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昭通,古称“朱提”、“乌蒙”,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作为中原文化入滇和“南丝绸之路”的冲要,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昭通,中共中央在昭通威信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十五”时期,昭通始终唱响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主旋律,随处可感受到喜人巨变。为提速昭通的发展,2004年8月下旬,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在2020年前把昭通建设成为云南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农特产品加工等基地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体战略思路。一个思想解放、精神振奋、视野开阔、干劲昂扬的新昭通展现于世。
能源基地——“西电东送”的动力之源
西电东送,是国家合理布局二次能源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部署。昭通丰富的水能资源足以建设云南乃至全国的能源基地,促进实现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国家已经在金沙江下游规划了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巨型水电站,其中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3座电站均在昭通与四川凉山州和宜宾市交界处,3座电站的装机容量总量为3060万千瓦,昭通境内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三座世界级巨型电站正拔地而起。
昭通市积极推进煤电联营,引进中国华电集团和云南建设投资公司在镇雄县、威信县各建设一座火电厂,装机容量分别为240万和120万千瓦。
此外,昭通市政府还将通过招商引资,对煤炭资源实行初级开发和精深加工并举,力争2010年煤炭产量达2000万吨以上,2020年达3000万吨以上。水电站的建设和煤资源的开发将奠定昭通作为云南乃至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地位的基础,极大的促进昭通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度。
重化工基地——推进昭通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金沙江下游三大水电站建设给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一些矿产资源陆续被查明,外来投资者进入昭通,随着内昆铁路通车、水富港成为长江第一港、昭通机场的通航等交通设施的改善,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新的条件。
2004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昭通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地把昭通放在全省与四川、重庆、贵州接壤的区域及全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作长远考虑,制定了昭通工业发展战略:从现在起进入工业化前期,通过能源,矿产、生物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经历工业化中期、进入后期,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
根据昭通资源分布和构成,其重工业基地建设主要围绕煤化工产业、化工原料和化肥产业、有色冶金产业、建材工业、生物制药业展开,并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7年是打好基础开始启动阶段。到目前为止,昭通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优势矿产重点矿区的资源勘查等基础工作和小水电站的开发,加紧实施现有企业资产重组、资源优化整合及技术改造,并逐步开始煤层气勘查和昭阳褐煤气化试验和积极引进建材、有色、电石及PVC等项目。2008—2010年为第二阶段,届时一批重化工项目陆续投产,20ll-2020年为第三阶段,一系列化学原料和精细化工项目继续开工,大部分项目建成。
在总体布局上,昭通重化工产业按“一园一带两片”布局,即一个工业园区,一条经济带,东、南两个工业片。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市场、资源、水电交通、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优化布局,着眼于大项目、联合项目,扬长避短,集中联片形成产业区。通过三个发展阶段,十六年时间,基本建成昭通市重化工基地,为下一步工业及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农特产品加工基地一一加速昭通新农村建设
昭通是蜚声海内外的天麻之都,是全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之乡,全国最大的半细毛羊生产育种基地和烤烟生产重点地区。2004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昭通确定为农特产品加工基地。
2005年12月11日,昭通市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校专家对《云南省昭通市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规划》进行了评审,认为规划极为符合昭通市情,是“三基地一屏障”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该规划提出了“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农业物流”三大体系建设为主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强调培育龙头企业,有利于全面提升昭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量效益及农民收入水平。
顺势而上,抓住全省打造“云药产业”的机遇,昭通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以天麻药业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创新开发产业,预计在2010年前实现产值2.5亿元,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天昭药业”和“昭通制药”两个企业已通过GMP认证,所生产的天麻系列药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结合金沙江3大水电站几十年建设工期的机遇,昭通将围绕为施工单位提供服务,规划建设一批夏秋冷凉蔬菜、冬春反季蔬菜、优质粮食、水果和肉、蛋和奶基地,预计在2至3年内形成规模。
抓好农特产品加工,既是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昭通经济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屏障——保护母亲河
昭通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金沙江在境内流程达458公里。昭通97%属山区,海拔高差大,陡坡耕地多,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面积达604.46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占了总面积的50.4%,因此,搞好昭通生态建设,对确保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及中下游地区的安全,促进昭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1998年起,昭通便开始了生态屏障的建设。200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按照此目标,在今后十多年间,昭通将切实加强林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围绕农民增收,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对生态功能比较完善的区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市共建立了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了防止建设的污染,昭通市加大企业污染的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的扶持力度,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治标治本,将生态建设落到实处。
