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指导思想,绝非主观选择,而是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必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其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其本质特征是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其目标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行动指南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7)06-0017-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我们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思想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被确定为指导思想,绝非主观选择,而是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必然。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怎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一,从我国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相应变化。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第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巨大理论创新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了理论上的巨大创新和开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反映了这些创新和开拓的新成果,并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 第三,从党十八大以来砥砺前行辉煌成果来看。过去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中国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告:“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消除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巨大隐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非常丰富。其核心内容是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八个“明确”是对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构成了一个完备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八个明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破题,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机结合,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明了化了。 十四个“坚持”,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4)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构成了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既是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改革发展的方法。 总之,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以及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核心和灵魂。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十九大报告通篇都体现了党的宗旨,从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到“新时代”的特征,从“新矛盾”的新判断,到具体的方略布局,都凸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报告中,有很多精彩的表述,例如“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这些表述,十分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它提醒全党上下,要永远牢记“我是谁”,明确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要明确“我从哪里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要把握“我现在在哪里”,廓清标定党和国家事业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要清晰回答“我将要到哪里去”,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 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心骨,其政治地位不可替代。”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长期执政,面对的严峻挑战是权力容易被侵蚀、党的干部脱离群众。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了新的战略新判断。由过去“三步走”目标里的最后一步走,是205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但是这次在十九大报告,对奋斗目标做了战略性的调整,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这既体现了一种历史的飞跃,也体现了历史的清醒,还体现了历史的担当。 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这15年时间我们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把当年三步走的第三步2050年基本现代化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剩下15年怎么办?我们再努力干15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注意这个目标里面有两处改变,第一处加了一个“美丽”,在过去的四个要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又加了一个美丽,我们的现代化的内容更加全面。第二处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字之改,境界全变。这一切支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的重大创新,让这一伟大思想的理论支柱尤为扎实。 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是可期可及,未来征程上的三个奋斗目标犹如明亮的航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个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层层递进,接力奋斗。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在未来更长时间内我们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它为指导,中国社会就可以更加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在新时代越来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责任编辑:石本惠】
〔关键词〕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行动指南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7)06-0017-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我们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思想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被确定为指导思想,绝非主观选择,而是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必然。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怎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一,从我国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相应变化。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第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巨大理论创新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了理论上的巨大创新和开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反映了这些创新和开拓的新成果,并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 第三,从党十八大以来砥砺前行辉煌成果来看。过去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中国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告:“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消除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巨大隐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非常丰富。其核心内容是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八个“明确”是对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构成了一个完备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八个明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破题,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机结合,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明了化了。 十四个“坚持”,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4)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构成了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既是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改革发展的方法。 总之,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以及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核心和灵魂。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十九大报告通篇都体现了党的宗旨,从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到“新时代”的特征,从“新矛盾”的新判断,到具体的方略布局,都凸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报告中,有很多精彩的表述,例如“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这些表述,十分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它提醒全党上下,要永远牢记“我是谁”,明确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要明确“我从哪里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要把握“我现在在哪里”,廓清标定党和国家事业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要清晰回答“我将要到哪里去”,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 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心骨,其政治地位不可替代。”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长期执政,面对的严峻挑战是权力容易被侵蚀、党的干部脱离群众。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了新的战略新判断。由过去“三步走”目标里的最后一步走,是205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但是这次在十九大报告,对奋斗目标做了战略性的调整,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这既体现了一种历史的飞跃,也体现了历史的清醒,还体现了历史的担当。 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这15年时间我们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把当年三步走的第三步2050年基本现代化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剩下15年怎么办?我们再努力干15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注意这个目标里面有两处改变,第一处加了一个“美丽”,在过去的四个要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又加了一个美丽,我们的现代化的内容更加全面。第二处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字之改,境界全变。这一切支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的重大创新,让这一伟大思想的理论支柱尤为扎实。 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是可期可及,未来征程上的三个奋斗目标犹如明亮的航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个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层层递进,接力奋斗。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在未来更长时间内我们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它为指导,中国社会就可以更加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在新时代越来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责任编辑:石本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