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决定胜负:以色列贝卡谷地闪击行动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中东战争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对抗——发生在1982年6月的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战役是一场经典的电子战,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时间仅仅只有6分钟。这场战役充分显示了电子战在空战中的巨大作用。此役中,无人机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此,拉开了世界高技术空战史的序幕——
  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的战役,发生在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第五次战争中。以色列军方为了摧毁叙利亚军队设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地空导弹基地,夺取制空权,首先使用无人驾驶飞机充当“诱饵”,侦察叙军基地,诱导叙军发射地空导弹,从而趁机探测叙军雷达的无线电波频率。继而又派出电子干扰飞机,对叙军地空导弹的制导系统实施干扰,同时以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叙军贝卡谷地地空导弹基地。
  因为以军采取施放电子干扰等手段,使叙军导弹失去控制无法击中目标。在6月9日的空袭战中,以军出动大批飞机,仅轰炸6分钟,就一举摧毁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19个萨姆—6地空导弹连阵地上的228枚导弹,同时击落叙利亚29架飞机。贝卡谷地一战,叙利亚大伤元气,丧失了经营数十年、耗资20亿美元的防空体系,叙军飞行员的作战信心也丧失殆尽。这次作战成为第5次中东战争的转折点,叙利亚被迫于6月11日宣布停战。
苏制萨姆-6导弹及其发射车右视图。图中可见,发射车上装载3枚萨姆-6导弹

  以色列空军这次空袭的成功,引起了各国军界的高度关注。美国一家军事报刊评论说:“这是中东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对抗,也是近代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空战。”有军事专家评论说,以色列空军的胜利实际上是电子战的胜利,是新战术的成功。同时,这次战斗也向世人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空中作战的基本样式,使各国军队更加重视对电子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利用,对世界军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此,空战进入高技术时代,世界空战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空袭经过展现
  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东部靠近叙利亚的边境地区,东、西黎巴嫩山脉之间,距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约30km。1970年,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和游击队主力由约旦进驻黎巴嫩,逐步控制了黎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并构筑军事设施,不时出击和炮轰以色列北部。此外,叙利亚长期以来一直想控制黎巴嫩,1975年,叙利亚军队借黎内战之机,进驻黎巴嫩。叙利亚从1981年开始,在贝卡谷地部署了以萨姆—6导弹为主要装备的防空部队。叙军的19个地空导弹连部署在贝卡谷地南起赫尔蒙山、北至扎赫勒市之间。
伴随萨姆-6导弹发射车的雷达车

  1981年4月,叙利亚的萨姆—6导弹刚刚在贝卡谷地安家,就被以色列获悉。以军立即派出1架“猛犬”式无人机飞往贝卡谷地进行实地侦察,还未等它完成使命,就被叙军的萨姆—6导弹击中。损失1架无人机,对以色列来说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他们获取了具有重大价值的情报。从这以后,直至空袭贝卡谷地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以军频繁派出无人机飞到贝卡谷地上空,窥测叙军的秘密,从而对叙军的防空配系了如指掌。
