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教育从本义上讲是对心灵的加温,是对人性气息的涵养与汇集,是温暖而温馨的。温暖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该如何实施温暖的教育?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温暖的教育”的话题。
常常有人问我:新教育是什么?我总是用这样的名词解释来作答——新教育是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如此解答总感觉是没有温度的,是不温暖的。其实,新教育就是温暖的教育。
何谓“温暖”?
温暖就是气温暖和。与天气寒冷比较,温暖就是暖和舒服;与天气酷热比较,温暖就是暖顺舒服。温暖是人感到舒服的主要标准。从教育的角度考量,温暖是理想教育的追求。教育是什么?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不健全的。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可见,教育从本义上讲是对心灵的加温,是对人性气息的涵养与汇集。
温暖的关键是温度适中。温度过高、过低,或没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反教育的行为。顾明远教授曾把“反教育”的行为分为三种:一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歧视“差生”“后进生”;二是用暴力对待“后进生”;三是拔苗助长,实施过度教育。因此,教育的温暖(或者说温暖的教育)就是人性的教育,要让教育散发人性的光辉。由此可见,温暖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在这样一种教育文化濡染下,新教育实验学校将是温暖的精神家园。
何为 “温暖”?
为什么要实施温暖教育?主要还是要从我们的教育对象去分析。比如,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就像初秋的柿子,看着成熟,内心却还很稚嫩,渴望自由又难以独立,想完全自由却饱尝苦涩。这是人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给予他们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养分。他们有怎样缤纷飞扬的多彩世界呢?我曾在一次新教育初中校长论坛上阐述了初中学生的“四个世界”。一是知识世界。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知识考试,成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听课、作业、考试。他们的知识世界是繁重的,又是单调的、枯燥的。二是生活世界。他们是生着活着,但未必是生活着。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许多的不协调不和谐。三是心理世界。空虚、焦虑、烦躁,失去自信和勇气等心理不健康现象比比皆是。四是虚拟世界。他们也走向了游戏、聊天、网上交友等不现实的虚拟领域。这“四个世界”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理解,学生成天生活在冷冰冰的分数里,谈何温暖舒服?谈何幸福完整?因此,温暖教育就是破解学生的“单调”,释放学生的“忙碌”,解放学生的“恐惧”,砸碎学生的“枷锁”。唯有站在初中学生的视角,秉承初中学生的意愿,实施温暖教育,才能让他们感到自由,感到自在,感到自信,也才能唤起他们自醒,培养自觉,达到自悟。这样的温暖教育,才能为学生铲除学习的莠草,培育希望的种子,浇灌成长的蓓蕾。
如何“温暖”?
怎样实施温暖教育?这里着重梳理几条理念和策略。
1. 温暖,来自阅读。
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可以美化容颜,可以使人聪明,可以滋养灵魂。最近,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继《诗词大会》之后再度火爆,正应了苏轼“粗缯大而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句。周国平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淋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新教育的每一所实验学校通过阅读节、读书会、图书推介、新书发布等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真正让阅读成为全校师生的生活方式,从而让孩子们轻轻地拂去蒙在心頭的灰尘,慢慢地融解心灵的防御之壳,渐渐地唤醒内心深处生命的本能与品质。
2. 温暖,来自微笑。
微笑不过是很简单、很微小的一个表情,也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一。微笑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美国旅游业大亨康纳·希尔顿每次到下属的旅馆视察,总要问员工:“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靠着微笑服务,希尔顿旅馆在几十年时间里从1家发展到70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旅馆之一。可见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温暖教育的底线要求就是微笑。因为,学生最需要微笑。他们心地单纯,就像晶莹剔透的美玉。他们喜欢微笑,也希望周围的人们给他们以微笑。在他们的世界里,微笑就是阳光,就是和风,就是细雨,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因此,在新教育的课堂中,在师生相处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面带微笑。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心境和积极的学习情绪,进而产生奇妙的效应。据专家测定,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学习的效率,能比在消极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提高30%到45%。可以说,微笑是学生的企盼。微笑的老师是温暖的,是美丽的。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我今天微笑了吗?”这已成为新教育学校每位师生每天的必答题。
