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因此,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这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方面。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我们对数学的教学应该如何做到生活化呢?针对这一问题,下面谈谈:
一、让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坐的是第几组第几排?”突然学生被这个平时常讨论的但从没细细研究的问题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纷纷说出自己坐第几组第几排。经过学生的交流,我初步了解了学生在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类似用“第几组第几排”的方法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自己的座位,同学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我充分利用并且及时提升学生这些生活中已有的经验,然后在回到课本中,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二、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导入时应该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们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这一课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生活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也提供了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素材。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有利于把抽象的数学变成生活的本领促进学生发展。课本练习二中的第11题,13题。就是这的素材。学生在练习时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如第13题的第(3)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评价,这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建立数学观,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2、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年月日》一课教学中,我利用“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唯有二月二十八”、“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数位”与“位数”,而且教学中涉及计算测量的内容,很多情况下要求数据的精确,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而且在表述时词语的选择也要准确。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连线题改成找朋友,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3、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20根小棒来,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三、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特别注重的是:
1、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感知数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学习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9)
[2]王鐵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3]袁桂林.熊梅.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4]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这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方面。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我们对数学的教学应该如何做到生活化呢?针对这一问题,下面谈谈:
一、让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坐的是第几组第几排?”突然学生被这个平时常讨论的但从没细细研究的问题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纷纷说出自己坐第几组第几排。经过学生的交流,我初步了解了学生在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类似用“第几组第几排”的方法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自己的座位,同学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我充分利用并且及时提升学生这些生活中已有的经验,然后在回到课本中,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二、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导入时应该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们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这一课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生活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也提供了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素材。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有利于把抽象的数学变成生活的本领促进学生发展。课本练习二中的第11题,13题。就是这的素材。学生在练习时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如第13题的第(3)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评价,这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建立数学观,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2、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年月日》一课教学中,我利用“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唯有二月二十八”、“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数位”与“位数”,而且教学中涉及计算测量的内容,很多情况下要求数据的精确,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而且在表述时词语的选择也要准确。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连线题改成找朋友,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3、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20根小棒来,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三、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特别注重的是:
1、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感知数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学习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9)
[2]王鐵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3]袁桂林.熊梅.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4]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