  为了演练攻击叙军防空阵地的战法,以色列在1981年专门组织了数次模拟演习。此外,以色列当局企图利用黎巴嫩国内外矛盾,通过使用武力消灭巴解游击队,解除对以北部的威胁,削弱巴解组织在中东谈判中的地位,并在黎巴嫩炮制出一个亲以色列政权,以达到吞并黎巴嫩的目的。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当局以其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为借口,对黎巴嫩发动了“加利和平行动”。6月6日上午11时,以色列地面部队6万人兵分三路,在100多架飞机和50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在宽达50km多的正面向黎发起进攻。到6月8日晚,以军西路和中路部队进至国际公路以南3km处,而东路部队到达贝卡谷地南端时突然遭到猛烈阻击,加之又得不到空军的支援,进攻受挫。
  6月9日凌晨1时30分,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向贝京总理报告了叙军向贝卡谷地增派部队和以军东路部队进攻受挫的情况,要求空袭贝卡谷地。以色列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很快批准了这一空袭行动。中午,便派出E—2C预警机和波音—707电子战飞机,飞临黎巴嫩西海岸9 000m的高空。下午,以色列的埃齐翁空军基地一片临战气氛。13时30分左右,以军各部队分别展开行动,E—2C预警机和波音一707电子战飞机首先升空。它们为避开叙军战斗机和地空导弹的拦击,在地中海上空飞行。2点钟,所有飞行员都已进入机舱。他们个个经过严格挑选,受过美军顾问指导下的全封闭式强化训练。
  遭到以军空袭后,叙军发射地空导弹进行自卫,并出动战斗机进行空战。但地面雷达被摧毁,叙军不仅失去了防空导弹的制导能力,也失去了为战斗机提供地面引导的能力,戰斗机只能依靠自己的机载雷达参加空战。
  按照以色列的官方宣传:E—2C预警机引导战斗机进行轰炸,仅用6分钟就顺利摧毁叙军在贝卡谷地的19个地空导弹阵地。
  这是中东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以色列拥有战术主动性,综合利用了多种手段,行动迅速,空中和地面协调行动,运用大量尖端武器,投入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兵力进行集中攻击。150多架飞机像蝗虫一样在贝卡谷上空穿梭往来。导弹不时地从飞机的机翼上发射出来,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导弹的吼叫声、地面中弹的爆炸声混在一起,使人弄不清飞机在哪里,以及飞往哪里去。加上飞机和导弹尾部施放的白烟,空中一片狼烟。面对空中穿梭飞行的飞机,叙利亚的高射炮兵不敢贸然开火,他们害怕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误击40架己方飞机的悲剧在贝卡谷地重演。   以色列官方还宣称:在6月9日下午的空战中,叙利亚飞机共被击落30架,而以色列飞机却无一被叙机击落,创下了一次空战30∶0的佳绩,成为传世之作。叙利亚人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建立起来的19个萨姆—6导弹连、228枚导弹,在6分钟之内就灰飞烟灭。而叙利亚只承认被击落13架战机,包括7架米格—23战斗机和6架米格—21战斗机。无论以色列、叙利亚的官方说词如何,以色列闪电空袭贝卡谷地导弹阵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美制E—2C预警机全貌,其机身上部的大圆盘为机载雷达。在贝卡谷地袭击中,其引导战斗机进行轰炸

  6月10日,叙军宣布进人最高戒备状态。叙军最高司令部发出新命令:不能让以军的战火烧入我们的家园,立即向贝卡谷地增派部队,尽一切力量阻止以军可能发动的进攻。4个萨姆—6导弹连和3个萨姆—8导弹连趁着夜暗被部署到贝卡谷地。但是天一亮,在以色列92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新部署的7个导弹连就荡然无存。52架叙利亚飞机再次奉命出击。然而,这一次它们的命运更惨,竟没有1架能够突破以色列的空中屏障安全地飞回来。按照以色列官方的说法∶空战结果是52∶0,以色列又无一损伤,大获全胜。
  叙利亚再也承受不了这样惨重的损失,空军停止出击。6月11日,叙利亚宣布停战。当年曾威风一时的萨姆—6导弹,如今被毁,苏制米格飞机在美制F—15、F—16战斗机面前也甘拜下风,这场空战在全世界引起极大震动,苏军最高统帅更是如坐针毡。当晚,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并决定派防空军副司令叶夫根尼·尤拉索夫上将到叙利亚实地勘察。最后的考察结果当然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闪击行动的经典之处
