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规划前期调研工作是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扎实的调研工作能够为规划的制定提供充实可靠的城市信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规划调研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在保留传统规划调研习惯方式的基础上,将自媒体运用为信息处理方面的工具,开展调研工作得心应手。
【关键词】自媒体;规划调研;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调研效率
1.1应用自媒体工具调研可以涵盖传统调研方式传统调研方式一般分为文献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居民访谈及问卷等几个部分,依照一定的工作顺序完成调研。自媒体方式的介入可以将传统调研的各个部分有机整合,即使用自媒体平台在线调研、整合资料,同步完成多种工作内容,节约调研时间,高效完成调研工作。
建立规划调研地区公众参与平台,参与者应涵盖相关政府部门、民众、规划者三方,确保平台的公正公开,各方发言平等。利用该平台获取规划地区相关资料、向民众发放问卷、了解规划地区现状情况、居民对于规划反响等,由此展开一次调研,整合结果。二次调研即可着重记录村容村貌及规划者主观感受等。
1.2自媒体工具的扩展
自媒体具有强大的分享功能,规划工作者在利用自媒体工具调研的同时可以将每一步的调研成果实时的更新在平台中,方便记录规划调研进展,整理调研日记,同时也起到了向民众公开规划工作内容的作用,帮助民众更好的理解规划工作。自媒体还具备一定的追溯性,其搜索功能支持关键字或词查找,方便后期整理和规划制定过程中资料查找。
2、自媒体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2.1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城乡规划的具体实施理想方式应包含如下阶段:
政府部门定期向民众收集城市意见和建议,总结城市发展的进步和城市基本问题,即为前期调研阶段;经由规划部门制定近远期规划以解决或缓解以上城市问题,促进城市发展,即为规划制定阶段;规划成果交由政府部门审批,同时将其面向民众公示,收集民众看法,即为规划审批阶段;最终整合所有反馈信息进行规划内容修改并再次审批和公示,如此反复直至规划成果满足城市要求。
公众参与出现在规划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如此可以看出公众参与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我国虽然已在多数领域开放公众参与,但缺乏对其平台的管制和维护,无法对公民的发言和权限进行公平化处理。其主要原因為两方面,一方面民众自身对于公众参与的性质理解不够,对于自身权利尚不了解,缺乏对规划的关心导致参与不够积极;另一方面,政府或规划部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于民众意见的采集不够重视,缺乏耐心,单向运作,回避公众参与环节,导致反馈信息单薄不能起到实际作用。
2.2自媒体在公众参与中扮演的角色
一般来说民众参与城乡规划有如下过程,即:
了解、理解、利害、参与
民众在初步了解城乡规划的内容和目的后,还需进一步理解规划的本质。规划本身是与民众密不可分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将直接影响民众在城市中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民众是规划中的一个部分,规划应始终保证有利于民。当民众通晓规划与自身存在的基本利害关系后,才能主动参与到规划过程中。
自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是信息传播的角色,相对于其他信息平台自媒体有三个突出特点:
(1)普及率高:自媒体的兴起依托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而中国的手机网民在上半年达到6.56亿。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信息的广泛传播,加快民众对新鲜事物的认知。
(2)方便快捷:手机的普及为自媒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收发信息皆可在手机端实现。即民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作出评论、发布信息、分享信息等。
(3)公开平等:自媒体平台为典型的开放性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发布者可以保证被发布信息的公开性及参与者接收信息的公平性。平台中言论自由,反馈信息普遍真实。
自媒体的兴起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基础条件。其突出代表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利用自媒体平台一方面可以方便规划工作者及时宣传规划活动;另一方面民众参与意见反馈的方式更加直接、透明。自媒体可以提高民众对于社会活动参与的积极度,促进公众参与的发展。
3、信息记录的电子形式
传统调研绝大部分仍采用纸质文档保存方式,这种方式传统有效,内容真实可靠,但纸张记录有限,文件形式单一,易损坏或丢失,不易保存和整理,后期规划制定过程中查阅费时费力。
电子文件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档、表格、录音、视频、照片等,利用多元化的存储方式记录调研结果可以获得更全面、更立体的城市信息。同时自媒体平台强大的记录和存储功能可以更方便的记录和整理文件,也可以提供查找功能,方便后期查阅。
结语: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仍处于发展中阶段,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调研工作更是规划者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民众对规划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规划成果的有效实施。
