数,孙悟空吃了几个桃子,吃了几个苹果”,通过这一有趣情境的创造,更利于使学生进行思考,在问题探究中进行学习。西游记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更利于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去学习,在这样有趣的情境下进行思考,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总结
数学课堂是思维的场所,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引发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就是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也就把握了数学教学的根本,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效率更高。数学要想紧跟时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确保他们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苗翠玲.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
[2]谢正勇,罗利导,纪洁,顾末堂,周慧婷,印秀惠.小学数学课堂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
[3]张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A].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8
[4]韩彩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一、概述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把日光聚焦在课堂上,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充分的实践,来成就课堂、成全学生。下文分析了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点确定在课上设计哪些创造性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和参与。数学中的知识点也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的知识点,一类是数字型的知识点,一类是几何图形的知识点等,根据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对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等,使学生应用和实践。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自己去动手推理和验证,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也有积极的作用,更利于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长方形的而积推导过程中,教师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准备相应的数学材料,准备边长1厘米正方形纸片12个,准备宽为3厘米和长为4厘米的长方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求这个长方形的而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小正方形联系起来,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推算,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用直尺在草稿上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进行拼接,看用多少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接成这个长方形。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了验证,在长方形内用了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此时长方形的而积也就是全部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因此推算出了其最终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也利于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运用这种思维去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在知识讲解中也要适时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得到提升,并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以后,提出一些问题“在一张宽8厘米,长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直径、周长、面积”这道题目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先确立圆的直径,然后再去求周长和面积,使学生更好的去思考问题。有的学生直接动手用剪刀进行尝试,确定圆的直径长短。有的学生则运用了画图的方式进行推理,最后判断出最大圆的直径也就是长方形的宽的长度,因为在一张长方形纸上要考虑到长方形的特征。当学生探索出直径长短后,再依次根据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设置不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教师也要使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探究,以使学生学会分析。随着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的加深,教师也可以增大问题的难度,“一个圆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28厘米,求圆的面积”,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和学习,使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问题探索中,对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掌握能力也进行了考验,学生要多接触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探究和学习。在该题目中,需要学生转化思维,先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即边长×4,因此计算出正方形周长是6.28×4=25.12,即圆的周长是25. 12,由周长可以计算出圆的直径,即d=25.12÷3.14=8,再由直径可以推理出半径,半径为4,最后计算而积。在题目练习中,就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学生要根据问题内容进行探究,以更好的提升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有趣的情境更利于使学生积极参加到问题讨论和探究中,更易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逐步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的去探究和学习。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探究,对各个数学知识点等进行联系,以使学生更好的去探究问题,提升创造性思维。如在《因数与倍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教师可以创设下而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经过一处果园,其中猪八戒吃了4个桃子,6个苹果,IO个葡萄,孙悟空则吃的桃子个数是猪八戒的个数的2倍,吃了三分之一个八戒的苹果的个数,孙悟空吃了几个桃子,吃了几个苹果”,通过这一有趣情境的创造,更利于使学生进行思考,在问题探究中进行学习。西游记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更利于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去学习,在这样有趣的情境下进行思考,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总结
数学课堂是思维的场所,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引发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就是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也就把握了数学教学的根本,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效率更高。数学要想紧跟时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确保他们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苗翠玲.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
[2]谢正勇,罗利导,纪洁,顾末堂,周慧婷,印秀惠.小学数学课堂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
[3]张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A].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8
[4]韩彩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