  在这场空袭作战中,以军准备充分,战法得当,积极作为。其在及时可靠的情报支援下,以E—2C飞机为指挥中枢,以各类无人驾驶飞机为先导,以多种作战飞机和反辐射导弹(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是指利用敌方雷达的电磁辐射为导引,从而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为攻击中坚,行动果断迅捷,打击精准猛烈,在6分钟内一举摧毁叙军经营10多年的萨姆—6导弹阵地。
  以色列空袭大获全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以色列当局能够接受第4次中东战争的教训,精心组织研究萨姆—6导弹,找出克敌制胜的办法。
  战前准备充分,未战而先胜
  以色列充分吸收第4次中东战争的经验教训,对军队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大调查、大改革,促使军队战备水平和作战能力有了新的飞跃。在这样的氛围下,以色列空军司令佩莱德少将着手重整空军,空军副司令伊夫里负责评析战争的经验教训。所有部队展开了为期数月的以自我批评为主的检讨、调查和评估等活动。之后,以色列空军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寻找对策,扎实改进,使空军面貌焕然一新。
  第4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与国防军情报部之间的情报交流程序烦琐,时效受到影响。鉴于这个教训,佩莱德撤换了空军情报部长,并在预算上优先大力发展情报部门。第4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空军还拨款支持后勤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变革,派维修军官到国外观摩,更新了自动化补给系统,并在第5次中东战争中首次接受检验。如果说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受损飞机恢复战备的时间是以日计算,那么新的系统则使这一时间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算。
  以军还有针对性地研究对付叙利亚萨姆—6导弹的战术,为彻底摧毁贝卡谷地防空阵地创造条件。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曾用萨姆—6、萨姆—7导弹和ZSU—23—4自行高炮组成的防空系统击落不少以色列飞机。战争开始第一周就击落78架,其中多数是被萨姆—6导弹击落的。当时,萨姆—6导弹为阿拉伯国家部队提供了有效的防空屏障。
  1981年4月,叙利亚将萨姆—6导弹部署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部署在以色列“门口”的这些导弹,一直被以色列视为是严重威脅。为了消除这种威胁,以军从1981年开始进行以武力将其摧毁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掌握萨姆—6导弹制导系统技术性能和部署位置,1981年4~5月,以色列有计划地派出无人侦察机,从1 500m高度入侵贝卡谷地上空做诱饵,诱骗叙军发射导弹。同时,另派多架无人侦察机在高空中搜集、记录导弹制导系统的频率和信号。以军以被叙军击落4架无人驾驶侦察机的代价,获取了萨姆—6导弹制导系统的技术情报。空袭之前,以色列再次派出无人机到该地区侦察,进一步掌握和核实萨姆—6制导系统的频率、信号特征及变化情况,测定导弹阵地的具体位置,为准确实施攻击提供了可靠情报。
  以军还在战前严密组织模拟演练,提高空战技术水平。以色列飞行员接受的是美国式训练,强调空战中的主动性,飞行员技术全面,实战经验也较丰富。叙利亚飞行员是按苏联教范训练的,强调地面集中指挥,飞行员在空战中主动性、灵活性较差。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单靠地面指挥是无法适应空中作战行动的迅速变化的,尤其是在地面指挥系统遭到以机干扰、指挥失灵时,叙机在空中便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第4次中东战争以机遭到萨姆—6导弹的沉重打击后,以空军一直在研究对付萨姆—6导弹的办法。以军在南部内格夫沙漠设置了萨姆—6导弹阵地的实体模型,针对该导弹的战术特点,组织担负突袭任务的飞行员反复进行攻击演练。因此,在这次空袭中,飞行员表现出了熟练的技术和高超的战斗技能,仅用6分钟时间,就把19个萨姆—6导弹连阵地全部摧毁。
  装备性能优良,战术运用得当
