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中,不管是什么级别的比赛课,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公开课,设计课件已成了教师上课前非常重点的事情,甚至有的时候所花的精力和时间超过了教学流程的设计。因此,有必要就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提几个醒。
提醒一:让教学课件远离形式,
案例:最近在网上浏览,发现扬州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找规律》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教学课件中只是呈现了简单的几张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有钢琴的键盘,学校的教学大楼,扬州古运河的栏杆等。当然这些都是跟《找规律》有关的地域教学资源。
思考:既然用了教学课件,那就不能让课件使用被形式化。在课堂中,许多的老师为了方便起见,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课件。有时,将电子教材通过图片的形式直接插进课件,用于课堂教学。至于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是不是感兴趣。这些问题被边缘化了。如此的课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就要避免的问题。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书中现成东西放大搬到学生面前,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整合地域资源,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入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其实,在创新教学资源整合的时候,肯定有许许多多可意挖掘的内容。如此的课件对课堂教学效度的提高无疑会有很大作用。
提醒二:让教学课件远离花俏
案例: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平均分时,设计了猴子分桃的小故事。在计算机上显示给学生看:树林里,桃子成熟了,看着香喷喷的桃子,猴妈妈摘了10只带回家分给两只猴宝贝吃。开始的时候,猴妈妈对小猴子说:你小点吃的少,分2只吧!于是分给了大猴子8只。小猴子就立刻表现出现了生气的样子。在整个演示的过程中,课件中不时有声音发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小猴子不高兴了?怎么才能让它高兴呢?
思考:很多老师唯恐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想方设法将课件设计得新颖点。将原本不动的小动物等赋予生命气息。让这些动物们动起来,说起来。但是,正因为这样的设计,却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学生主意力,学生对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而早已将原本蕴含于课件中的数学知识抛之脑后了。
虽然,这样的教学课件设计可谓精彩之至,大部分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被可爱的猴子的形象所吸引,被课件中说发出的各种声音多吸引,但是,当老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不高兴的时候,很多学生却不知道了。显然,有时我们不能只是为了使课件更加美观,插入不必要的素材,用上了过多的声音渲染。如此的课件表面上看很“美”,但仔细一想,最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提醒三:让教学课件远离必须
案例:曾经听过一位特级老师执教《圆》。上课伊始,我们没有看到预想的教学软件,看到的只是一只大点的神秘的包。老师提着包走上讲台。学生感觉到这位老师非常奇怪。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时候,从包里取出了一个电饭煲的锅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美丽的圆。于是,课堂教学便从此开始了……
思考:如今,多媒体教学课件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了老师们实现新课程的时髦话题。最近,听说某地举行小学数学教学比赛。在比赛中,唯一限制性的要求是,不要使用课件。如此的要求不论是不是合理,笔者以为,这是在引导教师思考:离开课件的数学课堂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在课堂越来越依赖于课件的今天,是不是离开了教学课件,教学就无法进行?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要使用教学课件的时候,应该思考:这一节数学课是不是必须使用课件?如果不是必须,如果可以用其他的办法代替而并不影响效果的话,可以少用,直至丢开课件。这样教师在课前可以更好更充分地解读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究活动。
提醒之四:让教学课件远离观赏
案例: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运用了“面积推导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形面积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在出现一个三角形的时候,将三角形的底和高制作成闪动。然后将这一个三角形复制旋转,并且与原来的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告诉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思考:我们翻开教材,图文并茂的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探索。或许是受教材的启发,不少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总是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设计课件,让教学课件尽可能的生动形象,以降低学生探究学习的难度。其实,这样的课件虽然使课堂更加紧凑。但从设计到课堂演示来看,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这一课件最大作用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用生动形象的展示过程包办了学生的思考探究过程。其实,就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三角板亲自动手,拼一拼。学生便很容易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办法。我们不能用课件越俎代庖。不能将多年以前的“人灌”,进化为如今的“机灌”。这样,教学目标达成度就会更低。
