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广州某高层综合楼的超限设计,文中首先描述了该工程的超限情况及相应的结构设计思路,在理论分析与概念设计的前提下,采用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通过不同软件对比分析并验算结构的整体性与合理性。针对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结构,最终达到超限设计要求,通过超限审查。
关键词:超限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优化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 high-rise building of guangzhou off-gauge design,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projec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off-gauge corresponding design thinking,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concept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buildings aseismic method, through different software contras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integrity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Th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problems found in mak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chieve finally overrun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off-gauge review. Keywords: overrun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performanc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52.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中山一路,建筑用地面积4930m2,总建筑面积为16687m2,地上11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为42.00米。本工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特征周期0.35s。结构整体模型见图1。
2、超限情况
2.1 如图2所示,建筑首层与二层之间存在局部的夹层,形成大部分跨层墙柱,使首层嵌固端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1]要求。
2.2 如图3所示,建筑二层位置存在局部的大梁转换,致使竖向构件不连续。
图2 夹层(建筑首层与二层之间)图3 大梁转换(建筑二层)
2.3 如图4所示,建筑四层左边大开洞,开洞面积大于30%,造成楼板不连续[1]。
图4 大开洞(建筑四层)图5 尺寸突变及错层(建筑六层)
2.4 如图5所示,建筑六层位置左边竖向构件收进尺寸大于25%,造成尺寸突变[1];右边整体错层1.5m,超过普通梁高。
2.5 如图6所示,建筑九~十一层位置由于竖向收进后造成上部长宽比较大,呈现狭长条状,容易形成鞭梢作用,很难控制其位移比[1]。
2.6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建筑平面呈双矩形角部重叠形[1],同时使重叠位置形成了细腰部位[2]
根据《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粤建市函[2011]580号)要求,本工程超限情况如表1。
本工程高度未超过规定限值,结构类型符合现行规范的适用范围,不属于复杂高层建筑,但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及竖向构件不连续等4项不规则,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3、超限设计要求
根据规范[3]要求,建筑结构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本工程总体按性能目标C要求设计,即在多遇地震(小震)下满足第1抗震性能水准的要求,在设防地震(中震)下满足第3抗震性能水准的要求,在罕遇地震(大震)下满足第4抗震性能水准的要求。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要求见下表2。
4、超限设计分析
本工程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选用SATWE软件(简化墙元模型,2010版)和GSSAP软件(细分墙元模型,15.0版)。
4.1针对结构存在局部跨度16.8m转换梁柱情况,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在竖向地震作用下,转换柱轴压比及梁柱配筋均满足要求。
4.2为了提高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抗震承载力及性能,框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轴压比限值也相应提高。
4.3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根据要求选择图7三条地震波,结果三组加速度时程的各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的结果小于或接近于规范反应谱结果,反应谱结果在
TH1TG035(天然波) TH2TG035(天然波)RH2TG035(人工波)
弹性阶段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只有Y向存在12层(即建筑9层)以上楼层的剪力比振型分解法稍大的情况,如图8所示。对这些楼层施工图设计时,将振型分解法的地震作用适当放大,使其能基本包络时程分析的结果。
4.4对除普通楼板、次梁以外所有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进行中震设计,根据其抗震性能目标,结合《高规》相关公式,进行性能计算分析。本工程关键构件的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的计算方法计算,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但考虑荷载作用分項系数,考虑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关键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以及
其他构件的承载力验算按中震不屈服的计算方法计算,即计算中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荷载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均取为1.0[4]。
4.5本工程存在凹凸不规则,细腰平面及楼板不连续等不规则情况,为了满足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并确保在地震作用下楼板能可靠地传递水平力,采用GSSAP进行了中震和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楼板应力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剪力墙筒与板交接的地方以及楼板拐角处出现应力集中外,各工况下板正应力与剪切应力均满足要求。
4.6按规范要求的“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采用PUSH&EPDA程序对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X、Y方向推覆,关键构件均未出现屈服,只有底部在推覆方向受拉一侧的个别剪力墙出现损坏的情况,经查看可知均为面外拉弯损坏,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5、超限优化措施