  以色列国小民寡,多面受敌。因此,以军为了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非常注重以质胜量、精益求精,一直试图在武器装备方面走在所有对手的前面,不仅重金购买当时最新的武器装备,而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改进,并注重自主研制。以色列空军司令佩莱德的原则是,永远选择最好的飞机。他将顶尖飞行员全都送到美国参加F—14~F—18共5种F型系列原型机的试飞工作。最后确定的最佳购买方案是,F—15与F—16两种机型搭配。以色列还采购了美制E—2C空中预警机。   以色列根据历史上武器来源多次遭到封杀的教训,认识到武器装备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于是下定决心自主研制尖端的飞机、坦克及舰艇等主要装备。以色列根据其他渠道买到的法国“幻影”飞机设计图以及通过从第3方国家得到的该飞机零配件,自主生产了第一种飞机——“鹰”式战斗机。此后,又以法式“幻影”的机身,装上美式“鬼怪”的发动机,造出“幼狮”歼击轰炸机,于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要求,以色列飞机制造公司、塔迪兰公司分别研制出“侦察兵”、“猛犬”无人机,于1978年开始装备以色列空军。在无人机方面,以色列赶超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以色列还研制出对付地空导弹的诱饵“参孙大力士”、“达利拉妖精”靶机。它们在敌人雷达上看起来就和真飞机一模一样,因此可吸引地空导弹攻击它们,而有人驾驶飞机即可趁机摧毁地空导弹。以色列对攻击地空导弹雷达的美制“百舌鸟”导弹进行改进,以色列版的“百舌鸟”导弹称为“紫拳”导弹。“百舌鸟”导弹在雷达关机后会丢失目标,而“紫拳”导弹可“记忆”所收到的信号,不怕敌雷达忽开忽闭,不受敌干扰或反制的影响。
  在这次空战中,以色列把战机的优异性能与灵活的战术运用结合起来,作战能力远胜叙军。以色列共出动两个波次战斗机,每个波次有近百架飞机。而叙利亚两次起飞拦截的战斗机,每次只有50~60架。在数量上,以色列飞机明显占优势。不仅如此,以色列使用的F—15、F—16战斗机比叙利亚苏制米格—21、米格—23飞机性能优越。F—15、F—16等型飞机在风挡玻璃上装有“平视显示器”,飞行员可以从显示器上看到敌机的位置。如果被敌雷达发现或被敌防空导弹追踪,战机上的闪光灯会自动报警。发现受到对方红外制导的导弹攻击时,战机可发出热球体引开对方的导弹。以空军还在大多数战斗机上装备了先进的导航和火控系统,能使飞机避开雷达跟踪,按预先侦察好的飞行路线自动超低空飞临目标上空,突然对导弹阵地发动攻击。因此,以机群暴露在叙防空火力网面前的时间很短,被击中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注重体系作战,形成整体合力
  以色列的攻击行动是在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持下进行的,联合作战和颇有雏形的信息战多有应用。与之相反,叙利亚仅仅依靠单一的武器来对抗对方整个武器装备体系,其结果必然失败。
  与体系对抗相适应的是进攻战略。叙利亚的战术思想是在战斗机的配合下,依靠地空导弹来保护自己。其战术思想只限于不让对方使用天空而不想依靠空中力量去攻击对方,纯粹是一种“防”的思想。恰恰相反,以色列空军的作战思想是以进攻为主。从理论上说,面对一个静态的防御,进攻的一方总能找到缺口,而当进攻方把缺口撕成裂口,整个防御也就崩溃在即。
  以空军采用先进的预警机指挥这次空袭战斗。以色列空军出动E—2C空中预警机和其他指挥控制机组成空中指挥所,担任空中指挥。经过改进的E—2C预警指挥飞机装备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具有杂波抑制功能,能够发现、捕捉和跟踪海面和地面上出现的活动目标。这种雷达的探测距离,对高空大型飞机为741km,对低空巡航导弹为269km,能覆盖距离海面约3万米的圆筒形空城。机上的被动探测系统可接收到800~900km远的雷达信号,能自动跟踪155~250个目标,引导30架飞机的截击活动,自动提供截击数据。总之,E—2C飞机具有雷达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和指挥控制能力强等优点。
  在这次空袭战役中,以色列除用E-2C预警指挥飞机担负预警和搜索任务外,也将它用作空中指挥机,指令无人驾驶飞机的出动并控制其飞行,指挥控制地对地反雷达导弹的发射,引导战斗轰炸机和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电子干扰机的电子对抗活动等。预警飞机的使用提高了以军空中作战的指挥效能。在空战中,E—2C空中预警机很好地协调了F—15、F—16等战斗机的作战行动。它的机载雷达监视着叙利亚导弹发射场和空军基地,叙利亚飞机一起飞,它就把机型、速度、高度、来袭方向等数据不断地传送给自己的战斗机,并引导自己的飞机进行攻击。
  以空军还将各种攻击兵器同时并用。以军在此战中投入了多种空战平台、打击兵器和对抗手段。例如:以军使用了美制第3代“响尾蛇”导弹和以色列自制的“蜻蜓”式空对空导弹。前者具有对敌机实施全向攻击的能力。后者吸取了美、苏红外寻的导弹的长处,对热源十分敏感,甚至可跟踪敌机表面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可以说,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以军各种武器装备各显神通,各用其长,紧密配合,发挥出整体作战效能。
  广施电子对抗,形人而我无形
