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藏书家逸闻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书不爱官明代浙江人胡震亨,藏书万卷,日夕搜讨,凡秘籍僻本中有遗误之处,都一一校正,人称“博物君子”。胡在固城任教谕时,上司提他为德州知州。诏令已出,他却在上面批了一首诗,其中有“自爱小窗吟好句,不随五马渡江来”二句,托病不赴任。
  卖首饰购书清代江苏藏书家丁雄飞,生有书癖。童年时,每闻保姆谚语或民间艺人歌词便请人录下,藏于襟袖间。19岁时,丁随父回家,路过苏州,见书肆一个接一个,典籍堆积如山,激动不已,大叫欲狂,将所带银钱全部买了书。其妻与他有同样志趣,婚后未满10日,竟将嫁妆首饰或卖或典,所得钱款,全用购书。
  分家独爱书清代浙江著名藏书家吕抚,幼年苦读其父藏书,父母离世后,兄弟分家。他不要房屋良田,独要父亲的藏书。此后又另购书籍,筑“逸亭”,藏书其中,纵情阅读。
  书不藏于家北宋尚书李常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是黄庭坚的舅父。他早年读书在庐山五老峰下,有一座白石庵,那里放着他收藏的九千卷藏书,他离开庐山时,将这些书留在故居。于是,山中人对此公十分怀念,改白石庵为“李氏山房”。
  父子赛藏书明藏书家徐介寿,浙江人。其藏书楼叫“百城楼”,家中藏书达五万卷。父子二人分南北二路各自购书,每到除夕,父子聚在一起比赛看谁购得的书多,乐此不疲,七年从不间断。
  黄丕烈祭书清代有个有名的藏书家黄丕烈,每年到岁末就要举行盛大的礼仪来祭书,场面十分有趣。他还请很多名家为他作祭书图,沈士元为他写过《祭书图说》,顾广圻为他写过《士礼居祭书诗》,“士礼居”是黄的室名。
  藏书池中央明代浙江藏书家虞守愚,嗜书如命,书多达几万册。最有趣的是,他将书楼建于一水池中央,用一长木板作独木桥,每至晚上便将独木桥抽掉,说:楼不延客,书不借人。这种将典籍深藏密锁,秘不示人的做法虽不足为训,但爱书之情却也令人理解。
  买尽蜀之书陆游是大诗人,也是很杰出的藏书家。他的家是越中三大藏书家之一。他入蜀做官时,在离开蜀中时,将积蓄全买成蜀书却不购置任何东西。他称自己的书室为“书巢”,室中的柜子、案上、枕边、无不是书。他吃喝拉撒,疾痛呻吟,悲愤忧郁,伤时感国都与书在一起。有时想外出,却是乱书围住,以致出不去。
  藏书家赛书明代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其侄儿范太澈也是一卓越的藏书家,每见人有写本未传于世,必苦苦求借一抄。他常向范钦借抄,范钦每每不答应。范大澈遂发奋遍搜天下异书,不惜千金购买。凡得异书,知是“天一阁”所未有,即备酒菜,将范钦迎至家中,把书放于几案上,故意让范钦看到,范钦取阅后默默而去。
  (短信代码:070832)
其他文献
万宝龙百余年中不断涌现的经典作品,是众多设计师无限创意的结晶.这些前赴后继的优秀设计师们,将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创意奉献给万宝龙的同时,也与万宝龙的精神和品牌理
期刊
1938年,中国考古学家纪蒲泰等人到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地区考察时,在一个不太显眼的山洞里共挖出716块圆形体花岗石,中间稍圆无孔,每块厚度约2厘米,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出许多十分规则的水波纹线条,极似现代的镭射唱片,上面还刻有许多现代人无法解读的各种符号。经过测定,这些石盘大约是1万多年以前的东西。后来,石盘几经辗转到达苏联,在莫斯科所作的各项科学分析表明,这些石盘含有大量的钴金属和其他金属元素,而
生态教学即回归自然,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呈现更加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调动学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肠道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英国首先发生PED,随后迅速传播至欧洲其他国家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令人意外的是,出现在亚洲的PED
期刊
时光流转,温馨浪漫的圣诞佳节悄然即至。人们期盼着与家人和朋友同聚,共享冬日温情。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刻,处处流光溢彩,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也是一个最值得分享的时刻,以暖
期刊
2017年9月28日,第五届中国沭阳花木节在沭阳国际花木城隆重开幕,作为花木节重要组成部分的第四届中国精品盆景(沭阳)邀请展暨第三届中国盆景制作比赛同期开幕,来自全国十余个
从翻动课堂的意义入手,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课前制作高质量的视频,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完善评价体系,实施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任务.经过分析发
大火无情人有情,患难之时见真情.高斌、张敏和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小伙子因为一场大火“火了”.三人素不相识,却因在大火中救出一名瘫痪在床的老人而结缘.rn2018年5月25日上午
期刊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进行教学主题的设计,依照学生们的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爱好,设定特定的主题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确保高中生能够在高中
教育本无目的,有目的的只是人。然而这个人,到底是身处教育过程中的你我,还是那些远离教育本身而又高高在上的另外的人呢?杜威曾说:“教育的目的在过程之外,一定是因为社会关系不能平等地保持均衡……(教育中的)人的目标不再是从他们本身经验的自由成长而产生。名义上是他们的目标,其实是别人遂愿的手段。”教育过程中的你我,会有何种的际遇与生命的姿态,想必与杜威言语中的“别人”毫无瓜葛。“别人”所关注的,只是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