5.1通过提高关键部位及底部剪力墙墙肢的延性,使抗侧刚度和结构延性更好地匹配,达到有效地协同抗震。首先,通过提高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率、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等措施提高第一道防线的承载能力,其次,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按框架结构的规定取用,以提高第二道防线的承载能力[5~7]。
5.2根据计算结果对楼板边缘、转角等应力集中的地方进行加强,特别是平面细腰部位楼板加厚为150mm,配置45度斜向钢筋,并适当加强边梁配筋。
5.3针对本工程尺寸突变等竖向不规则的情况,适当增加结构的振型数,以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并适当加大收进处上下层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最小配筋率,相关竖向构件箍筋全长加密。
5.4扭转不规则使主体结构薄弱部位通常出现在整体结构边缘区域,设计时采取减小边缘结构竖向构件轴压比、剪压比及提高配箍率、配筋率等措施,提高结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8]。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增设芯柱,以提高柱子的延性。
5.5转换构件范围内楼板厚度取180mm,通过考虑竖向地震和全楼弹性的模型对转换柱与转换梁进行分析,同时确保中震下其满足抗弯不屈服,抗剪弹性,大震下处于不屈服状态。
5.6跨层柱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确保中震下抗弯不屈服,抗剪弹性。
5.7采用中震和小震作用下弹性楼板应力分析,以考虑跨层及错层墙柱的实际受力情况。
6、结语
本工程采用两个空间结构分析程序SATWE和GSSAP进行计算,对关键构件采用两个计算程序的包络值进行设计。按规范要求,选用两组天然地震波和一组场地人工波,对结构作弹性时程分析,并将结果与反应谱分析结果相比较。对关键构件进行中震验算,了解其抗震性能,并采取相应加强措施。对整体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PUSHOVER分析,以确定结构能否满足第二阶段抗震设防水准要求,并对薄弱构件制定相应的加强措施。从多方面多途径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最终分析表明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抗震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和规范要求。该工程已通过结构超限审查,并完成了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参 考 文 献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 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 甘丹, 张敬书等. 细腰复杂截面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J]. 西北地震学报, 2008(4)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吕西林.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5] 赵耀普, 卫文. 招商酒店抗震设计[J]. 建筑科学, 2011
[6] 吕西林, 李学平.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 建筑结构学报, 2002(4)
[7] 姜安庆等. 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优化[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4(3)
[8] 王建峰,虞终军等. 上海城投控股大厦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 结构工程师, 2011(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超限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优化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 high-rise building of guangzhou off-gauge design,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projec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off-gauge corresponding design thinking,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concept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buildings aseismic method, through different software contras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integrity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Th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problems found in mak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chieve finally overrun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off-gauge review. Keywords: overrun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performanc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52.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中山一路,建筑用地面积4930m2,总建筑面积为16687m2,地上11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为42.00米。本工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特征周期0.35s。结构整体模型见图1。
2、超限情况
2.1 如图2所示,建筑首层与二层之间存在局部的夹层,形成大部分跨层墙柱,使首层嵌固端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1]要求。
2.2 如图3所示,建筑二层位置存在局部的大梁转换,致使竖向构件不连续。
图2 夹层(建筑首层与二层之间)图3 大梁转换(建筑二层)
2.3 如图4所示,建筑四层左边大开洞,开洞面积大于30%,造成楼板不连续[1]。
图4 大开洞(建筑四层)图5 尺寸突变及错层(建筑六层)
2.4 如图5所示,建筑六层位置左边竖向构件收进尺寸大于25%,造成尺寸突变[1];右边整体错层1.5m,超过普通梁高。
2.5 如图6所示,建筑九~十一层位置由于竖向收进后造成上部长宽比较大,呈现狭长条状,容易形成鞭梢作用,很难控制其位移比[1]。
2.6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建筑平面呈双矩形角部重叠形[1],同时使重叠位置形成了细腰部位[2]
根据《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粤建市函[2011]580号)要求,本工程超限情况如表1。
本工程高度未超过规定限值,结构类型符合现行规范的适用范围,不属于复杂高层建筑,但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及竖向构件不连续等4项不规则,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3、超限设计要求