总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教学课件,千万别让课件成为学生探究知识,训练思维的绊脚石。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江苏】
提醒一:让教学课件远离形式,
案例:最近在网上浏览,发现扬州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找规律》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教学课件中只是呈现了简单的几张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有钢琴的键盘,学校的教学大楼,扬州古运河的栏杆等。当然这些都是跟《找规律》有关的地域教学资源。
思考:既然用了教学课件,那就不能让课件使用被形式化。在课堂中,许多的老师为了方便起见,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课件。有时,将电子教材通过图片的形式直接插进课件,用于课堂教学。至于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是不是感兴趣。这些问题被边缘化了。如此的课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就要避免的问题。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书中现成东西放大搬到学生面前,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整合地域资源,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入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其实,在创新教学资源整合的时候,肯定有许许多多可意挖掘的内容。如此的课件对课堂教学效度的提高无疑会有很大作用。
提醒二:让教学课件远离花俏
案例: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平均分时,设计了猴子分桃的小故事。在计算机上显示给学生看:树林里,桃子成熟了,看着香喷喷的桃子,猴妈妈摘了10只带回家分给两只猴宝贝吃。开始的时候,猴妈妈对小猴子说:你小点吃的少,分2只吧!于是分给了大猴子8只。小猴子就立刻表现出现了生气的样子。在整个演示的过程中,课件中不时有声音发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小猴子不高兴了?怎么才能让它高兴呢?
思考:很多老师唯恐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想方设法将课件设计得新颖点。将原本不动的小动物等赋予生命气息。让这些动物们动起来,说起来。但是,正因为这样的设计,却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学生主意力,学生对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而早已将原本蕴含于课件中的数学知识抛之脑后了。
虽然,这样的教学课件设计可谓精彩之至,大部分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被可爱的猴子的形象所吸引,被课件中说发出的各种声音多吸引,但是,当老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不高兴的时候,很多学生却不知道了。显然,有时我们不能只是为了使课件更加美观,插入不必要的素材,用上了过多的声音渲染。如此的课件表面上看很“美”,但仔细一想,最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提醒三:让教学课件远离必须
案例:曾经听过一位特级老师执教《圆》。上课伊始,我们没有看到预想的教学软件,看到的只是一只大点的神秘的包。老师提着包走上讲台。学生感觉到这位老师非常奇怪。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时候,从包里取出了一个电饭煲的锅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美丽的圆。于是,课堂教学便从此开始了……
思考:如今,多媒体教学课件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了老师们实现新课程的时髦话题。最近,听说某地举行小学数学教学比赛。在比赛中,唯一限制性的要求是,不要使用课件。如此的要求不论是不是合理,笔者以为,这是在引导教师思考:离开课件的数学课堂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在课堂越来越依赖于课件的今天,是不是离开了教学课件,教学就无法进行?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要使用教学课件的时候,应该思考:这一节数学课是不是必须使用课件?如果不是必须,如果可以用其他的办法代替而并不影响效果的话,可以少用,直至丢开课件。这样教师在课前可以更好更充分地解读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究活动。
提醒之四:让教学课件远离观赏
案例: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运用了“面积推导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形面积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在出现一个三角形的时候,将三角形的底和高制作成闪动。然后将这一个三角形复制旋转,并且与原来的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告诉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思考:我们翻开教材,图文并茂的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探索。或许是受教材的启发,不少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总是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设计课件,让教学课件尽可能的生动形象,以降低学生探究学习的难度。其实,这样的课件虽然使课堂更加紧凑。但从设计到课堂演示来看,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这一课件最大作用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用生动形象的展示过程包办了学生的思考探究过程。其实,就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三角板亲自动手,拼一拼。学生便很容易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办法。我们不能用课件越俎代庖。不能将多年以前的“人灌”,进化为如今的“机灌”。这样,教学目标达成度就会更低。
总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教学课件,千万别让课件成为学生探究知识,训练思维的绊脚石。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