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数学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在新课程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就成了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教育课程的新课程改革,不仅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探究式学习体现的基本特征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的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学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方法,交流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果。探究式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1问题性。探究式学习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即使是一个已知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问题可以是学科性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课程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可以是思辨的,也可以是操作类的。
1.2生活性。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地探索和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数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1.3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2.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流程
2.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3解释,练习与拓展。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
3.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我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3.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探究成果,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应指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探究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进位加”一课时,过去教师常常是利用小棒,逐步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概括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忽视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更好的体现“教服务于学”的思想,可以这样展开教学:上课一开始,创设乘车的情景后,我就在黑板上写出“36+35”,并问学生:“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会说,学生可能有口算的方法:30+30=60,6+5=11,60+11=71;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并演示;学生可能还有用列竖式的方法,在黑板上列出竖式并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5+6满10了怎么办?”,从而概括出了进位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探索交流学习数学。
3.2创设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情境。首先,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以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我问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恐龙。你们想知道看到的是什么吗”?学生此时议论纷纷,我再让学生分组从不同方向用开火车的方法验证,当学生经过观察验证后发现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观察的欲望更强烈了。
3.3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帮助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总之,探究式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可贵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善于激趣、设疑、引导鼓励、帮助、调节,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时要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获得进步的动力。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习,把握课改理念,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收稿日期:2011-05-29
1.探究式学习体现的基本特征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的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学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方法,交流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果。探究式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1问题性。探究式学习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即使是一个已知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问题可以是学科性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课程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可以是思辨的,也可以是操作类的。
1.2生活性。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地探索和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数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1.3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2.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流程
2.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3解释,练习与拓展。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
3.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我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3.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探究成果,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应指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探究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进位加”一课时,过去教师常常是利用小棒,逐步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概括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忽视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更好的体现“教服务于学”的思想,可以这样展开教学:上课一开始,创设乘车的情景后,我就在黑板上写出“36+35”,并问学生:“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会说,学生可能有口算的方法:30+30=60,6+5=11,60+11=71;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并演示;学生可能还有用列竖式的方法,在黑板上列出竖式并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5+6满10了怎么办?”,从而概括出了进位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探索交流学习数学。
3.2创设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情境。首先,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以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我问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恐龙。你们想知道看到的是什么吗”?学生此时议论纷纷,我再让学生分组从不同方向用开火车的方法验证,当学生经过观察验证后发现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观察的欲望更强烈了。
3.3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帮助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总之,探究式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可贵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善于激趣、设疑、引导鼓励、帮助、调节,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时要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获得进步的动力。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习,把握课改理念,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收稿日期:201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