3. 温暖,来自赞赏。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许多老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后,他的班主任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其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鼓励他学化学。终于,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个例子启示我们,要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中善于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赞赏。赞赏实质上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得到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作“赞赏效应”。教育,离不开赞赏。新教育有一条重要的理论——“潜力论”: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赞赏就是赞美和欣赏,就是理解和尊重,就是宽容和关爱,就是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赞赏是明灯,能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以光明。赞赏是阳光,能给处于寒冷中的人以温暖。温暖教育当然离不开赞赏。 4. 温暖,来自合作。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也是一个合作的世界。所谓抱团取暖、强强联手,就是强调合作中双赢。如果在孤单的学习之路上,学生有来自教师、父母和同伴的鼓舞和启迪,也许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多一些坚持的力量,少走一些弯路。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与同伴共读一本书,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懈怠,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尤其是在阅读一本坡度比较大的书籍时,团体共读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温暖教育特别需要合作。合作就是互动,就是对话,就是互相取长补短。无论是德育活动,还是课堂教学,合作中互惠互利,合作中彼此温暖,使每个成员拥有了共同的学习经历,彼此见证了对方的成长,从而在拥有不同个性、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生活经验的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一种亲密的同伴关系,以及能够彼此理解的思想与话语系统。这样的温暖教育,必将让学校成为大家心驰神往的精神港湾。
关于温暖教育的内涵与意蕴还有很多的表达。比如,温暖教育离不开尊严与尊重,离不开诗性与诗意,离不开协商与协调;再比如,温暖教育需要聚精会神的倾听,需要情真意切的表达,需要和谐和顺的评判;还比如,温暖教育应该温和、温厚、温柔、湿润,应该温煦、温情、温顺、温馨,更应该温文尔雅、温故知新、温温和和、温情脉脉。
温暖是形容词。温暖教育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更是一个教育理念,而且是一个十分先进的教育理念。温暖教育的实质就是阳光教育,就是阳光文化。新教育充分挖掘学校周围、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让它们像阳光一样照进校园,温暖师生,从而让温暖教育独具魅力、大放异彩。
以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为例。他们挖掘与放大了哪些教育资源呢?一是金陵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传统。这是其他学校不能也无法复制的文化因子。二是著名校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这是得天独厚的学校文化遗产。其中包括: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品德,“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策略,以及从人民立场出发、由问题意识激发、自文化自信生发的教育精神。这都是温暖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能。三是仙林大学城随处可见的创新的现代科技。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这些国内顶尖大学人才荟萃,都是我们实施温暖教育的极好平台。我曾经观摩过南师大教授走进孩子的课堂进行科普讲座,那种鲜活生动的教育效果真是沁人心扉!四是学校所在社区的历史、文化、传奇、故事以及人文活动的遗址、遗存和遗迹。这是温暖教育的一缕缕温暖阳光。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乡村、走进自然,走出课本、走出书本,走进更加丰富的世界,将使温暖教育更加温暖!
