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本土 传承创新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进
   1990年拜著名画家胡真来为师,学习中国花鸟画近三十春秋。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人才示范岗、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校长、高级教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艺术教育管理工作。在《儿童绘画五环节》等多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主研的省级实验课题《电教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获省级二等奖,著有《图解字典》丛书、《手工制作》等专著。作品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成都市美术作品展》、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展、成都市美术教师作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五周年成都市美展、画意成都美术作品展等,并荣获成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评选一等奖。
   聊起我跟艺术的不解之缘还得追溯到“文革”期间,那时正值打倒“四人帮”的特殊时期,大街小巷的墙上满是相关漫画,美术老师一上课就带我们上街临摹。简洁的线条和夸张的造型让我如痴如醉,我的图画本画了一本又一本,对用线条进行造型有了初步的感知。
   后来又在工作于成都画院的邻居影响下,临摹了《三国演义》《岳飞传》等老版连环画,临摹作品受到老师的表扬并推荐我到少年宫中心组提升培训。在少年宫有机会接触与观摩老一辈画家的现场展示与生动讲解,对中国画有了一定认识。后考人成都师范,选修了美术,毕业后在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担任美术教师,并进修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在盐道街小学工作期间与胡真来老师相遇,一起参与了当时盐小的省级实验《课内外结合整体优化教育改革》,由于胡真来老师人品好,画艺精,遂拜其为师,开启了近三十年中国花鸟画研习之路。
   谈起艺术就不得不提及传承与创新的话题,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又或者其他艺术门类,离开了传承与创新就是纸上谈兵。艺术不能是无根之术,它先有生长的基础,其后才会有生命力。首先,艺术创作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生活仔细观察与体验,在获得生活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构思与艺术表达,从而达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而艺术构思与艺术表达是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临、仿、变、组、创的过程。因此我在创作前,臨摹了大量恩师胡真来的作品,在老师点评与示范下习得了中国花鸟画疏密、多少、聚散、浓淡、千湿等技法,又明白了传统文化“在变化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变化”的发展规律等。在此过程中恩师常常以白石老先生的话“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来引导我的创作,促使了我尝试将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相结合,把线条、色彩、光影等表达相融合,形成更综合的花鸟画绘画表达。
   作品《家的味道》就是有感于中国的家文化创作而来的。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生活的民族,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温暖的代名词,是可以停泊依靠的港湾。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家庭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每天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当家庭在中国人的世界中被赋予极高地位,家庭生活中的“烟火味”也便渗人了社会中的每个毛孔,在同一屋檐下,我们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传递感情。春节作为中国的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真正的核心就是团圆,我们所说的“年味”就是融人了父母爱的“烟火味”。《家的味道》在传统工笔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光影表现平淡无奇的蔬菜与泡菜坛,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承载了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寄托了我内心对艺术的追求与向往。
其他文献
千字大赋以“天”起韵,一运到底,格律森严,而变化多端。既若香象渡河,步步沉底;又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显然,仅凭满腔豪情、一时冲动绝难做到,而须出之以长期磨炼中谨慎细密之学养、工夫,方能将心中那股郁勃纯真正气一贯到底。   二O二O年二月十二日中午12:29,新冠肆虐正紧,人心惶惶无依。评协为扶持、弘扬正气,以赋抗疫,请蜀中当代词赋名家蔡长宜先生针对疫情以古风创作,先生慨然允之。十四日凌晨00:5
朗诵|贾建立   曾忆上元灯似昼,   市井喧哗,   彩练笙歌秀。   今夜蟾宫明如旧,   街空却照昏灯瘦。   谁信流云闭月久,   试看千门,   凝语观星斗。   不惹啼痕湿彩袖,   芳樽共举云开后。   破阵子·念湖北疫情   楼耸不飞黄鹤,   山雄更现云低。   霾锁江城人不见,   破霧哪得觅天梯。   龟蛇频问急。   飞降疾驰军旅,   挑灯汗透白衣。   阡陌农夫披挂毕,
有史罕见疫情,触动国人神经。全民协力抗疫,词赋亦能鼓劲。关爱患者,传递人文情怀;致敬防控,书写大爱精神;平抚焦虑,注入善美心性;传递诗思,情系家国命运。赋者仁心,纵观史迹,瘟疫虽袭,如无物之阵,赖国施重器,民遵法纪,自我隔离为他人;赋文德善,环视神州,洽大江巨澜,托雷火二神,荡尽阴霾,冬将去矣又迎春。,上下同仇敌忾,众志必将成城。此战无硝烟,考验特殊毅力;防疫靠大家,华夏艰难玉成。字行诗意,抒写悲
一、什么是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是我们爷爷奶奶唱过的歌,是我们民族的DNA,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民歌,同时还是我们的民族史,是我们的心灵史。  原生态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十类,第一类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第二类就是传统音乐,而且传统音乐里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是祖先的声音,很多作品都传递着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媽妈带我们去商场买衣服。走在去商场的路上,我和妹妹打打闹闹,欢声笑语。  我们很快到了商场,我嫌妈妈和妹妹走得太慢,就先进去了。在去二楼的电梯口,我被一个玩具小火车给迷住了,就先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找不到妈妈和妹妹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因为人多怎么都找不到。突然,我想到一楼电梯口有保安叔叔,我想他一定能帮我找到妈妈。我找到保安叔叔,保安叔叔告诉我不要着急,然后拿
第一次听到张宇的歌声是在一首原创作品中,她声音的细腻以及对歌曲意境的把握恰到好处,娓娓道来,毫不张扬做作,很好地诠释了声音为作品服务这一点。后来在几次音乐会的演出现场听到她对几种不同风格作品的演绎:歌剧、古曲、艺术歌曲、地方民歌等。令人称羡的是她对声音的把控能力极强,真正做到了“唱什么像什么”,一名好的歌者给观众带来的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她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传心传神,牵动在场的每一位听众的心。印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与大家一道分享怎样欣赏中国画。第一,是了解中国画的物质形式;第二,是认识和把握欣赏中国画须要具备的主体条件。  一、现传中国画的幅制与装裱形式  中国画的物质形式体现于其幅制和装裱形式。这些形式包括手卷、立轴、条幅与条屏、斗方、册页、扇面、镜片7种类型。   (一)手卷,是一种可携带的装裱形式,也称长卷。即裱成长轴一卷,画面连续不断,可从左至右展开横看,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画幅
2018年12月16日是徐匡先生从艺六十余载在四川举办的首个个人展览,也是徐匡先生迄今为止四次个人艺术展中展出作品最多、内容最丰富、维度最全面的一次展览。  自1974年开始,徐匡先生几乎每年都去四川藏区和西藏,一坚持就是四十余年。他在藏区、在青海、在凉山创作的日子少则几个月,多则大半年。这种待下去、沉下来的经历,让他创作了一大批在中国艺术史上留得住、叫得响的精品力作。  坚守来自生活的艺术,来自
踩着落叶,铺就的小径,  群山伟岸迤逦,随地震的远去……  英雄的灵魂已得到安息,  有多少遇难同胞,  又重新回到受灾的家园,  有多少动物又回到,  大熊猫保护区,  梦回唐家山,紧贴七里香,  長青藤,  不断发出香气熏你,  舞动枝蔓留你,  那又是何等的礼遇,  下至谷底,逆流而行,溪流平缓,  格外疏朗开阔,  清冷见底,  落差大处如悬空飘带,  飞流急湍,  摄影者的梦,在这里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