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7—9日淮河流域梅雨锋雨带特征分析

来源 :气象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暴雨,采用NCEP1°×1°客观分析资料、6h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中雨带发生、发展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论如下:(1)暴雨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南侧、南亚高压辐散场东侧,该区域对流层高层为反气旋控制区,有利于低层低值系统的发展;(2)处于非热成风不平衡状态下的低空强急流带形成以后,对于雨带分布以及暴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视热源、视水汽汇廓线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体现了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加热环境大气的作用;(4)基于p坐标系的
其他文献
编者按:1998年10月29日~12月3日,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队的56名队员,翻过了皑皑雪山,穿过了茫茫原始森林,经受住了人生各种极限的挑战,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峡谷的科学考察。考察组委
选用两种在山东省普遍使用的中等毒力IBD疫苗,分别在12日龄和19日龄两次免疫商品鸡,同时在10日龄时用低聚异麦芽糖饮水,连用7 d,二免后13 d人工接种vvIBDV,连续观察14 d.根据
利用江苏省淮安、南京、吕泗3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资料和70个气象站的月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全省各地逐月的太阳总辐射分布,指出江苏省太阳总辐射的
以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等原料作为包被材料,制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微粒,获得了25%~54%的包被率.虽然包被率不高,但用本方法制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微粒已获得了成功,其制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