  以军认为,电子战是突破导弹防御的关键。第4次中东战争中,双方已大量使用电子对抗设备进行干扰和反干扰较量。在这次空袭中,以色列吸取了第4次中东战争的教训,对苏式各种雷达和光电制导系统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研制出多種电子对抗设备,其性能具有全频段、多功能、自动化及侦察、报警、干扰三位一体综合配套等特点。
  空袭中,以军加强了对叙萨姆—6导弹的电子对抗措施。如扩大电子干扰频率范围,增大干扰功率,增添了具有自适应性能的电子对抗系统。接收机不管收到什么频率的雷达信号,干扰发射机都会自动调谐到该信号的频率上实施干扰。
  以军多种干扰手段同时并用: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远距离支援干扰和编队内自卫干扰、对雷达干扰和对指挥通信干扰等。以军自己改装的波音—707大型干扰机,空袭时实施远距离干扰。该机装有对包括萨姆—6导弹在内的20多种苏制雷达及叙军指挥通信系统进行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设备,这些干扰设备频段互相覆盖,功能互相弥补,对萨姆—6导弹的搜索和制导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可进行干扰,使萨姆—6导弹系统不是找不到目标,就是失控、偏航或提前爆炸。同样,这些干扰设备也使叙飞行员听不到来自地面的指挥,这是以色列损失飞机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空袭前,以军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和紧张的演练,在空袭中又使用多种干扰手段和战术,使叙军雷达迷茫,指挥失灵,导致导弹群被压制、摧毁。外国军事专家认为,以色列的胜利是“电子战的胜利”,是“采用新技术的成功”。这场以“明天的战争”著称的电子战,以军采取“巧使诱饵”之计,探知叙军无线电波频率,运用“袭扰相济”之法,以电子干扰,使叙军地对空导弹失去控制,成为无线风筝,继以大量战斗机实施空袭,一举摧毁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大显威风的萨姆—6地空导弹阵地。   由此可见,在现代防空作战中,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一定要有多种抗干扰措施,这是研制新型地空导弹的重要战术技术性能要求之一。对于已装备的地空导弹,也要不断革新,不仅要储备多种反干扰手段,而且要寻求积极的主动干扰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电子战环境中争取主动,赢得战斗的胜利。
  巧用无人机,开辟制胜新途径
  在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无人机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以色列的“侦察兵”和“猛犬”无人机是自主研制的螺旋桨式多用途飞机,它们采用铝金属机身,机翼、架梁和尾翼均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缩小了雷达反射面,使叙军难以及时发现。当机头安装能反射雷达波的圆锥体外罩时,能使对方雷达将它误以为是作战飞机,因而能诱使叙军发射萨姆—6导弹,暴露其雷达发射频率。它们可以根据遂行任务的不同,载装不同的设备,包括电子干扰装置、电视侦察摄影机、航空摄影机、前视红外仪和激光指示器等。它们还能协同其他电子干扰飞机对敌方雷达和无线电通信实施消极干扰和积极干扰,获得有关地面目标的准确情报,消耗对方的防空火力等。
  在实战中,无人机充当的是“敢死队”、“侦察兵”甚至“突击手”的角色。战前,以军曾经专门派出多架“侦察兵”“猛犬”无人机前往贝卡谷地进行实地侦察。虽然这架无人机刚接近贝卡谷地就被叙利亚的雷达捕捉到,还未等它完成使命就被叙军的萨姆—6导弹击中。但它将萨姆—6导弹及叙军新雷达的性能和工作方法等有很高价值的情报信息发回给以军。随后,以军又派出1架“猛犬”无人机前往贝卡谷地,进一步证实已获得的情报,它成功躲过2枚萨姆—6导弹的攻击,并顺利完成了使命。在空袭发起后,“侦察兵”、“猛犬”无人机充当诱饵,引诱叙利亚发射导弹,因此暴露了雷达的阵位、性能参数等信息,成为以军作战飞机攻击的靶子。与此同时,以军另外一些无人机在远处观测关键目标,向波音电子战飞机提供萨姆—6导弹等关键目标的实时电子情报。另外,“侦察兵”和“猛犬”无人机还全程拍摄战地影像并及时传送给后方指挥部,为以色列領导层决策提供了翔实依据。而叙军在无人机的扰乱下,无所适从。当无人机抵达叙利亚导弹阵地上空时,叙军不得不发射导弹对付。因为如果不将其打掉,以军无人机就会更猖獗,更能达到侦察目的。而发射导弹抗击,就必然暴露萨姆—6导弹当时使用的频率,给对方有针对性地释放干扰提供根据。
  空袭贝卡谷地之战,以色列创造了压倒性胜利的战役经典。这场战役,开启了人类高技术空战的新篇章。以色列军队的成功经验和叙利亚军队的惨败教训对于今天我们加强防空能力建设,发展联合作战武器装备和作战战法,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编辑/曾振宇
其他文献