温暖教育的核心是指向人的生命。其宗旨就是让生命更加温暖。为此,我们应该从师生生命的高度,建设富有时代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温暖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应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温暖管理”为中心。
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校园环境管理;无论是教师管理,还是学生管理;无论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家校合作机制管理,在诸多管理层面都要体现“温暖”。这种“温暖” 表现在实现目标的清晰、沟通渠道的畅通和人际交往的信任上。
实现目标的清晰是温暖管理的前提条件。每位师生都要有明确的成长方向和美好的未来憧憬。比如每位青年教师都要有“一年合格、两年冒尖、三年成骨干”的成长路线图;中年教师也要有成为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特级教师的美好愿景。至于学生的成长目标更要清晰明亮,不能给学生提过低或过高的要求,一定要让学生做应该做的事。目标明,就是方向明,就是为每位师生的生命成长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旗帜,温馨地召唤他们向着目标进发。
沟通渠道的畅通是温暖管理的重要内容。这种沟通渠道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等方面。与教师沟通中应倡导“三融合”,即在校内教师结对中融合,在与教研室教研员定期活动中融合,在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中融合。与学生沟通中,每位教师都應走到学生群体中,去和学生个体进行交流,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情绪,去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去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与家庭沟通中,学校应主动建立家校共育委员会,定期组织学生父母和社区群众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想要教育好孩子,先要教育好家长,让家长重视教育、懂得教育。
人际交往中的信任是温暖管理的主要表现。这里的“信任”,关键是学校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要变“组织领导型”为“思想引领型”,变“行政事务型”为“发展策划型”,变“命令指挥型”为“合作服务型”,变“粗放经营型”为“精细管理型”。这种角色的转变,将给校园增添人际交往的信任,让学校充满团结、友爱、民主、平等、尊重、开放等良性特征,为师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生命力的勃发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基础。
“两个基本点”是指课堂和课程。
先说“温暖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也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处。温暖课堂,首先是直抵生命。每堂课都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有灵气和个性的人,一个个正在蓬勃生长的花季少年。而教师则在温暖课堂里也实现着自己的生命成长,体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其次是直面问题。古人曰:“学贵有疑。”“疑”就是问题。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直面问题就是让问题成为课堂的“催化剂”。带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融入故事,展开思考。再次是直指心灵。温暖课堂就是能让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共同得到满足的课堂。直指心灵就要情感浸润,让课堂彰显生命张力。曾观摩过一位新教育榜样教师执教《生命常常如此之美》一文。教师让学生读课题:重读“生命”,读出“热爱”之情;重读“常常”,读出“感激”之情;重读“如此”,读出“赞美”之情;重读“美”,读出“感叹”之情。把课题“生命常常如此之美”这几个字读出味来,为上好这篇课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第四是直通生活。当下中小学课堂最大的弊端莫过于缺少生活的气息。如果每堂课都让学生沐浴生活的阳光,就会让他们的学习像盐溶于水——基于生活、为了生活、在生活中、直通生活,从而有效地感知、感受、感悟、感想。 上述温暖课堂的“四个直”——直抵生命、直面问题、直指心灵和直通生活,最主要的是要解决“课堂是谁的”“怎样读懂课堂中的学生”这一理念问题。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要读懂学生的起点,让教学更有效;要读懂学生学习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智慧思考;要读懂学生的错误,为学生搭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要读懂学生的质疑,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思维品质。
总之,温暖课堂就是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磁场,成为师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成为师生共同探寻真理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的精神家园。
次说“温暖课程”。课程是种子,是土壤,是伟大的机会,还是活在我们信念中的那些故事。新教育所开发、实施的“温暖课程”,就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精彩故事。
我们应该以国家课程体系为主线,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整合现有学科活动、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在内的三大宝塔形课程体系,并不断完善各类特色课程。还是以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为例。他们以新教育理念为引导,着力建设以下几项特色课程:1.依托金陵中学长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成绩,通过建立机器人兴趣小组、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等途径,实施创新思维课程。2.依托金陵中学国际课程的雄厚实力与丰富资源,通过英语强化学习、世界文化理解、定期出国游学等途径,开设国际理解课程。3.依托栖霞社区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通过寻访古迹、访谈老人、查阅資料等途径,开设民俗探究课程。4.结合金陵中学招收艺术和体育特长生的项目,通过排练音乐剧、歌舞剧,进行业余足球、羽毛球、田径训练等,开设艺体展示课程。
温暖教育,不是装模作样的姿态,而是温暖人心的关怀;不是常规方式的重复,而是温和动人的态度;不是例行公事的说教,而是温馨感人的照顾。新教育之所以要高举起温暖教育的大旗,就是要让冷冰冰的面孔热起来,让硬邦邦的话语暖起来,让书本上陌生的知识符号染上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学生触摸到它们的温度。这样才能以最贴近人心的方式将知识和信息传递并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田。如此,我们的学校才是在做暖心的事;学生、家长和社会才会对教育有满意度。
(作者为江苏省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教育从本义上讲是对心灵的加温,是对人性气息的涵养与汇集,是温暖而温馨的。温暖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该如何实施温暖的教育?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温暖的教育”的话题。
常常有人问我:新教育是什么?我总是用这样的名词解释来作答——新教育是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如此解答总感觉是没有温度的,是不温暖的。其实,新教育就是温暖的教育。
何谓“温暖”?