从制定“三基地一屏障”规划的思路上,实施上,反映出“三基地一屏障”是四个相辅相成的个体、密不可分,共同绘制了乌蒙大地上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蓝图。在“三基地一屏障”的战略实施下,昭通站在高起点,瞄准大目标,实现新跨越,再创新天地。
“十五”时期,昭通始终唱响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主旋律,随处可感受到喜人巨变。为提速昭通的发展,2004年8月下旬,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在2020年前把昭通建设成为云南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农特产品加工等基地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体战略思路。一个思想解放、精神振奋、视野开阔、干劲昂扬的新昭通展现于世。
能源基地——“西电东送”的动力之源
西电东送,是国家合理布局二次能源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部署。昭通丰富的水能资源足以建设云南乃至全国的能源基地,促进实现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国家已经在金沙江下游规划了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巨型水电站,其中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3座电站均在昭通与四川凉山州和宜宾市交界处,3座电站的装机容量总量为3060万千瓦,昭通境内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三座世界级巨型电站正拔地而起。
昭通市积极推进煤电联营,引进中国华电集团和云南建设投资公司在镇雄县、威信县各建设一座火电厂,装机容量分别为240万和120万千瓦。
此外,昭通市政府还将通过招商引资,对煤炭资源实行初级开发和精深加工并举,力争2010年煤炭产量达2000万吨以上,2020年达3000万吨以上。水电站的建设和煤资源的开发将奠定昭通作为云南乃至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地位的基础,极大的促进昭通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度。
重化工基地——推进昭通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金沙江下游三大水电站建设给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一些矿产资源陆续被查明,外来投资者进入昭通,随着内昆铁路通车、水富港成为长江第一港、昭通机场的通航等交通设施的改善,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新的条件。
2004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昭通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地把昭通放在全省与四川、重庆、贵州接壤的区域及全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作长远考虑,制定了昭通工业发展战略:从现在起进入工业化前期,通过能源,矿产、生物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经历工业化中期、进入后期,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
根据昭通资源分布和构成,其重工业基地建设主要围绕煤化工产业、化工原料和化肥产业、有色冶金产业、建材工业、生物制药业展开,并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7年是打好基础开始启动阶段。到目前为止,昭通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优势矿产重点矿区的资源勘查等基础工作和小水电站的开发,加紧实施现有企业资产重组、资源优化整合及技术改造,并逐步开始煤层气勘查和昭阳褐煤气化试验和积极引进建材、有色、电石及PVC等项目。2008—2010年为第二阶段,届时一批重化工项目陆续投产,20ll-2020年为第三阶段,一系列化学原料和精细化工项目继续开工,大部分项目建成。
在总体布局上,昭通重化工产业按“一园一带两片”布局,即一个工业园区,一条经济带,东、南两个工业片。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市场、资源、水电交通、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优化布局,着眼于大项目、联合项目,扬长避短,集中联片形成产业区。通过三个发展阶段,十六年时间,基本建成昭通市重化工基地,为下一步工业及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农特产品加工基地一一加速昭通新农村建设
昭通是蜚声海内外的天麻之都,是全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之乡,全国最大的半细毛羊生产育种基地和烤烟生产重点地区。2004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昭通确定为农特产品加工基地。
2005年12月11日,昭通市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校专家对《云南省昭通市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规划》进行了评审,认为规划极为符合昭通市情,是“三基地一屏障”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该规划提出了“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农业物流”三大体系建设为主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强调培育龙头企业,有利于全面提升昭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量效益及农民收入水平。
顺势而上,抓住全省打造“云药产业”的机遇,昭通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以天麻药业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创新开发产业,预计在2010年前实现产值2.5亿元,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天昭药业”和“昭通制药”两个企业已通过GMP认证,所生产的天麻系列药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结合金沙江3大水电站几十年建设工期的机遇,昭通将围绕为施工单位提供服务,规划建设一批夏秋冷凉蔬菜、冬春反季蔬菜、优质粮食、水果和肉、蛋和奶基地,预计在2至3年内形成规模。
抓好农特产品加工,既是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昭通经济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屏障——保护母亲河
昭通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金沙江在境内流程达458公里。昭通97%属山区,海拔高差大,陡坡耕地多,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面积达604.46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占了总面积的50.4%,因此,搞好昭通生态建设,对确保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及中下游地区的安全,促进昭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1998年起,昭通便开始了生态屏障的建设。200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按照此目标,在今后十多年间,昭通将切实加强林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围绕农民增收,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对生态功能比较完善的区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市共建立了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了防止建设的污染,昭通市加大企业污染的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的扶持力度,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治标治本,将生态建设落到实处。
从制定“三基地一屏障”规划的思路上,实施上,反映出“三基地一屏障”是四个相辅相成的个体、密不可分,共同绘制了乌蒙大地上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蓝图。在“三基地一屏障”的战略实施下,昭通站在高起点,瞄准大目标,实现新跨越,再创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