2016年11月14~17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国土安全
枪械设计起步    约翰·P·富特于1937年8月23日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洛弗尔,他的父亲是一名天然气工厂设计师,因此在每座天然气厂完成建设后,富特一家就会搬迁,童年时代的约翰就一直生活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在他14岁时,富特和他的家人住在德州,正是从那时起,富特接触到了许多枪械产品,开始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尚且稚嫩的年纪就制作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支枪械。在德州居住3年后,他们一家又搬到俄亥俄州
西格-紹尔公司生产的AR15系半自动步枪被命名为M400系列。在M400系列中,除了各种不同的卡宾枪版本之外,公司还推出了一款运动版本的M400 SDPC步枪,只在美国销售。该枪名称中的“SDP”为“Super Dynamic Performance Rifle”的缩写,意为“超动力表现步枪”,而“C”则是“Carbon”的缩写,意为“碳纤维聚合物”,该枪的护手即采用碳纤维聚合物材料制作而成。该枪
R22FSFSL-224半自动步枪是美国温德姆武器公司面向狩猎市场推出的产品,其名称中的224是指该枪发射0.224英寸“女武神”(Valkyrie)弹。0.224英寸“女武神”弹是美国联邦高级弹药公司将其6.8mm SPC弹的弹壳缩颈装上0.224英寸弹头而制成的,以满足远距离射击要求,该弹主要用于射击竞赛及狩猎中型猎物。R22FSFSL-224半自动步枪配备长559mm的银色不锈钢枪管,枪管表
1941年,芬兰军队将燃烧弹抛射器安装在原木制成的临时支座上进行试验(如图)。苏联的燃烧弹抛射器即吸收了该武器的设计特点  M1941 125mm燃烧弹抛射器是二战期间最罕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其复古的外形、前装发射方式以及配套的玻璃球形弹丸都十分独特。虽然它在卫国战争时期一直是苏联红军的制式装备,只因列装时间短、使用范围小,以致后来鲜有人知道这种武器,甚至在约翰·威克斯的经典著作《反坦克战史》中也
MAX-9半自动手枪是鲁格公司2021年新推出的一款半自动手枪,主要面向警用和民用市场。MAX-9是一款紧凑型手枪,可以隐藏在口袋中。鲁格公司将其轻薄、小巧作為最大卖点,官网上该枪的广告语为“Your Next Handgun”(你的下一支手枪)。该枪采用击针平移式击发机构,套筒采用硬化合金钢制成,套筒座由聚合物制造,内嵌钢制滑轨。扳机上设有类似格洛克手枪的扳机保险,弹匣卡笋在枪身两侧均有设置,手
美国无人水下机器人发展及作战使命  2007~2013年间,美国国防部先后发布了4版《无人系统(一体化)路线图》,将天、空、海、陆各类无人系统集成在统一的发展规划中。此后,美国于2016年发布了《2025年自主水下机器人需求》报告,报告对无人水下机器人的作战使命、当前作战任务、未来任务挑战、后续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海床战、反AUV战等新兴作战概念,旨在通过无人水下机器人的系列发展,构建新型完
KOMP12霰弹枪是在俄罗斯赛加(Saiga)系列霰弹枪基础上专为比赛打造的半自动霰弹枪。由于针对比赛市场,该枪采用非常鲜明的红、黑颜色搭配,机匣、枪管、活塞筒为红色,其余部件为黑色。其铝合金护手采用镂空状设计,左右两侧设有M-LOK导轨安装接口。枪管长464mm,口部安装体积较大的消焰防跳制退器。弹匣座由聚合物制成,弹匣卡笋重新设计,外形呈蝴蝶状,位于扳机护圈前方,前推任一侧的翼片即可卸下弹匣。
印度(续1)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印度北部(续)  盔甲鳞甲衣,19世纪初拉贾斯坦制  鳞甲,可能是印度地区最早的盔甲形式,出现在中世纪后期。它与中国的鳞甲有着不同的含义,是使用真正的动物甲片制作的。博物馆展出的一件鳞甲衣,19世纪初拉贾斯坦制作,使用的是穿山甲的鳞片,并做了包金镶嵌装饰。该展品是黑斯廷斯第一代侯爵弗朗西斯·罗登(Francis Rawdon)在擔任孟加拉总督期间(1812~1822年)
1911年恩菲尔德改造的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可见除了节套前方原先的表尺,又在机匣后方添加了一套表尺轻武器委员会与新式步枪  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年10月~1902年5月,英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及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布尔人使用的毛瑟M1895步枪及其配用的7×57mm毛瑟枪弹给英国人留下深刻印象,促使英国人研制新步枪及枪弹以替换英军装备的李-恩菲尔德步