温暖就是气温暖和。与天气寒冷比较,温暖就是暖和舒服;与天气酷热比较,温暖就是暖顺舒服。温暖是人感到舒服的主要标准。从教育的角度考量,温暖是理想教育的追求。教育是什么?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不健全的。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可见,教育从本义上讲是对心灵的加温,是对人性气息的涵养与汇集。
温暖的关键是温度适中。温度过高、过低,或没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反教育的行为。顾明远教授曾把“反教育”的行为分为三种:一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歧视“差生”“后进生”;二是用暴力对待“后进生”;三是拔苗助长,实施过度教育。因此,教育的温暖(或者说温暖的教育)就是人性的教育,要让教育散发人性的光辉。由此可见,温暖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在这样一种教育文化濡染下,新教育实验学校将是温暖的精神家园。
何为 “温暖”?
为什么要实施温暖教育?主要还是要从我们的教育对象去分析。比如,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就像初秋的柿子,看着成熟,内心却还很稚嫩,渴望自由又难以独立,想完全自由却饱尝苦涩。这是人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给予他们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养分。他们有怎样缤纷飞扬的多彩世界呢?我曾在一次新教育初中校长论坛上阐述了初中学生的“四个世界”。一是知识世界。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知识考试,成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听课、作业、考试。他们的知识世界是繁重的,又是单调的、枯燥的。二是生活世界。他们是生着活着,但未必是生活着。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许多的不协调不和谐。三是心理世界。空虚、焦虑、烦躁,失去自信和勇气等心理不健康现象比比皆是。四是虚拟世界。他们也走向了游戏、聊天、网上交友等不现实的虚拟领域。这“四个世界”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理解,学生成天生活在冷冰冰的分数里,谈何温暖舒服?谈何幸福完整?因此,温暖教育就是破解学生的“单调”,释放学生的“忙碌”,解放学生的“恐惧”,砸碎学生的“枷锁”。唯有站在初中学生的视角,秉承初中学生的意愿,实施温暖教育,才能让他们感到自由,感到自在,感到自信,也才能唤起他们自醒,培养自觉,达到自悟。这样的温暖教育,才能为学生铲除学习的莠草,培育希望的种子,浇灌成长的蓓蕾。
如何“温暖”?
怎样实施温暖教育?这里着重梳理几条理念和策略。
1. 温暖,来自阅读。
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可以美化容颜,可以使人聪明,可以滋养灵魂。最近,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继《诗词大会》之后再度火爆,正应了苏轼“粗缯大而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句。周国平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淋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新教育的每一所实验学校通过阅读节、读书会、图书推介、新书发布等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真正让阅读成为全校师生的生活方式,从而让孩子们轻轻地拂去蒙在心頭的灰尘,慢慢地融解心灵的防御之壳,渐渐地唤醒内心深处生命的本能与品质。
2. 温暖,来自微笑。
微笑不过是很简单、很微小的一个表情,也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一。微笑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美国旅游业大亨康纳·希尔顿每次到下属的旅馆视察,总要问员工:“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靠着微笑服务,希尔顿旅馆在几十年时间里从1家发展到70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旅馆之一。可见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温暖教育的底线要求就是微笑。因为,学生最需要微笑。他们心地单纯,就像晶莹剔透的美玉。他们喜欢微笑,也希望周围的人们给他们以微笑。在他们的世界里,微笑就是阳光,就是和风,就是细雨,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因此,在新教育的课堂中,在师生相处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面带微笑。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心境和积极的学习情绪,进而产生奇妙的效应。据专家测定,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学习的效率,能比在消极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提高30%到45%。可以说,微笑是学生的企盼。微笑的老师是温暖的,是美丽的。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我今天微笑了吗?”这已成为新教育学校每位师生每天的必答题。