根据规范[3]要求,建筑结构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本工程总体按性能目标C要求设计,即在多遇地震(小震)下满足第1抗震性能水准的要求,在设防地震(中震)下满足第3抗震性能水准的要求,在罕遇地震(大震)下满足第4抗震性能水准的要求。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要求见下表2。
4、超限设计分析
本工程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选用SATWE软件(简化墙元模型,2010版)和GSSAP软件(细分墙元模型,15.0版)。
4.1针对结构存在局部跨度16.8m转换梁柱情况,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在竖向地震作用下,转换柱轴压比及梁柱配筋均满足要求。
4.2为了提高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抗震承载力及性能,框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轴压比限值也相应提高。
4.3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根据要求选择图7三条地震波,结果三组加速度时程的各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的结果小于或接近于规范反应谱结果,反应谱结果在
TH1TG035(天然波) TH2TG035(天然波)RH2TG035(人工波)
弹性阶段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只有Y向存在12层(即建筑9层)以上楼层的剪力比振型分解法稍大的情况,如图8所示。对这些楼层施工图设计时,将振型分解法的地震作用适当放大,使其能基本包络时程分析的结果。
4.4对除普通楼板、次梁以外所有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进行中震设计,根据其抗震性能目标,结合《高规》相关公式,进行性能计算分析。本工程关键构件的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的计算方法计算,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但考虑荷载作用分項系数,考虑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关键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以及
其他构件的承载力验算按中震不屈服的计算方法计算,即计算中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荷载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均取为1.0[4]。
4.5本工程存在凹凸不规则,细腰平面及楼板不连续等不规则情况,为了满足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并确保在地震作用下楼板能可靠地传递水平力,采用GSSAP进行了中震和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楼板应力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剪力墙筒与板交接的地方以及楼板拐角处出现应力集中外,各工况下板正应力与剪切应力均满足要求。
4.6按规范要求的“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采用PUSH&EPDA程序对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X、Y方向推覆,关键构件均未出现屈服,只有底部在推覆方向受拉一侧的个别剪力墙出现损坏的情况,经查看可知均为面外拉弯损坏,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5、超限优化措施
5.1通过提高关键部位及底部剪力墙墙肢的延性,使抗侧刚度和结构延性更好地匹配,达到有效地协同抗震。首先,通过提高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率、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等措施提高第一道防线的承载能力,其次,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按框架结构的规定取用,以提高第二道防线的承载能力[5~7]。
5.2根据计算结果对楼板边缘、转角等应力集中的地方进行加强,特别是平面细腰部位楼板加厚为150mm,配置45度斜向钢筋,并适当加强边梁配筋。
5.3针对本工程尺寸突变等竖向不规则的情况,适当增加结构的振型数,以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并适当加大收进处上下层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最小配筋率,相关竖向构件箍筋全长加密。
5.4扭转不规则使主体结构薄弱部位通常出现在整体结构边缘区域,设计时采取减小边缘结构竖向构件轴压比、剪压比及提高配箍率、配筋率等措施,提高结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8]。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增设芯柱,以提高柱子的延性。
5.5转换构件范围内楼板厚度取180mm,通过考虑竖向地震和全楼弹性的模型对转换柱与转换梁进行分析,同时确保中震下其满足抗弯不屈服,抗剪弹性,大震下处于不屈服状态。
5.6跨层柱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确保中震下抗弯不屈服,抗剪弹性。
5.7采用中震和小震作用下弹性楼板应力分析,以考虑跨层及错层墙柱的实际受力情况。
6、结语
本工程采用两个空间结构分析程序SATWE和GSSAP进行计算,对关键构件采用两个计算程序的包络值进行设计。按规范要求,选用两组天然地震波和一组场地人工波,对结构作弹性时程分析,并将结果与反应谱分析结果相比较。对关键构件进行中震验算,了解其抗震性能,并采取相应加强措施。对整体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PUSHOVER分析,以确定结构能否满足第二阶段抗震设防水准要求,并对薄弱构件制定相应的加强措施。从多方面多途径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最终分析表明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抗震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和规范要求。该工程已通过结构超限审查,并完成了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参 考 文 献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 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 甘丹, 张敬书等. 细腰复杂截面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J]. 西北地震学报, 2008(4)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吕西林.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5] 赵耀普, 卫文. 招商酒店抗震设计[J]. 建筑科学, 2011
[6] 吕西林, 李学平.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 建筑结构学报, 2002(4)
[7] 姜安庆等. 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优化[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4(3)
[8] 王建峰,虞终军等. 上海城投控股大厦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 结构工程师, 2011(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