自媒体是规划工作者手中的一项工具,我们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性来宣传城市规划工作与民众自身之间的利害关系,加强民众对规划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促进民众积极参与规划活动,自下而上完善规划组织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工作本质。
【关键词】自媒体;规划调研;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调研效率
1.1应用自媒体工具调研可以涵盖传统调研方式传统调研方式一般分为文献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居民访谈及问卷等几个部分,依照一定的工作顺序完成调研。自媒体方式的介入可以将传统调研的各个部分有机整合,即使用自媒体平台在线调研、整合资料,同步完成多种工作内容,节约调研时间,高效完成调研工作。
建立规划调研地区公众参与平台,参与者应涵盖相关政府部门、民众、规划者三方,确保平台的公正公开,各方发言平等。利用该平台获取规划地区相关资料、向民众发放问卷、了解规划地区现状情况、居民对于规划反响等,由此展开一次调研,整合结果。二次调研即可着重记录村容村貌及规划者主观感受等。
1.2自媒体工具的扩展
自媒体具有强大的分享功能,规划工作者在利用自媒体工具调研的同时可以将每一步的调研成果实时的更新在平台中,方便记录规划调研进展,整理调研日记,同时也起到了向民众公开规划工作内容的作用,帮助民众更好的理解规划工作。自媒体还具备一定的追溯性,其搜索功能支持关键字或词查找,方便后期整理和规划制定过程中资料查找。
2、自媒体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2.1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城乡规划的具体实施理想方式应包含如下阶段:
政府部门定期向民众收集城市意见和建议,总结城市发展的进步和城市基本问题,即为前期调研阶段;经由规划部门制定近远期规划以解决或缓解以上城市问题,促进城市发展,即为规划制定阶段;规划成果交由政府部门审批,同时将其面向民众公示,收集民众看法,即为规划审批阶段;最终整合所有反馈信息进行规划内容修改并再次审批和公示,如此反复直至规划成果满足城市要求。
公众参与出现在规划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如此可以看出公众参与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我国虽然已在多数领域开放公众参与,但缺乏对其平台的管制和维护,无法对公民的发言和权限进行公平化处理。其主要原因為两方面,一方面民众自身对于公众参与的性质理解不够,对于自身权利尚不了解,缺乏对规划的关心导致参与不够积极;另一方面,政府或规划部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于民众意见的采集不够重视,缺乏耐心,单向运作,回避公众参与环节,导致反馈信息单薄不能起到实际作用。
2.2自媒体在公众参与中扮演的角色
一般来说民众参与城乡规划有如下过程,即:
了解、理解、利害、参与
民众在初步了解城乡规划的内容和目的后,还需进一步理解规划的本质。规划本身是与民众密不可分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将直接影响民众在城市中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民众是规划中的一个部分,规划应始终保证有利于民。当民众通晓规划与自身存在的基本利害关系后,才能主动参与到规划过程中。
自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是信息传播的角色,相对于其他信息平台自媒体有三个突出特点:
(1)普及率高:自媒体的兴起依托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而中国的手机网民在上半年达到6.56亿。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信息的广泛传播,加快民众对新鲜事物的认知。
(2)方便快捷:手机的普及为自媒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收发信息皆可在手机端实现。即民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作出评论、发布信息、分享信息等。
(3)公开平等:自媒体平台为典型的开放性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发布者可以保证被发布信息的公开性及参与者接收信息的公平性。平台中言论自由,反馈信息普遍真实。
自媒体的兴起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基础条件。其突出代表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利用自媒体平台一方面可以方便规划工作者及时宣传规划活动;另一方面民众参与意见反馈的方式更加直接、透明。自媒体可以提高民众对于社会活动参与的积极度,促进公众参与的发展。
3、信息记录的电子形式
传统调研绝大部分仍采用纸质文档保存方式,这种方式传统有效,内容真实可靠,但纸张记录有限,文件形式单一,易损坏或丢失,不易保存和整理,后期规划制定过程中查阅费时费力。
电子文件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档、表格、录音、视频、照片等,利用多元化的存储方式记录调研结果可以获得更全面、更立体的城市信息。同时自媒体平台强大的记录和存储功能可以更方便的记录和整理文件,也可以提供查找功能,方便后期查阅。
结语: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仍处于发展中阶段,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调研工作更是规划者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民众对规划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规划成果的有效实施。
自媒体是规划工作者手中的一项工具,我们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性来宣传城市规划工作与民众自身之间的利害关系,加强民众对规划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促进民众积极参与规划活动,自下而上完善规划组织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工作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