3. 温暖,来自赞赏。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许多老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后,他的班主任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其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鼓励他学化学。终于,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个例子启示我们,要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中善于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赞赏。赞赏实质上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得到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作“赞赏效应”。教育,离不开赞赏。新教育有一条重要的理论——“潜力论”: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赞赏就是赞美和欣赏,就是理解和尊重,就是宽容和关爱,就是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赞赏是明灯,能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以光明。赞赏是阳光,能给处于寒冷中的人以温暖。温暖教育当然离不开赞赏。 4. 温暖,来自合作。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也是一个合作的世界。所谓抱团取暖、强强联手,就是强调合作中双赢。如果在孤单的学习之路上,学生有来自教师、父母和同伴的鼓舞和启迪,也许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多一些坚持的力量,少走一些弯路。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与同伴共读一本书,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懈怠,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尤其是在阅读一本坡度比较大的书籍时,团体共读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温暖教育特别需要合作。合作就是互动,就是对话,就是互相取长补短。无论是德育活动,还是课堂教学,合作中互惠互利,合作中彼此温暖,使每个成员拥有了共同的学习经历,彼此见证了对方的成长,从而在拥有不同个性、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生活经验的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一种亲密的同伴关系,以及能够彼此理解的思想与话语系统。这样的温暖教育,必将让学校成为大家心驰神往的精神港湾。
关于温暖教育的内涵与意蕴还有很多的表达。比如,温暖教育离不开尊严与尊重,离不开诗性与诗意,离不开协商与协调;再比如,温暖教育需要聚精会神的倾听,需要情真意切的表达,需要和谐和顺的评判;还比如,温暖教育应该温和、温厚、温柔、湿润,应该温煦、温情、温顺、温馨,更应该温文尔雅、温故知新、温温和和、温情脉脉。
温暖是形容词。温暖教育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更是一个教育理念,而且是一个十分先进的教育理念。温暖教育的实质就是阳光教育,就是阳光文化。新教育充分挖掘学校周围、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让它们像阳光一样照进校园,温暖师生,从而让温暖教育独具魅力、大放异彩。
以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为例。他们挖掘与放大了哪些教育资源呢?一是金陵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传统。这是其他学校不能也无法复制的文化因子。二是著名校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这是得天独厚的学校文化遗产。其中包括: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品德,“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策略,以及从人民立场出发、由问题意识激发、自文化自信生发的教育精神。这都是温暖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能。三是仙林大学城随处可见的创新的现代科技。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这些国内顶尖大学人才荟萃,都是我们实施温暖教育的极好平台。我曾经观摩过南师大教授走进孩子的课堂进行科普讲座,那种鲜活生动的教育效果真是沁人心扉!四是学校所在社区的历史、文化、传奇、故事以及人文活动的遗址、遗存和遗迹。这是温暖教育的一缕缕温暖阳光。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乡村、走进自然,走出课本、走出书本,走进更加丰富的世界,将使温暖教育更加温暖!
温暖教育的核心是指向人的生命。其宗旨就是让生命更加温暖。为此,我们应该从师生生命的高度,建设富有时代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温暖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应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温暖管理”为中心。
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校园环境管理;无论是教师管理,还是学生管理;无论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家校合作机制管理,在诸多管理层面都要体现“温暖”。这种“温暖” 表现在实现目标的清晰、沟通渠道的畅通和人际交往的信任上。
实现目标的清晰是温暖管理的前提条件。每位师生都要有明确的成长方向和美好的未来憧憬。比如每位青年教师都要有“一年合格、两年冒尖、三年成骨干”的成长路线图;中年教师也要有成为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特级教师的美好愿景。至于学生的成长目标更要清晰明亮,不能给学生提过低或过高的要求,一定要让学生做应该做的事。目标明,就是方向明,就是为每位师生的生命成长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旗帜,温馨地召唤他们向着目标进发。
沟通渠道的畅通是温暖管理的重要内容。这种沟通渠道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等方面。与教师沟通中应倡导“三融合”,即在校内教师结对中融合,在与教研室教研员定期活动中融合,在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中融合。与学生沟通中,每位教师都應走到学生群体中,去和学生个体进行交流,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情绪,去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去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与家庭沟通中,学校应主动建立家校共育委员会,定期组织学生父母和社区群众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想要教育好孩子,先要教育好家长,让家长重视教育、懂得教育。
人际交往中的信任是温暖管理的主要表现。这里的“信任”,关键是学校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要变“组织领导型”为“思想引领型”,变“行政事务型”为“发展策划型”,变“命令指挥型”为“合作服务型”,变“粗放经营型”为“精细管理型”。这种角色的转变,将给校园增添人际交往的信任,让学校充满团结、友爱、民主、平等、尊重、开放等良性特征,为师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生命力的勃发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基础。
“两个基本点”是指课堂和课程。
先说“温暖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也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处。温暖课堂,首先是直抵生命。每堂课都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有灵气和个性的人,一个个正在蓬勃生长的花季少年。而教师则在温暖课堂里也实现着自己的生命成长,体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其次是直面问题。古人曰:“学贵有疑。”“疑”就是问题。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直面问题就是让问题成为课堂的“催化剂”。带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融入故事,展开思考。再次是直指心灵。温暖课堂就是能让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共同得到满足的课堂。直指心灵就要情感浸润,让课堂彰显生命张力。曾观摩过一位新教育榜样教师执教《生命常常如此之美》一文。教师让学生读课题:重读“生命”,读出“热爱”之情;重读“常常”,读出“感激”之情;重读“如此”,读出“赞美”之情;重读“美”,读出“感叹”之情。把课题“生命常常如此之美”这几个字读出味来,为上好这篇课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第四是直通生活。当下中小学课堂最大的弊端莫过于缺少生活的气息。如果每堂课都让学生沐浴生活的阳光,就会让他们的学习像盐溶于水——基于生活、为了生活、在生活中、直通生活,从而有效地感知、感受、感悟、感想。 上述温暖课堂的“四个直”——直抵生命、直面问题、直指心灵和直通生活,最主要的是要解决“课堂是谁的”“怎样读懂课堂中的学生”这一理念问题。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要读懂学生的起点,让教学更有效;要读懂学生学习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智慧思考;要读懂学生的错误,为学生搭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要读懂学生的质疑,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思维品质。
总之,温暖课堂就是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磁场,成为师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成为师生共同探寻真理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的精神家园。
次说“温暖课程”。课程是种子,是土壤,是伟大的机会,还是活在我们信念中的那些故事。新教育所开发、实施的“温暖课程”,就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精彩故事。
我们应该以国家课程体系为主线,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整合现有学科活动、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在内的三大宝塔形课程体系,并不断完善各类特色课程。还是以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为例。他们以新教育理念为引导,着力建设以下几项特色课程:1.依托金陵中学长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成绩,通过建立机器人兴趣小组、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等途径,实施创新思维课程。2.依托金陵中学国际课程的雄厚实力与丰富资源,通过英语强化学习、世界文化理解、定期出国游学等途径,开设国际理解课程。3.依托栖霞社区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通过寻访古迹、访谈老人、查阅資料等途径,开设民俗探究课程。4.结合金陵中学招收艺术和体育特长生的项目,通过排练音乐剧、歌舞剧,进行业余足球、羽毛球、田径训练等,开设艺体展示课程。
温暖教育,不是装模作样的姿态,而是温暖人心的关怀;不是常规方式的重复,而是温和动人的态度;不是例行公事的说教,而是温馨感人的照顾。新教育之所以要高举起温暖教育的大旗,就是要让冷冰冰的面孔热起来,让硬邦邦的话语暖起来,让书本上陌生的知识符号染上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学生触摸到它们的温度。这样才能以最贴近人心的方式将知识和信息传递并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田。如此,我们的学校才是在做暖心的事;学生、家长和社会才会对教育有满意度。
(作者为江苏省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